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在线阅读 - 第七十六章 代王之乱,燕王的准备

第七十六章 代王之乱,燕王的准备

    第76章代王之乱,燕王的准备

    代王朱桂,这是一个塞王。

    他性格暴躁,但是能够位列塞王之一,却也有他的能耐。

    这一点,从封地大同便可以看出来。

    大同在之后,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

    它是一道门户,只要大同还在,那么北方便无法南下,可见地位之重要。

    他也是一个果决的主儿,见诸多兄弟下场凄惨,也知道自己名声不好,自然不愿意束手就擒。更关键的是,这一次的朱允,没有曾经那么名正言顺,他靠文臣推举上位的方式,也让天下武将十分的不满。

    代王认为,事有可为。

    于是他很干脆率领自己的护卫于大同起兵。

    不过,代王残暴,他没有燕王那么深得军心。

    甚至大同的其余将领,在没有皇命的情况下,根本不愿意听从这个王的指挥。

    这就导致了代王虽然出其不意地夺取了大同城的掌控权,但是诸将纷纷率部离开,驻扎在各个交通要道,同时急报朝廷。

    代王兵三万,占据大同,四处出兵掠地,偏偏这个时候,齐泰已经被朱允召回京师,两个新任指挥使一个出身工部一个出身户部,都是文臣,压根指挥不了军队。

    一个月时间,代王打破山西防御,击溃众将,扩军至七万,占据晋北之地。

    代王反了!

    这个消息伴着夏季燥热的风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朱允和他的阁臣傻眼了。

    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其他塞王会反叛!因为除了燕王晋王宁王等王,其余王的实力相对较差,几万人和朝廷抗衡简直是以卵击石!

    这个时候,老臣的用处就体现出来了。

    相比于黄子澄和方孝儒更偏向礼仪文学,对政事经验不足,此时无所适从,严济和齐泰当即站了出来。

    他们异口同声,举荐冯胜为统帅,北上伐代。

    朱允当即应允。

    建文元年七月,宋国公冯胜拜平叛大将军,领兵二十万,北进大同。

    ――

    北平,燕王府。

    王府的防御再度加强了,身着精良甲胄的卫士站立在王府的外院,四周也有精锐士兵巡逻,就连燕王朱棣,出入之时也隐约可以看见那袍服之内隐藏的软甲,在这个多事之秋,不由得引人更增几分遐想。

    而此时的王府内,严铿正与朱棣商讨着起兵之事。

    代王起兵打乱了他们的部署,严铿建议朱棣也紧接着举事,随后西出支援代王。

    “如今代王已举事,为首义之人,殿下若有意大位,便当迅速举起反旗,支援代王,以展现您的能力,获得宗室的拥护。更何况,单一的藩王无一人是南廷的对手,必须联合起来,方有胜算。”

    “代王便是一个引子。只要您也起兵,二王联合对抗南廷,并撑过围剿,则必成燎原之势!如此,南廷危矣!”

    “你说的有理。但是领兵的乃是宋国公冯胜,本王属实是没有把握战胜他。”

    朱棣面色有些难看。

    他自己是很不错的统帅,张玉朱能严铿也都是善战的将帅,但是对决冯胜,还是怕逊色一些。

    朱棣本身是战功赫赫的,但是他的对手,是关外的蒙古诸部,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被打残的元军,那个时候的元军已经被全面赶出关外,早就对明军闻风丧胆,打他们当然也能展现出朱棣那不凡的指挥本领,但是以全盛的明朝打残元,相对就要简单一些了。

    但是冯胜对付的,可是拥有扩郭帖木儿、李思齐等将的元朝,是还有十数万大军的元朝,虽然已经衰败,但是依然不容小觑。

    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敌我力量对比。

    开国六公,他们的指挥水平在华夏诸将之中,都是排得上号的。

    不能不说,冯胜带领下的明军,将是燕军的劲敌,甚至可以说是朱棣夺取皇位路上的一道天堑。

    严铿却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他笑得很神秘。

    “殿下似乎忘了,在北平军中,便有一个与宋国公同时代的名将。”

    “你是说……兄长!”朱棣回想了一番,恍然大悟。

    朱文正。

    他也在燕王军中,准确地说,是北地明军中。

    此时的朱文正,已经六十三岁了,但是身子骨依然硬朗。按他的叔叔这个寿命来看,他估计还有好几年可以活。

    自从被朱元璋免于一死之后,他就一直在军中效力,但是确实是从一百户做起,以至于在之后的洪武年大事件中,几乎看不到他的名字。

    他是和冯胜同时代的人物,他守洪都、攻常州、战鄱阳,这些年屹立北地,战功卓著,其领兵之能,绝不逊于冯胜。如果说诸将之中有一个人可以与他抗衡,那便只有朱文正。要知道他可是曾经的大都督,名列徐达、常遇春之下第一人啊!

    只不过毕竟是谋反,说是一笔勾销,实际上怎能不在意,所以朱元璋刻意压住了他,这么些年,朱文正也年过半百,他积功升到了北平都指挥使司从二品都督同知,但却也再不得存进,更别提爵位了。

    要说朱文正不想再进一步,那是假的,虽然他的儿子被封为靖江王,但是在实际上和他一点关系也没。

    他知道,朱允的建文朝廷,是绝对不会重用他的。他这种有过反迹的臣子,最被这些儒家君子所不齿,更何况朝中还有宋国公、颖国公、长兴侯在,就算领兵,也轮不到他。

    这些年的磨砺,也改掉了他喜好声色犬马的脾性,让他变得稳重了许多,要是年轻时候,朱文正或许已经脑袋一热,答应了,但是这一次当燕王找到他的时候,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考虑。

    数日之后,朱文正来到了燕王的军中。

    古今朝代更迭,多少英才血染疆场,所图的,不过名利二字。

    朱文正曾经拥有过,但是一次大错,让他从云端跌倒了谷底。

    但是好在命运还是眷顾他的,在他老去之时,一个叫朱棣的人在半山腰上伸出了手,邀请他一起向上攀登。

    他不想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机会。

    他抬起胳膊,握住了朱棣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