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二章mdash;mdash;德意志帝国的建立(2)

第一百七十二章mdash;mdash;德意志帝国的建立(2)

    在欧洲1848年革命之后,德意志地区的分裂状况依旧,从政治上来说,这场革命基本上是失败了,因为没有达成革命所要达成的目的,而且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德意志各个邦国都开始加紧对国内的控制,政治更加黑暗,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在1850年之后,经济却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德意志煤钢等重工业产量平均每十年增长一倍多,到了60年代的时候,工业就已经追赶上了法国的步伐。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手里有钱的资产阶级。

    一方面资产阶级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封建地主的日子却有些不太好过,在50年代破产的贵族数量增加,在1856年的时候,普鲁士还拥有12339个容克庄园(即普鲁士封建地主),其中只有57%能勉强维持所谓的“贵族生活”。在破产和转换经营方式、进行资本主义经营的选项面前,容克地主们的选择并不难猜,因此,也就随之产生了所谓的“解放农民”,普鲁士的“解放农民”在本质上和沙俄的农奴改革是一样的,都榨干了农民兜里租后一个铜币。这一方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也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当越来越多的容克地主放弃了原来的封建基础,导致这些容克贵族对国王、或者说是对普鲁士的君主政体的依赖性增加,他们经济来源的不足使得他们依赖王室给与的津贴,因为农奴制的取消,他们需要王权来赐给权力,进行统治。既然是吃国王的,喝国王的,既然要对国王忠心耿耿,因此形成了容克地主阶层的所谓的“忠君思想”,并且在政权上死死抓住不放。

    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的分化和资产阶级化,是普鲁士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的主要前提之一。普鲁士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容克贵族。他本身的遭遇就是当时普鲁士容克的一个典型代表。

    俾斯麦出生在一个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的舍恩豪森庄园祖宅,出生于一个世代容克的家族。在两岁的时候,迁往了波美拉尼亚的克尼帕霍夫庄园,虽然就财富和社会地位而言,俾斯麦家族并不是第一流的,但是也肯定不是下层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容克贵族家庭,却经常面临经济拮据、财源枯竭的窘境。直到后来俾斯麦选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转亏为盈,并且大赚了一笔。

    第二个特征,就是当时的关税同盟扩大了市场,使得小德意志地区(指的是不包括奥地利的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同普鲁士逐渐一体化。关税同盟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化,对外实行一定的关税保护,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了起来,它以特有的威力闯入各种旧的生活习俗,使得德意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以致于当时的诗人将铁路称之为“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虽然关税同盟保障了参加各邦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各邦的经济发展,但是也使得参加同盟的这些小邦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地位,不可能实行自主的政策,使得普鲁士对各邦的控制力加强。

    在这有一点比较有意思,那就是为什么奥地利没有参加关税同盟,如果奥地利参加的话,奥地利的号召力还是在普鲁士之上的,按理说普鲁士争不过奥地利,很可能关税同盟是为了奥地利做嫁衣而不是为了普鲁士服务,那为什么奥地利没有加入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奥地利的内功没练到家——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普鲁士落后。虽然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奥地利也在逐渐发展经济,但是奥地利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产阶级的力量要比普鲁士低得多,弱得多,因此,它无法同普鲁士或关税同盟地区实行自由贸易往来或者低关税政策,因为如果实行的话,自由贸易和低关税会将奥地利的经济给拖垮。奥地利有意地建立起了高高的关税壁垒,不让德意志各邦的货物运进来,实际上也就罢自己给禁锢了起来。

    等到了60年代的时候,小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基本上已经同普鲁士一体化,关税同盟地区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完善了共同的语言和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共同文化。德意志民族最终形成并得到巩固,经济的统一为政治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普鲁士统一的第三个前提是沙俄霸权的丧失以及俄普同盟的形成。

    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沙俄就成了“欧洲宪兵”,“压路机”的威势一时无两。为了方便自己在中欧以及之后西欧的扩张,沙皇俄国需要一个破碎的德意志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意志,因此,沙俄是德意志统一的障碍。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沙俄并没有被波及,沙皇俄国依旧是德意志统一的最大的国际障碍,保持德意志的分裂是俄国的既定方针。但是在1848年革命之后,实力获得了很大增长的普鲁士却想着在德意志地区内增大自己的控制力,并在它的领导之下建立德意志各邦的联盟。

    在1849年5月,普鲁士想建立一个小德意志“联盟”计划,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奥地利的反对,奥地利没法不反对。俄国为了自己分裂德意志的方针,也支持奥地利。结果很显然,普鲁士的力量远没有强大到能够抗衡奥地利和俄国这两大强国,计划失败,从而使得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但是后来,奥地利和俄国因为巴尔干地区,使得矛盾异常尖锐,而且奥地利还在背后捅了俄国一刀,使得俄国转变了态度,开始支持普鲁士。

    国际上,俄国转变了态度,经济上,小德意志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思想上,统一的思潮已经在德意志的大地上肆意奔涌,甚至一些小邦的贵族都认为统一是大势所趋,但是德国统一不可能是一个平稳的过程,不可能是如果冷战结束时的两德统一那般的和平统一,只可能通过剑与火,让德国浴火重生。因为奥地利不可能眼看着其余的德意志地区统一,法国也不可能看着德国强大起来。现在,德国需要这么人物,来实现德国的统一,正如同大革命时期法国需要拿破仑一般,现在的德国也需要俾斯麦。

    正如之前所说,俾斯麦是一个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容克贵族,具有非常强烈的功名心,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一个重视行动,讲究现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意志坚强,富有感情,性格暴烈,干劲十足的人。拯救他所在的容克贵族阶级,拯救普鲁士的君主政体,是俾斯麦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其实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乡村容克,也就是一个封建地主,顽固的保守派,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阅历的增加,使得俾斯麦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在普鲁士危机时,他登上了首相的宝座,当时,他47岁,在成为首相的一周之后,在1862年的9月30日,他做了非常著名的演说:德意志不可能单独地、较长的承担确保德意志兰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德意志人来承担。我们不可能通过演说、联合会、多数决议来进一步达到目的,而是不可避免地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

    这就是著名的“铁血演说”。俾斯麦的一番话,点名了他的观点,第一,德国的统一只能有普鲁士来主导;第二,德国的统一必须通过武力和战争手段;第三,用民族主义的号召来吸引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转移资产阶级议会对政府的对抗。

    虽然俾斯麦号召资产阶级不与自己对抗,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普鲁士国王给俾斯麦的任务就是保卫君主专制,继续和议会过不去,因此俾斯麦的上台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只不过虽然普鲁士的资产阶级不相信俾斯麦,但是俾斯麦认为要拯救普鲁士君主政体和容克阶级,首先要做的就是缓与资产阶级相妥协。但是俾斯麦又十分清楚本国资产阶级的“温和”特性,说白了就是软弱性,他知道对付资产阶级需要软硬兼施,而不用担心资产阶级造反。自1863年以来,俾斯麦就非常粗暴地对待议会,公然鼓吹“强权即是公理”,他甚至还在1863年的5月17日,让国王下令“终结”议会。俾斯麦的强硬行动,一方面是为了打压资产阶级的统治欲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资产阶级屈服。虽然俾斯麦很强硬,但是在他的政策中,却总是开着同资产阶级相妥协的“后门”,比如他继续执行“新纪元”的经济政策,提出关税同盟内部改革和改造计划;建立一个按照多数原则和选举组成的关税同盟议会。

    他明白他手中最大的王牌就是掌握着德国统一的旗帜。只要他掌握统一的旗帜,就能得到德意志民族的支持,他所在的容克阶级大多数也会支持他,资产阶级在统一的问题上也跟他没有根本的利害关系。但是他一旦实现了统一,他和资产阶级的纠纷自然就烟消云散,不禁普鲁士的资产阶级会径直拜倒在他的膝下,德意志各邦的资产阶级也会趋之若鹜。“一切都取决于成功”,他正在等待统一道路上取得成功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