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在线阅读 - 第667章 蒙古人蓄发?(求订阅!)

第667章 蒙古人蓄发?(求订阅!)

    战场的走向此时正如启尔哥布斯基手中的军刀握把,感觉那般清晰和真实,仅在掌握中。

    “不可一世的明军,终究要尝试到失败的苦果!”

    似乎见到前方一里外的大明军队已尽数变作横七竖八的伏尸,启尔哥布斯基兴奋地手舞足蹈。

    可一声清脆的号声响起,原本一直沉沉的鼓点骤然昂扬起来!

    哒哒哒哒像是敲在他心房上,让兴奋的启尔哥布斯基差点岔了气。

    大明军队变阵了!

    大明军官们高高举起的龙泉剑,仿佛是一把把无形的尺子!

    他们带着大明军队勐然变阵,从面对准噶尔骑兵转为侧对。

    大明的军人们踏着鼓点,朝着侧面踏步前进!

    同时队伍的另一半还加快了脚步,小跑前进,超越了另一半人。

    几乎不到十个呼吸,一道行军队列就伸展为两队人马,依旧侧对着准噶尔人,但拉出了一百二十人的大宽度。

    再听得军官们纷纷扬扬的呼喊,轰哗一阵响,大明步兵瞬间转身。

    此时包括孙思克在内,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将准噶尔人从发愣状态刺醒,横阵!

    之前大明军队明明是八人幅度,六十人的纵队,转眼间变作一百二十人宽度,四人纵深的大横队。

    这就是拿破仑时代的战术。

    大明军队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更是让这个战术无懈可击。

    如果仅仅只是一道行军队列的转变,不足以让人这般恐惧,可在前方的十多二十道阵列,几乎都在同时完成了这样的变阵!

    一个个横阵衔接而起,仿佛一道朱红色的长城像是从天而降,稳稳当当地立在准噶尔人和孙家面前。

    孙思克、孙承恩眼睁睁看着刚才还一队队行军的明军,骤然之间变身为朱红色长城,就算还没到魂飞魄散,也已经离肝胆皆裂差不多了。

    哗啦啦如微风过林的碎响声里,一排排套着刺刀的掣电式步枪举起!

    战马上的孙思克两眼圆瞪,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冲在最前面的准噶尔离那道忽然出现的横阵已经不过六百米距离,已经进入明军步枪的射程了。

    孙思克想要闭眼,但一道道枪声死死地涌入他的耳朵里。

    明军使用的是定装无烟火药,只有微弱的白烟,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看到。

    要不是有声音,他们甚至不知道明军开枪了。

    十二时十分,从行军队列转为作战队列的大明步兵轰出了第一道排枪。

    面对杀伤力巨大的米涅弹,最前面的准噶尔骑兵抛洒出鲜红的血液,饮恨当场。

    第二道、第三道……排枪声以明军锤炼多年的自有韵律稳稳运转着,冲锋的准噶尔骑兵也一向前奋进,卷入到这个血rou漩涡中!

    准噶尔骑兵再没人能掌控自己,只能随波逐流,被大明冰冷而无情的战争机器碾为齑粉。

    准噶尔骑兵狂潮铺天盖地压来,换作一些娇弱文人,怕是要被吓坏,什么“铁骑卷西域”之类的词句下意识就要从嘴里喷薄欲出。

    可对新大明的军人来说来说,敌人高大的战马,狰狞的面孔,不仅没有什么压迫感,反而是更方便瞄准的靶子。

    只是,离近了一些,郁起隽有点奇怪:从前蒙古骑兵的发型不是奇奇怪怪的吗?

    怎么也学大明人蓄发起来了!

    还有中军那些明显汉人面孔的绿营兵也剪掉了辫子。

    难道是因为孙思克?

    郁起隽不仅心中暗探:老孙啊,你心里憋着什么劲呢,都这样了,投降不就皆大欢喜?

    大明也不用浪费弹药,圣明天子朱克臧再给你赏赐点官制,多好啊!

    不过考虑到孙思克的父亲是孙得功,可能事情又不一样了。

    孙得功算是投降满洲的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将,导致旧大明失十数城,导致关外从此溃败,鞑子取得攻势地位。

    孙得功早年与先前在抚顺投降建州的明降将李永芳有旧。

    大明这边,王化贞安排孙得功策反投降鞑清的李永芳。

    而在孙得功奉命策反李永芳的过程中,李永芳不仅是不为所动,反而是对孙得功言传身教,晓以利害,竟然让孙得功投降了努尔哈赤。

    这还不算,李永芳与孙得功还就此唱起了“双黄”,李永芳假意投降,而孙得功也是假意效忠。

    终于,伴随着广宁之战的爆发,这次不为人知的投降,给王化贞、给熊廷弼、给整个辽东战局带来巨大的影响。

    从西平堡撤回的孙得功直接杀到了广宁城,并且迅速控制了广宁,大肆宣传前方已败,广宁不保,同时率部大肆清洗城内官员与继续抵抗的明军。

    王化贞见势不妙,只得弃城而逃。

    孙得功阵前倒戈,进而控制广宁,成为压断“经抚不和”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是出于气愤,还是为了发泄长久以来压抑的不满,熊廷弼做了他一生之中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放弃关内所有的堡垒和据点,军民全部迁入关内。

    此举让明朝经营多年的辽东地区可以用毁于一旦来形容,而被迫南迁的军民也在沿途不断遭受后金和蒙古军队的劫掠,遭受了灭顶之灾。

    基于这一历史因素,孙思克投降前景不明,不到万不得已不投降。

    投降的话,也不知道朱克臧会不会看在他汉化有功,留他一命呢。

    战场容不得孙思克多想。

    在明军将一道道由数千弹丸汇聚而成的死亡镰刀推送出去的同时,准噶尔人也回敬于如雨的弹丸和箭失,没错,就是箭失!

    尽管准噶尔人在孙思克和前任大汗策妄的努力下,大多已经换用火枪,但在这场压榨出准噶尔人所有力量的战场前,挽着弓箭上阵的士兵并不是少数。

    当然,这些能在战马上拉弓射箭的,都是没被排枪打中的幸运儿,他们人数稀少,因为全程被明军步兵压着打,心里有一把火,只得通过弓箭发泄出去。

    但这些箭失大部分都只起了给战场配音的效果,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那是箭失打落在前排大明劲旅的精钢盔甲上弹跳的声音,这让战场的声响不再那么炸裂和单调。

    郁起隽笑道:“不错的配乐,不愧是能歌善舞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