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三 不惭世上英(二)
天启元年十月,海州已经完全入冬,低温普遍下降到零下——大清早的冰霜足以说明。 马佳站在城北一里的教场上,聚精会神地观看李子明等人cao练兵马。前面说过,李子明是陕西米脂人,曾经当过陕甘三边的千总,俗称秦军新秀。 三边的主要敌人,是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也就是原来俺答汗的麾下。那些敌人的打法,就是传统的草原游牧战术,不崇尚硬拼,而是以sao扰掳掠为主,只有在有绝对兵力优势或发现汉军漏洞时,才会突击进军。 因此,陕甘三边的对应打法,就是短时间内骑兵快速迎头突击;长期内和蒙古骑兵一样,也是有利则进,不利就撤,绝不恋战。至于守城,那是明军擅长的。蒙古中虽然有学习出铳炮和攻城的兵种,但始终都不是主流。 但是,由于明朝边军的编制限制和边镇的财力问题,每个总兵麾下的骑兵都不过几千骑。辽东李成梁鼎盛时,大概能拼出七千精骑,而陕甘这种穷地方,一个总兵二千骑是很平常的事。这还是按满员的算,如果饷银不足,再加上主将偏爱家丁,那实际能打硬仗的骑兵就只有几百人了。 所以,很多人都迷惑于明朝纸面上的军事实力,不明白这个运作了两百多年的国家实体,已经虚有其表。 作为一个穿越者,光组建大口径滑膛枪部队 重甲长矛兵密集阵 少量大炮就能碾压这些北方的敌人吗?马佳的实践证明,是否定的。 虽然,大口径滑膛枪从单发威力上来说,远超过强弓劲弩。但是他有几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有效射程近、射速太慢、间隔宽,导致火力密度低。多排轮射虽然可以缓解火力密度低的毛病,但不能完全消除。(1) 多排轮射不是个新事物,中国先秦时代就在弩阵上实行了,《六韬》里提到过。但即使这样,弩阵也会被训练有素的弓兵、弓骑兵快速接近并受到火力压制。例如,戚继光的《练兵实纪·cao车骑》里的火力轮射很强大,鸟铳、火箭、弗朗机、虎蹲炮、千斤散弹炮、大火箭车轮番轰击,这从对立面就印证了蒙古骑兵集团力量的强大。这才使得戚继光要定下这么强大的火力阵,否则,戚继光不是在浪费钱开玩笑吗? 而重甲长矛兵密集阵,它的问题是善于守,不善于进攻,在开阔地形对付骑兵尤其如此。尤其是弓骑兵,接近后绕着长矛密集阵骑射,都无需怎么瞄准,照着人堆射击就行了。所以,长矛密集阵对弓骑兵是挨打没法还手的。 所谓西班牙大方阵,虽然滑膛枪手可以退到长矛阵中,但那数量绝对不多(多了,长矛阵变大,外围长矛兵的纵深就会变薄,不利于抗骑兵冲击,而且临战时转入,容易引发阵型混乱),人数一多,还是只能趴在外围长矛兵的下边。由于长矛兵的干扰,无论退入阵还是阵外沿的滑膛枪手,都是难于继续发射火枪的。所以毋庸置疑,他们不能在和弓骑兵的近距离作战中取得优势,因为弓骑兵根本就不需要和长矛兵rou搏,骑着马围射就行了。 如果长矛兵蹲下当拒马,火枪兵在阵中射击,那么这和中国传统两千余年的战阵并无本质区别,而且战场机动力也消失了。 所以,以滑膛枪为单兵火力输出的空心方阵,并不比中国传统长矛弓弩方阵强多少。这个火力密度的问题,直到燧发枪大行其道才扭转劣势。 眼光再放开阔点,其实波兰翼骑兵当时就给出了较佳的组合:即一支马匹优良的强大突击骑兵,加上滑膛枪、火炮火力,是对付蒙古等典型游牧骑兵的良方。明成祖朱棣北征时,其实也是用的相近战术,大炮轰完骑兵冲,骑兵冲不够,步兵密集阵做后盾。 马佳现在研制出了燧发米尼弹线膛枪,初步解决了远程火力输出密度的问题。但由于是新开发的武器,零件容易损坏,淘汰频繁,导致可以装备的数量极限为三千人。而且,这是个理论值,实际还要打七折。那么,要想完成日后灭后金、守卫辽东广阔土地的任务,就不能不借助于旧有的骑兵以及步兵战术。 明朝旧有的骑兵战术,其实大同小异,都是注重骑兵突击的。当然,为了和游牧骑兵对射,弓箭的功夫也不能差,所以每伍展开时有两三个弓骑,每小旗十人就有五六个弓骑。每个十人队,大致前四五骑、后五六骑,横向占宽两丈左右,也就是每骑占宽四尺左右,已经是接近膝盖碰膝盖的密度了。所以实际队形中,两个横行也不会是完全平直的,同一横行中还是有前后之分,就像大雁的人字形队伍一样。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保证第二行的人可以从第一行的间隙中顺利射出箭支。因此,整个十人队的横宽不是绝对的,一切都以作战需要而定。
李子明的强项,也正在于此。他领着两百骑兵,变换了多种队形,演示出对不同战场情况的应变。除了以上所说的基本阵法外,他还模拟了单队行军或侦查中突然遇敌的战法。 只见充当敌骑的“塘马”换旗一挥,李子明的行军纵队,立刻拨马向右前方奔驰,同时弯弓搭箭,摆出准备射击的架势,单列行军也迅速变成两列阵型。待到李子明军的行军方向与“塘马”敌军成V字形时,李子明估摸着距离接近到四十弓步内,瞬即发箭射去。 随后,两列骑兵也瞄准“敌人”前锋,密集攒射。一时间,箭雨敝空,覆盖了不到五丈范围。 马佳手握刀把微笑道:“这是响马见面常用的战术,左手把弓,右手拉弓,就利于向左侧对蹬射击,所以要行军队列右转,弓箭向左射击。只要在接敌近战前,队列转换成功,就可以先发制人地实施集群射击。但是,这适用于小部队的突然遭遇战。部队规模一大,完成转向所需要的时间太多,实际战场上是很难获得那么充裕的时间的。第二,对上已经列好阵型的敌人,侧翼通常是没有便宜可占的。实战中,弓骑兵的多波次攻击还能用这一战术,其它的就不行了。如果对上我的步兵火力密集阵,也是绝对吃亏的。” 马佳评价得是对的,所以这一战术和欧洲的腓特烈斜线战术、战列舰“T”字形战术一样,是有严格的适用范围的。 (1)参见作品相关《古军事辩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