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乌江战纪在线阅读 - 《乌江战纪》地形之大娄山

《乌江战纪》地形之大娄山

    《孙子》(地形篇)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战争,离不开地形。

    《乌江战纪》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娄山与武陵山之结合部,因此,简要介绍一下大娄山,供朋友们参考。

    一、大娄山

    大娄山,又称娄山,是中国云贵高原上的一座山脉。

    大娄山位于贵州省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呈现向南东凸出的弧形。

    大娄山西起毕节,东北延伸至四川、重庆,在贵州境内的一段长约300公里,宽约15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相对高度常达500米,是乌江水系和赤水河的分水岭,也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重庆大部和四川中东部)的界山。

    大娄山系由三支并列的山脉组成:

    西支位于桐梓与习水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南起四川古蔺,经贵州而北入重庆綦江,海拔1300—1500米,在贵州境内的最高峰1661米,是习水河与桐梓河的分水岭。

    中支由仁怀经桐梓、松坎而向北延伸至重庆,是綦江与芙蓉江的分水岭,海拔1400—1600米,常有1900米以上的高峰,在贵州境内的最高峰是箐坝大山,高2028米,山势南陡北缓而成不对称山岭,从箐河谷仰望娄山,悬崖绝壁,十分险峻。

    东支位于桐梓、遵义之间,由金沙向东北延伸至重庆,是芙蓉江与洪渡河的分水岭,有一系列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山峰,该支脉在贵州境内的最高峰仙人峰,高1795米。

    由于大娄山受长期侵蚀和多次间歇性构造抬升,还形成了800—1000米、1100—1250米和1400—1500米三级夷平面,大娄山期和山盆期两级是最显著的剥夷面。又因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洼地、溶斗、暗河、溶洞普遍,以溶丘洼地、溶丘谷地、高原丘陵地貌景观最典型。

    大娄山也是贵州的天然屏障,其中娄山关隘口是出川入黔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隘。

    二、娄山关

    如果朋友您对大娄山还比较陌生,那么对娄山关应该比较熟悉。

    娄山关正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海拔1226米,关口周围悬崖绝壁,山峰均高达1400—1600米,东西两侧为大小尖山锁峙,南北是高差为400米的峡谷。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具体位于遵义县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从此,红军战斗过的娄山关,便成为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