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百骨刀之九州旗在线阅读 - 第八百五十二章 游京四

第八百五十二章 游京四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BJ市YQ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据《史记》记载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八达岭长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19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

    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达岭作为BJ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

    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BJ十六景之一,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BJ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6]1991年12月,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揭晓命名大会上(全国候选景点94个,回收有效选票48万张),八达岭因其景点著名,以37万张的绝对多票数,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1992年被评为“BJ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

    1995年八达岭长城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

    2000~2009年,共有500余名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执政党领袖登上过八达岭长城。

    2007年5月8日,八达岭长城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9年7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正式接管了原由八达岭旅游总公司管理的八达岭长城水关段和古长城段,水关长城和古长城将与八达岭长城一起由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统一管理。水关长城为八达岭长城的东段,古长城为八达岭长城的西大门,同属于八达岭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极大丰富历史原貌、水门制敌、考古遗址、自然生态等文化价值。

    八达岭长城位于BJ市YQ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经度115°59′52‘-115°59′31‘E,纬度40°21′9‘N-40°21′15‘N。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BJ的重要屏障。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BJ八达岭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依山傍海,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非常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具特点。年平均温度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4.6℃,最热为7月份,月平均为26.1℃。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BJ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BJ春秋季较短、冬季稍长,年均降水量644毫米,无霜期为180天。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BJ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望京石,位于八达岭关城东门外,“居庸外镇”关门前大道南侧。为一块高1米、长15米的天然花岗石,上刻“望京石”三个字。

    天险留题,位于东关门内侧,今熊乐园右上方山崖上。在一块凿平的崖壁上,刻有“天险”二字,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延庆州知州童恩所题,保阳刘振宗镌刻。

    弹琴峡,位于五贵(鬼)头山下,为关沟胜景之一。弹琴峡,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起自川草花顶,经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青龙桥西口、王瓜峪口、八达岭口、化木梁口、于家冲口、黑豆谷口至石峡峪,全长约12千米。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构成明代BJ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岔道城,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根据考古报告,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岔道城开始修筑,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建成,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整个城东西510米,南北宽185米,为船形。全城总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城墙高8.5米,由石条城砖、石灰、泥土筑成。城上设有马道,外侧宇墙设垛口、望孔、射口,南城墙有烽火台2座。城墙的建造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内夯土,外用石块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墙外用条石和砖砌筑。

    古炮,陈展于八达岭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共有五尊铁炮,为当时的先进武器之一。

    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射程达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赐神威大将军“字样,为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该炮是1958年从八达岭东十余里的张堡地方运来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为1957年整修长城时的出土文物,同时还发掘出数百枚炮弹,均为明朝制品。据《武备志》记载:“古代以机发石,其机之木架,形如虎蹲。后来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发开花弹者,名虎蹲炮,俗称田鸡炮”,由此可见当时武器情况之强盛。

    关城。八达岭关城东门外有一座庙,名望京寺,内有石岩凿成的大悲佛像;西门外立有牌坊,横额书“驱胡万里”。弘治十八年(1505年)经略边务大理寺少卿吴一贯修建关城时,庙及牌坊皆拆毁。关城设东、西关门,西城墙下部用10余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砌大城砖。墙宽20余米、厚17米、高7.8米;顶部为长方形城台,长19.8米、宽14.15米,面积280.17平方米,四面筑宇墙垛口。城台两侧30~40米处,各建敌楼1座,以墙连通,与关城构成犄角之势。西城墙两侧连接有南、北两道城墙,两墙均建于山脊之上,东低西高,成U字形,在东门相遇。城墙厚3.3米、周长2070米、高7.6米。东西门相距63.9米,城内面积约5000平方米。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东门,门额书“居庸外镇”;万历十年立西门,门额书“北门锁钥”,均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