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人猿小悟空在线阅读 - 第196章 少年唐僧

第196章 少年唐僧

    隋朝未年,天下大乱,在洛州缑氏县有一户陈姓人家,夫妻不幸染上瘟病,先后不治而亡,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子:长子陈素十岁;次子陈袆七岁。一对孤苦无依的孩子被他们的姑母接到隋朝的东都洛阳生活。

    两兄弟的姑母在洛阳城中做点小生意,家中有一女,年龄和陈氏兄弟相仿。由于姑母家境并不宽裕,两兄弟在姑母家中呆得久了,姑丈便对其吼来喝去,指桑骂槐,埋怨兄弟两个在家吃闲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一个成人除了当兵或者为匪,尚能勉强靠卖命挣口饭吃,陈氏兄弟还只是一对不谙世事的孩子,又如何能自谋生路?

    兄弟俩寄人篱下,只能逆来顺受,抢着帮姑母干家里的杂活。可是一个普通人家,又能有多少家务活可干?姑母看着一双懂事的侄儿,也想不出个妥善的安置办法,每日也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忽一日,姑母突然想起,孩子的姑丈有一个远房表叔是城中净土寺的管事和尚,当即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喃喃道:“哥嫂,如果你们活着,我知道你们不会将小素和小祎送到寺院,可眼下是乱世,你们可不能怪我,将小素和小祎送到净土寺,那样才能活命呀!”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幼时与佛门有缘。杨坚建立隋朝后,不忘昔日佛门之缘,在全国大兴土木,建造庙宇。为了鼓励百姓信仰佛教,隋文帝规定,凡是家中成员有在寺庙为僧的,家中可减免、减轻徭役赋税。到隋朝末年,由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很多人为了活命,都跑进寺庙落发为僧。如此一来,各个寺庙都是人满为患。由于寺庙粮钱大部都由朝庭拨济,入寺为僧者多起来后,朝庭拨济的那点钱粮就不够吃用了,寺庙里僧众的日子过得也很紧张。既使如此,一些人家为恐孩子饿死,也是拉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寺庙为僧。

    在上面的这种情况下,陈氏兄弟的姑妈想把一双侄儿送到净土寺为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孩子的姑丈把家中仅有的半罐香麻油,供奉给了净士寺的那个表叔,外加好话说了一箩筐,表叔才点了头,但承诺两兄弟只能收留一个。就这样,哥哥陈素进净土寺做了一名小沙弥。

    陈氏兄弟的父亲是一介书生,陈袆兄弟俩自幼跟随父亲习文写字,父母双亡后,兄弟俩情感上更是相依为命,哥哥一走,陈袆哪里还能在姑母家呆得住。一日,陈袆趁姑母不在家,就偷偷地用一根烧焦的柴禾杆,在墙上给姑母和姑丈留下了一个关于自己去向的“纸条”,然后去净土寺投奔哥哥陈素去了。

    陈素也还是个孩子,又是初到净土寺的小沙弥,每日也只是勉强温饱,可是陈素还是把每餐不多的斋饭偷偷地分出一半藏起来,趁没人注意时,偷偷地溜出寺外,带给弟弟陈袆吃。

    这时节正是夏季,陈袆见哥哥把饭菜分给自己吃后,哥哥由于吃不饱,整日无精打采,屡受师父责罚,陈袆决定以后不再分吃哥哥那份不多的食粮,他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艰难的处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陈袆本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从哥哥口中知道净土寺管理伙房的僧人,有一个向哥哥一样大的侄儿也在寺中,是那种喝凉水都能长胖的体型,加上他叔叔经常把一些涮锅洗碗后剩下的米粒和菜汤拿给他吃,他长得就更胖了,寺中众僧都亲切地叫他“小胖墩”。想到了小胖墩,陈袆便有了主意,他到山林荒地去采摘一些山枣野果带回来,由哥哥带进寺中和小胖墩交换锅巴。由于陈袆经常在荒郊野外寻找食物,日子久了竟摸出了一些门道。他让小胖墩从伙房里偷来盐巴和火种,自己则另开食路。

    陈袆在林中溪边,田间地头捉一些蟋蟀、蚂蚱、蝗虫、知了、生在椿树上的“花姑娘”……甚至他还爬到树上去捅马蜂窝,将窝里的马蜂蛹弄出来,和捉到的其它昆虫一起放到火堆上烤或烧,熟了后,将它们从灰堆里扒出来,粘些盐屑来吃。还别说,这些昆虫烤熟后,蘸上盐屑,往嘴里一丢,那滋味真是好极了。

    也不知陈袆小小年纪怎么会想出这些可以解决肚皮的食物来,有一次,他捅马蜂窝,躲避不及,被几只愤怒的马蜂在头脸上叮了一下,不久,陈祎的脑袋就肿大了一圈,一双清澈的眼睛,竟然肿成了“一线天”。

    每次陈袆吃饱后,都把烤熟后剩下这些“美食”的分成两份用树叶包好,偷偷地躲在寺外的小树林里,等哥哥和小胖墩做完功课后出来,一人一份,分给他们吃。每当这个时候,陈袆总是坐在地上,飞快地吃光哥哥和小胖墩带来的那点少得可怜的食物,然后用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托着两腮,看着哥哥和小胖墩的吃相,开心的笑着。

    哥哥和小胖墩吃完陈祎独家料理的昆虫美食后,三个少年儿童才又一起开开心心地入寺玩耍。不过晚上睡觉的时候,陈袆就会知趣的回到寺庙外的门洞里,席地而卧,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大概是天不绝人,虽是荒年,陈袆捉的那些虫子,个个都是肥嘟嘟的肚大腰圆,烤熟咬开后,香气扑鼻,满肚子里都是黄白色的油脂。如此这般过了些日子,三个孩子都吃得有些腻烦了,陈炜又开动脑筋,挖掘新的食源。他经常到一些小溪、水塘、山涧边,去捉一些田蛙、小鱼、小虾、泥鳅等,烤熟了和那些昆虫、野果隔三岔五的调济着吃。由于三个孩子守口如瓶,寺中众僧竟无一人发觉。

    在那个灾荒年代的夏日里,寺中又无荤腥,三个处于长身体孩子却个个吃的膘肥体壮。只是陈袆浑身上下晒得黑黝黝的,像条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