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朱棣重生土木堡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章:拉于谦下水

第二百三十章:拉于谦下水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稳如泰山的礼部尚书胡濙,江渊与之相比,底子还嫩得很,既没有太丰富的人脉,也没有历事六朝的威望。

    要想达到这个两全其美的效果,主要还得看皇帝上不上道。

    江渊想了半晌,决定试探一下景泰的心思,小心翼翼道:“回陛下,臣主工部,发觉武功三卫下属工匠,臣部只有调拨权,日常事务俱属内府监局下辖。”

    “陛下有意精简武功三卫的匠户,臣以为这是利国利民,节省钱粮之长远策,然臣部没有擅专之权。”

    “陛下如要过问,还需让臣部与内府监局商议决定。”

    朱棣闻言,也是明白江渊这话的意思了。

    江渊话里,有两个隐晦的表达。

    第一,作为工部如今的执掌者,他没有坚决拒绝,而是表露出一副万事可商量的态度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第二,江渊把内监局抬了出来。

    内监局是内府十二监、四司、八局的统称,内监局一般直接服务于皇室,供役于内府监局的工匠,是由宦官负责管理。

    仅就军匠而言,十二监、四司、八局的军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住坐军匠,另一部分是锦衣卫军匠,还有一部分是因内廷需要而从京师各卫所,调拨过去服役的卫所军匠。

    因各监局的需求,军匠被分置于不同的部门,内官监、印绶监、尚衣监、宝钞司、内承运库、兵仗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等都有一定数量的军匠。

    这些匠户,平日便由内监局管理,一遇重大营造事务,工部也有调拨之权。

    往常关于工役的问题上,也都是工部决断,调拨则走,用罢则归,从未过问内府的意见,现在江渊的话意味很明显,等同于是把内监局在这件事上同工部抬到了对等商量的地位上来。

    内府代表的自然是朱棣,江渊代表的则是工部大臣们。

    但对于工部大臣们而言,虽然心中很是不满,要与这些太监同殿议事,但单就这件事而言,还真就必须过问十二监、四司、八局的意见。

    在日常管理上,军匠由其所在卫所负责,但由于军匠,上工地点大都在工部或者内府十二监、四司、八局。

    因而他们受上工机构,即受工部与内府监局的监管。

    明代工部是主要负责造作等事务的机构,其下设四清吏司,即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以及屯田清吏司。

    工部的四司由于职能不同,具体分管不同的事宜,但总的来说,管的只是在上工期间的营造事务。

    所以江渊的话,也算是有其来源,工部大臣们没有办法去反驳,毕竟内府监局管理着武功三卫匠户们的日常工作。

    内府的十二监、四司、八局,很多都是清水衙门,比如管理廊道洒扫等事的司设监,不仅在外毫无地位,在内府也是地位最低下的。

    一些内监局,甚至不设掌印太监,也侧面反映出内府监局在朝政地位之低,是完全不够格与六部大臣同处一殿的。

    就算是朱棣,也觉得这种想法实在是无稽之谈。

    让太监们去和文臣同殿议政,这已经不单单是更改祖制的问题了,这大大提升了太监的地位。

    开了这个先河,以后是要出大事的,王振祸国的例子就在眼前。

    朱棣说道:“内府监局的事务,朕可以做主,工部有什么意见,也都可以和朕共同商量。”

    “如今精简武功三卫两千四百一名工匠,主要问题在哪?”

    朱棣已经更进了一步,江渊就不得不再退一步,说道:“回陛下,主要问题不在于臣部,也在兵部,更在镇抚司。”

    “此话怎讲?”朱棣蹙眉道。

    江渊说道:“陛下知道,臣部的工匠,并不只是受臣部节制,臣部多只有调拨之权,但具体管理上,也有兵部和锦衣卫南镇抚司。”

    “陛下想要精简亲军卫,第一要务便是隶属于亲军卫的匠户,可如今亲军卫下属的匠户,不单单只有武功三卫,还有锦衣卫。”

    “锦衣卫内,仍有一千一百余名工匠,受锦衣卫南镇抚司的日常管理,这些匠户现受我工部调拨,营建工务。”

    如今执掌锦衣卫南镇抚司的,是老国丈汪泉之子,国丈汪瑛。

    当时朱棣把汪瑛弄到这个位置上来,主要是为了掣肘掌锦衣卫诏狱的孙绍宗,却没想到,无意插柳柳成荫。

    如果江渊说的是真的,那这件事倒好办了。

    朱棣面色上看不出什么变化,继续道:“你继续说。”

    由于仍然不知道皇帝具体的想法,江渊只好一板一眼的继续陈述。

    “京师地区的军匠集中分置在武功三卫、锦衣卫等地,京师其他各卫间有分置,但大体受我工部管辖。”

    “陛下别忘了,军匠也属军户籍,我大明凡是军户籍出身的,都隶军籍,由兵部统管。”

    好家伙,两千四百多个工匠的事,先是捅出了内府二十四监局,被朱棣拒绝后,紧接着又是锦衣卫,现在连兵部也被拉下水了。

    朱棣早就知道江渊说的这些制度,这是他老爹朱重八确立起来的,目的就是不能让工部或者什么衙门,单独管理工匠。

    之所以搞得这么复杂,就是为了让他们分权掣肘。

    只是朱棣一直没搞明白,这个江渊说这么多有的没的,具体想法到底是什么,当听到兵部两个字,一下子全都连上了。

    江渊,是想让兵部的于谦,和锦衣卫南镇抚司的汪瑛,作为文臣和外戚的负责人,给他分担压力。

    毕竟这么大的事儿,单是工部尚书同意了,肯定是要承受骂名,但要是兵部尚书和锦衣卫南镇抚司也都没意见,工部内部也就不会有太多反对意见。

    现在这种分权掣肘回到精简问题上来,反而好办了,只要执掌兵部和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官员敢下水,事情几句话就成了。

    掌锦衣卫南镇抚司的,是国丈汪泉,皇后汪氏的族兄。

    掌兵部的更别提了,是于谦。

    这两个人对于朱棣而言,都是非常好拉下水的,汪氏一族和其它官员不一样,他们是和自己这个景泰皇帝绑在一起的。

    汪泉方面肯定是没有问题,锦衣卫可以对这些匠户放手,最后反正也是要回到朱棣手中来的。

    主要是于谦,这货会不会下水。

    朱棣知道怎么对付于谦,单纯说敢不敢下水,于谦考虑的不会是这个,他考虑的只有一个,这样做会不会对百姓或者大明有好处。

    如果对百姓有好处,被千夫所指,于谦也是会毫不犹豫的跳下水。

    朱棣随即看向一旁,问道:“于爱卿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