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大禹治水演义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一章 鲧治水败绩 被杀于羽山

第三十一章 鲧治水败绩 被杀于羽山

    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以及庚辰、繇余、孔律、大彰等四员天将,下了昆仑山。来到了风陵渡,想要渡过黄河,到帝都太原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然后再去大河村,帮助父亲治水。

    一行人刚来到渡口。就看到许多难民,拖儿带女,呼爹喊娘,要过黄河去。这些人都是黄河下游被洪水冲毁了家园,流离失所的百姓。听说帝都没有洪水,便都要过河到帝都避难去。

    人们到处传言,说是崇伯鲧费了九年的功夫,用天地的“息壤“修筑的防洪大堤,被天降暴雨和山洪爆发冲开了一道大口子,堤毁人亡、淹死了数万百姓。房倒屋塌,失去家园的更是不计其数。咆哮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比没治水之前更加汹涌肆虐了。

    大禹听了这些传言,就如当头被浇了一瓢冷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既害怕又担心。真替父亲捏了一把汗,也不知父亲现在怎么样了,他现在在什么地方。也不知这些传言是真是假。

    这时,只见远处飞快地奔过来两个人,都是高高的个子。奔行得飞快,一边走,一边向人群之中扫视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人。

    走到近前,大禹才看清,原来他们是父亲治水时身边的两名随员,一个叫长辛,一个叫竖亥。二人都以善走而著称。

    长辛、竖亥二人也看见了大禹,眼睛一亮,立刻飞快地奔了过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道:“公子,我们可找到你了。”

    二人说完这句话便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老爷治水九年,辛辛苦苦筑起了九仞高的千里长堤,将滔滔的洪水挡在了堤外。可是天上一连下了几天的暴雨,狂风卷着山洪一下子冲决了大堤。堤毁人亡,并且淹死了数万百姓。

    朝庭上追究责任,大司徒舜派火正祝融,带着“吴刀”,追到羽山找到了老爷,要老爷自裁谢罪。老爷给你留下了一封家书,吩咐我二人交到你的手里,然后在羽山自杀而死。”

    大禹听了这番话,真如五雷轰顶,六内俱焚。双手接过父亲的遗书,跪在了地上,痛哭失声。

    哭了良久,才被众人劝住。大禹打开父亲的遗书。只见书上写道:“文命吾儿,我研究水利十数年,又因机缘巧合,使我得到并破解了天书,窃得了天帝的宝物‘息壤’。以为有了这些宝物总可以治服天下洪水。可是事与愿违,我花费九年心血筑成的九仞之堤,一夜之间毁于一场暴雨山洪。使治水之大业毁于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或者是天帝怒我窃得息壤之故,但是不管怎么说,总之都是我之罪。

    因此我决定以死来谢天下百姓。我身虽死,但是我的罪责难以宽恕。你的学识远胜于我,务望你勇敢地接替我未竟的治水事业,挑起治理天下洪水的重担,早日制服这肆虐的洪水,只有这样我的罪责或者可以减轻一些。父字。”

    大禹读罢遗书,又是一阵痛哭。深切地悲痛父亲之死,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帮上父亲治水的忙。因此长跪不起,痛哭失声。哭了良久,在众人的劝说下,才止住了哭声,默默地站起身来。

    长辛、竖亥二人说道:“当日,老祝融找到了老爷,转达了朝廷对老爷的问责,请老爷自裁。老爷用祝融带来的“吴刀”自刎而死。老爷自杀后,身体仰面躺倒在地上。老祝融看见老爷已死,于是收回了“吴刀”,回帝都去向帝尧复命去了。

    我们二人正要动手给老爷收尸,可是就在这时却看到老爷的身体在蠕蠕而动,我二人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赶忙站了起来。

    谁知却从老爷的身体里钻出来一头黄熊,那头黄熊朝我二人看了看,点点头,吼了一声,然后转身就向山里跑去,跳进羽山上的一处潭水里去了。

    我二人低头再看老爷的尸体,老爷的尸体也忽然不见了。我二人心想一定是天意使老爷化作了黄熊。或者老爷本来就是黄熊所化。不管怎样,黄熊总是天界里的的圣灵之神。老爷化作黄熊便是找到了好的归宿。我二人无奈,只好在原地用石头给老爷垒砌一座空坟。

    如今老爷死了,老爷临死前吩咐我二人,今后就留在公子身边听用。我二人最善于走路,今后可以为公子传送信件,投递文书,丈量土地。”

    大禹说道:“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今后就留在我身边听用吧。”

    于是又把四员天将介绍给二人。玄弓、黄戈二人以前便与长辛、竖亥二人认识,八个人互相见礼、寒喧了一番。

    黄戈问大禹道:“公子,我们还去帝都吗?”大禹答道:“当然还要去,我要向帝尧和大司徒舜请令,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继续治水。”黄戈问道:“舜派火正祝融带宝刀去杀你父崇伯,虽然崇伯最后是自杀而死,但是,说到底,是他们逼死的,这难道不是杀父之仇吗?你为什么还要为杀父仇人效力?”

    禹说道:“我父受召治水,是官员给国家做事,所以是公事。国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治理洪水。历时九年,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淹死了数万人,且洪水比没治之前更汹涌。这件事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国家总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待。这个罪责理应由我父承担。

    舜杀了我父,是执行国家的法度。我想,即使是朝庭不追究责任,我父亲是一个勇于负责的人,治水失败,劳民伤财,淹死数万百姓,又使无数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造成这么大的灾难,我父亲也不会独自偷生,也一定要自杀,以谢罪责。

    所以,对于父亲之死这件事,我不会怨恨朝庭的。自古成则为王,败则为贼,这个道理我也懂得。

    现在我更要到帝都去,向朝庭请命,治服天下洪水,是为了拯救天下百姓,也是为了减轻我父亲的罪责。并不是为谁效力的简单问题。”

    大禹说完,便吩咐玄弓去寻找渡船。不一会儿,找来了渡船,九个人登上了船,渡过了黄河,来到了对岸。

    只见岸边站着一位官员,还带着几个随从。那官员将大禹上下仔细打量一遍,问道:“公子可是文命吗?”大禹问道:“我就是文命,不知贵官找我有什么事?”那官员说道:“大司徒舜和大司农稷(ji)共同向帝尧推荐文命,接替崇伯治水,已经派出了几路人马去寻,我这一路就负责在风陵等候,已经等了好几天,今天总算等到了,请文命跟我一起回帝都去吧!”

    大禹一听,正遂自己的意愿,非常高兴。一路有了朝庭的官员陪同,有驿站接待,方便了许多。众人的兴致也都很高,一路观赏风景,察看风土人情。

    大禹一行,沿着汾水北上,一路向帝都太原走来,早有人将寻到大禹的消息报到了朝庭。朝中的官员也都在议论着。

    有人说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当年崇伯鲧固执已见,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治水失败。今天授命其子文命来继任治水,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也有人说:“听说崇伯鲧治水时,其子文命也曾几次劝说其父,不应该一意筑堤堵水,应该改堵为疏,可是崇伯鲧不屑采用,以至治水失败。所以文命与其父崇伯鲧不一样,治水的理念也完全不同,有其父治水失败的前车之鉴,文命这次治水一定会成功。”

    总之,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只有大司徒舜,坚持推荐大禹治水,对大禹治水的能力坚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