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民情
完颜璟听鹤易章这么说,便明白是自己想简单了。这古代又不是现代,交通环境以及交通工具不是跟现代能比的,所以距离过远了百姓没法耕种。 “受教了,孤带着干忱你,还真是做对了啊!”:完颜璟庆幸道。 一行人继续向南走了十多里地,果然到处都是黄橙橙的麦子,和头顶果实红色的高粱。 可以明显看到一个个村庄,靠近村子,进村的路口有一棵起码百年以上的大树,树下两个未穿上衣,只穿有一条打满补丁裤子的孩童,上身裸露出的身体骨瘦如柴,皮肤黝黑,裤子上也是包了一层黑色的浆,原本的颜色已经看不出来。 树底下两个正在玩耍的孩子看到完颜璟一群人接近,放下手里的泥巴,站在那里一脸呆滞不敢乱动。 完颜璟骑马上前问道:“小孩,你们这个庄子叫什么名字啊?你们庄里管事的是哪家啊?”完颜璟问完话,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那是长时间不洗澡,发臭的味道。 两个看起来十一二岁的小孩,应该是被完颜璟一群人吓到了,往后退了两步,没有回答完颜璟的问题。 完颜璟看到这个情况,也就没再问那两个孩子。而是转过身来问一旁的鹤易章道:“为何他们如此瘦弱?且衣服破烂不堪?” 鹤易章也是一脸严肃道:“现在已经很好了,起码有饭吃,饿不死,身上还有件衣物。正隆时人都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除大人外,小孩都没有衣物可穿。” 很好吗?完颜璟一脸茫然道:“大定盛世就是如此?” 鹤易章道:“就是如此,比那南朝好了太多了,国朝两税税赋已然是诸国中最轻的了。那南朝税收在丰盛时节都逼着百姓卖儿卖女,百姓为躲避税赋都是将自家的地投靠在士绅百官名下。而国朝百姓有地有粮有衣,儿女俱在眼前,不用卖儿卖女不是盛世是何也!” 完颜璟头一次听到盛世是这么说的,也是一滞。 而后便想明白了,是啊!在古代这种生产力度低下的年代,老百姓有屋有田有粮有衣,只要饿不死那不就是盛世吗! 至于吃饱饭,吃得好,除非工业革命时代,哪怕是红朝人民能吃饱饭,饿不死人那都是改革开放之后,在邓相手里才真正实现的事情了。所以邓相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公。 就在鹤易章给完颜璟普及古代盛世的知识时,庄子里出来了一大群村民,一脸警惕的看着完颜璟一行人。 这时从村民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年过半百胡子花白的老者。 老者看着完颜璟一群人穿着非富即贵,并且很多亲兵因为天气炎热都没戴帽子,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脑后的辫子。所以老汉一下就猜到是完颜璟等人是中都的女真贵族。 老汉出身弯腰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贵人,来庄子么何要事?有什么需要草民的地方,但请吩咐,草民一定去办。” 完颜璟看着这个还算能交谈的老汉问道:“你是这个庄子里的什么人啊?” 老汉道:“回贵人,草民是本庄的年长者,村民们都是草民的后辈。” 完颜璟又道:“那你们这个庄子叫什么名字?” 老汉回道:“因为本庄都是张家人,所以叫张家庄。” 完颜璟又问道:“那你们都是汉人呢?” 老汉想了一会才道:“老汉不知道什么是汉人,小时候听长辈说我们是辽人,现在叫金人了。” 完颜璟听到老汉这么回答,明显不信道:“你们从未叫过汉人或宋人吗?” 老汉虽然不知道完颜璟所说的汉人是什么意思,不过还是答道:“老汉打记事起,就从未听过汉人这个说法。倒是宋人听说过,不过听说宋人在很远的地方,也从未见过宋人是什么样的。” 完颜璟道:“那你们为何留有汉人的发饰,而没有留辫子呢。” 老汉惶恐不安道:“老汉打儿时起就这么留的头发,也不知为何跟汉人的一样,至于辫子那都是贵人们留的,草民们可不敢冒充贵人,那是要掉脑袋的。” 一时间完颜璟感慨万千,自己也是糊涂,一个从未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那知道什么汉人宋人啊,估计最远也就去了个县城,连个东南西北都分不清,问了也是白问。
完颜璟跳过这个话题,问起了庄稼收成如何。 老汉说起这个明显情绪高兴道:“这几年老天爷赏饭吃,交过粮后还有些存粮,够养活一家人的了。” 完颜璟这时突然问道:“那你知道现在是何年月,当今陛下是谁吗?” 老汉回道:“草民去县里交粮时听官老爷们说过今年是答丁二十八年,皇天爷是谁就不知道了。” 完颜璟被老汉惹笑了:“哈哈哈哈,对今年是答丁二十八年,你可得记清楚了。” 完颜璟说完,也没什么可看的了,叫上众人回去。众人出得刚才那个庄子来,走在官道上,一旁的鹤易章说道:“山野愚民,哪里知道其他,一年四季都想着怎么不挨饿受冻,唉,还需教化啊。” 完颜璟反驳道:“不,孤觉得这样很好,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知道的少也就没那么多烦恼了。” 鹤易章听闻,想了会道:“也对,还是殿下看的通透,倒是我想当然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完颜璟这时问旁边的亲兵道:“你们知道这附近哪里有我女直的村庄吗?” 这时旁边的亲兵道:“卑职还真知道,在这不远处有个胡土霭(ǎi)哥蛮猛安下的庄子。” “你带路,过去看看”:完颜璟对那说话的亲兵道。 众人换过马后,在那亲兵的带领下朝附近的女真庄子而去。 其实也没多远,有个七八里路程,众人就已经到了胡土霭哥蛮猛安下的庄子。 女真的庄子跟汉人的明显不同,庄子周围都是用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了起来,土墙顶部有三尺多宽,呈下宽上窄的样式。墙顶部还有木制的护栏,上面零散着站着几个放哨的“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