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在线阅读 - 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陈江海自然也明白周满屯他们是怎么想的,但这并不重要,等时间长了大家相互了解之后,自然能够发展成信任的伙伴。他有这个信心,对他投资的产业也有这个信心。这些年投资了这么多工厂,不管是跟员工的关系也好,还是跟本地人的关系也罢,基本上能够达到和平相处,互惠互利。所以,陈江海也不在这个问题上多做回应,直接转移话题说:“现在我们去村北边的井看一看,我顺便打一瓶水回去做检验。”周满屯对此求之不得,赶紧点了点头说:“好好好,我这就带你们去。”随后,他领着陈江海直接向着村北边而去。远远的,陈江海就看到了一条流淌着的小溪。走近一看,水质清澈见底,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在游动。在它的源头,正是一口用整齐的条石垒成的井,在不断的有水从里面冒出来。周满屯指着前面的水井说道:“陈总,李县长你们看,这就是我们村在泉眼上修建的井。”陈江海和李元春不约而同的走上前去,近距离观察这口井。因为水质清澈的原因,从井口可以看到井底的情况。这口井修建的并不深,只有两米左右,隐约能够看到有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底部冒出来。李元春观察了一会之后,对陈江海高兴的点了点头说:“陈总,看来这里的水确实属于天然泉水。”“而且看这样子,短时间内不会枯竭,涌出来的泉水很有力,出水量也不小。”陈江海当然看出来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泉水,并且储量惊人。他笑着对李元春说道:“是啊,李县长,只要通过检测,那么我就可以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了。这么好的水,白白流掉那么多,多少有些浪费啊!”不了解陈江海的人,可能会以为他是在可惜钱。但李元春和陈江海接触了这多半天的时间来看,这位陈总还真不是这样的人。别看陈江海也是商人,但他有些东西跟商人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格局之大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比得上的。比如现在,陈江海恐怕是真的可惜这泉水白白被浪费掉,而没有被利用起来。和钱没有半毛钱关系。经过这半天的相处,李元春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陈江海的厉害。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是,听着关于陈江海的传闻,因此才感觉这个人不简单。真不知道陈江海这脑子是怎么长的,随便想一个买卖都能赚到不少的钱。果然外界传言的没错,陈江海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总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感慨之余,李元春又想到了陈江海刚才说的那一句话。他忍不住重复了一遍:“大自然的搬运工……”陈江海笑着点头说:“对,如果这里的泉水检测之后能够达到天然矿泉水的标准。那么到时候我们对泉水就只会进行简单的杀菌处理后就包装售卖出去。”“这不就是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嘛!”李元春再次咀嚼了一下陈江海最后这句话,一下子就秒懂了其中的意思。他感觉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贴切了,并且隐约抓到了一点东西。李元春微微瞪大了眼睛,求证道:“陈总,你到时候不会把这句话直接就用到新矿泉水的广告中吧?”陈江海意外的看了李元春一眼,笑着点了点头:“可以呀,真不愧是李县长,就这敏捷的思维,合兴县在你的领导下一定能够腾飞的。”“没错,我就是要把这句话当成广告语。并且矿泉水的瓶子上,我也会印上这句话,让它深入人心。”“一定要达到人们一喝水就能想起来这句话,同时也就记住了我新生产的矿泉水品牌。”李元春佩服的看着陈江海,满是感叹的说道:“厉害厉害!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你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并且成为华夏商界的领军人物了。”“陈老板你天生就适合搞商业,搞经济发展。你在这方面太懂得如何吸引大众的目光了。”“我想,矿泉水的品牌名字你都应该想好了吧?”陈江海对于李元春倒也毫不避讳,点点头说:“确实想好了,就叫农家山泉。”现成的东西在这里摆着,陈江海怎么会不用。而且他这个可是真正的山泉水,不是糊弄人的广告语,是实实在在经得起考验的。李元春心中感叹之余,再次对陈江海伸出了大拇指。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短短的大半天时间,他已经对陈江海伸过两三次了。足以说明他是真的对陈江海配服的五体投地。“陈总,你是真的厉害,农家山泉这个名字还真是绝了!通俗易懂,只不过是简单的四个字将矿泉水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农家山泉有点甜,果然是大道至简,越是普通就越不普通。佩服佩服,实在是佩服。”李元春的一番话让陈江海对他也是越发的刮目相看。他只需要说开头,李元春就能精准的把握到他之后的方向和内容。这让陈江海忍不住的动了招揽的心思。他重活一次,照搬了别人的创意。可眼前这位父母官,随口就想到了后面的话,这才是真本事。于是,陈江海忍不住说道:“李县长,不知道你有没有下海经商的打算?我觉得你在经济这方面有着很敏锐的洞察力,如果下海经商的话,必然能够大展身手。”“我可以投资你来开公司或者你来我这边任职,秋海集团的职位任你挑选。”李元春听到陈江海这么说,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能被陈江海这样的人物看上,得到认同,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不过,他随即就摇了摇头婉拒道:“谢谢陈总的招揽,可惜我李元春志不在商,只能遗憾的拒绝陈总好意了。”陈江海点点头,也没打算强求,便不在说这个话题。其实陈江海也清楚。在华夏这片土地之上,一流的人才往往都在体制里。很多有志之士总认为身处体制之中才能够一展抱负,造福更多的人。显然李元春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对于李元春他也是越发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