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庄子的故事在线阅读 - 第35章 庄子人间世白话文(一)

第35章 庄子人间世白话文(一)

    颜回拜见老师孔子,请求老师答应他去做官。小『『说WwW.⒉

    “学而优则仕!可以啊?”孔子关心地问道:“那你打算到哪里去出仕啊?”

    颜回回答说:“我打算去卫国。”

    孔子惊问道:“你怎么想去卫国做官呢?”

    颜回说:“弟子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年青气盛,办事冲动,武断专横。轻率地处理国家大事,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轻率有什么不对。根本不考虑综合国力,动用大量劳力来搞不必要地建设。结果!国家的粮食产量因此跟不上,造成全国范围内的饥荒,因饥荒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就像大泽中漂浮的草芥一样。亲人死了,外出归来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我曾听老师说过:‘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了,我们就可以辞官离去。一个混乱的国家,才是我们出仕的地方,才是展示我们才华的地方。就好像好的医生一样,他家的门前总是聚集着许多等待他医治的病人。’我听从老师的教诲,思考着治理卫国的办法。也许?我能让卫国逐渐恢复过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孔子说:“嘻!你一定要去送死那你就等着接受卫国的刑罚吧!学习道学的人不要有其他的念头,要专一。有其他的念头,心思乱了就会滋生事端。滋生了事端必然会带来烦扰,烦扰多了就会忧愁,有忧愁了你就无可救药了。

    古时候修道的人,他们总是先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后才去保全他有的生命。如今你自己自身难保,哪里还有时间去阻止暴君的所作所为呢?你还是先学会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吧!

    你知道道德是怎么败坏的吗?你知道聪明智慧是怎么来的吗?

    道德的败坏是因为人们都在追求名声,表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就会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结果!没有道德的人都变成了有道德的人。

    这就是道德败坏的原因!

    聪明智慧是来源于争斗。为了争斗,为了斗倒对方,为了取得胜利,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

    这就是聪明智慧的来源!

    你也为了名声,我也为了名声。为了显示名声,只能是我的名声赛过你的名声。你的想法也一样,也要压倒我的名声。所以说,名声是相互倾轧的。为了名声,相互诋毁。为了名声,不择手段,弄虚作假。

    聪明智慧是用来相互争斗的工具。

    所以说!名声与智慧这两个东东都是凶1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祸端。所以!我们学道之人,不要去追求名声和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要淡泊名利,要大智若愚。

    你虽然德行厚实我相信你,可不了解你的人未必相信你。你一直跟随在我的身边,外面的人并不了解你。所以!并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你。你虽然不追求名声,可别人就不一定这么认为。别人认为你是为名、为利而来卫国的呢?

    而你一定要把你的仁义理论和你的治国方针推销给卫国君王那个暴君,你这样做就好像是在揭卫国君王的短处、丑行来显示你的美德。其实你是为君为国为民,可给人的感觉你是在羞辱人、你是在显示你的才能。所以说!你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只会给你带来灾难。所以!对于你这种人,世人都把你称着为‘灾星’。

    作为灾星,人家必然会给你灾难。若你一定要去卫国,必然会是这样地结果啊!试想?如果卫国的君王是一个重视贤能的人而厌恶恶人的话?卫国哪里还用得着你去治理呢?更不需要你这种与君王唱反调的人去治理啊?

    如果你一定要去卫国出仕的话?你只能不向卫君进言,做一个跟在别人后面‘附议’的官。<>否则!卫君一定会抓住你疏忽的地方不放,然后大做文章,向你难。说得你看着他只眨眼睛,着急地等待反驳的机会;你的脸上佯装平和,而内心却难免惊慌;等到你说话的时候,你必然先作出一番解释,用来自圆其说。然后!再与之辩驳。可你在对方的强词夺理下又不敢顶撞,最后只得一脸臣服地俯就对方。你虽然不敢苟同,可迫于对方的压迫也只得苟同。

    你这么做就好比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有什么用呢?只会让卫君多了一个支持者。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卫国还是没有得到治理,卫国现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善,人民的疾苦日益加剧。

    依顺他有了一个开始,以后你可能还会这样,甚至是没完没了。假如你以后还唱反调,又不能自圆其说,还坚持己见。那么!你一定会死在这位暴君的面前。

    夏朝的时候,夏桀杀害了贤臣关龙逢;商朝的时候,商纣王杀害了他的叔叔比干。为什么杀他们呢?是因为他们的道德修养盖过了君王。他们是个臣子,却比君王更抚爱百姓。他们是个臣子,却老是违逆君王的意思,向君王谏言。所以!他们的国君就因为他们的道德修养高尚盖过了君王从而排斥他们,把他们杀了。

    臣子的名声盖过了君王,那君王算什么呢?君王还不如臣子爱抚百姓,那君王算什么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君王才找个理由把两人给杀了。

    所以说!这就是喜好名声的结果。君王为了保持名声,只得杀人,把影响他名声的人全部杀掉。而臣子为了追求名声,最后地下场是被杀。

    从前,尧征伐丛枝和胥敖,夏禹攻打有扈,把这三个国家变成一片废墟,人民差不多全都死了,三国国君也遭受到杀戮。尧帝和夏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就是因为这三个国家不停地使用武力,贪求别国的土地和人口,严重影响了三国和周边国家的安宁。

    在这以前,尧帝和夏禹都想用道德感化来感化他们,结果!失败了。无奈之下,不得不使用武力。<>

    这三个国家的下场,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这就是追求名和利的结果,难道你没有听我讲过吗?在名声和利益面前,圣人都不能把握自己,何况是你?既然你决定去卫国了,那么!你一定很好地应对之方了吧?那好!那你就对我说说?你将如何应对呀?说给我听听!”

    颜回说:“我保持一个做臣子的仪容,恪守臣子的本分,不僭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遇上不能作主的事,我就以臣子的身份去请示君王。我不越礼、不越权,这样可以了吧?”

    孔子说:“唉!这样怎么可以呢?卫君脾气暴躁,经常因为小事而借题挥,夸大其词。而且!他这人又善于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正因为如此,人们都不敢违背他,更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一切都听从他的,他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你以为你恪守臣子的本分就够了?你知道卫君他希望你怎么做吗?你以臣子的本分去做事,可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君王所希望的结果,因此而降罪于你,你说你能做一个本分地臣子吗?

    这叫什么来着?这个人一点道德素质都没有,你怎么去辅佐他?更何况!你还想去拯救卫国人民?你能拯救得了卫国人民吗?你的做法似乎是在窥视卫国的江山啊?你?

    就算你的真心诚意打动了卫君,卫君认为你是希望卫国强大起来,也是真心来帮助他的。可他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表面上赞同你而内心里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你说你?你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颜回说:“那么?我内心保持刚直不阿的底线,而外表上作出俯依附的样子。我的底线不变,效仿古代圣贤之人。

    我的底线是:效仿天地法则,以天道应人道,人道效仿天道。天下万物依附于天地,天下子民依附于君王,臣子一样依附于君王。

    什么叫效仿天道?

    因为!天下万物与我一样,都是天地间的一分子。所以!何必把自己的言论当回事呢?又何必在乎别人对我的言论是赞同呢,还是不赞同呢?

    这样做的人,人们称他们是童心未泯,童子之心。

    什么叫童心未泯、童子之心?就是把自己当成天地间一物,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个物种。人与万物一样,依附于天地。

    外表上作出俯依附的样子,是为了与世人为伍,与周围人为伍,融入生活。手拿朝笏躬身下拜,这是做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这是与臣子为伍,俯依附于君王。做臣子份内的事,这样做就不会被责难了吧?臣子与臣子为伍,俯依附于君王,这样做是不是就叫与人为徒了呢?

    效仿古代圣贤之人,是跟古人为伍。他们的言论对我们很有教益,针对利弊,一针见血。这样做自古不乏其人,并不是从我才开始的。像这样做,虽然刚直了一些但没有错,这就叫跟古人为伍。这样做行不行?”

    孔子说:“唉!这样怎么可以呢?你太过于认真了,一味地模仿是不行地,哪里能够模仿得那么像呢?不过!你一定要这样做的话,应该是不会犯太大地错误地。即使你这样去做了,也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是改变不了现实地。唉!你这个人啊!太固执了,太不会变通了!”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老师您有没有更好方法,请告诉我。”

    孔子说:“斋戒!我告诉你!如果我们用心去做事,无论去做什么事,都是那么容易成功的话?那么!宇宙就不会这么深奥了。”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不饮酒、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我这样,应该也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你说的这个斋戒是祭祀前的斋戒,并不是‘心斋’。”

    颜回说:“请教老师!什么叫‘心斋’?”

    孔子说:“你必须静下心来,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不要用耳朵去听外界的事物,而是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不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而是要去想、去领悟气。

    听到的一切信息止于耳朵,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记在心上;心里想到的事理想明白就算了,到此为止,不要再现实中追究下去了。不要没完没了,要到此为止;

    气!什么叫气呢?气!空气也!rou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就像道一样,它是确实存在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虚!虚!无也!无!没有也!让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心里没有想法、大脑里没有意识,这就是心斋!”

    颜回说:“我在没有听老师讲解‘心斋’之前,我就是那个颜回。现在!我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心斋’了,我不是颜回了,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把自己忘记了,我把以前的一切都忘记了。老师?我这是虚吗?”

    孔子说:“你的悟性很高,理解的很透彻。我再引申下,让你更深刻地理解。

    无论你到了哪里、在什么环境下、与什么人打交道,你都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把自己当存在。不要把面子、利益、自尊、名誉等等地当回事。能够融入这个圈子,就尽自己的能力做事。不能融入这个圈子,就赶紧离开,换一个环境。

    要做一个开放型的自我,不要建立个人堡垒,把自己封闭起来。你就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什么人都可以容得下。为什么要开放到这个程度呢?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呢?你就把这一切都当成迫不得已、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我们为了生存下去,才不得已而为之。

    你要是这样去做了,你就差不多接近道了。你就可以在那个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混得很好。

    不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只要走了就会留下痕迹。人生也一样,不可能不与人处事,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交往。与人交往就会留下一个人的痕迹,就会暴露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人被人指使、受人差遣了,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就会伪装,避免自己吃亏。可是?当我们面对苍天的时候,苍天有眼,我们都暴露在苍天之下,无法伪装自己。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实地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更有利于我们生存,有利于我们在任何环境下生活。

    只听说有翅膀才能飞翔,还不曾听说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依据的,人也一样,人的品德是依据一个人的行为而来的。只听说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很有研究,他才是真正地知道、了解这个事物。还不曾听说到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去研究,他能知道、了解这个事物的。

    看一看面前的虚空,想一想自己的内心:里面是不是也像面前的虚空那样,一无所有。如果还有,赶紧把它清空,包括让你开心的喜事。如果无法清空内心的想法,还在胡思乱想,那就叫“人在心不在”、心不在焉。

    如果我们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不需要经过思想就能判断出是非,一切止于耳目不需要用心去想,空出我们的心房。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地境界,那么!我们的心房里面,还能有什么东东容不下呢?如果我们达到了这个境界,只会神鬼都会来依附。

    当然!如果我们想达到这样地境界,是必然有依据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道’,人在天地中的位置,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达到这样地境界。才能一切止于耳目,空出心房,才能包容一切。

    人是天地间的一个物种,但是!人区别与他物,人是有灵智的。所以!大多数人是有分辨能力的,能够分辨出是非的。禹和舜都知道这些道理,遵循这个道理。所以!人民都依附于他们。这也是伏羲、几蘧一生所遵循的道理。何况!我们面对的大多是普通人!我们与他们相处,还有难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