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的崛起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军事改革

第一百四十七章 军事改革

    “大明要重振辉煌,需要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百战精兵,朕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取消卫所制度,改为募兵制,士兵专司训练和作战。”赵君虎也不是军事专家,不过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后世能打的军队大都是职业士兵,便照葫芦画瓢。赵君虎一席话如石破天惊,让一众将领心情激荡,碍于皇帝威严,不敢窃窃私语。反倒是马士英最先说了出来,“卫所制度乃太祖皇帝首创,至今已有二百余年,陛下此举姑且不论利弊,只怕在朝堂引起轩然大波,请陛下三思。”“马爱卿大可放心,朝堂之上有朕顶着,众卿以为如何?”赵君虎铁了心要废掉卫所制度。卫所制是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内在思想是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卫所在全国各地设有固定的驻地,大概5600人为1卫,1120人为1个千户所,112人为一个百户所,分别由卫指挥使、千户、百户统率。所有军士皆为世袭,单独编户籍,称为军户。军士分为屯田与守城,前者专事耕垦,供应军粮;后者守负责防守cao练。每逢战争发生,兵部便抽调卫所军士,委派总兵官统领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官交还印信,军士仍然回到卫所。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有效保证了粮饷,减轻了财政负担,也避免了地方将领拥兵自重。朱元璋便是凭借卫所制度开创明朝,鼎盛时期军队高达180万人。之后卫所的土地逐渐被官员和地主侵吞,军士不堪重负,逃兵甚多,卫所制度名存实亡。卫所制度虽已崩溃,碍于祖制不可违,谁也不敢有半点意见。一些有识之士只好自己募兵,如戚继光征召矿工从军,成立了名噪一时的戚家军,明朝后期能打的几支队伍如关宁铁骑皆是如此。“陛下高见,微臣无异议。”没有人反对,一众人中史可法和巩永固等人知道卫所制千疮百孔,不改不行,而且貌似皇帝赚了不少钱,前几日招兵的火爆情况大家看在眼里,兵源肯定不用愁。还有一部分武将反应过来,改为募兵的话,自己便有了实力,搞不好也能像武昌的左良玉一样割据一方,何乐而不为呢?王家彦却道:“募兵制虽然好,就怕有些人野心勃勃,专断兵权,造成地方叛乱,不知陛下可有考虑?”他身为文官,对武将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一众武将心里一惊,造反是个沉重的话题,不想王家彦公开提了出来,给了一群野心家当头一棒。赵君虎嘉许道:“王爱卿忠心耿耿,算路深远。这事朕也考虑过,这募兵由兵部负责,将领不得募集私兵或者亲兵,王爱卿觉得如何?”王家彦道:“陛下圣明,不知第二项是什么?”赵君虎又道:“既然卫所制度已经取消,这第二项便是军制改革。”军制改革的内容基本也是后世的翻版,单位名称从小到大依次为班、排、连、营、团、旅、师、军、军团,最基层的一个班10人,遵循三三制的原则逐级编制。这样一个连差不多100人,相当于一个百户所,一个团相当于一个千户所,最高的军团近十万人。其实军团这个名称在后世很少见了,奈何赵君虎对土地革命时候红军的几位军团长的传奇故事念念不忘,便一并加上了。按他的设想,组建8-10个军团足以横扫天下,再多了也没有必要,财政压力也大。至于明朝官员常用的品级,赵君虎也大致保留,作为文官和武将的参照,比如连长,相当于以前的百户,仍然是正六品,以此类推。一众将领慢慢回味这些陌生的名词,史可法很快发现了问题,“按陛下之言,以后这总兵、守备、把总该如何安置?”“以后就没有这些称呼了,一律按着等级改成军长、师长、团长。”赵君虎一直没搞明白明朝混乱的武将名称,到了南京便恶补知识,弄清楚后更觉得名称太奇葩。低级的如总旗、百户、千户、游击、参将等名称千奇百怪,高级的更复杂,如总兵官,本来是受兵部临时差遣统兵出战,无品级,后来变成了常驻武官。还有提督和总督,听上去很大,负责一省的军务,实际上因事而设,事毕即撤,也不是正式官名。后来因为农民军经常跨省流窜,领兵的大将当然不能打到两省的边界便撤兵,皇帝只好又弄出个新的称呼叫“督师”,负责几省军务,最熟知的袁崇焕便是蓟辽督师。他被搞得晕头转向,这下换了名称便轻松了,一众人也很快熟悉了新的称呼,不免暗自琢磨自己应该是师长还是军长?军团长就别想了,众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要知道整个南京也才一个军团的编制。徐弘基大喜,“如此说来,以后大将在外作战,便可放开手脚,不用受监军的干涉了。”他的话受到众人的一致赞同,只因大家受监军的毒害太深。明朝皇帝为了掌控军权,往往派太监当监军,虽然这些人大多对军事一无所知,但兵权是个很敏感的问题,没有哪个武将敢公然违抗监军。于是这些人便堂而皇之取代武将,指手画脚一番,打赢了是自己指挥有方,打输了是武将畏战无能,明军自然败多胜少。就算是戚继光、孙传庭等名将,为了能打胜仗,也得乖乖贿赂太监些金银珠宝,请功也不能忘了他们,不求别的,只求他们不说话就行了。赵君虎笑道:“监军还是要的,连以上的单位都要设监军,与军事主官同级。”徐弘基大失所望,“万一监军和军事主官意见相左,可如何是好?”“徐爱卿不必担忧,军事主官全权负责作战,监军只负责将士对朝廷的绝对忠诚。而且监军并非由太监担任,皆是熟悉军务的军官出任。”一众人无话可说,忠诚两字肯定是不能反驳的,不过也放心了不少,最起码没有外行瞎指挥。赵君虎又宣布了大都督府的改组,在大都督府下再分设三个部门,政治部、参谋部、装备部,分别是负责政治建设、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级别定为正二品,与六部尚书同级。一众武将喜形于色,情知皇帝是有意抬高军人地位,自己的官职必定也水涨船高。史可法道:“不知这三部的部长由谁担任?”赵君虎踌躇半天才道:“着凌义渠任政治部部长,汤国祚任装备部部长,参谋部部长暂时空缺。”人才问题一直是他的心病,基层士兵好找,但是手上没有良将可用,尤其是监军,他需要大批信得过的人安插到各级军队中去。不过他此刻也没工夫细想,又道:“这第三项改革是实行军衔制度。”军衔制度?一众人全部懵逼。赵君虎耐心解释一番,军衔制度综合参考后世中美两国,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分为四级,同时与军职挂钩。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授予师长至军团长;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授予营长至旅长;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授予排长至连长;士官: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一等兵、二等兵、列兵、新兵。史可法思索一番,“这军衔制度十分新鲜,不知为何每一级都是四个等次?看上去很是齐整。”“这是考虑到明军的特点。”赵君虎胡扯一通,他其实只是犯了强迫症,也不想多花时间记这些东西,索性弄得整齐划一。他挥了挥手,小安子将墙上的幕布拉开,原来是一副巨大的图纸,上面画着一些图案。“这是代表军衔的标志,每一名军人都应佩戴在军服上。”赵君虎站了起来,拿着一根木质的指挥棒走到图案前讲解。他知道条件有限,所以军衔暂时没有弄得太复杂,只是用金、银、青铜、铁四种材质做成铭牌区分四个系列,图案是很简单的星星,每升一级便加一颗星星,最多四星。至于士兵则用布标区分,新兵只有一块红色的长方形,列兵在长方形上多了一条金色的斜线,二等兵两条,一等兵三条。因为明朝军装和后世不一样,赵君虎要求军衔分别佩戴在帽檐和左胸处。一众武将很快发现了军衔的好处,以前明军靠服装区分等级,而且服装也是五花八门,边军、京营、卫所全都不一样,有了军衔,便能很容易区分开来。“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除了虎贲卫、龙骧卫和锦衣卫暂时不动之外,所有军队一律重新编制,一个月后进行授衔仪式。”赵君虎结束了军事改革会议,事实上他想说的还有很多,不过军事改革不是一天半天能搞定的,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他现在得赶快去解决人的问题。临走时,一众武将有些尴尬,不知道怎么行礼。史可法悄声询问,赵君虎才想起这事,本待亲自示范,忽然看见张鹏翼、易海峰,微笑道:“别人不知道,你们是知道军礼的,示范给大家看看。”他二人一愣,仔细回忆往事,猛然想起清凉山一战,皇帝埋葬死亡的将士后,在墓前好像有个举手动作。两人对望一眼,心领神会,端端正正站好,扬起右手敬了个军礼。赵君虎点点头,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走出了会议室。一众武将慌忙举手效仿,目送皇帝走远后,还迟迟不肯离开,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军事改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