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玄黄补天录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九章 公平之道

第二百零九章 公平之道

    在从花市返程的车中,李玄忽然触发灵机,陷入顿悟之中。

    天地玄黄玲珑塔适时传给李玄一段影像信息,正是当年太上老君在仙界给众仙讲道的影像。

    只见老君身披道装,盘坐于高台,一段玄奥的话语从口中传出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可以说,公平正义是太上老君所修大道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道”乃万物之本原,既代表着万物的始基,又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大全。

    而在现实生话中,“道”则代表了和谐、和平、公正。

    由“天之道”再到“人之道”,都有一个公平之道,此乃三千大道之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大道法则。

    “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说的就是上天公正没有偏私,因此无论美好的、邪恶的,没有不在苍天覆盖之下的。大地公正没有偏私,因此不论万物形体是大是小,没有大地不能承载的。

    所谓公平之道,在自然界中就是平衡法则,而引申到人类社会就是平等原则。

    这些天来,李玄一直在研究水蓝星的生态平衡之道,致力于保护水蓝星上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今天,他又在买花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交易,无意中触发了公平之道。这是在仙界许多仙人都没有遇到过的好事。李玄的悟性可以说是超凡脱俗。

    公平大道中的公平,是指公正、不偏不倚。平是指所有的参与者的各项属性平均。公为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由于人之差异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佛言众生平等或公平:即诸法实相因果法性平等或公平,可遇到不道德之处一定要严厉消灭,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终极目标。

    太上老君在讲述天之道时言道,天之大道就像上弓弦,高了压低它,低了升高它;有余的加以减少,不足的加以填补。

    自然的平衡法则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但是,如何才能效法自然的平衡法则?这就需要公平之道的出现。

    把天道来比拉弓是太上老君一个绝妙的比喻:拉弓的时候就是同时压低高的那头;提起低的那头;把长的那部分缩短而把窄的那部分拉宽。

    这里的“均衡”讲的是一种趋势,但高的再低也不会比原本低的低,差距还是存在的,但是要控制在一个“均衡”的范围之内。

    从水蓝星表面的自然现象来说,日晒雨淋的结果是不断地把山川之高去弥补河谷之低。这个过程是经久不衰的。但是如果整个水蓝星表面成了彻底的一块平板,就不会有山川河流,也不会高等文明的出现。所以又从水蓝星的内部不断产生造山运动来凸显高低的差距。

    适当的差距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正负电极电位的差距,就不会有电流的产生。但是这个差距如果过大,就会毁灭整个系统。所以,“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在具体细节处处不均衡的情况下寻求全局均衡的过程。

    易经中的九宫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四二为肩,八六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宫。”整个系统没有一处是相同的,但是无论横、竖、斜的总和却都是一样的,它在不和谐、不均衡的个体间形成了整体的和谐和均衡。

    均衡的目的是维持系统的存在,但过分强调均衡到了平均主义的地步,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不均衡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但过分求这个动力的结果会使系统不堪承受而解体。此乃大道之中“动”与“静”的关系。

    尽管在局部有种种的不均衡,但是从整体和大局来看,“天之道”是最均衡的。

    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阴、阳爻所处的位置、分量、方位都不同,但是从整体上看,阴阳的位置、分量、方位等等都是绝对均衡的。

    所以,天之道就是一个不断地在不均衡的现状中求取均衡的过程。损有馀而补不足,损掉的都是对于“道”来说是“余食赘形”的东西;补的也正是由于“余食赘形”的存在而一直受压抑、一直没能正常发展的那一部分。

    而人的“道”,则是损不足以奉有馀。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有这种“损不足以奉有馀”的情况。喜欢体能锻炼的人他体能有余而别处不足;喜欢动脑筋的人智力有余而别处不足。包括种种生活习惯、个人爱好、性格趋向等等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老是去做那些“有余”的事情,而不去做那些“不足”的事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所有的事情,不论起初的作用是好是坏,做到了尽头,都会越度过分。只要越度过分,就会受到自然之“道”的裁决。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所以修炼有“道”的人,他能够主动减损自己多余的部分,因为他懂得这个“天之道”的规则。

    钱财、器物、名誉、功劳等等有形的东西是世人所热衷的,所以要“取之有道”。这个“有道”不仅指的是“取”的方式和方法,而且还有“取”的多少程度的问题。欲望无限膨胀把自己搞得天怒人怨,这就违反“道”了。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圣人”是做事的人,但是他做完就完了,没必要强调那是“我”做的。做了好事就有功德,但他根本不在乎这个功德,他是只求整体效益而不讲个人得失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欲见贤”——不想让别人看到、认为、推崇甚至表彰他是“好”人。

    李玄感悟到此处,意识到自己对功德过于执着追求了,在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自然而然的做出功德,才是至高境界。

    公平之道,从个人修养来说,需要做到“宠辱不惊”。因为赞扬和批评都会让人心失衡,特别是赞扬更加容易让人迷失本性。

    “不尚贤,使民不争。”有了“贤”,就会有“不贤”的区别。有了这个区别,人就会被人为地划分了等级。有了等级的高下之分,就会人人争高。群起而争实际上离“贤”的内在越来越远而只是在充分暴露人性的丑恶,这就不是“太上圣人”实施“道莅天下”、“德化天下”的初衷了。

    随着太上老君对公平这道的不断讲解,李玄的感悟也越来越深。

    当山鸡将车开到别墅门口时,李玄适时醒来,感觉玄黄功德诀的运转更加平衡,近乎符合天道,整个人的气质也有了一丝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