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235章 自甘为贼河北叛,道玄之死藏锋芒

第235章 自甘为贼河北叛,道玄之死藏锋芒

    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大将在外,战事未平,本来不需要这么快回长安,这只有一个解释,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

    他们的嫌隙,由来已久。

    当河南河北初平之时,李世民曾经无限风光地,率领全盛的唐军进入长安城。

    满城尽带黄金甲,好一场天国的气象。

    李世民一马当先,身披黄金战甲,金光灿灿,耀日生辉。

    他的后面紧跟着李世绩等二十五员大将,铁骑万匹,甲士三万,军容之盛,近世无匹。

    长城市民以一种绝对的震撼,顶礼膜拜,但更震撼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李渊。

    他虽然贵为李唐的皇帝,但他看到全军将士在李世民命令之下,令行禁止,龙精虎猛时,他的脑海之中,没来由地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支军队当然是不可战胜,无坚不摧。

    但如果这支军队成了自己的对立面呢?

    李渊在那一刻,想起了杨坚和杨广,杨广可是背负上杀父屠兄的恶名,才得以登上帝位。

    那是他的表亲,时日未晚,殷鉴不远。

    他心中警惕,他有一种轻微的失落,眼前的这个儿子,已经脱离自己的羽翼。

    李世民已经长大了。

    李渊曾经发自内心对裴寂说了句:“此儿(李世民)久典兵在外,为书生所教,非复昔日子也。”

    在他一世的好兄弟裴寂面前,这是他真心流露。

    李世民处于功高不赏之地,李渊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依然只能创造出一个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官名。

    “天策上将”来奖励李世民的绝世之功。

    但他的防范之心,疑虑之心,却越来越重。

    刘黑闼再反,山东复叛,李渊的第一选择是让李神通挂帅,而不是选择战无不胜的李世民,就是想在李唐内部,培养几种军中力量,以制约和平衡李世民的力量。

    事实上,李唐也确实形成了军中三头并立的局面。

    但李神通实在上不了台面,一败再败,一辱再辱,危急关头,李渊只能又把李世民拉出来救火。

    现在刘黑闼前脚刚刚失败,李渊的回京命令就立即来了。

    打仗虽然需要李世民,但收割胜利果实,却有无数的人更合适。

    李渊之心,真是深沉若渊,不再可测。

    李世民拍马赶回长安,他阐述了徐圆朗的情势,申请再回山东。

    山东的形势其实已经再一次恶化,军情第一,李渊只能同意。

    其实即使李渊当时不同意,李世民也始终有再出关的一天,因为,刘黑闼虽败,但他却并未死。

    他逃亡突厥,在他们的帮助下,立即又卷土重来了。

    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河北的人心所向,他也再扛不起窦建德的这面旗帜。

    刘黑闼寄居托庇投靠了突厥人,做为回报,他成为突厥人的打手和棋子。

    这次卷土重来,他更多的是小打小闹,在洺水之战中,他临阵逃脱,丢下老部下,让刘黑闼的心态和名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他这次只是借助突厥的力量,再一次sao扰山东。

    刘黑闼再不能成事,已是明日黄花。

    李世民的目标是徐圆朗。

    但徐圆朗真的太不经打了,在李世民的冲击下,连战皆败,李世民以摧枯拉朽之势,连下徐圆朗十多个城市,声震淮水泗水之间。

    李世民看到徐圆朗主力被消灭,知道他再也掀不起浪花,再加上李渊对自己的告诫,他将山东的平叛任务,交给李神通和李世绩,再一次班师回长安。

    李世民确实是李唐的定海神针,他一走,河北又出大事了。

    此消彼长之下,刘黑闼再一次死灰复燃。

    他又一次招集了失散的旧部,这次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又重新来了一次。

    河北又翻天了。

    李渊虽然召回了李世民,但却听取了他对于河北的意见。

    河北需要真正能打的人去冲锋陷阵。

    李渊听取了李世民的意见,任命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同时下了一道秘敕给副将史万宝。

    这引发了悲剧。

    很快,河北就传来了非常不妙的消息。

    李道玄败亡。

    这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李道玄是御封的淮阳王,是李世民的族弟,也是所有亲王之中,打仗最象李世民的勇猛之士。

    他一直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足以称为李世民第二。

    和窦建德的虎牢之战,和刘黑闼的洺水之战,在那些所有最危险的战斗中,李道玄都陪在李世民身边,冲在第一线。

    他视李世民为偶象,任何方面都学习模仿李世民,尤其是深刻掌握李世民的凿穿战术。

    但他毕竟不是李世民。

    这一次,他碰上了最骁勇善战的刘黑闼,最要命的是,他还碰上了一个猪队友。

    那是史万宝。

    如果说李道玄是李世民的迷弟,那史万宝同样也是李渊朝廷中的元老。

    他和萧瑀、陈叔达、屈突通一样,代表了李渊朝廷中旧有的秩序,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在虎牢之战的军事会议上,他们展示出强横的力量。

    如果李世民不是李渊的亲子,如果李世民不是亲自冲杀在第一线的强悍战士,如果李世民不是战无不胜的统帅,虎牢之战,可能根本就无法开打。

    李道玄虽然继承了李世民所有的战法和勇气,但他毕竟不是那个天选的唯一,他也没有一支成规模的玄甲精骑。

    或者说,他虽然指挥和继承了李世民一部分玄甲精骑的力量,但他致命的败因,却非常简单。

    李道玄象李世民,但他不是真正的李世民。

    当李世民率领少数的玄甲精骑冲入敌阵,横冲直撞时,他身后的大部队,是誓死前冲,有死而已,这是一种势,也是一种气,是必胜之道。

    但李道玄有样学样,却成为他取死之道。

    史万宝是李神通的老战友,老部下,当年在关中和李神通一起在户县起兵,迎接李渊入关。

    他确实是李唐王朝的元老,也很有资格倚老卖老,他完全不当李道玄一回事。

    下博之战,李道玄最后一战。

    他率兵三万和刘黑闼对阵,他也象李世民一样,先行率领骑兵直冲敌阵,然后命令史万宝立即全军跟进。

    但此一时,非彼一时。

    一是刘黑闼军中增加了突厥人的骑兵,已经可以和李道玄的骑兵正面对抗,二是史万宝根本就不认李道玄这个主帅。

    当他看到李道玄深入敌阵时,他轻描淡写地对部下说:“我奉手敕(李渊的命令)云,淮阳(李道玄)小儿,军事皆委老夫。今王轻脱妄进,若与之俱,必同败没,不如以王饵贼,王败,贼必争进,我坚阵以待之,破之必矣。”

    显然,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裂缝,已经影响到了军中。

    于是,史万宝和全军眼睁睁看着淮阳王李道玄在刘黑闼军中被斩杀。

    史万宝期待的胜利和士气没有来,相反,李唐军队看到主帅如此惨死,心有戚戚,他们第一次失去了斗志。

    刘黑闼乘势掩杀,史万宝全军覆没,他只身逃归。

    李道玄死,年仅十九岁。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时,痛彻心扉,也许他也知道,某种程度上,李道玄甚至是死于自己之手,他痛彻心扉,流泪不止地说:“道玄常从吾征伐,见吾深入贼众,心慕效之,以至于此。”

    史万宝的背后靠山是李渊和李神通,此战之后,他在军中的活动,似乎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却依然上升到民部尚书的高位。

    史万宝一直活到贞观年间,但非常吊诡的是,似乎没有留下确切的时间。

    下博之战,最大的受益者是刘黑闼。

    李唐在他的老巢洺州,总管是庐江王李瑗,他第一时间弃城逃跑,而刘黑闼在短短一旬之间,尽复他以前在河北的土地。

    但河北虽乱,却只是回光返照。

    从实际上看,刘黑闼再也无法掀起多少风浪,他的执政基础已经动摇,他再也找不到那些和他一起生死与共的兄弟和手下。

    失人心者,失天下,河北期待新的英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