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坦克启示录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M12自行火炮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M12自行火炮

    安德烈所说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现在双方之间的差距可以说谁都看的出来,而他们也刚刚挫败了敌人的一次攻击,可以说士气正好比较高涨,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反之,若是继续等下去,法国人那边如果再继续等到了一些支援,特洛德就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但是呢,特洛德也无法忽视这里面存在的风险。先从兵力上面来说,他们仍然是比对方少很多,若是放弃地形优势主动出去攻击的话,这里面的损失绝对不会太句不好听的,在这个阵地里面的都是德国人,就算是全都死了,安德烈也不会心疼。

    而且呢,特洛德所接到的命令是守卫这个阵地,并没有和敌人一绝死战的必要。若是他轻易听信了安德烈的建议而打输了这场战斗,那么这里面的责任绝对都会扣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安德烈这个幕后主使反倒会逃脱于事外。

    正因为如此,在三斟酌之下,特洛德还是没有同意安德烈打出去的建议,而是准备继续留守这个阵地。不仅如此,驻守这个阵地的大多数德军军官也认为留守在这里比较妥当。

    毕竟刚才特洛德他们已经打了法国人一个下马威了,现在的法国人肯定只是在坚持最后一口气,而他们也是不会知道德军这边会不会继续有援军赶来了,若是再来一个像是特洛德他们这样战斗力的中队的话,那这些法国人也就不用打了,老老实实的把枪丢在地上,原地投降好了。

    但是,就在特洛德和绝大多数德军官兵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的时候,法国人的支援却真的是来了!

    法国人的这次援军来自于一只美军和法军混合的部队,其中在步兵上面法军占了绝大多数,但是在坦克及其他载具上面,则几乎都由美军来提供。

    而其中最为致命的,还是美军的自行火炮!

    在望远镜之中,特洛德看到了美军的部队,渐渐地出现在了天与地的交接之中,而当看到那些自行火炮的身影的时候,特洛德真是恨他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直接听了安德烈的建议一股作气的消灭这股法军。毕竟和这个难度比起来,在美军的自行火炮的洗礼下面,守住这个阵地才是更难的!

    而特洛德所看到的自行火炮,虽然是他没有亲眼见过的型号,但是在德军和苏军的战略情报共享之中,他却看到了这辆战车的身影。

    其名为T6火炮运载车,后来则更名为m12自行火炮。其的底盘源自于美军大量生产,且广泛利用的m4系列。在火力系统上面,则装备一门155毫米的m1a1式加农炮,火力在当时的自行火炮之中,已经属于一个上乘的水平了。

    身管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所以美军果断的为其装备了m1a1式加农炮,而事实证明这个选择也的确是必要的。)

    而再继续参考了底盘的适应性之时,其的实战能力就会更加上一个档次了,毕竟和一些由重型坦克的底盘改造的自行火炮相比,m12在机动性上面还是不错的。

    由于m12和美军之前所使用的m7牧师自行火炮虽然使用同样的底盘,但是二者却有着几乎跨时代的剧变,这是美军在自行火炮之路上面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功案例。

    不过如此成功的m12却因为种种原因的干扰,其列装数一致上不去。这之中有政治上面的因素,更是有m12自身上面的原因。

    虽然在这之前说m12属于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功,但是这却不代表着其在战场上面真的就广受好评了。广大使用m12的官兵,在对m12的评价之中,其中对其最大的诟病还是来自于其可怜的载弹数。

    一般来说,火炮运载车和自行火炮属于一个互相交叉的范围,双方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区分于二者之间的一个因素,就体现在其是否能进行独立战斗这一点上——广泛性的来说,火炮运载车需要有弹药装载车、甚至是人员装载车协同跟随才能进行战斗。而自行火炮则是浓缩了这几种单位的一个能够独立战斗的单位。

    至于m12呢,其也就失败在了这个出身上面。在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m12自行火炮原名T6火炮运载车,是一种无法单独作战的单位。但是在进行整合升级之后,早期的m3底盘被更换为了m4底盘,而m12也具有了T6不具备的独立作战能力。

    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个能力是有限的。m12虽然完成了整合,但是备弹量却只有几位可怜的十,这就使得其必须由弹药装载车协同才能持续战斗。

    而且在成员的携带上面也不太能令人满意。虽然理论上m12是可以装载一个单位的炮兵小组的,但是在实战之中,在m7上面所使用一个炮兵完全不能满足m12所装备的这门155毫米m1a1式加农炮的需要。附加出来的炮手及装填手也需要乘坐其他运载车进行协同作战。

    综上所述,m12实际上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基层官兵对他的的确有一些好感,但是却说不上好评如潮;上级也肯定它做出的跨时代的贡献,但是其也并没能完成完全的改变,而是成为了一种近似于半吊子的产品。

    没人知道m12的明天会如何,是会继续改进而大量生产,还是戛然而止,终结它短暂的一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