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家中谁寄锦书来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手术台

第三十二章 手术台

    苦闷的还有淑芬!

    这个同样还是孩子的“一家之主”,一个人爬上了砚台山顶。

    淑芬看着对面和脚下砚台山等高的猫儿山,这两座把杨家湾紧紧包围的巍峨高山呀,吓得那条温柔的石桥河都绕开了脚步,留下了恐怖的人命湾和贫瘠的杨家湾。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还不是人命湾的鬼故事,而是两座山的美丽神话。

    爷爷说,女娲娘娘无意滑落的一滴泪珠,让原本一马平川的巴蜀大地瞬间变成汪洋大海,人们流离失所、哀嚎遍野。有一个叫做秭葵的先人划着竹船到了汪洋上一座孤岛,那里仙雾缭绕、一片祥和,据说是峨眉仙境。秭葵日日夜夜地向上仙祈求,自己情愿留在海岛当牛做马,希望神仙能救救那里的百姓。修行的菩萨被他的虔诚感动,让他化作一只大猫,把身边的砚台衔去,放在了这涛涛海水之中。海水渐渐退去,但仍然没有恢复以往的样子。大猫俯身,用尽全身力气把这凶恶的海水逐渐吞噬,整个巴蜀大地也都露出了它本来的模样,峨眉山上的普贤菩萨这才拂尘一挥,大猫也化成了一座山峰。只可惜,因为砚台和大猫的坐落,本有的一点涓涓细流也被阻拦,杨家湾变成了没有水的山凹凹。这也就是两座山峰名字的由来。

    不过,在真实浩瀚历史长河中,谁又会真正去正瞥一眼这巴山深处的烟雨;在广袤的神州大地里,谁又会真正来绘一幅这大江支流的小溪!

    而今,神话里的灾难重来,沉睡的秭葵却再也没有醒过来,反而伤痕累累;倒是脚下的砚台山顶——这个常年近乎光秃的山梁并没有任何损失。山顶没有一处人家,比起山下的阔叶林和山腰的针叶林,这些灌木显得有些苍凉,很多裸露的石头已经风化,偶尔一粒顽强的松子在这里发芽,却也不敢在这高山中放肆,同样羞涩地剥落出灌木的模样。

    唯有那些不懂事的芭茅草,在藐视些称之为“树木”的异类。高昂着头颅,抽离出拥簇的茅草花,白色的小降落伞轻附在蓬松的“狗尾巴”上,随着瑟瑟秋风摇曳,那些漂亮的小伞飞舞着,却又任风摆布地流浪着,或许降落到山阴的杨家湾,或许吹散到对面的猫儿山,或许飘零到山阳李宦寺村的石桥河里,然后付诸东流……

    这样看来,芭茅草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它就像自己一样,任由生活摆布。曾经那个到城里去做干部的梦想,一年前就破碎了,原本以为就此远去,却又这么残酷地回来了。七叔的安排让她的愿望唾手可得,可是家庭的重担又不得不让她拱手相让。还有什么比这更残忍的呢?时而高飞的燕子,也快要因为秋天的到来而离开了!是呀,即便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它也还有双翅膀去和暴风雨作斗争吧?而自己的翅膀,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折断一次又一次。

    淑芬站在山顶,就像雄鹰张开翅膀一样敞开胸怀,闭上眼睛去听那山风呼啸,去感受那满天朝霞。她放开嗓子,大声地呼喊着——“啊!……”这嘹亮而清脆的声音在两山之间回荡,震得对面的大猫都微微颤抖。睁开眼睛,整个人要清爽许多。一轮红日从人命湾的方向冉冉升起,给杨家湾的上空悬挂了一盏大红灯笼。

    山下那片热土呀,因为石河堰的垮塌而失去希望,这一轮的灾难刚刚退去,明年春耕的旱灾又在悄然临近。淑芬回过头看了一眼空空如也的背篓,赶紧挥舞着镰刀,把一种叫做“芦棘茅”的干草割断,装满一大背篓,然后小心翼翼地背着下山去了……

    ---------------

    回到家中已经是晌午时分,母亲匆匆地接过背篓,招呼淑芬快去谢家坝——大姐难产,早上到现在还没生下来!

    淑芬吓得赶紧拉着母亲往滴水岩方向飞奔。根据这方习俗,一般不会在孩子诞生之前通知娘家人,即便是生产了之后,也要满了三天娘家人才去“打三早”以示庆贺。可是就剩一丝余力的淑芳祈求着,想看一眼自己的mama,国强这才托人喊了话,不到五分钟,消息从谢家坝传到猫儿山再传到砚台山下。

    石桥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农村传统,一般生孩子都在家里,石桥还没有专门的产婆,大都是赤脚医生上门接生,赤脚医生又都是男性。不过习惯了这种生育方式的人们也没有觉得难为情。

    淑芬母女赶到的时候,淑芳已经危在旦夕,大出血让国强的母亲和大嫂乱了手脚,染红的毛巾和浴巾不断地从产房——也就是他们的婚房——传出。赤脚医生何先生(石桥习惯将医生称为“先生”)和产妇一样满头大汗,他还顾不上给娘家人介绍情况,借着茶色玻璃窗照进的太阳光,探索着拯救生命的途径。尽管他早就作出送到医院的决定,谢家人迟迟不做回应,只一味地要求他竭尽全力。何先生是受过西医教育的家传中医,无数成功的例子让这个家庭对他有了更多的信任感,可这种信任感此时给他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任何一次接生——他让国强跑了好几趟去他家搬来了能用上的有所家当——淑芳的左手已经挂上了补充能量的液体。

    淑芳娘看到脸色苍白的女儿,她连睁开眼看一眼的力气都没有了。母亲过去紧紧握着淑芳的手,这个坚毅的女人想要传给她无尽的力量。淑芬被那滩还在流淌的鲜血吓呆了,近乎哭泣地乞求着何先生救救她可怜的jiejie。她俯身看到,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已经探出了脑袋,她多想快点来到这个世上,睁开眼看看这美丽的初秋。

    何先生摇了摇头,这个石桥乡最优秀的乡村医生——连石桥乡医院遇到难产都要请过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乡村医生——此时似乎也已经放弃了。“送医院吧,我做不了这个主了,大人孩子只能保住一个!”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要为这千篇一律的雷同情结所不齿,它就是那么真实而残忍地发生在了谢家坝这个富丽堂皇的大院里。这是一个乡村医生责任的体现——二十岁出头的何先生是这个乡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赤脚医生。

    “我日你先人板板,现在跟我说送到医院?”心急火燎的国强终于咆哮起来了!

    “国强兄弟,这是我第三次说了!现在已经没有选择,必须送医院,以现在的医疗设备和我的能力只能保住一个,但我没有这个权利为另一个生命担责!”同样是石桥第一个穿着白大褂、带着消毒手套的接生男医生不卑不亢!

    “你他娘的找死……”国强顺手提起产房门口的大锤,被淑芬冲过去拦住了。

    “要砸你砸我!”这个小姑娘同样咆哮着,“有你这份力气,快去找个滑竿来!”

    国强被二姨妹的气势震撼了,赶紧找来担架,也顾不上什么难为情,兄弟三个一起把淑芳抬到滑竿上。何医生小心翼翼地把液体瓶递给国强,利落地收好杂乱的工具,背起卫生箱紧随着。奄奄一息的淑芳一直抓着母亲的手,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也沿着那狭窄的小路在旁边给孩子无形的鼓舞。

    “国志,你跑得快,先去乡卫生院,把这个给卢院长!”何先生递过刚刚写好的一张条子,让谢老三先行。

    国强和大哥抬着滑竿,何医生亲自举着吊瓶,沿着滴水岩小心谨慎地往石桥乡赶去……

    在挽救生命面前,几个男人表现出了战士般的斗志,三公里崎岖山路一刻也没有停歇,伟大的母亲也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着没有掉队——母担忧时何须儿行千里呀?在危险面前,哪怕是寸步她也忧心如焚呀!

    倒是上午爬了一次砚台山的淑芬,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卫生院的卢院长带着两个卫校实习的学生,早早地迎在了石桥桥头,看到何医生一行过来,赶紧把滑竿改成了医护担架,两个学生同样马不停蹄,直奔那几间低矮的平房。

    这乡镇一角的卫生院,比起谢家大院简直是天壤之别。从这份简陋已经可以推断他的医疗条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妇产科医生的卫生院里,都是些吃供应的公家人才来住院!

    临时产房刚刚搭建,几张桌子拼成的手术台上放着需要手术的所有工具。卢院长拿过病危通知书让家属签字,那句“只能保住一个”的声音回响在每一个在场人的脑海!

    只会写自己名字的谢国强在听了卢院长的告知之后,这个可以抬起上千斤石头的大汉瘫倒在地,像孩子一样哀求着医生——两个我都要!大哥扶起二弟,让二弟先签了字,不管怎么样,到了医院总会有办法。

    所有人都被请出了“手术室”,穿着蓝大褂、带着口罩的手术医生匆匆赶来,实习的学生端着消毒的毛巾、酒精和棉花进去后关上了门!

    这是一台前所未有的手术,短短二十分钟后,石桥第一例剖宫产的孩子呱呱坠地,实习生过来报喜:千金临门,母子平安!

    当手术医生打开门取下帽子、解下口罩的那一刻,淑芬刚刚赶到,那个英俊的小伙子,棱角分明的脸上一赶前一秒的冷峻,上扬的嘴角绽放出别样的芬芳,高高挺立的鼻梁连同幽暗深邃的眸子更显的气宇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