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59章 革命党前仆后继 老佛爷命归西天

第59章 革命党前仆后继 老佛爷命归西天

    【史要】徐锡麟刺杀恩铭,秋瑾殉难;第一次倒孙风潮;钦州防城起义、河口起义。光绪、慈禧去世……

    却说,孙中山在南部发动起义的同时,江浙一带的光复会也积极筹划着反清活动。

    光复会是浙江会稽人陶成章、浙江云和人魏兰、浙江秀水人龚宝铨、浙江会稽人蔡元培等人,于一九○三年十一月,由“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光复会在上海成立后,其骨干、浙江绍兴人徐锡麟即在绍兴府山麓的古贡院旧址办了一所大通师范学堂,简称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创建后,徐锡麟任督办;并以教育的名义招收反清志士习武健身,学员毕业后皆须宣誓加入光复会;因此,大通学堂也就成了光复会在浙江的活动据点。

    不久,陶成章来到大通学堂,盛赞徐锡麟“办学有方”之时,建议会员应设法或从军、或从政,打入清政府的内部,伺机举事以颠覆清庭;陶成章自称此计谓捣xue覆巢,众皆认为可行。

    于是,大通学堂毕业的学员王金发、陈伯平、马宗汉等人纷纷寻求途径欲东渡日本再学军或学警,以便学成回国后进入军、警界,而效力于反清大业。

    为此,会员许仲卿拿出了五万元巨资,助同仁成功。

    徐锡麟也欲赴日本进军校学习,但因眼疾而未能如愿;于是,改走从政之路。

    光绪三十二年,徐锡麟通过其表叔、曾任山西巡抚的俞廉三,在皖谋得了一个安庆巡警处会办之职。

    此时,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已从日本回国,正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徐锡麟赴皖前,特将秋瑾邀至绍兴,请其接任大通学堂督办,秋瑾毅然接受;于是,光复会在浙江的活动也就交由这位巾帼英雄主持了。

    而徐锡麟到任后,因办事干练颇受安徽巡抚恩铭的器重;且因恩铭是俞廉三的门生,看在恩师的面上,当然要对徐锡麟多加关照;不久,恩铭就将徐锡麟擢升为安徽警官学堂监督;至此,徐锡麟在安徽警界中也就有了更大的实权。

    徐锡麟在安徽立足后,绍兴的大通学堂也在秋瑾的呕心沥血下办得很有起色。

    于是,光复会开始筹划皖、浙起义了;并将东渡未成的陈伯平、马宗汉等人也安插到了徐锡麟的手下,作为浙、皖两省之间的联络员。

    经过一番筹划后,徐锡麟与秋瑾约定于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十九日,在浙、皖两地同时举事;一切谋划已定,各做准备只待来日。

    岂料,七月一日,,忽有一名光复会会员在上海被捕,供出了所知道的一切;于是,两江总督端方立即下令在浙、皖等地搜捕。

    好在,该叛变者所能供述的革命党人名单皆是化名;所以,一时难以搜获。

    恩铭接到端方的命令后,因不知道名单上皆是化名,更不知道第一个化名叫“光汉子”的正是徐锡麟;却还稀里糊涂地将这张名单交给了徐锡麟,并要他负责缉拿革命党人。

    徐锡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名单上全是化名一时难以缉获,但谁能保证不会再有新的变故?琢磨再三后,徐锡麟决定将起义时间提前到七月八日;因为,此日警官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清庭在安徽的大员必会莅临,正可趁机一网打尽并举义。

    徐锡麟如此定后,即派人通知秋瑾同时在浙江起事以呼应。

    然而,临近是日,忽又出了意外。

    因为,恩铭届时另有事安排,临时决定将警官学堂的毕业典礼提前两天举行;这一下把徐锡麟的计划全打乱了,而且来不及再通知秋瑾。

    事已至此,徐锡麟别无良策,只好孤注一掷了。

    七月六日上午,安徽巡抚恩铭在幕僚的簇拥下来到警官学堂。

    恩铭走近挺立于一旁故作迎候之态的徐锡麟时,徐锡麟却冷不防的掏枪射击;恩铭毫无防备连中数枪,稀里糊涂地就命归阴曹了。

    徐锡麟击毙恩铭后,向学生疾呼:“抚台已死,尔等何不随吾革命!”

    然而,此时的满堂官吏与学生目睹眼前的突然变故都傻眼了,呆滞在原地谁也没有反应。

    但是,恩铭的随扈很快反应过来,即将徐锡麟制服。

    徐锡麟刺杀恩铭,众皆愕然而觉诧异;特别是,徐锡麟被恩铭提携可谓受恩,为何却行谋剌?实令人费解。

    但是,徐锡麟却毫无愧意,坦然言道:“彼厚待吾,乃缘于私情;吾殊死彼,实出于公义;私情安能与公义同论?吾为国为民,岂可因私而忘公耶。”

    当晚,徐锡麟即被杀害于安徽巡抚衙门前。

    而此时,远在浙江绍兴大通学堂的秋瑾还蒙在鼓里,对于“徐锡麟已在安徽举事失败”毫不知情。

    而光复会在上海的同仁获知徐锡麟出事后,赶紧派人通知秋瑾,劝她离开绍兴前往上海避入租界内以求安身。

    但是,秋瑾却毫无惧色,慨然道:“革命岂能惧死,若能使革命早日成功,吾虽死无憾;吾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只是将大通学堂学员遣散;然后,从容地将枪械藏匿。

    与此同时,曾与秋瑾一起东渡日本留学的同乡胡道南将探知的光复会欲举事的情报密告了绍兴知府贵福;贵福急向浙江巡抚张曾扬禀告,并率三百清兵将大通学堂包围。

    待秋瑾办妥一切后,已再无脱身的可能了。

    接着,清军破门而入,只见秋瑾静待于内室泰然处之。

    秋瑾与十九名光复会同仁被捕后,面对刑讯大义凛然只字不供;只是写下了令人泪下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词句,其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浙江巡抚张曾扬恐夜长梦多,《电》令贵福“速行处决”;于是,两天后的七月十五日凌晨,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的轩亭口就义,年仅三十二岁。对于出卖秋瑾的胡道南,光复会员恨之入骨了;不久,浙江嵊县人王金发将胡道南刺杀在家中,这才给秋瑾报了仇。

    正当革命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之时,同盟会内部却发生了一次倒孙风潮。

    原来,一九○七年初,日本政府为了使孙中山离开,给了他五千元作为旅费;同时,日本股票商人铃木久五郎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也赠送了一万元。

    孙中山接受了赠款,离开日本时留下二千元作为《民报》的维持费,其余的则用于购置军械了。

    然而,时任《民报》主编的章太炎觉得所留经费太少而大为不满;其实,章太炎因对孙中山平常处事较为专断早有意见,两人之间不睦已是公开的秘密,此次无非是借题发挥。

    于是,章太炎与《民报》编辑张继等人一起发难,声讨孙中山“接受日本政府的贿赂,《民报》被出卖了”。

    而不久,传来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失败的消息,令同盟会内部议论纷纷私下嘀咕责在“指挥失误”。

    且此时,为筹备钦、廉起义,孙中山在宫崎寅藏帮助下,已商定欲从日本购置村田式快枪二千支,子弹一百二十万发;这批军械在日本虽说已经落后,但对于亟须武器装备的革命军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可用之物。

    然而,由于章太炎等人对孙中山已有成见;于是,又趁机起哄了;指责:“孙某所购军火已被日人所淘汰,而今用于中国,岂不是枉送同仁性命?”并用《民报社》名义明码将此事《电》告香港《中国日报》,且警告道:“汰劣军械不能用,须停止另购。”

    购买军械事属机密,章太炎竟然以明码泄露,迫使孙中山取消了这次军械采购。

    对此,孙中山十分气恼;于是,指令胡汉民给同盟会东京本部发函谴责章太炎,并禁止章太炎等人干预军事。

    但是,章太炎毫不示弱,与陶成章、张继等人联手掀起了一股倒孙风潮。

    因此前,孙中山与黄兴曾就革命成功后所用国旗的图案设计问题发生过分歧;并因孙中山固执己见且出言不逊,险些令黄兴愤而退出同盟会。虽然,后来黄兴为顾全大局做出让步分解了矛盾;但宋教仁等人觉得孙中山待人处事,近于专制,遂辞去了同盟会庶务干事之职,以表示对孙中山的不满;自此,同仁中开始对孙中山产生怨言而敬重黄兴了。

    此事虽已过去多日,但仍令人难忘。于是,章太炎也欲利用同仁中的怨怼进一步对孙中山发难。

    章太炎联络了陶成章、张继、宋教仁等人,欲在同盟会东京本部召集大会,以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而推举黄兴继任。

    代理东京本部执行部庶务干事的刘揆一深恐由此引发内讧导致同盟会分裂,而不利于即将举行的钦州防城起义;因此,力加反对并与张继发生了扭打。

    远在越南的黄兴闻知此事后,顾全大局地赶紧致函东京,郑重告诫章太炎等人:“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取革命能获成功,切勿误会而须倾心拥护;兴为革命,断无奢求,诸君勿陷兴于不义。”

    由于黄兴坦诚无私地表明心迹并拒绝出任同盟会总理,东京的倒孙风潮才暂时平息下来。

    同盟会虽然度过了这场可能被分裂的风波,但双方的对立情绪依然存在;自此,同盟会内部就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倒孙风潮平息后,同盟会这才有精力再筹划在广东的钦州举行起义了。

    此前,钦州名为三那墟的那黎、那彭、那思三地民众,为减免粮捐派出代表向官府请愿;谁知,官府非但没有满足民意却无理地把请愿代表扣押,从而激起了更大的民愤;于是,三那墟民众组织万人会,以刘恩裕为首举行抗捐斗争。

    两广总督周馥即派广东巡防营统领郭人漳率兵镇压,刘恩裕率众抵抗却不敌而战死。

    刘恩裕死后,三那墟的抗捐民众群龙无首了,赶紧派人与孙中山联系以求驰援。

    此时,同盟会也正在筹划钦州防城起义;见三那墟民众已自发起义,现在事急而前来求援;于是,孙中山临时决定,即派广东邕宁人王和顺往援。

    九月二日,王和顺抵达三那墟,即率起义军攻打防城;起义军破城后擒杀了防城知县宋渐元,并张贴《布告粤省之同胞》。

    然后,王和顺又率起义军攻打钦州;但未能克城,只得改攻灵山,却仍未能攻克。

    此时,清军组织了反扑。

    而因倒孙风潮取消了原来的军械购置,起义军因没能得到军械接济,感到难以持久;王和顺被迫率部退回三那墟后,只得将起义军解散,钦州防城起义又告失败。

    二个月后,孙中山再派广东钦州人黄明堂和广东上思人关仁甫率八十余人攻打镇南关;并一举攻占了镇南、镇中、镇北三个炮台,清军百余名炮台守兵投降。

    孙中山闻报后大悦,遂与黄兴、胡汉民等人至镇南关慰问,并亲自为伤员包扎;尔后,孙中山等人返回越南河内再筹措军械。

    镇南关丢失后,新任两广总督张人骏赶紧派巡防统领陆荣廷率部反扑,命其即日克复。

    于是,陆荣廷率四千清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实施反攻。

    黄明堂眼见清军来势凶猛,起义军仅有近百人如何抵得住以千计之敌?于是,黄明堂也只得率起义军撤退,镇南关被清军夺回。

    翌年三月,黄兴亲率由旅越华侨中的二百多名同盟会员组成的中华国民军南军,再次潜入广东钦州发动起义;并击溃了清军三个营六百余人的阻截,占据马笃山;起义军以少胜多,清军管带龙炳堂等人毙命。

    不久,清军的广东巡防营统领郭人漳率部三千余人前来围攻;黄兴见双方兵力悬殊不能硬拼,遂避敌锋芒率部转战于广东钦州的上思和廉州一带;郭人漳则紧追不舍,起义军终因弹尽粮绝也被迫退入越南。

    就在黄兴率部与清军周旋之时,黄明堂则率领从镇南关撤退的起义军,又从越南老街出发向云南边境的河口发起了攻击。

    四月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克河口;于是,孙中山委任已回越南河内的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赶赴河口督师。黄兴抵达河口后即率军北进,又连克了新街、南溪、坝洒、蛮耗、个旧、蒙自等地,队伍也由三百多人发展到了三千余,起义军声势大振。

    云贵总督锡良见起义军势如破竹难以抵挡,赶紧一面派广西右江道龙济光率兵阻截,一面奏请朝庭出面向法国求助联手对付起义军。

    经过秘密磋商后,法国政府答应了清政府的请求;于是,法国驻越南的殖民当局封锁了滇越边境,禁止一切军用物资由越南输入云南境内,以阻绝起义军的饷械供应。

    果然,起义军很快就感到了饷械不足;于是,黄兴只好亲自返回越南筹措。

    谁知,黄兴刚至越南老街,就被法国驻越南的殖民当局扣押并被遣送到新加坡去了。

    起义军非但没能得到饷械补给,反而失去了统军主帅;至此,起义军几近绝境了,被迫放弃已占之地,并撤离河口退入越南境内。

    于是,滇越边境上的河口复被清军占据。

    而退入越南境内的起义军,却又遭到了驻越法军的包围并被缴械;然后,全部押送到了新加坡。

    就这样,在清庭与法国政府的联手扼阻下,同盟会的河口起义又以失败告终。

    虽然,革命党人的多次起义都告失败;然而,革命党人永不气馁前仆后继的精神,却已使大清朝的权贵们感到了极度的骇怕而惶惶不可终日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已将满清皇朝的权力基础撼动。

    而就在这一年,满清皇朝的两大支柱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却都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光绪三十四年秋,已七十四岁高龄的慈禧太后忽然患病,太医想尽了办法都未见起色。

    而此时,光绪皇帝却也病魔缠身每况愈下。

    自从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以后,光绪皇帝一直愁苦郁闷;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珍妃惨遭非命,更令他万念俱绝了。而光绪皇帝自幼就体弱多病,怎能经得如此一连串的沉重打击?因此,几年来病情不断加剧。

    就在慈禧太后病危之时,光绪皇帝却于一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傍晚,先于老佛爷而忽然驾崩了,年仅三十八岁。从而,结束了他对于满清皇朝长达三十四年名义上的统治。

    光绪皇帝死后,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长长二十三个字念来叫人喘不过气。

    光绪皇帝死后,病危中的慈禧太后似乎好了许多,于是又来精神了。

    因为,光绪皇帝无嗣,慈禧太后即下《懿旨》立醇亲王载沣的长子、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择日登基;并拟定新帝继位后,改年号为“宣统”。

    同时,慈禧太后又任命载沣为监国,意欲待自己病愈后仍要临朝听政。

    然而,慈禧太后这次却未能如愿了;就在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的病情也忽然恶化;接着,在中南海的仪鸾殿内一命乌呼也离开了人世;从而,这位权欲熏心的老佛爷终于结束了对满清皇朝长达半个多世纪的cao控。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仅隔一天时间相继去世,实在太令人费解了;故而,后世对于光绪皇帝的死因颇多猜疑,遂又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对于已经处于四面楚歌了的满清皇朝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大清皇朝这座已经破败不堪了的大厦,离完全倒塌之日已是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