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人性之精神与有德

第十六章人性之精神与有德

    第十六章人性之精神与有德

    4—7盛东风问《本经阴符》七篇:

    第一篇盛神

    盛神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有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为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步石答:可以认为苏秦是心理学的古老鼻祖,《本经阴符》七篇,中国人读一读对修身养性有用。

    在自然宇宙有昌盛神和五行之龙。

    在人体中有昌盛神和五气。神是五气的统帅,心灵是五气之住所,神也可以叫心神,德是五气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养神的场所,都在道上、道的一部分。此道是天地的开始,统一是它规定的纪律。万物遵守这一纪律而被创造,天也同样遵守这一纪律而诞生。养神的场所包容无形的变化之气,先于天地而生成,不能看见它的形状,也不知它的名称,暂且就叫它“神灵”吧。日有光明,神有神明,而道是神明之渊源,人走人道,便有神明。神与气同在是变化的开端。养神的场所就是德,即德养神,而神气同在,所以德养五气。神灵养神的性质是寄托,德养神的性质是养生,即促发展。神灵是德的形式、德是神灵的内容。后天德养神得添而称为精神,养气得添而称为精神气。

    心灵能得到气并成为它们的心房、气进入心房与心灵成为一体而有心气。心灵能得到气,那是因为心灵自己有其术的缘故。所谓术,就是心气的通道之所以经由心房的原因。为了区别其它类别的“原因”而被命名为术。心灵的术即心术。心灵使用心术,神才成为他的使者。作为通道的九种器官和作为停留的十二关节,气进出的门户,心摄入摄出的老总们。

    所有这些,全部的这些,使得心灵拥有了系统,有了系统而体系的造化。于是这个有心的体系便能独立而自立为人。这个人的体系的生成与授受完全是天然天成,那么他是仙人。这是理想中人的最高境界,人的完美化身,在这个境界里,天与人合一。而能够用认知法的人,是通过内在的自我修炼以获得知识而了解甚至进入仙人的境界。这样的人是圣人。圣人认知的特点是运用分类学原理来认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因为人与生合一而有人生,即人是变化之物,又出于变化之物,而物以类聚与散。

    认知事物类别在于发挥人体九窍的功能而实现。假如不能实现认知而有所疑惑,意味着九窍与心房的通道并不畅通,那么即使通于心术,但术必有不通的情况发生。反过来,运用九窍而畅通认知了,那么五气得到养生,这个时候的要务在于让神安居下来。即此时神可能兴奋而不能自持,离开道而有失神明,即神需要及时给予冷静。心神保持了宁静,便会领导五气变化而造化,便可造化志、思、神、德,其中神是四者的统领。我们认为德养五气,五气也能反哺德,并使神昌盛、志坚定、思聪颖。它们安静、自由、和谐的状态十分有利于五气,即养气。它可促成五气的自由、和谐。四者与五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良性循环。于是四者昌盛而不衰减,形成护周身威势。而威势不对天地,所以是“四边”威势即可。正是这种威势可以无所不为,所有的这些,让它们常住下来,就是所谓的人被神化,即得道成仙而为仙人(真人)。圣人采取内修炼用知识将自身提升为真人,真人是知识获得性仙人。所有的真人都与天同存而合乎道,即天人合一。手执道的阴阳统一律而辅助、生产万类事物。怀揣天之心灵、布施德之苞养。自然产生包含志、虑、思、意的运行威势的状态条件。

    知识分子通过自身努力也完全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知识分子要明白,神昌盛才可能养志。

    神和龙都是无神论的。

    大家看到,一旦严谨起来,一点都不好玩,

    只要意识到原作者的文章是有严谨的逻辑推理的就行了。他的理论可不是碎片化的,正因为如此,难以普及。但理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已知并无神和龙,我们都知道道生万物,那么道是凭什么生万物的呢?道赋予自然界正能量,并驱使它形成万物、用它促使万物按一定规律运行,古人观察到它,但不知它的名字,感觉它很盛大,很神秘,起名盛神。万物运行遵循的一定规律,古人用阴阳无行学说描述,并起一形象化的名字——无行龙,简称五龙。同理,人体内运行也要遵循阴阳无行,但五龙放进去明显说不过去,就具体为五气。此篇文章的理念与中医理论、黄帝内经理念都相吻合,基本理念:人体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

    人的精神与五气是人具有生命的原因,

    人因为有德和心术而成为人。

    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母亲输送一定的神和五气,这属于先天性的授予,还有道和德也有先天性的授予,但这仅仅使人成为人坯子。绝大多数的人要成为独立自主担责履义爱和被爱的成人,必须加厚德,因为只有德养神和五气,德养神,神增加,增加的部分是后天的、自我努力而得的,被称为精,所以有精神之说,随着德的更加宽厚,精神自然逐渐盛大起来,而人拥有盛神。德养五气,五气充盈而调和,人就有了威势,向四边散发的威势,精神是五气的队长,心术调动精神带领五气进入心房,心灵将叫做感情的东西加注在精神的身上,融入五气里面,并使精神放弃神速而拥抱从容,这样人自然就有了感情,有了从容的行动。电脑是算术调动的,所以没有感情,可有神速。精神带领五气周游人的身心,养护并建筑人的身心,自然进入人的大脑,养护并建筑人的大脑,打开精神界,即拥有思想,在思想里面又有二者:志和思,志气控制欲望,思想负责思维加工,

    志、思、神、德四者昌盛,人有四边威势的具体原因,意志坚定、思维深远、精神振奋、道德宽厚,则人有四边威势。

    第二篇专门讲养志,说明志气很重要,因为它负责筛选欲望、坚持主意。

    那么什么是德?为什么德能养神和五气?德其实是道上一个场所,用来放养神和五气的场所,就是道的一部分。宇宙原本有什么呢?几乎什么也没有,所有的就是两种能量、一条道。后来有无机物、有机物、植物、动物,人,于是道开始划分,用于交通的为道路,用于建筑的是宅基地,用于放养的场所为德。人的“宅基地上的建筑里有心灵、心房和神舍,神舍是神居住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神不守舍的含义。

    按有神论,还有灵魂之说,灵魂被安排在心灵深处的叫做窍的地方居住,大家肯定知道灵魂出窍是什么意思,而坏人任意将自己的灵魂塞进心灵的一条夹缝里,因而受伤害,人变坏。

    德的“场所”论暗含的逻辑必须被指出:施德,只是提供生存的空间和起码的条件,施德成功必须被施德者要主动争取、利用,德好比一片草场,被施德者好比山羊。由于德的本质是道,所以好施德之人被称为人道之人。所以有道德一词。

    正青智者问:如何加厚德?步石答:用“知”。问:知什么?答:知道。在知识的道路上,原作者为人树立由低到高的三个奋斗目标:知识分子、圣人、真人。真人至今没有出现过,张真人是小说里的人物。

    人有五脏、九窍和十二关节,五脏生产五气,十二关节负责检查,九窍接通人的内外,使人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的修炼,包括使自己的意识转向内,关注内部,包括五脏、九窍、十二关节的状态。

    4—8正青智者问《鬼谷子》中的人性有德论。步石答:法制是人的社会行为准绳,道德是法制的准则。人性有德,社会有德。从《鬼谷子》可以概括出以下人性有德论:

    人性有德论

    德者,道之性也。有常德、恩德之说。一般地,常德是合乎当时社会的法律与社会道德水准的德,被理解为责任与义务。恩德自明。

    道生一,德养生。

    人用知加厚德。

    德养精神、五气而养志,志者,欲望之使者,厚德者,则无自私。道德不修,精神不足,五气不和,志气不坚,欲望入邪而自私。欲望与生俱来,自私在欲望之后。由于自私在后天产生,可以不纳入人性。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将自私的人称为“自私鬼”。

    施德者,依道。

    人道之化:名←实←术—理←德←和←道。

    术是德与实的桥梁。

    婴儿是道所生,道将神、五气和德注入其中。即婴儿刚出生神、五气和德是“先天”的赋予,即人的德有先天的,通过修德,人所含之德加厚,即“含德之厚”。修德关键要“知”,知理、修身、养性。

    婴儿天生有德用于自养,婴儿无知,婴儿之天生德为无知德。人通过“知”加厚德,不但自养,还能养人、养众人,德越来越宽厚,人性越来越发展。

    先天的无知德关键成分是气易思维的认知能力。它们终身存在。在它的基础上,人发展出语言思维,人的最高境界是真人,即仙人。婴儿用先天无知德自然迎合天地、母亲之德、享用它们所施加之恩德,成长长大!

    有施德,就有被施德。相互施德、相互被施德,社会出现了。“对自己好”即叫“自己”的这个人对叫“自己”的人施德。

    德先天即有,与道同在,

    有德论无私,

    有德论讲奉献,

    奉献是无私的奉献,

    奉献什么?

    ——答:德!

    每个人将自己的德奉献出来,

    那么将组成无限量之宏大之德,这样的德才合无边之道,这才有道德。

    这是社会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