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青梅已熟竹马何逐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七十一章 斜风细雨不须归

    郑树棠看着张秋池一副难以相信的神情,只好又重述:“张先生,我说的是真的。我也很喜欢苏轼。”

    张秋池问道:“不知道郑老您喜欢苏轼哪里呢?”

    郑树棠正色道:“在我像你这般年纪的时候,也是很喜爱读苏轼的诗句了。譬如‘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等等,这些诗句至今仍萦绕于我的心头。

    可时日久了,直到如今我一副年迈之躯,却更加体会到了苏诗的魅力——‘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等,这一些诗句,我今天读起来,方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义。此时我才知道,这些诗句仿佛正是为自己所写一般!”

    说罢,郑树棠慨然之色溢满于面,悲怆忧郁之情更是难以自制。

    张秋池望着眼前忽然忧郁起来的郑树棠,突然之间,涌上心头的不仅仅是自己对于苏词的喜爱,更多的却是对眼前郑树棠先生的崇敬之情——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唐人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张秋池在心中默念道。

    两人交谈起各自最喜爱的诗人,张秋池心中却万万没有想到郑树棠先生所喜爱的诗人竟与自己所喜爱的是同一个。

    中华的文化与历史漫长无垠,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享有盛誉的诗人词人何已计数?且不说整个中华历史了,单单一个朝代之中,有名的文人也是有很多的。

    而当这些朝代合归于漫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中,值得俩人喜爱的诗人词人何止千百?可张秋池却未曾想到,两人所钟爱的诗人却是同一位——苏轼。

    张秋池之所以钟爱苏轼苏东坡,原因便是苏轼的才情,着实令其佩服——书法、绘画、作诗、写词等等无所不通,在才俊辈出的宋代是独树一帜地存在,并且依然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地位。

    在散文的造诣上,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词的地位上,与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的创作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又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作为一个青年的张秋池,自然对有“全才”,“天才”之称的苏轼有极大的崇拜之情。

    而年已花甲的郑树棠钟爱苏轼则是另有原因,从方才郑树棠对苏轼所说的话中便可以看得出来了——

    正是苏轼的诗词对于各个时期的自己有着准确的心理表达,才让郑树棠在冥冥之中仿佛感受到在遥远之前的苏轼,居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发了出来。这是一种在不同时空之中,却有着一种奇妙的情感交流的感觉——

    年轻的时候,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名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郑树棠的心中充盈着无尽的豪放壮怀之情;

    年老之时,读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所体会到的便是年老无力,将万事万物都已看透,而有些心灰意冷之感;

    与好友告别,离愁别绪萦绕于心头之时,郑树棠读到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所写“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心中的孤独凄凉便会化作清泪而流;

    客居他乡而思念远方的亲人之时,又会想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于是,郑树棠心中的思念困苦之情,又会油然而生……

    总之,郑树棠与张秋池两个人对于苏轼的诗词,理解各有不同,感受各有千秋。可两人却在不同的角度上,都共同地钟爱着苏轼,这倒也是文化的魅力之一吧!你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郑树棠和张秋池两人想必都已经察觉到了这种情感的分别,虽然俩人都共同地钟爱苏轼,可原因却是不同的。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倒令俩人都感受到了缘分的可贵与难得。

    俩人边笑边聊着,甚至不时有微微惊叹之声从这间办公室里传来。

    窗外的毛毛细雨仍在悠悠地下着。俩人坐在椅子上,朝着窗外望去,看到外面的雨景静谧悠扬,像根根细线一样从天上垂掉下来,在清风的徐徐吹拂之下,这根根细线便随风倾斜着,晃动、摇摆、垂落……

    俩人此时正坐在办公室里面,自然体会不到外面的清风吹拂,只能从这雨丝中辨认出窗外的清风。此情此景,竟有些“先生晦迹卧山林”之感。

    而这时,摆在窗户下面的这一盆盆植物,仍旧沐浴在静谧的光亮之下,就像沉睡在一片无垠的旷野之中,正仰着头等待着野风的呼啸;又像沉静于一片旷远的山脉之间,隐匿在群山深处迎着西天边的缕缕昏黄。

    尤其是这盆文竹,此时正静立在这方寸之间的花盆里,这棵小了数倍的松树周身就像涂了一层会发光的油层一般,微微渗出些光芒,只是这时候这层光芒渐渐暗淡了一些,仿佛此时天边那极远处隐隐浮现出的一层灰蒙蒙的光彩。

    而旁边的书柜之中陈列着的书籍,正默默地躲在里面,光亮似乎未曾照亮半分,清风也丝毫吹不到周身,只是静悄悄地站在那里,注视着书柜之外的世界。

    可是这书柜里面却焕发着异样的光彩——各个书籍之中散发出来的气息是各不相同的,蕴藏在每本书中,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又是各有所异。这些不同的光亮交汇在一起,就是电光火石的碰撞,所迸发出来的都是耀眼的文化光彩,透明却又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