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琦琦熊说诗经在线阅读 - 第三章 静夜思

第三章 静夜思

    琦琦熊一打听张校长是有一个女儿,不过已经结婚了。新婚燕尔,如糖似蜜,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再打听加琢磨,明白了,感情越是说希望,越是没有希望。希望班是原来是垫底班。不过这样也好,本来就是垫底的,还垫底也没有退步,只要排名进一步,同年级八个班呢,只要进一步,不垫底就是巨大的进步。如果带第一名,变成第二名,校长还不吃了我。

    这下人基础太差,照本宣科就算现在的补上了,基础还是比别的班差,还是比不过,看样子要从小学补起。每周课补一课吧,能补多少补多少。先补简单的,就选《静夜思》吧。

    说干就干,琦琦熊上网查《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解: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乖乖!为了在床前看见月光,大家们真够拼的,一下子多出四种说法。就算是本义的床,也搬到窗下,打算就着月光行周公之礼。

    这个有意思。让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发现自己比大家还高明,也许就能打消自卑心里,勤奋学习迎头赶上。穷则思变,不玩点邪的是不行了。玩邪的一定行吗?当然不一定,反正是垫底,不行大不了还是垫底。又不是领先的班,玩坏了保持不住领先地位。干!

    第二天,语文课,琦琦熊站上讲台。

    “今天本该讲《劝学》,但你们基础太差,说了你们也听不懂。循序渐进,先补补简单的吧。谁会背《静夜思》?”琦琦熊老师说。

    说静夜思可能有一半人忘了,说床前明月光就都想起来了。但还是有一半人不服,太小看人了!心直口快的孟璐就是其中一位。她起身大声背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完就坐下,故意不等老师允许。

    “好!孟璐同学背得很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孟璐同学。月光是垂直照进来的,还是斜着照进来的?”琦琦熊老师说。

    孟璐一下子愣住了。这是什么问题?以前老师就让我们背,不让我们思考问题。想了一会孟璐说:“应该是斜照进来的。床是私密区,距离窗户还有一段距离。斜照才有,床前明月光。”

    孟璐越说越得意,脸上泛起红晕。

    “非常好!孟璐同学善于观察,你们要向孟璐同学学习。”琦琦熊老师说。

    同学们都看向孟璐,看得孟璐都不好意思,人面桃花了。

    “静夜思,静夜思。同学们谁能够告诉我什么时候最夜深人静。”琦琦熊老师问。

    熊老师的问题还真有点意思,以前还真没有想过。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从午夜到黎明前都有。

    “中国古代将一日分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子时为半夜11点到1点,子丑寅卯,以此类推,卯就是清晨5点到7点了,天都亮了。子丑寅,那个时辰你们睡得最死?”熊老师问。

    同学们又七嘴八舌讨论一番,最后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寅时,黎明前的黑暗是人最困倦的时候,应该最安静。

    “老师再问你们一个天文问题。月圆的时候,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比如中秋节月亮什么时候升起?”熊老师问。

    又是一个同学们没有考虑的问题。同学们陷入了回忆,张鹏同学最先回忆起来,马上举手示意。熊老师看问题确实与众不同,赢得了尊重。张鹏同学开始讲课堂礼仪了。

    熊老师看了一眼备课本中的座位分布图,每个座位上有同学的姓名。

    “张鹏同学,你先说。”熊老师伸手示意说。

    “我家楼层高,东面不受楼房遮挡,我记得中秋节的时候,六七点钟月亮升起,子时月亮在中天。”张鹏同学说。

    “真棒!观察问题视角很重要,要学张鹏同学,高瞻远瞩。”熊老师举起大拇指点赞说。

    这也算高瞻远瞩呀,不就是住所高吗?

    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半圆,半圆上画上小月亮,写上子丑寅卯。

    “同学们,月亮斜照入室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间?”熊老师问。

    “是寅时。”同学们齐声说。

    “正确!寅时夜深人静,与静夜思最配。公元726年农历九月月圆之夜26岁的李白客居扬州,面对西沉的圆月写下这首传诵千古《静夜思》。宋版《静夜思》是这样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意:不仅有圆月,圆月之下还有朦胧的山影。正是寅时圆月西沉时的景色。”熊老师说。

    同学们一下子眼睛亮了,古诗还可以这样读的,难怪熊老师说我们基础差。不光我们基础差,是都基础差。不是文学基础差,是科学基础差。语文老师可不科学基础差嘛!

    “其实每一个人心目中都可以有自己的《静夜思》,同学们你们心中的《静夜思》是什么样的呢?”熊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

    “老师,您是要我们写《静夜思》?”李娜同学兴奋地说,眼睛都冒星星。

    “为什么不呢?明朝人能改,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分析、结合两个版本,站在巨人的肩上,写出你们心目中更好的《静夜思》。”熊老师说。

    同学们于是开始七嘴八舌讨论,熊老师开始闭目养神。熬夜备课的确有点辛苦,好在结果不错。最后同学们拿出自己版《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谁上来说一说?”熊老师说。

    在同学们的推举下,夏燕同学走了上来说:“明月光是名词,与疑是地上霜比较搭配。看月光是动作,两句衔接不如明月光好。”

    熊老师点点头,示意其接着说。

    “落月斜照,抬头就够了,不需要举头仰望,床前举头看见的不是明月,是天花板。”夏燕说。

    “真棒!”熊老师双手点赞说,“《静夜思》是李白的成名作,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怎么才能写出千古名作?”

    “不知道,没有想过,我只想期末考试都及格,最好能够良好。”夏燕低头说。夏燕文科尚可,理科不太好,数理常常挣扎在及格线上。

    “要想,想明白了就是优秀。能优秀,干嘛还期望良好呢?我们希望班版本的《静夜思》就是优秀作品。你们有这个能力。”熊老师猛灌心灵鸡汤。

    “《静夜思》很简单,全是大白话。不是李白的文学素养有多高,是李白的立意高,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外出找工作的文人都是游子,找工作不容易,都很孤独,尤其是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就更加孤独。特别圆月之夜高朋满座,推杯换盏,再热闹也都是应酬。酒醉之后半夜醒来,独自一人更觉寂寥,月光如寒霜一样清冷而孤寂。远望家乡,明月西沉,乡愁逐渐涌起,一浪高过一浪,不能自已。”熊老师说。

    “所以,我们只要立意高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也能写出千古名篇?”夏燕抬起头问。同学们也抬起头。

    “是的。但这不容易,需要机遇。有希望,就应该为之而努力。不过有一些事是可以做到的。将今天的讨论总结一下,做一期板报,你们应该行。我相信你们绝对有这个能力。”

    希望班的《静夜思》黑板报在学校引起不小震动,希望班的同学感觉大大露脸,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