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238章 城虽小兹事体大,情或重利益为佳

第238章 城虽小兹事体大,情或重利益为佳

    如日中天的突厥人,对马邑势在必得,至少,不能让它直接归入李唐的势力范围。

    马邑是突厥南进,必须占据的战略要地,即使没有苑君璋的请求和协助,突厥也会出兵争夺。

    李渊同样注意到了马邑发生的新形势。

    当时并州总管刘世让准备走马上任广州总管,李渊在他临行之前叫住了他,他觉得随着高满政的降唐,在马邑,在整个并州的北面,李唐有取得先机的可能。

    他向刘世让请教防备突厥的方法。

    刘世让经营并州多年,颇有心得,他据实回答说:“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余岁,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

    李渊等的就是刘世让这句话,他立即接口说道:“非公(刘世让)无可任者。”

    刘世让临时被调任戍守崞城,图谋马邑。

    马邑风云再起。

    刘世让值得李渊的信任。

    他是李唐的忠臣也是福将,当年他在狱中,听到独孤怀恩准备谋反,逃狱之后,在黄河之中,截住了准备前往独孤怀恩军营中的李渊,千钧一发之际,李渊一生之中,最凶险的一场谋反戛然而止。

    此事之神奇,就连李渊都惊呼:“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

    刘世让还有一次舍身为李唐的壮举。

    平灭西秦薛举之战,刘世让和弟弟刘世宝战败被擒,薛举命令他欺骗城中说“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

    刀锋凛冽之下,刘世让假意应允,而当他到城下之时,他对守城军士大声说:“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

    这当然是一种自杀行为。

    不过,薛举本人虽然残暴,但他实乃当世英雄,竟然重英雄识英雄,没有为难刘世让。

    捡了一条命的刘世让瞅准一个机会,让他的弟弟刘世宝逃回唐军,详细讲述了薛举军中的虚实,为李世民在浅水原一战擒薛举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刘世让在崞城的工作卓有成效。

    突厥人深受其害,高满政归唐后,他们二人联手,渡过了一段甜蜜的蜜月期。

    但他们的对手正处于巅峰。

    苑君璋报仇心切,连续二次引导突厥人入寇,想夺回马邑的控制权,但全部被高满政击退。

    当此之时,高满政已经得到李唐的直接支持,李渊派了大将军李高迁协助高满政守城。

    马邑本身已经兵强将勇。

    毫无疑问,刘世让早先的经营,加上现在互相呼应,才可以让马邑的形势足有一战之力。

    但突厥人的力量实在太过于强大,当他们派了一万人马还攻不下马邑时,颉利可汗大怒,他发动大军,扬言一定要夺取马邑。

    天子一怒,流血千里。

    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只是苑君璋来报私仇,如果以二国的直接大规模交战层面而言,马邑的力量,那确实过于单薄。

    李高迁第一个承受不住压力。

    他既担心高满政随时倒戈,投降突厥,也担心颉利可汗的大军围城。

    他做了一个自寻死路的决定,率领自己所部二千人连夜逃跑。

    弃坚城不守,在突厥优势的骑兵面前逃跑,这并不是一个明智而理性的选择。

    当年杨广雁门被围时就有过这个争论,到底是固守城池,还是率领精锐逃跑?

    考虑到突厥人在马背上的优势,群臣阻止了杨广的逃跑,而选择固守待援,最终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现在李高迁想尝试一下另一个方案。

    但他很失望,在突厥的追击下,他所部二千人,将士皆没,他只身逃归,被李渊除名流配边疆。

    李高迁虽去,高满政还在,况且,颉利的主要目标是夺得马邑的控制权。

    颉利发动攻城,高满政没有退路,只能全力抵抗,一日之间,竟然相互拼杀十几次。

    作为卫星城市的崞城,当然必须支援。

    但在颉利全盛的兵锋面前,刘世让也畏惧了,他屯军松子岭,再也不敢前进一步,只能乖乖地退回崞城。

    可见当时在马邑的军事力量,李唐确实比不过突厥,只有整个国家强盛了,一地才可以有一战之力。

    当时还有一个议和的机会,颉利一边小打,一边向唐朝求婚,李渊也是政治老手,他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释马邑之围,乃可议婚。”

    这对双方都是可以接受的条件,颉利准备接受。

    但李渊忘了,突厥还有一个隋朝的义成公主,现在的可贺敦,她坚决反对。

    她当时在突厥组织了一个隋朝的流亡政府,以杨广之孙,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作皇帝,以图兴复隋朝。

    义成公主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坚决,应该是得到了苑君璋奉杨政道为主的承诺,毕竟同为汉人,打天下,复隋朝,需要依仗汉人本身的力量。

    颉利可汗欠义成公主的人情。

    他本来没有资格做大可汗,但处罗可汗暴毙之后,因为他的儿子既丑又弱,被义成公主嫌弃,转而选择颉利,扶植他当了突厥的大可汗。

    再加上马邑也是必下之城,这可以得到现实的政治利益。

    既然已经投入这么多精力,再加上和李唐终有决战的一天,颉利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况且,他有把握顺利攻下马邑。

    突厥虽然不善于攻城,但他手上有一张牌。

    河北高开道现在依附自己,那里有一批精于攻城的人手和精巧的攻城器械,如果将他们调来,马邑被攻下,不过举手之劳而已。

    颉利看的很准。

    当高开道出现在马邑城下之时,高满政知道马邑必然不守。

    城中粮食也将要吃完了,李渊承诺的救兵遥遥无期,他知道,现在只能完全靠自己了。

    他准备趁自己还能走的时候,突围去朔州。

    但他的将领杜士远不再看好高满政,为了求存,他杀掉高满政,投降突厥。

    马邑再次落入苑君璋手中。

    苑君璋入城,先报私仇,高满政一家和反对他的豪强三十多人,一齐赴死。

    刘世让付出了代价。

    突厥人来了个阴招,既然明刀明枪要折损人手,那就来个反间计,他派人故意泄露消息给李渊,说刘世让和颉利可汗达成了协议,将有二心。

    当时马邑已亡,李渊一时不察,竟然真的诛杀了刘世让,这个冤案直到贞观初年,李世民才平反。

    但经此此战,苑君璋在马邑的基础也动摇。

    苑君璋的清洗,和曾经的失败,让他的部下开始背叛他,另寻出路。

    很多将领重新归降李唐,这是唐朝力量开始强盛的证明。

    苑君璋明显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他也想归顺唐朝,李渊非常看重马邑的得失,为了安抚苑君璋,特地赐给他金券,许诺给他优厚的条件。

    在这个当口,突厥的颉利可汗同样也想招抚他,传统上而言,马邑虽然必争,却一直在汉人的治下,颉利需要扶植自己的代理人。

    何去何从?

    苑君璋的儿子苑孝政理性而冷静地说:“刘武周足殷鉴。今既降唐,又归颉利,取灭之道也”

    但马邑作为法外之地太久了,苑君璋担心过早地倾向哪一方,都会招致象刘武周和高满政的命运。

    他的一个谋士说出了他心中不谋而同的想法,“恒安之地,五者旧都,山川形胜,足为险固。突厥方强,为我唇齿。据此坚城,足观天下之变,何乃欲降于人也?”

    首鼠二端,于苑君璋而言,或者也是自存之道,而于唐朝和突厥二国,保持一种暂时的平静,以等待正式决战时刻的来临,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

    马邑,暂时维持一种不胜不败的状态。

    但唐朝很快统一全国,强盛到甚至于让突厥瑟瑟发抖,更致命的是,颉利内部又开始分崩离析。

    马邑,已离开了很久,是时候回归母亲的怀抱了。

    苑君璋终于将马邑归唐,北部悉平。

    而李唐在江南的征服行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唐朝,将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