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三国之纵横天下在线阅读 - 第147章 特种部队

第147章 特种部队

    自北海军出征以来,中原遍地狼烟,战火已经燃烧近一个月,范县、东阿、昌邑这些兖州重镇,兖、豫交界,兖、司交界无一不在经受血与火的洗礼,为了一举铲除曹cao这个危险至极的对手,辛锐已经把全部家当都掏了出来,务求狮子搏兔,一击而竟全功。

    然而北海虽有狮虎之力,曹cao却未必是兔子,开战以来,除了虎牢关的防守战尚算理想之外,其他各处进展皆是差强人意。昌邑从首战之后,陆议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黄忠、甘宁虽然心中郁闷,却别无良策,于是在象征性地处罚了甘宁和他手下几个小校不遵军法,贪功冒进之后,巨野军偃旗息鼓,等待辛锐和郭嘉的战术指导。

    挨几板子对甘宁来说倒不算什么,关键是在这种节骨眼上,本来就差到极点的心情变得更糟,八百水贼中的小校也是委屈的紧,从上战场之后甘宁不知多少次忍不住要亲自攻城,还不是小校们死死拦住,可惜最后晚节不保,还是没拦得住,不是没拦住,而是根本没去拦,到最后这些热血青年跟着自己的主将一起头脑发热,什么不顾就要冲锋玩命。

    昌邑如此,东阿也并不像辛锐和诸葛亮、庞统计议的那般容易拿下,因为范县失守的消息当日便被荀彧获悉,奇兵失去意义,人数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北海军在东阿城外遭到埋伏,好在众将早就得到辛锐嘱咐,行军谨慎小心,因此损失倒不算太大,而荀彧见北海军阵势严整,并不慌乱,也知道讨不到多大便宜,当机立断引军进城,深沟高壑,严防死守。

    大军在外,虽然粮草充足,但进军猝然受阻,多少有些影响军心,此时的辛锐,与西进司州的曹cao可谓同病相怜,都陷入有些尴尬的境地,与此时同辛锐心中还在担心另外一个问题,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

    北海迎回汉帝时日并不算长,目前虽然表面上看似政通人和,朝局四平八稳,但实则内里必然暗流涌动,单说那些世家大族,有了北海这么个安定的温床,休养生息到一定时候必然会有些小心思。

    他们像寄生虫一样吸附在汉王朝的身躯上,越吃越肥,最终成长强大到足以对抗并左右寄主,但他们又不能离开寄主单独存活,于是在黄巾之乱后,他们或遭受到与寄主同样的残害,大伤元气,或者见机得早选择蛰伏起来,趋利避害。

    在皇帝驾临北海之后,这些世族开始蠢蠢欲动了,接二连三地或入朝为官,或迁居到此,或派遣族中子弟进北海学院学习等等,这些手段明面上是对朝廷和皇权的认可,是天下归心的表现,而实际上他们究竟作何打算,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辛锐对世族还是和善的很,势比人强,在朝政的推行和地方的治理上,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世家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悠久的传承,更是垄断着包括人才在内的各个领域。

    后世开科举时通常称呼考中当官者为天子门生,而在如今,不论是朝中还是在野的知名人士,绝大多数都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称其为‘世家门生’更为贴切。

    作为家族的继承者和未来的顶梁柱,世家子弟无一不是从小便被悉心教导,占尽了先天的优势,其才能不敢说出类拔萃,但其数量和成材率却是寒门子弟无法比肩的。

    北海学院和讲武堂这些学府改变了过去的教育模式,将培养人才列为公办,不拘出身,不问贫富,从某种意义上正是掘断了了世族发展的大动脉。但要真正培养出栋梁之才,又要撇开世族的影子,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辛锐这一举措虽然对寒门子弟是个绝好的机会,返回头想想,对世族未尝不利。世族对社会的控制力影响力仍旧巨大,仍旧根深蒂固地盘踞在庶族和平民的思想中,这种‘奴性’会使很多寒门子弟在面对世族之时失去应有的气节。

    尤其是当一个大家族以各种手段对你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有几人能真正地坚持本心?世人熙熙皆为利来,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衣食无忧还能扬名立万,若是此刻再有个世家主动凑上来说一声:“我看好你。”那不更是锦上添花了吗?

    这种情况并不能一味指责寒门士子,他们确实没犯什么错。这是思想根源的问题,所谓时代的局限性,这个时代的体制便如一颗大树,皇权是主干,世族是大分支,庶族是小分支,百姓是叶子,皇权虽然至高无上,但直面的是大分支,大分支下面又有小分支,小分支之后才是叶子,在世人眼中,世族是除了皇家之外的绝对正统,世族维护着皇权,那么庶族便要维护世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是庶族和寒门不愿意去效忠皇帝,而是皇帝高高在上,身边的人员几乎都是世族安排好的,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门路直达天听。

    辛锐不是不想对政体做个彻底的改革,只是凡事都不能cao之过急,北海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皇帝入驻后所带来的一切后续事务,而世族把持朝堂这种束缚北海发展的桎梏,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杜绝。

    在世族的眼中,天下就该是他们的,他们对皇帝所说的所做的,才是尽进忠言,鞠躬尽瘁,正像是皇帝在封赏辛锐之时,文武百官大都面带难色一样,在世家眼中,首要的是家族利益,朝堂上的话语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家族利益,职位越高,越接近中枢,家族便能从中获得越多的支持,相应的家族也会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对朝廷中本家的代言人进行反哺,两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北海初定,几乎完全是靠了辛锐一人之力,所以作为‘外来户’的世族们必须暂时放低姿态,只是围绕在皇帝身边,表现出小媳妇一样的低眉顺眼,但没有任何一个世家是傻子,辛锐手握北海军政大权,又做出许多不合古制的变革,就像悬在世族头顶的一把利刃,总有一天会掉落下来要了世族的命。

    而皇帝的御口亲封恰恰将世族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以前辛锐是有实无名,而今呢?实至名归。也就是说,不论辛锐现在或将来做了什么,都是代表着朝廷,代表着皇帝,都是出师有名的。那世族怎么办?把它置于何地?一个庶族出身的小毛孩子,身居高位掌管着天下的生死,这些世族的糟老头能安心吗?能服气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说到这又不得不提起曹孟德这位千古名人,如果没有辛锐的横空出世,历史的步伐应该是曹cao将汉帝迎到豫州,在许昌建都,而后曹cao总揽着军政大权,可能是由于曹cao长的没辛锐这么讨人喜欢,所以定都许昌之后,曹cao与献帝的关系日益恶化,其官职也并不是献帝那么慷慨果断地授予的。这其中原因很多,有曹cao自身的原因,当然世族的利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曹cao严格意义上并非世家大族出身,而且他的很多改革也影响到世族的利益,于是乎,衣带诏、这诏那诏,刺杀,这种事件层出不穷;矛盾不可调和之时,流血是必然的。

    此次出征郭嘉没有随军,也正是有这方面的考虑,辛锐需要一个精细又能审时度势的人为自己掌控后方,贾诩虽然掌握情报处,但苦于不在身边,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只能落在郭奉孝头上。

    作为许褚和马超两营副将的徐盛、马云騄也没有随军出征,秋收之后,他们名面上在北海征募训练新兵,暗地里与警备司一把手武安国一起,对各处进行布控,用手上有限的千人兵力,被派往包括临淄在内的各地,重点盯防世家大族府邸。

    这千人的军力,说多不多,甚至没有皇宫的卫士多,也比不上世家的私军,但这些人都是辛锐很久以前便挑选出来,专门用作打探情报,与外派各地开设酒店的人员异曲同工。这一点除了辛锐、贾诩和郭嘉,任何人都是不知道的,连作为统领的马云騄和徐盛也不知道,因为这批人平时里与大军做着一般无二的训练,战时即使被留守北海,也只被当做是寻常。

    有所不同的是,这批人都进过讲武堂,接受过单独的特训,进讲武堂也没甚稀奇,现在讲武堂已经为越来越底层的军官大开方便之门,军中越来越多的人都进去过,目前已经发展到什长轮流培训的阶段,只是这个单独培训却了不得,那是辛锐总结了后世的特种兵、间谍等等门类,编辑出的教材,专门由郭嘉负责进行培训的。

    诸看官一定记得冀州时陪辛锐出生入死的张三、王五等人,他们目前就在这支队伍中服役,以及后来随辛锐南下荆州扮作随从的,都是这些人。这些人各有特点,有的武艺高强,有的聪明机智,有的精通天南海北方言,有的颇懂医术,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这群士兵都是孤儿,对辛锐绝对忠心。

    外界并不知道他们的特殊性,因为这些士兵或者说是学员入学之后被告知的第一条,就是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