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时势变突厥再起,耀威武杨广北巡
书迷正在阅读:世界正在哭泣、重生之我竟有了破系统、不一样的侯爷、游戏机别乱碰:我成了哪吒三太子、光年灵土、回头是你、先生,请自重、隋逆、十六公纪史、罪城探秘录
杨广已经北巡过突厥。 当年他从江都回到洛阳,一是为了检验新都的工程质量,当然新都正式启用,也少不了他这主角。 同时,他有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北巡突厥。 那个年代,正是突厥和隋朝关系的蜜月时期。 启民可汗只身入隋,在杨坚的全力支持下,他终于在河套地区立住脚跟。 人马繁衍,招降纳故,已经东山再起,他再一次拥有了几十万突厥民众。 启民可汗初入隋朝,就曾经对杨坚就说过:“昔日jian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 杨坚是真心实意要扶植启民成为突厥的新王。 他替启民可汗修筑大利城,让他定居于此。 同时,杨坚对启民着意加以笼络,在义安公主死后,杨坚再一次以宗女义成公主作为他的妃子。 最重要的是,杨坚无数次直接派遣军队,抵御漠北突厥对启民可汗的进攻。 在隋朝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启民才可能绝处逢生,重振雄风。 启民可汗是个知恩感恩,并且图报的人。 他在心理上,已经完全对隋朝和杨坚形成信赖和依赖,这是一种一生一世,至死不渝的感情。 他动情地对杨坚说:“诸姓(突厥)蒙威恩,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人可汗来也。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启民)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rou,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 事实上,启民可汗终其一生,一直赤心尽忠于大隋,尽忠于杨坚,并且,他将这种感情延续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又继续效忠于杨广。 这是隋突关系史上最融洽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 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人和人之间,力量的大小将决定彼此最终的关系。 当力量对比发生改变之时,以前的关系,并不足以指导新时代的行事规则。 如果双方不能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期望,必然产生巨大的认知障碍,甚至反目为仇。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长城内外,启民治下的突厥部众,已经繁衍壮大,他们,再也不是当年匹马入朝的启民时代了。 启民可汗在,当无忧虑,但人生一世,总有老去逝去的一天,当启民可汗不在时,突厥,就将露出他凶残的獠牙。 杨广却并没有认识到隋突关系会出现戏剧性的转折,作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杨广对突厥付出了足够的重视和热情,相对于西狩吐谷浑,北巡突厥才是杨广外交政策的核心。 杨广在四年前从江都回到北方,他验收新都洛阳后,就计划了一次空前绝后的盛大巡行,目的是北巡突厥。 这当然不是轻松的游山玩水,而是一种动态的办公方式,只是杨广这种办公的费用,是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承受之重。 杨广想成为历史之上最具声威的巡游。 首要问题就是交通。 杨广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他征发河北十几个郡的男丁,凿通太行山,修筑了一条驰道,直达并州。 杨广将要北巡的消息传到启民可汗耳中,他为表忠心,立即派遣自己的儿子入朝来迎接杨广。 但他真实的心意,恐怕是借此机会窥探隋朝修建驰道的真实意图。 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启民虽然和杨坚情比金坚,但和杨广,却并无多大的交情。 这种级别的驰道,只有一个用途,实际上更像是用于军事用途,那就是极短时间需要出动几十万兵力,才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 或者启民心中,已在大犯嘀咕,他也不知道杨广究竟意欲何为。 事实证明,启民的担心并没有错。 杨广虽然并没有对突厥起了什么坏心思,但他是真的要调动一共五十万人马的军队,去塞外大草原上耀武扬威,北巡突厥。 这是一次真正的,纯粹意义上的北巡,不是征战。 可以想见,当启民可汗收到这个消息之时,同样不可置信。 因为,隋文帝杨坚,是一个一生节俭,从来不铺张浪费,并且非常恤用民力的仁君。 杨广作为他的亲生儿子,又是其一手钦定的帝国的接班人,为什么行事风格,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启民可汗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疑惑了。 杨广是一个立即行动的实干家。 杨广敏锐地发现了启民可汗的顾虑,于是,他派遣了启民可汗的老朋友长孙晟去拜见启民,并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长孙晟带去了杨广仅仅是北巡的确定消息,并且,他也带去了杨广的意见,此次北巡,能接见的民族和部落首脑多多益善。 在长期的交往中,启民可汗和长孙晟建立了朋友似的感情,启民信任长孙晟,同时,他也信赖自身的实力。
于是,启民可汗召集了属下的奚、契丹、室韦等酋长等数十人,集中在自己的牙帐,以等候杨广的到来。 长孙晟不但是一流的战略大家,也是一流的外事专家,他吃透了杨广好大喜功,不可一世的心态。 于是,他在启民的大帐之中,随意拔出一棵青草,放到鼻子底下一嗅,大加叹赏地说:“此根大香。” 启民大感困惑,便也不加思索地拔出一棵青草,依样划葫芦地放到鼻子边一嗅,却没有闻到任何香味。 启民可汗是个实在人,便对长孙晟说:“殊不香也。” 长孙晟这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他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地对启民说:“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致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启民这才恍然大悟说道:“奴罪过。奴之骨rou,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 启民可汗说到做到,立即拔出自己的佩刀,亲自割除牙帐之内的杂草。 启民可汗作为各个部族的龙头老磊,都亲自除草,其余较小部落的酋长自然纷纷效仿,于是,牙帐集中之处,青草为之一空。 更为夸张的是,为了配合炀帝想直接从大草原上东巡涿郡(今河北涿州和北京一部)的计划,启民可汗号召大草原上的各族开始了一项全民除草运动。 这个除草运动的规模有点大。 启民可汗举全国之力,从榆林北境,到其牙帐,又东达于蓟,开了一条三千里的干净宽敞的御道。 总计长三千里,宽一百步,御道之上,土地平整,杂草不生,以利于杨广的车马畅通无阻。 这非常符合杨广自以为天下第一的定位,是对杨广莫大的尊重。 杨广的自信心更是无限膨胀,他觉得整个世界都匍匐在自己脚下,自己真的是天选之子,世界之王。 投桃报李,杨广在启民的好意之下,更是必须要在北巡之际,拿出能震慑住草原上各族的高科技或是远超其想象的气势。 于杨广而言,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