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在线阅读 - 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

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

    第208章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

    京城。

    皇城,东宫。

    “老师怎么来了?”朱标看着宋濂开口问道。

    宋濂如今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上职务也卸得七七八八,如今只保留了翰林侍讲学士,给那些翰林编修们当老师,主修国史。

    前两年刚完成了元史的修订。

    近几年已经很少来东宫了,因此朱标这才会露出疑惑的神情。

    宋濂躬身行礼道:“老臣见过太子殿下。”

    “老师无须多礼,快起身。”朱标上前一步,伸手亲自将宋濂扶了起来。

    宋濂起身,看着朱标,开口道:“不知太子殿下对于十二皇子的事情,是否知晓。”

    “老师指的是?”

    “按王夫子所言,十二皇子殿下已经半月有余没有去大本营听他讲经了,整日只知道在兵仗局钻研那些奇yin巧技。老臣并不是说奇yin巧技全然无用,可对于一个皇子来说,这就不该是他该学的。”

    在宋濂看来,一个皇子去学这些奇yin巧技,皇家的威严和体面还要不要了?

    朱标并未直接反驳宋濂的话,而是反问道:“老师,您觉得皇子们求学的意义,是为了让百姓们过得更好吗?”

    宋濂点了点头,开口道:“自然,皇上既然已经制定了宗亲制,皇子们就藩只是时间问题,对于其藩属百姓而言,藩王就是天。所以现在这些年轻皇子们还在求学的阶段,就尤为重要。”

    宋濂似是看出了朱标这一问的目的,接着开口道:“奇yin巧技或许能够造福一些百姓,可终究是小道,它所能造成的影响是小的。皇子们真正该学的是五经这些真正的大道。”

    朱标摇了摇头,开口道:“老师口中的奇yin巧技从来就不是什么小道,它不止能够造福一个藩属,更是能造福全天下的百姓。杨卿轨道列车的发明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带来了交通的便利,降低了人、物运输的成本,更是这次北伐漠北大获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他发明制造的新型火器,军用的望远镜等等,可以说每一样老师口中的小道,都在改变整个国家。”

    “因此学生认为,只要是能够造福百姓的,那就都是大道。”

    听了朱标的话,宋濂愣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朱标,好似第一次认识眼前的这个学生。

    从前的朱标,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直接反驳他说的话。

    宋濂实在是想不到,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有一天会替奇技yin巧说话。

    “无论太子殿下如何说,可那始终是奇技yin巧。”宋濂说这话的时候,胡子都在颤抖。

    在古代,对于科学技术,往往都会被冠以奇技yin巧的称谓,由此便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抵制与轻鄙。

    因为古人特别强调人自身的训练,而不屑对外物的依赖。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科学技术一直处于被打压的地位,只有在唐宋时期,因为宽松的政治与社会环境,这才得以喘息。而这两个时代,正是各种科学技术百花齐放的时候。

    可好景不长,到了明朝又重新回去了。

    一直到了清朝,达到了顶峰。

    当时满清统治者对思想的全方面禁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科学技术自然也在其中之列,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中除了收录一些农家、医家和天文之类的科技著作之外,将其他科技一概排斥。

    也正是这个时期,这才导致了我国近代科学的萌芽被扼杀在了蒙昧状态。

    间接导致了,我国之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杨卿说过奇技yin巧是对格物学最大的侮辱与误解,十二弟耽误大本营的课业是他的错,可在研究蒸汽机这件事上,学生认为他没有错。”朱标看着自己的老师,坚定说道。

    宋濂看着眼前这个自己曾经心中最得意的学生,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杨宪。

    自从朱标和杨宪混在一起后,一切都变了!

    对于杨宪,宋濂早就看不惯了。

    一个翰林出身,堂堂当朝一品大员,一个国公,却整日与那些工匠商贾为伍。

    也不嫌掉身份!

    朱标虽然是宋濂的学生,可同时也是当朝太子。

    宋濂不可能真的像他在翰林当讲师时,对着那些犯了错的学生,一通训斥,有时候甚至还直接体罚。

    想要朱标“认清错误,改邪归正”,如今看来能从源头上解决了。

    宋濂满心失望地从太子东宫离开,然后和家里人交代了一下,让人帮他请了明日早朝的假后,便是气势汹汹往扬州而去。

    身处扬州的杨宪,还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惹了当世儒家的领军人物。

    不过就算他知道了,也只会一笑置之。

    科学与那些路子走歪了的腐儒,本就是天生站在对立面。

    这一天,迟早要来的。

    此时的他还在新成立的研究室里,和众工匠研究天文望远镜。

    玻璃厂那边只负责生产。

    如今规模大起来之后,杨宪慢慢改变了原有的模式,将各个工厂的研究与生产都给独立开来。

    毕竟马上就要八月了。

    杨宪想着能够在今年中秋节前,完成这项工作。

    至于军用的望远镜,如今已经完成了多次的产品迭代,与后世近现代的望月镜已经几乎没有区别。

    这批产品如今还在研究室中,杨宪还未来得及和朝廷那边上报。

    毕竟,这段时间大多数精力,杨宪都放在蒸汽机上了,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总不能真的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担,全都压在两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身上吧。

    他们最后制作出来的蒸汽机,就算成功,也仅仅只是初代蒸汽机而已,从初代蒸汽机到蒸汽机应用,这之间的路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要走。

    而就在这个时候,杨宪突然得到了下人们来报。

    说是翰林侍讲学士宋濂求见,此刻就在国公府等他。

    杨宪放下手头工作,将实验服换下,换上自己的衣服,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要知道杨宪和宋濂往日里从来就没有往来。

    因此实在是想不明白对方忽然找上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