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列强时代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治理淮北

第三百二十六章 治理淮北

    庐州克复,歼灭太平军近万,朝廷惊喜天京震动……

    还没等太平军高层做出应对,湖北又传噩耗,入鄂太平军与湘军大战田家镇,惨败退走江西,湘军趁势追击兵逼九江。本文由。23us。首发

    形势似乎一下子对太平军变得十分不利!

    清廷兴奋,急忙下令张亮基对不远处的金陵进逼,配合金陵城下的江南大营跟扬州的江北大营实施合围。

    张亮基被突然的幸福一时砸晕了头,从襄阳急匆匆赶到了庐州,立即把安徽巡抚衙门的摊子扑开,得到朝廷命令之后便热血沸腾的想大干一场。

    吴可不想在这等开心时刻给张大巡抚泼冷水,干脆找了个由头出外收复失地去也。

    蚌埠,宿州,淮北等等庐州以北地区被轻松收复,当地太平军人马毫无战心几乎拱手相让,吴可自然不可能放过这等大好良机。

    安徽这地儿很古怪,淮河以南地区是出了名的物产丰富财富之地,可换做淮河以北地区那也是著名的穷苦之乡。

    等吴可真正掌握淮北地区这才反应过来,虽说因为之前太平军占据原因,朝廷疯狂铸造的当十,当五十,当一百,甚至当一千大钱根本没法流通,这淮北地区依旧贫民遍野刁民无数。

    而且基本每年淮河都得肆虐一回,造成大量流民治安环境可想而知。/

    收复整个淮北没费多少功夫,可为了弹压匪寇稳定地方,他花费的时间跟精力都要多上不少。

    好不容易将淮北动荡的局势勉强压制下来,使用‘以工代赈’的手段收拢绝大部分流民和赤贫家庭青壮,不管不顾的大修城墙整理道路,修建水渠整理田地,一时间淮北大地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要不是张亮基紧急召唤吴可都差点没法从繁忙的事务当中抽身。

    率领一部人马急匆匆赶回庐州,这才知道张大巡抚因为急工冒进,催促左宗棠手下人马对金陵实施战略性围逼,结果却被太平军优势人马轻松击败,损失近千人马不说差点让太平军顺手拿下刚刚收复的庐州。

    幸好左宗棠不是一般人物,虽因经验不足远不如历史上的左大帅老辣凌厉,但先有吴可暗中提醒后来自己也发现不对,尽管被催促得厉害但一直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猛然遇到太平军主力一部吃了大亏,但手下大部依旧完好无损撤了回来。

    这一下可把老张吓得不轻,发晕的头脑彻底清醒过来。因为担心太平军主力人马的全力反扑,这才将手下最能打的吴可紧急召回。

    吴可哭笑不得,先好好安慰一番受惊的张大巡抚,而后又将收复淮北地区的情况解说一番,之后在张大巡抚的强力挽留下也不再胡乱动作,坐镇庐州防备金陵太平军反扑坐看天下风云变幻。

    此时已到了咸丰五年初,太平军高层虽然对近在咫尺的庐州清军忌惮不已,可惜之前战线拉得太长一时难以收回,加上太平军西路主力掀起的湖北攻势再起,一时之间很难调拨足够人马对付庐州清军。

    加上张亮基在吴可的建议下并没对庐州以难地区州县采取行动,让太平军与江西等地的连接畅通无阻,明显对淮北地区重视不够的太平军高层并没有派遣守卫金陵的主力人马冒险反扑庐州。

    别忘了,金陵城外的江南大营还驻扎着近十万清军,扬州之地的江北大营虎视耽耽,没解决这两个超级麻烦之前,金陵城不可能派遣大股人马冒险。

    1855年1月下旬,太平天国西征军从鄂东向西反攻。燕王秦日纲冬官正丞相罗大纲督军进攻驻广济的湖广总督杨霈军。

    2月16日,太平军乘杨霈军营除夕洒宴之时,攻其不备,突然袭击,杨霈领兵勇5000余人向武汉溃逃,太平军跟踪追击。

    1855年2月18日(正月初二)占领蕲州,21日占领黄州,杨霈率残军逃往德安府(安陆县)。23日太平军克汉口汉阳。西征军中另一支由国宗韦俊带领,25日由田家镇渡江,占领兴国州(今阳新县)。

    这战况让吴可好一番诧异,尼玛湘军不是刚刚在田家镇大败太平军西路主力么,怎么转眼又被人家反扑成功来着?

    太平军在湖北的攻势太过迅猛,拿下汉阳汉口之后3月上中旬连克通山崇阳通城咸宁蒲圻等地,兵锋直趋武昌。

    老家再次被占,吴可除了哀叹还能说些什么,幸好之前太平军攻势如潮之时,留守新兵大营弟兄已经跟吴村大部分族人秘密迁往九江修水,不用担心族人受到战火波及或者他吴可的波及。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太平军西路人马也没找吴村族人麻烦的意思,除了再次于通城等鄂南地区建立临时地方政权之外,倒没有做出什么过分之举。

    而此时武昌城内守兵只有2000余人,居民大多迁徙,形成空城,新任巡抚陶恩培面对危局束手无策。

    4月3日,太平军南北夹击,进攻武昌。南路韦俊军从青山扑塘角,直接攻到武昌城下。

    而杀到汉阳汉口的太平军167只水师战船,从襄河冲出,打败了清军李孟群所率之水师,猛攻武昌城南白沙洲一带,清军见黄旗就纷纷弃城逃散。傍晚太平军攻进武昌城,巡抚陶恩培武昌府知府多山自杀。

    这战斗打得真让远在安徽的吴可无话可说,他真不明白曾剃头是如何想法,收复武昌却又不留下重兵防守,结果短短不足半年时间武昌再次易手于人。

    当然,他就是心中不爽也无可奈何,距离太远鞭长莫及,再说了没得朝廷调令手下上万大军也不好擅自行动。

    一边静观湖北烽烟四起战火纷飞,一边下狠手处理淮北事务,等到太平军第三次攻占武昌之时,淮北局势在吴可的帮助下已稳定得差不多。

    因此收服淮北还有安徽临时省城庐州的巨大战功,尽管年龄问题一直惹人诟病,但在张亮基的极力帮衬下,吴可倒是混了个云骑尉的爵位,又赏了个双眼花翎,同时还以总兵身份领了安徽提督官衔,暂时统领安徽一应军务。

    朝廷到是想不给了,可惜有塔齐部的例子在前,这厮作为曾剃头手下悍将,因为在湖南的几次战功还有收复武昌的功劳,一连从参将直升湖北提督。

    虽然吴可功劳看似没塔齐部亮眼,但明眼人都知道孰强孰弱。

    塔齐布跟着湘军发达,一直都在曾剃头上下效力,而吴可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是独立作战,最重要的一点是吴可坐镇之地,无论太平军有多猖獗都没讨到好去,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能耐!

    虽然旗人升官一向飞速,但无论战功积累还是杀敌数量,又或者转战距离塔齐布都比不上吴可,此时吴可率部有一举拿下庐州扫清淮北,这样的有功只辰都不大赏以后还要不要人效力办事了?

    近半年时间的用心治理,此时淮北局势比之吴可刚来之时要好得太多。

    当地会匪还有教门武装被他带人剿了一遍又一遍,杀的人可不在少数,而以工代赈的手段效果十分明显,最起码有条活路的情况下一般百姓也很少有愿意主动为贼的,土匪山寇的日子不好过啊,没见淮北各城镇城头悬挂的那些干枯狰狞的头颅么?

    当然一味的强硬并不是啥好事,待淮北各地新任官员基本到位之后,张亮基经不住吴可跟左宗棠的劝说,虽觉不妥但为了淮北局势安定,还是分别根据实际情况给这些新上任官员下达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

    在狠狠处理了几位自觉背,景强硬,不把张亮基的话放在心上,又或者太过昏聩无能,对政务几乎毫无建树的官员之后,淮北官场气氛紧张的同时也为之一清。

    倒不是张亮基太过刚正不阿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只要能及时完成巡抚交代下去的各项政务,贪点捞点无所谓,但如果不想做事却一心扑在捞钱上的话,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想要对付一帮在地方上几乎没有任何势力的新任官员,手段真的不要太过丰富,随便拿出来一两手都足够某些人丢官罢职甚至性命难保。

    无论哪个朝代,只要官员肯用点心办事,那治下的治理情况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尤其还是有两万大军弹压的情况下。

    经过吴可强烈建议,加上看上去效果确实不错,张亮基不姑府库空虚的现状,一边想办法自筹一边向朝廷紧急求援,将以工代赈的办法全面铺开,一时间整个淮北成了真正的大工地。

    幸好之前在河南狠狠干了几票,又在驻守襄阳的时候收集了不少粮食,加上临时购买的数量倒也足够张亮基支撑个小半年的。

    加上朝廷见淮北治理确实不错,张亮基一系大臣的极力要求,也拨下大笔钱粮帮助张亮基将这项看起来属于无丝洞的政策继续维持下去,让淮北之地几乎一天一变的饿发生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