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平凡的明穿日子在线阅读 - 第九百九十九章 礼教

第九百九十九章 礼教

    大约四十年前,陆家村有一外姓王家,家里有个自小标致活波的姑娘,芳名王馥芝,聪明伶俐,会唱山歌,绣得一手好针线活,更擅长绣好看的荷包和汗巾。【】

    一家有女百家求,村里吴家大姓中的适龄青年,大多一心想要得到她绣的荷包汗巾。其中最积极的一个人,正是我们的陆汉臣陆大老爷。

    陆汉臣那时候很年轻,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又是个秀才,与同辈兄弟比起来,无疑各方面的条件最优越。

    可是陆汉臣偏偏又是最没资格的一个,因为他已经娶了一门妻子,如果妻子犯了七出之条,可以休妻,但那是上孝敬公婆,下敬重丈夫的端方女人,无暇可摘。

    想要讨王馥芝做小妾,先不论王家愿不愿意,陆氏家规,除非夫人不生儿子,无人传宗接代,不然不能纳妾,而陆夫人嫁过来短短两年,已生了两儿子。

    越是得不到,陆汉臣越是对美人垂涎欲滴,于是想出了个办法,咱们明娶不成,可以暗通款曲嘛!年轻时代的陆大老爷脑子里可没有贞洁烈妇那一套,就算有,那也是别人的事儿。

    英俊多情的公子施展出了种种手段,到底把单纯的村花王馥芝搞到了手,干起偷鸡摸狗的勾当。可惜好景不长,王馥芝长大了要嫁人。

    这下子陆汉臣纠结了,她嫁给同族兄弟,家中最少也有几个下人,人多眼杂兼且族规严厉,一经发现不被沉河也得名声尽丧,失去继承族长的资格,岂敢继续偷情?要是嫁给村里的普通人家也不行,庄稼汉大多身强力壮,这要是逮到了他们的苟且之事。把人打死不犯王法呀。

    思来想去的陆汉臣跑去极力鼓动村里一户有重病在身的小地主家的少爷,娶王馥芝回来冲喜,买通媒婆拿着王馥芝的八字到病少爷家去对八字,村里唯一算八字的瞎子出来证明,这两张八字相生不相克,乃天生一对。

    王馥芝的父母也贪财,媒婆又巧舌如簧的说你家姑娘一抬了过门,准保少爷的病就会大好。

    如此两家结亲了,等真的把新娘子抬过门,喜没冲成。却冲成了丧,病少爷没过两个月便一命呜呼。

    两家人不甘心被骗,媒婆眼珠子一翻说姻缘命中注定,概不负责;算命的瞎子则两手一摊,说我总有算欠的时候,没法子啊,毕竟是凡人么。

    王馥芝又表示我心甘情愿当寡妇,此事最终不了了之。这样一来,得意的陆汉臣又能不明不白的继续偷情下去了。

    多年来。王馥芝以一个誓不再嫁的贞节寡妇身份闻名县里,这只是据说。陆汉臣也以一个提倡寡妇守节的卫道士闻名乡里,也只是据说,关于二人的风流韵事几经流传过。以陆家长房的势力,也都自然而然的无人提起了。

    现在陆汉臣已经是儿孙满堂的老太爷,而王馥芝也早已是老态龙钟的老太婆。

    徐灏讨厌贞节牌坊,是因为很多妇女被迫一辈子守活寡。太残忍。却不得不承认,贞节牌坊确实能起到维护礼教的作用。

    不要小看了维护礼教,历史上汉帝国的衰亡。罗马帝国的衰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社会风气的沦丧,上流阶层的开放糜烂,下层百姓的有样学样,会直接导致人口的减少,而与此同时少数游牧民族的人口日渐繁衍壮大,此消彼长的过程。

    关于如何糜烂就不多说了,有的是相关记载。反正东罗马被外族雇佣兵灭了后,人们开始痛定思痛,由此提倡保守观念的基督教趁势崛起,成为整个欧洲的信仰,信教的人口比例也从最初偷偷摸摸的一小撮呈爆炸式的增长。

    基督教重视家庭伦理,严禁苟且,提倡一夫一妻多生孩子多种地,并诞生了著名的“修道士姿势”,详情请参考百度。

    汉朝后的魏晋时期,士子风流,开放的社会风气不比罗马稍差,结果五胡乱华,宋代由此产生了更加保守的程朱理学。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导致文明的大倒退,史学家公认此后是黑暗愚昧的中世纪。而中国则因天险长江,幸运的令汉家衣冠得以延续下来,国力几个世纪蝉联世界第一,即使蒙古铁蹄南下,也没能灭绝汉人。

    文艺复兴后,欧洲的社会风气又逐渐开放,同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当政,一生坚持保守的基督教,这使得岛屿的人口飙升,又受限于岛国的地理面积,人口是催化社会变革的基本,也是强国的基础。

    所以说徐灏固然讨厌封建卫道士,可也承认其积极意义,拿人口来说,清朝除了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土豆等,同时清朝的封建礼法比明朝更森严,大多数人花天酒地的时间少了,也就是说利于生孩子的那个啥行为多了,无用的那个啥行为大大减少了,生育率岂能不大幅增加?

    如今社会上开始反思计划生育国策,观点很多,对与错不做评论,但公认按照时下的趋势,一来老龄化不可避免,二来养老保险不堪重负,所以开放了二胎政策。

    俄罗斯日本韩国这类的单一民族国家都已经受此困扰,我国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否认,中国的稳定是因汉族的一家独大,汉族的人口若长期低迷,历史前车可鉴。

    时下的美帝人口结构发生了剧变,统治国家和稳定国家的白人比例在迅速减少,而欧洲这方面更加严重,为了弥补缺口的移民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也无需多说了。

    可以说,人口少确实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在残酷的丛林法则面前,人口确实是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最大基础。

    陆汉臣老爷子有愧于王奶奶,这么多年下来,知道他们之间**关系的老人已经很少了,终于可以为王奶奶创造出许多动人的守节事迹出来。

    徐灏呢其实已经决定帮忙了,毕竟王奶奶确实守了一辈子的寡,不容易,晚年能博得一个贞节牌坊的虚荣。也不容易,时下花天酒地的风气太过了,多宣传宣传封建礼教不为过。

    这时候的徐灏是站在民族国家的高度上,非常的高大上!据说文化程度越高越反动,保不准明朝哪一天,兴起那个啥行为的解放也说不准,人口还不到一个亿呢,人人都不愿生孩子可咋整?

    一想到自己前后矛盾的作法,徐灏就连声叹息,治理一个国家真难啊。幸亏没穿越到朱高炽同志的身上。

    这边陆老爷子为了营造声势,要树立上元县寡妇的模范,也为了恢宏名教,动员了村里一些年轻寡妇去向‘德高望重’的王奶奶请教,顺便坚定自己的节cao。

    其中这些被动员的寡妇里,有一位是白老爷的女儿陆白氏,名字叫做白春洁,咳咳!啥也不解释。

    白春洁非常美丽,性情多娇。天生一股子吸引男人的动人魅力,生长在礼教之家的白府,年纪轻轻嫁到陆家来了,才不过一年多。丈夫不知为啥病死了。

    不消说,陆老大爷为了本族的门风,坚持要她一生守寡,不准再嫁。但基于她年仅十七岁。太年轻了,未来还有长长的几十年,将在何等寂寞孤独的环境生活下去。扪心自问实在可怕。

    而白春洁也不甘心,回到娘家难免口出怨言,动辄摔盆砸碗,哭哭啼啼。白老爷和陆老大爷都觉得她不听老人的礼教,没有坚贞守节的决心,很是担心,便命白春洁去吴王氏家。

    吴王氏,年轻时代和陆大爷打得火热的王馥芝,心里很纳闷。莫非这两个老东西都把自己以前的孟浪行为,忘记得一干二净了?真是滑稽,反倒让自己帮助白春洁这孩子,给她谈守节的好处,立贞节牌坊的无上荣光。

    王奶奶对虚名很不屑,这一辈子怎么熬过来的只有自己晓得,陆老头那个混蛋,年轻时那么无情地坏了自己的贞cao,白老头那个王八蛋,忘了初守寡时隔三差五的摸进来?等自己人老珠黄,再也不见他们的身影。

    如今反倒一本正经要给自己立牌坊,煞有其事的为自己奔走,敢情是打算赎罪怎地?

    “叫那孩子来吧。”王奶奶还是痛痛快快的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白春洁在二位老头的三催四催下,很不情愿的来了。一进门,就见老太太一个人住在一座大大的屋子里,空荡荡的,瞬间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空洞,什么叫做孤寂,白春洁害怕了。

    再看看老太太无聊的坐在里头,白发苍苍,真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心说该怎么打发这鬼一般的日子呀?还不如出家做姑子的好,姑子还有个菩萨作伴,还可以敲敲木鱼卷卷珠子念念佛经打发日子。

    一时间,白春洁倒要听听这位守了一辈子寡的老太太,到底是怎么想的。

    王奶奶一见到她如此年轻,如此活泼,如此匀称撩人的身段,水灵灵的眼眸,自带桃花的容貌,马上回想起自己的年轻时代,活脱脱的另一个自己呀,陆家村货真价实的村花。

    追忆当年,自己犯了大错,年纪轻轻就被陆老头勾搭上了,失了身不说,又误听他的怂恿,嫁给吴家那个病鬼冲喜,结果落个守寡的下场。

    起初可恨的陆老头还来和她做露水夫妻,过了几天快活日子,后来另有新欢,就再不理会自己了,叫自己活守寡。再后来白老头来了,李老头来了,张老头来了,一直到再也无人来了。

    自己忍受了几十年,忍受了孤独的痛苦,好不容易熬了过来。不知几何时,自己的身体已经变成了一块木头,麻木没有知觉,自己的心也已经像一潭死水,纹丝不动。

    万没想到到了晚年,竟成了他们维护礼教的工具,王奶奶觉得真是太可笑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