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平凡的明穿日子在线阅读 - 第六百零七章 文盲城主

第六百零七章 文盲城主

    ..日渐繁华的大连城,街道布局一反左右对称,坚固的城墙内,官舍军营和民居商市依托地形而建,彼此错落有致,清一色的砖瓦结构。中原不多见的高楼大厦在这里随处可见,依稀有了近代城市的雏形。

    都督府,徐灏邀请全城士农工商的代表齐聚一堂,听取各方意见。

    担任朱巧巧客卿的周鹏婉拒了让他出仕的好意,这些年把所有心血放在经营辽东上面。

    参谋长顾庶说道:“凡国将不国,皆是朝有佞臣,边多强敌,文官废弃实学而习虚浮,武将疏忽谋略而贪怡乐。”

    徐灏点头道:“说下去。”

    “是。”顾庶今年三十岁,早年秀才出身,从辽东军校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教官,去年被徐灏升为参谋长。

    顾庶说道:“大多官员无非建议朝廷文德端淳,武备整睱,然后筹议其他。然我认为其失在上不在下,上面如果能重振朝纲,下面岂能不承其流?近些年听闻关内文士轻经史而重诗书,馆阁以吟咏为高,艺林以丹青为雅;吟咏则趋向清谈,丹青则流入纤巧,均与治道相背弛,无济于国用。

    较一切荒工废农之务,为不觉其祸最烈,尤须先禁之。嗣后取士,必以经义穷其韫,以博洽办其学,以事理老其能,而月露风云、抛掠短浅之士,始无所安措。似此则非穷经才干之士不得进,凡诡诞巧佞之徒概黜退矣。何愁文德不端淳乎!其武备整暇,非坐谈片刻所能定。”

    徐灏皱起眉来。什么时候这喜欢拽文的风气能消失呢?看了眼排排坐恭恭敬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代表们,所谓开明风气就是一个笑话,经营辽东必须令出一门,乾纲独断。

    随手接过来参谋部煞费苦心写出来的武略,大概还指望着自己转送京城,因此把胸襟放在整个天下的角度。

    整个大纲有五条,曰修内。次曰理外,三曰出征,四曰临敌,五曰还军。

    “都下去吧。”徐灏挥手命代表们滚蛋,“任贤,一人之智力有限,天下之事务无穷。非择贤而任之,身虽极惫,心虽极瘁,漏误益多。任贤者,非徒云任之而已,必信之专。而毋掣其肘;责其大而不苛其细,收其成而不求其。且贤士之进退,不独敌人之所窥,而动止实关国祚之存亡。一贤任,则诸正士进。而不肖者远矣。移风易俗,服敌安民。孰有过于此者哉!”

    徐灏叹了口气,对着顾庶等一干紧张起来的年轻参谋们,说道:“写的不错,可有必要计较用词么?看得我眼睛都花了!说了多少次用白话文,我不在辽东你们就故态复萌。

    再说何谓贤?不是你说我说大家都说就是贤,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去制约,这方面太复杂,希望你们能摸索出一个制度来。”

    徐灏也没办法,上辈子没做过官,这辈子也算是没做过官,甚至连治理一个县城的经验都没有,碰到此种理论上的问题一点辙也没有。

    第二条是重农,这是徐灏最为重视的地方,不过一看之下也不过如此。

    重农之道在于黜技巧之民,绝娱玩之物,使天下非耕不得食,非织不得衣,则游食之民,无益之工,莫不尽归农桑。西山东海之旷土,莫不辟垦。则人人皆有恒产桓心,虽遇水旱饥谨,不为大害;即jian豪窃据,煽惑居民,必无舍生产之乐而蹈万死之途以应之者。安民弭乱之道,莫不由此。

    徐灏没说话,中国人永远都摆脱不了对土地恒产的挚爱,而哪怕是工业化完成了,农业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命脉,简单一句话,没有粮食吃,什么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参谋部和太祖皇帝的理念一脉相承,他没有去反驳,固然有所偏颇,但粮食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第三条是慎刑,尤其是最后一句的若一动重桎梏,轻罪重刑,使不幸而犯微过者,畏刑甚于畏法,以致初而逃匿,继而拒捕,大而啸聚负偶,费粮劳兵,滋酿大患,可不慎乎!

    徐灏对此深以为然,明朝连年都有起义,不就是刑罚太重的缘故?缴纳不起税赋不跑等什么?

    指着第四条的薄赋,徐灏满意的道:“写的好,穷奢极欲,虽尽天下之财犹不足。抑私养民,稍捐耳目之好而有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富在百姓,虽有凶荒,不烦赈济,可免流离结聚,所省极多。可以送到朝中诸公的手里了,也让他们品评一下。”

    顾庶等人顿时露出笑容,有年轻人悄悄抬手相互对掌,一番心血没有白费。

    “薄赋养民,诫保国消乱之正道也。说得好,说得好。”徐灏琢磨再三,学学满清也不错,提笔在上面加了四个大字,“永不加赋!”

    第五条是敦礼,这个不消多说,文明道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第六条是养士,也不消多说,徐灏一个愿望就是提高全民识字率,让所有的孩子能都念书,这是一个现代国家走向强盛的基础。

    顾庶眼睁睁看着公子把第六条彻底划掉,问道:“这是为何?”

    徐灏解释道:“你们写的不错,但太狭隘了,你们每个人都反对过去门阀制度,推崇人人都能读书的科举制,可你们扪心自问,如今的科举制是否就是放大版的九品中正制呢?读书还是少数人的权利。

    这所谓养士无非就是指的你们这些人,你们私以为只有和你们一样的人,才是士,也只有你们才配济世安邦,我可有说错?你们已经违背了圣贤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宗旨,人为把汉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希望你们能把士扩展到整个民族,让所有人都有读书识字的权利,最起码让所有孩子能够读上书。”

    接下来的辩才,无论才之大小,智之广微,皆须兼收并蓄而审辨之云云,乱七八糟的根本看不懂。

    徐灏对此不置一词,第八条除异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凡民之性,常难定而易乱,jian民之念,每喜异以标新,趋向不一,致治为难。故凡异言异教煽惑愚民者,必急去之。惟以礼义为教,纲常为尊,使农安于田,女安于机,士安于学,工商安于业,各安其事而不迁。为上者尤不可信重异端,惟古圣先贤劳瘁忧民之事常时宣布,使民心肺通达不雍。即有倡乱说于民间者,吾知闻之,必掩耳而走,袒臂而驱矣。心一力齐,何使而弗得哉!

    总的来说这八条修内令人失望,脱不了古代人的条条框框,但还算是可以接受。

    而接下来的理外就令他非常恼火了,第一条谨边备不去说他,第二条的复屯田不切实际,眼下屯田制正在一点一点的糜烂,难道视而不见么?

    徐灏冷道:“置兵于农,国无养兵之费课,士卒兔饥谨之忧,寇虽大至,自各顾其家业,必死争而坚持,其所利益,不亦溥耶。

    这竟是出自你等之言?是啊,你们现在家家户户不愁吃穿,身在边地和内6交通方便,可考虑过各地同僚么?”

    第三天禁军需还像那么回事,不让火药铁器等流入外国,可惜历朝历代都这么行事,也没见有什么作用。

    第四条徐灏被气笑了,“凡土地虽有山原泽岛四方之殊,以乾坤之大父母视之。万国万姓皆吾之同胞云云。”

    他叹了口气,指望这帮家伙去搞政治就是扯淡,真以为一个个站在庙堂之上,指点江山了?

    倒是涉及到他们的本职工作,总算没让徐灏失望,练士卒等都说的颇有章法,尤其是最后两条。

    七曰隐谍。兵家之利,惟谍最广,用谍最难。虽升平之世,亦不可废。谍为国之耳目,国而无谍,犹人之无耳目,岂能免倾危颠蹶乎!惟广择忠志之士以使之,不但多方以隐之,使敌不觉,且使此谍不知彼亦为吾谍也。

    凡谍得事件,审之于理,度之于势,断之于心,验之于素,而谍事之虚实真赝,莫不尽识。用之久,则敌之声息皆知,某也忠,某也诈,某也可以移主,某也可以贿交,察其动静,而知其心臆,揣其言论,而知其叛服,非谍其何由得哉?

    八曰攻心。制敌之道,攻心为上。心者,所以取智谋,主决断也。心既受攻,则智谋乱而疑惑生,杂而不可用矣。攻心之术,惟夺其魂,破其恃而已。其所依以取计谍者,吾去之;其所任以为心腹之忠智者,吾间之;其所赖以为军资者,吾耗之;其所依以为唇齿者,吾解之。凡其所恃,吾皆先机而阴败之,虽有奇才之士,亦不能为之谋矣。

    看到这儿,徐灏已经没有任何耐心了,太累!把文章往桌子上一扔,“都改成白话文,什么时候学校里的学生也能看懂,什么时候交给我。”

    顾庶无辜的眨眨眼,说道:“这个,其实连私塾的小学生皆能看懂。”

    “滚!”徐灏怒了,狠狠一拍桌子,“我文盲行不行?今后你们吟诗作赋我不管,官府行文一律半文半白,必须要让老百姓看懂,违者光屁股站在雪地里一个时辰。老子就不信了,治不了你们这些臭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