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在线阅读 - 第四章 成都、河间联盟 02

第四章 成都、河间联盟 02

    成都王二月离京,七月大士族武装就发动兵变。石超控制不了局面,落荒而逃,一气奔回邺城。东海王越被朝廷委以全权重任,东海王将废后羊皇后和皇太子司马覃迎回宫中,再次重申李含的诏书是假货。废成都王皇太弟称号。这个李含闹出多大的事,比孙秀只差半个身位。

    潘滔作为东海王的第一谋士,请求东海王讨伐成都王。潘滔说:“与其等成都王来讨我们,不如我们去讨伐他。士族都支持我们,只要登高一呼,天下都会来支持我们。”

    东海王越从皇帝处拿下檄诏,号召四方勤王。大士族也都给自家在外做官员的小弟写信,要求他们支持东海王越,讨伐成都王颖。

    八王之乱中东海王越是唯一的一个完全得到大士族支持的执政者,看清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屡战屡败的东海王越最终战胜了成都、河间二王。可笑的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是成都王抛弃了大士族。

    为什么无论谁上台,王衍都可以超然脱俗,不理世事?因为不管谁上台,琅琊王氏都有他和王戎两个一品大员,自身和家族利益不受损害,管他谁执政。

    为什么最后王衍要散尽家财,拼上老命支持东海王越?因为成都王上台,只会用他邺城的僚佐,整个琅琊王氏有沦落之灾。(王衍的小弟弟王澄在成都王那里,但代表琅琊王氏的是王戎和王衍)

    东海王越檄诏诏四方勤王,天下刺史、太守可以名正言顺招兵买马,天下的玩家就不只是司马家族了。

    果然诏到之处,应者云集,等东海王携惠帝在朝歌与援军集结时,清典之下才知竟有近二十万人,东海王大悦,对外号称四十万。

    皇家大士族出身的并州刺史司马腾,一等士族太原王氏的旗手幽州刺史王浚,也都招兵买马,磨刀霍霍向邺城。

    这一下,轮到邺城恐慌了。邺城震恐,成都王汇集群僚问计。那些前一段还一个个做着‘三公九卿’美梦的“幕僚”,这会儿全懵啦。

    成都王颖这里资格最老的是东安王繇,他本在京城,因为母亲在邺城病故,此时正好留在邺城,成都王也要叫他一声叔父。东海王从京中来,自然知道京都王公贵族对成都王不满,就劝成都王“负荆请罪”。

    折冲将军乔智明也劝成都王:“天子亲征,不如负荆请罪。”

    成都王闻听大怒,李含伪诏上说:“封成都王为皇太弟,诏令讨齐王冏。”自己走到哪都说李含伪诏为真,并为此打了两次京师,这样的罪,自己负十次荆,请百次罪,也是死。气得成都王骂出声来:“你们要孤王自去送死,你们给我滚!”

    骂跑主降派,成都王看向石超,石超正欲一洗京师落跑之辱,站了出来,说道:“罪将愿做先锋,一雪前耻。”

    成都王兴奋的说:“好,将军率五万人打前锋,孤家随后全力支援。除了我家皇兄(惠帝),其余人等皆可杀!”

    石超领命出城。率五万将士向朝廷部队冲了过来。

    前时说过,朝中禁军人物凋零,京师来的以士族部曲为主,四方汇集而来的,百分之九十是农民。因为刺史、太守之前是没兵权的。当然只要有几个月的练习时间,他们就可以变成真正的军士,可是没有这个时间。

    石超一阵冲杀,东海王近二十万众作鸟兽散。东海王还想仗着皇威镇住石超军,当下拉出惠帝,谁知石超军不管不顾,照“射”不误。不能老把皇帝推到前台,这一招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吓得东海王仓皇逃命,无暇顾及惠帝,一溜烟跑回东海(山东郯城,山东最东端)。

    惠帝竟被射中,百官全跑了,只有侍中嵇绍没跑,还在护驾。成都王兵将嵇绍拉下地,惠帝高喊:“这是忠臣,杀不得。”(有时看他还不太傻)。

    但成都王将官回道:“奉太弟命,但不犯陛下一人。”军士一刀杀掉嵇绍。这再次证明成都王颖太小瞧士族了。士族虽然不会打仗,见了胡人就跑。可是他们最会玩政治,成都王就要吃苦头了。

    “但不犯陛下一人”,就是成都王对士族的表态。这已经站在了整个士族阶级的对立面。这就是为什么实力最强大的成都王,即使挟天子令诸侯,竟也输个精光的原因。

    成都王的败亡是最难理解的,因为魏晋和南朝的士族统治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殊的。(但在世界史中很普通)

    为什么笔者要先总结成都、河间二王的失败?因为二王实力太强,多次胜出。这一段战事频繁、复杂,又精妙绝伦,笔者想先为读者理好头绪。

    为什么闲云野鹤般的王衍会拼命支持东海王?为什么已经隐居的王戎又跑了回来?为什么有那么多刺史、太守帮助东海王?甚至出现刺史举州相赠的特殊情况。只要读者清楚东海王是和士族阶级合作的,一切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历史学家也大多搞不清这一段,但在当时却有一个人看得很清楚,这就是成都王的谋士孙惠。在成都王俘获天子,正如日中天之时,孙惠却走了。他去哪里了?他去找东海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