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
“报!安禄山被杀了,现在他麾下的人开始内讧了!” “好!乘胜追击,平定反贼!” …… “报!反贼收缩势力,龟缩入齐鲁一带!” “无须着急,且命将士们就地扎营,稍作修养。”李光弼思索一番,下达他的军令。 “是。” “李兄何不借势追击,反军内乱已生,败局早就注定了,你在忌惮什么?”郭子仪自屏风后走出,伤势依旧。 “两个月前,程家的公子成道,王随后平京城乱,天竺来犯的持斧罗摩大败而去,北突厥可汗陈兵未动,高丽和倭寇那边却无消息。”李光弼垂下发丝微动,“吴越之地也无异常上报,但程家子却在成道后匆匆离去……” “而程家子的天资尽管绝代,又经历生死一战,突破王侯的可能依然小的很,”郭子仪接过他的话,两人是久经沙场的战友,也是修行路上的知己, “应该是某位老前辈需要程家子做些什么,故而相助于他,鲁国公尚且不能助他突破,那么这人实力肯定强于鲁国公,而且强的很多!” “鲁国公年老,如果按照他巅峰时期来看比他强太多的人也是有数的,无非是天师府的老天师,东岳主人,白马寺玄奘,妈祖,尉迟恭,秦琼,天竺三王,还有倭寇的那位先祖。”李光弼点头,开始分析情况, “也只有这几位有理由去跟程家接触,至于大秦等地的王侯,与我们无关。” “我也觉得幕后人就在这其中,只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我们能查的,哪怕是王上也要礼敬他们几分。”郭子仪叹了口气,他认为若是要想查明白其中缘由恐怕是难如登天。 至于查鲁国公本人,郭子仪想都不愿意去想。 凌烟阁二十四臣,只有他活得最好,哪怕强如秦琼尉迟恭,也只是在死后化身金身神灵对于王权再无威胁后才得唐王深信。 “又是一趟浑水啊……”郭子仪叹气,一脸无奈。 “哈哈哈,两位在谈论我?”大大咧咧鲁国公出现,没有惊动外面的看守和随军的一位侯爷。 “只是感慨坤公子的年少有为,无不佩服国公的教导有方罢了。”李光弼不动声色,郭子仪却哈哈大笑,夸起来鲁国公。 “不必折煞老夫,两位可以放心坤儿这个点,至于是谁帮的他,我心里也有数了,”鲁国公显然清楚两人的忧虑,先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那位没什么野心,无非是时局所迫不得不问世事罢了,我这么说两位可明白了?” “善。”两人对视一眼,行了一礼。 “不过这鲁地水还是太深了,我建议先派遣斥候探一探。”鲁国公笑呵呵的提出自己意见,不等两人有所反应,接着自顾自的说,“东岳一地有我和坤儿,几位最好派人去沿海探查。” “哦,国公也怀疑倭寇来犯?”李光弼先反应过来,他蹙眉思索,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那么就依国公。” ………………………… “何必呢,几位都是朝堂重臣,是我大唐的柱石,为何要选择这么一条道路呢?”身着黑衣的唐王看着牢中的众人,手里把玩着长剑,冷声发问。 “您登临王座十数载,成就巅峰之位,应该能理解前路被人堵住的心情吧?”丞相左右搀扶着颤巍巍的威远伯,“陈公子天资聪颖,自幼名动长安,拜入龙虎山修习后更是一日千里,如非不改姓名,不入道门,肯定是板上钉钉的天师继承人之一!” 威远伯激动起来,碍于口齿,只有呜哇之声。 左右接着说,“我孤身一人,妻子早逝,反的是那独夫民贼!” 旁边的侍郎想要制止,被左右挡下,他盯着唐王,嗓音嘶哑:“万里十侯所传承的威权直接被你抢夺去,他们能不反么?” 接着他手指旁边的牢房,里面关押的造反的三位侍郎,“你长期无心国政,安禄山安插进来的人都坐到了侍郎的位置,要不是几位老尚书眼光毒辣,我们联合踢出去几人,你觉得六部能剩下几部?”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啊…”跟随唐王的少女心中叹息,姣好的面容微微触动。 “集权必然迎来反抗,孤早就预到有这么一天,无非诸卿之作为大了些。” 左右哼了一声,对着唐王微微躬身,躺下闭了眼,不再说话。 唐王也不再废话,吩咐手下人尽快问出详情,随后丢下长剑离去。 持天子剑可代天子行权。自周王铸剑三柄,名礼、度、伐,分行以礼治国、度土分封、伐讨不臣之用始,欲僭越大统,称皇帝的秦王则铸剑名罚,以刑治民,却最终招致天罚,一世而亡,至于大汉武王以遵儒而立法度,后世汉王铸剑名法以求安顺。 至于今日,五柄天子剑流传下来,虽其国亡,但是寄托在上面的运已经同这一片土地相融,这便是东夏威权的具现。 故而朝代更迭,天子剑不改,诸王聚剑而称正统,自汉之后,曾有五朝同存的事情,直到先王征战平叛,一统大唐,五剑齐聚。 今唐王再铸剑四柄,其中两柄取自汉光武隋文配剑“天工”“民本”之名,各名“工”“本”以赐予工部户部。 另外两柄名“察”与“镜”。御史大夫领诸御史共持察,王自留镜。 自此,兵部持伐,刑部持罚,吏部持度,礼部持法,国子监持礼,九为极数,不宜有十。 铸剑之时,唐王礼拜天地,不逾周武,复汉光武隋文之功,以行九数,虽缺而美,定九剑。 今丞相、兵部反,六部官员交由御史中丞率人审查,大理寺因超然的地位不屑于加入造反行列,负责审已经确立罪行的官员。 先王曰正四品京官须三司会审,六部则五品起。 照理论而言哪怕大理寺得到唐王诏书,独自审问也是不合规矩,容易落下话柄,今日唐王赐下天子剑罚,同御史大夫共同调查,并且负责其中拷问部分。 刑不上大夫,自古如此,大理寺即便有了唐王特许,一旦动刑,依旧会得罪天下士子。
大理寺卿是个和蔼人,接触他的人都这么说。 京城官员数量众多,天上飞的鸟,池子中的鱼,都是有主人的,各党派的斗争倾轧让很多人丧命。 大理寺与御史一方是超然于各方势力的存在,他们忠心于王所制定的律法,有着自己的行事规矩,不必为人钳制。 此次拷问后,大理寺和御史势必会迎来变动。 想到这里,大理寺卿,赵挽脸色阴沉起来。思索片刻,他修书一封,呼唤书房外的仆人。 “把这封信交给和中丞,不必刻意隐藏,光明正大就好。” 接过书信的仆人点了点头,快步离开,留下赵挽一人独面挂在北墙的“罚”,他缓缓地取下这柄宝剑,凝视半刻后动身前往大理寺。 已经明确是叛徒的三位侍郎此时满身伤痕,残缺脏乱的头发粘连在皮肤上,嵌入到伤口中。 审问他们的是前朝遗留的狱卒,这群人在那位暴君当位时,凭借严酷狠辣的拷问手段得到了垂青,在众多官员人人自危的时候保住了一家人的姓名。 新朝建立,王们留下了他们的性命,准许他们定期与家人相见,但是要终身不得离开大理寺,为了那些他们促成的错案,他们要十倍偿还。 当时最年轻的狱卒在现在也是花甲之年,更多的狱卒是上一代的后人——父辈未能偿还的债务落到了他们的身上。 面对难得的大案,为了后代不必再限制于此,狱卒中的几位使出了浑身解数,将三位犯人打得体无完肤,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严加逼问。 倘若被分开的三人答案不一致,三人都要受刑。 基于此,审讯结果很快便由大理寺少卿和安平交给赵挽。 赵挽不敢多看,稍稍确定合乎规范后便交给了唐王以及御史中丞。 “你看过了?”赵挽深深看着和安平,语气带些严肃。 “看过了,根据家父所知,核实了一些事情,大致确定得到的情报准确性很高。”和安平躬了一礼,答到。 “不要把里面的事情传出去,也跟下面人说一声,嘴严一些,谁也不要说。”赵挽异常的强硬,“多嘴的后果他们在前朝就见识过了。” “我明白,事情不是我们能够掺和的,下面人我会妥善处理。”和安平点头,得到赵挽应允后离开。 “怎么,天下之大,还有大理寺不能参与的案子?”墙角的阴影发出声音,带着满满的疑惑。 “别说大理寺,没造反前的左右都掺和不了,你也别打听了,和大人有回信了?”赵挽被诸事弄得心烦,不再想说这个话题。 那阴影沉默良久,慢吞吞回复:“赵大人所言我也考虑到,只是大王所旨,我们如若不全力以赴,岂不是欺君之罪?” 房间陷入沉默,直到归来的仆人将和中丞的信交给赵挽。 随着赵挽的离开,烛火被黑暗吞噬,连同它所照亮的地方,独独留下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