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末英雄在线阅读 - 庚卷 第三十九章 三思

庚卷 第三十九章 三思

    杨度说成器不成器的时候,杨锐却想到另外一个事情,那就是这是军国主义吗?看上去像,但细究却又不像,这第一没有宣扬种族主义,第二也没有号召侵略他国,三也没有穷兵黩武,杨度所提的无非是要士人要有荣誉观罢了。西风东渐,世风日下,尚若人人都有cao守,不随波逐流,能忠于国、敬于人、勇于行、不惧死,那自然是好的,即便人和人存在不平等……

    “总理,度说错了,”杨度忽然道:“既然以荣誉为中心,那酌情减分之举对大夫士而言就是一种侮辱,所以说,只要世袭封号便可,其他一概不必照顾。”

    “呵呵,连减分都省了。”杨锐不由笑道:“那我问你,读书人或许明白这个事理,可那些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怎么办,他们也懂忠、敬、勇、死?”

    杨锐此问正中杨度下怀,他大声道:“大人,这就是保留皇帝的好处啊!百姓哪懂什么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粹主义,他们只知道皇上。朝廷若无皇帝,世间就不会太平;皇帝身边若有小人jian臣,那大家的日子就不好过。复兴会做的最好的,也是最要紧的就是用皇帝凝聚了民心,这才是】我中华稳定之根本啊。谁要是动了这一条,那就是祸国殃民!

    团结才能自强,自强才能图富,要做到团结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个重心,一个天下人都承认的‘一’,唯有这个‘一’存在,那整个国家才能是一体。当下我国施行的其实是虚君立宪制。因为有君,所以百姓安定。因为君虚,所以各界才满意。这可是两全其美啊!

    身处强国乱世,要想求富图强,大夫士精神就必须重建,而当今立宪已舍去了士大夫官僚臣下之可能,人真正变成人,国家主权更是完全属民,总理是民选的,议员也是民选,这大夫士精神必能重建。而要重建。读书人可以让其忠于国,百姓可以让其忠于君,这不是两全其美了吗?

    政府要做的只是宣扬大夫士之荣誉,对合格者授予封号,再派人督促其行止便可。譬如,获大夫士尊号者,可御赐皇家宝剑一柄,住所门匾一面、盛装之穿戴一套,另准其随身佩剑。再赐于其少数特权,那事情大半就成了,这不要花多少银子,就好像军中的勋章一般。”

    杨度说的倒是有模有样。不过听他要特权,杨锐道:“其实我看啊,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大夫士既然都以死报国了,那么给予其特权也是理所应当。人是有完全不顾理智的一面。但他不顾理智,国家却不能没有理智。皙子啊。这事情,想法是很好,但还有三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个价值观就能推下去。”

    “这还有哪三个问题?”杨度见计策得售,很是欣喜,忙问下文。

    “其一,礼部是枚叔管辖的,你这套东西他认不认可,特别是这还弄出了特权、贵族之类的,枚叔未必会同意。他可是一个平民主义者,当初搞代议制选举议员,他都很反对。认为西欧也好,日本也好,实行代议制的时候都是封建社会,限制去除贵族特权,保障民权,所以这代议制是可实行的;

    而我国呢,封建制度从春秋战国时便开始瓦解,到了秦汉,根本不再有什么封建制,只有郡县制、官僚制,皇权看上去**,其实却是放任的,要不然怎么会有皇权不下乡之语。以满清的国会看,我国实行代议制,其实就是从新建立了贵族阶层,而且选出来的都还是些废官豪绅,这是仰民权,不是伸民权。你现在一提什么贵族精神,他是不会同意的。”

    “总理大人勿忧,大夫士精神本是要倒退两千人以重建战国时代之文化的,这和国粹主义要弘扬先秦上古之文化本是一样的。再说这贵族……”杨锐考虑道,“章大人素来推崇侠客精神,可是这侠本就是失去了生计之大夫士精神所化啊,这才品格高洁、言必信、行必果,再说荣誉是自守的,不是欺民的,提倡此等精神章大人一定不会反对。”

    “那就好!”杨锐点头,感觉杨度所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当下接着道:“这第二,还是此大夫士实行的细则问题,何为大夫士?谁评判?如何评判?如何监督?这其中只要有一处出了差错,那整个体系就要全毁。”

    杨锐忽然想到is0认证,本来一个很好的东西,居然被弄的烂大街,可见国人腐蚀力之强。大夫士立意再好,可要是认证监督体系做的不完善,那最后还是会被腐蚀。

    “这……,这不是问题,只有能做到两条,那此事就能成。”杨度道。

    “做到那两条?”杨锐好奇的问。

    “第一是不能政府评判,也不能由政府监督,那就能真正做到长青不衰。”杨度道。“第二就是被封大夫士的人数不能超过三千,并且名额永远都不要满,永远只有两千人上下,空缺三分之一。但除了这些,还可以有许多没有封号的大夫士,比如大学堂里的学生,可以赐剑,激励其成为大夫士,如果其cao行良好,死后可补授其次一等的封号以为荣誉,但是这不能世袭。”

    说到这,杨度顿了一下再道:“索性封号都不可世袭,其子只能接受次一等封号,不过要比大学堂学生的要高一等,如果没有特殊功勋……”杨度再次一顿,又道:“这也不对,真要是通过功劳决定其是否被封,那不是又会弄出一些势利小人来,这不好!这不好!”

    “哈哈……”看着杨度的模样,杨锐笑道:“这事情你慢慢想吧。是不是大夫士是要民众认可的,被封不被封影响不大。关键是在于民心。我接着说第三个问题:但凡改制,像独尊儒术、戊戌变法这种。都是要有人上书的,以制造声势。以此声势才能……也不对,”杨锐忽然感觉有什么不对,但说不出来,只是道:“这上书之前民间就需要造势,皙子,你还是完善这套东西之后,在帝国日报上以私人的名义发表文章吧,若是得到社会认可,那再商议上书不迟。

    当下西洋自由民主观念渗透甚巨。什么叫自由民主,其实就是个人主义;而什么叫个人主义,在国内有法律督促就是没有廉耻、毫无节制、不顾他人的功利主义;在国外没有法律督促就是没有善恶、不存人性、持强凌弱的殖民主义、白人至上主义。

    儒家那套东西在明末就死了,蝇营狗苟,沽名钓誉,明末的士绅已是那样。现在礼部在拍一部有声电影,就是要批驳这些人的。你这大夫士之说恰好能从另外一个侧面抨击这种像以自由民主为口号的功利主义,也算是为政府帮腔。不过我话可说在这了,要是大夫士精神不被民间认可。政府可不会鼓吹哦。”

    “杨度明白。”见总理从自己的蛊惑中跳了出来,杨度心中差异但还是对世人接受大夫士精神深具信心,文章虽只能以他的私人名义发表,但他本身就是官啊。稽疑院院长,这可是国内屈指能数的大官。不过想到鼓吹,杨度眼珠一转。再道,“度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还要什么?”杨锐看着他笑道。

    “我想把梁卓如请到京城来。他可是鼓吹高手,这事情要鼓吹可少不了他。”杨度一出口就是一个千年老妖怪。只让伟大领袖心里咯噔了一下。

    “梁卓如?哼哼……”杨锐笑,他想到了一些历史旧事,这梁启超就是亡国灭种他也不会用的,当下道:“你邀请谁我不管,那是你的私事。但只要我活着一天,梁启超就别想进政府当官,此人品性之劣,呵呵……,还是康有为好啊!”

    康有为都已是叛国贼了,特别是这一次他蛊惑满清复辟,骂名千古。中日签订条约后,这些满清遗老都滞留在天津租界,后在督察院的要求下被工部局引渡。洋人虽然庇护政治犯,但这些人可不是只会发发宏论的政治犯,这些人全是勾结帝敌国侵略军的判国贼,中外各国对此都无法接受,加上英法等国求着中国要为日本留一口元气,也就是答应引渡了。

    为表仁慈,溥伟等满人被朱宽肅下旨免除了死罪,发回东北监视居住,软禁一生;康有为这些人如此行径刚好是自揭儒家之丑,也不杀,但要其认罪、进行思想改造,以破儒家之根基,让世人看看儒家之私德只为君,不为国,实为欺世盗名、只图功名利禄之徒。不过康有为这些人算是愚忠到底了,只肯认乱国之罪,不肯认儒家之罪,所以到最后也是格外开恩没杀,同样是软禁一生。

    康有为如此乱国之人在总理心目中都要比梁启超印象更好,杨度背脊上升起一阵冷汗,可好在杨锐没有其他限制,只是不许这个人做官,他当下道了声‘明白’就出去了。

    半个多月后,一篇由陆军预备役局长蔡锷少将撰写,名为《军国民主义与甲寅战争》的文章在中华时报上发表;数天后,由杨度署名,题为《大夫士与士大夫——战国时代的文化重铸》在帝国日报上发表;在舆论热烈讨论‘大夫士’‘士大夫’之分别时,梁启超的署名文章《再论尚武精神》在沪上时报头版刊出,加入‘大夫士’和‘士大夫’的讨论。不过他完全是一副局外人的做派,只从尚武精神谈起,但文章不可避免的提到了杨度的‘大夫士’荣誉观和‘忠、敬、勇、死’四原则,虽然梁启超评述这种‘大夫士精神’存在瑕疵,可最终还是拐弯抹角的肯定其是一定的价值,切合现今时代下的中国。

    梁启超虽然不曾为官,但他在满清垮台前被失势,中日开战后又鼓吹中日提携,本来名声都要臭的,可不想这两次不但化险为夷,名望还居然上涨,着实让礼部的王小霖感叹此人真是命好。他此时也不在台湾。而是到了沪上租界,和徒弟蔡锷一南一北。鼓出起尚武精神来了。当然,他们的鼓吹基本是为了杨度造势。这不由让看到报纸的杨锐在想这杨度到底许了他们什么好处,使得梁启超这帮人这么卖力。

    “先生,好像是梁卓如在台湾得了一些捐助,再网罗了一些前清国会议员,比如汤化龙、王揖唐、周自齐、王印川等人,还有一些早年的留日学生,如林长民、张东荪、蒋百里、张君励等,他们正筹备一个叫进步党的政党,打算下一届议员竞选中在国会中占据若干席位。”王小霖主管文宣。圈子内的事情他比较清楚。“杨度和他们之间怕是有一些交易,不然这些人不会这么卖力的鼓吹大夫士精神的。”

    “这杨皙子!”听到梁启超聚了这么多人,其中还有汤化龙、王揖唐、林长民、张东荪、蒋百里这样的名人,杨锐心中不由对杨度暗恨,忽然再想到那什么蒋百里,他道:“这蒋百里不是陆军大学的教官吗,怎么也被他们扯进去了?”

    “先生,您有所不知啊,这蒋百里和蔡松坡一样。是梁卓如的爱徒,对梁奉之如父,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王小霖道。“文宣这边是不是要对这些控制一下?”

    “控制?”杨锐摇头,“这帮王八蛋都在租界。只写文章又不造反,怎么控制?这租界就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更是全国关注的重心所在。不收回来全国必定大乱。”

    之前藏身于沪上指挥革命的杨锐因为屁股坐的地方改变,开始说起租界的不好来了。王小霖再想到自己也是如此观想,心下不由暗叹。他道:“那邮路上呢?是不是……”

    “也只能控制邮路了。其实控制邮路用处也不大。梁启超这些人只在外贸口岸里宣扬自己的那一套东西,再有就是一些内陆城市。但他的同党家中都有钱的很,自己找人把那些报纸运入内陆也无不可,我们总不能搜查每一个人的行李吧。”杨锐说道。“让他们去闹的,不到百分之五的比例,那就不要想进稽疑院。”

    “学生明白了。”王小霖道。

    “那电影筹备的怎么样了?”杨锐转而想起召王小霖来的原因了,其实是为了一部电影。笔记本里的电影都用黑白摄影机拍了下来,这一次后交给王小霖的是后世电影大明劫,但这不是母盘,只得找人重新拍一遍。

    “这……先生,演员、场景、道具、剧本、拍摄,这些都没问题,导演是以前拍军事片的那几位,算是有不少经验,而且军队飞机飞艇都支援,这片子也快杀青了,就是…就是……”写电影的小说不少,那些东西让王小霖迅速变成了电影三把刀,说起东西来一套一套的。

    “就是什么?钱不够吗?”杨锐问道。

    “不是,不是钱不够。”王小霖道,“先生,这大明劫里面可是有崇祯皇帝的啊,电影就差金銮殿里的那出几处戏了,这是要在紫禁城拍,不是我能做的了主的。还有,就是电影里这崇祯皇帝的形象……可不是太正啊。”

    “没黑就行,实在不行就加点内容上去,说孙传庭被关押是jian臣所害不就好了。”杨锐道,他知道礼部下属电影局的导演看了后世的电影完全是傻了,对原作一点也不敢改动,“小霖啊,记住,这片子的目的是要突出那些无良士绅,他们占了田地,让百姓饿死的饿死、从匪的从匪,军队出征要粮没粮,要饷没饷。这大明亡国虽说是天灾,可没这些士绅盗占军屯、兼并田亩酿成的**,也不至于会到那种地步。这整个片子就是奔着这个主题去的。”

    “学生明白,现在拍出来的士绅比原作还要坏,只是金銮殿还有崇祯皇帝的戏……。先生,这电影要年末上映的话,那可得赶紧和紫禁城里说说。”王小霖道。

    “好!我一会就入宫去给你说项,让你的人能进去拍电影。”杨锐道。

    杨锐本以为随便找个行宫,拍拍就了事了,不想电影局那些人非得要去紫禁城里拍,难道是怕朱宽肅大怒吗?杨锐想着这些,刚让李子龙弄出时间准备去紫禁城。不想章太炎就来了。他气呼呼的看了王小霖一眼,然后把几叠报纸摔在桌子上。气道:“竟成,这杨皙子到底是什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杨锐挥手把王小霖打发之后。给章太炎倒了一杯茶。

    “这大夫士精神到底是怎么回事?”章太炎不喝茶,只想问明杨锐的态度。

    “就那么回事啊。”杨锐一点也不理亏,“上个月杨皙子来找我,说要宣传这大夫士精神,我听的挺好,但是觉得……,我也说不出来,反正是有些感觉不对,后面我就叫他先去造舆论。如果大家都赞同搞这一套,那政府就宣扬,如果大家都不吃这一套,那就过过嘴瘾。”

    听杨锐说感觉这东西不对,章太炎脸色稍微好了些,他道:“杨皙子此议看似为国,实则害国。儒家以三纲五常奴役人,他呢,用什么荣誉束缚人。何为荣誉?荣誉由何人所评?他是要把大家都装到另外一个套子里去啊。”

    章太炎思想倾向老庄。不希望人的精神被任何主义和道德所约束,他认为人最为宝贵的,就在于他可以不受约束的去感受自然、体悟生命,这是生之可贵。也是万物之可贵。这点杨锐是知道的,但他又想到上回杨度说道侠义,不由道:“枚叔。杨皙子说这侠之精神,便是大夫士之精神。莫非有什么不对?”

    “他这是强词夺理。大夫士是为荣誉而死,而侠客是为仗义而死。荣誉是为己,仗义是为人,这两种死岂能相提并论?”章太炎怒道,“宣扬大夫士,最终会人人变得不知生为何物,只懂得沽名钓誉的莽夫。国家有这么些人,迟早会穷兵黩武,好战必亡的。”

    “可最少它能团结民众,知道忠于国家,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杨锐道。

    “可什么是国家?这国家不正是由千千万万人所组成的吗?让每个人不收束缚,懂得生之可贵,让每一个人都真正的成为人,这才是真正的保家卫国。”章太炎道。

    “那敌寇来了怎么办?”杨锐见他老是说生,很是气恼,他学着杨度的话道:“孔子说,未知生,何知死?这话应该反过来说,未知死,何知生?民众没有决死的信念,如何能明白生之可贵。”

    “这是放屁!”章太炎本想用扇子敲桌子,可用力过猛,扇子都不知道扔哪去了,他道:“一个人若是不知生之可贵,不懂生应该是怎么样的生,他怎会用死去捍卫?!这就像一个家财万贯的财主,过惯了好日子,你让他去讨几天饭,那对他来说还不如去死。

    我们让民众懂得何以为生,何以为生之可贵,那么当敌寇来临,为了捍卫生之可贵、己之尊严,民众必会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这是为生而死啊。这不正是你要的团结吗?竟成啊,复兴会的文化可是从建立之初便是如此,它是一种生之文化,而杨皙子说的是一种死之文化,我怎么看都有德人的影子,你可不要信了他,把本来的生机给切断了。”

    “生之文化……,死之文化……,”杨锐明白章太炎的意思,他其实要的是小国寡民,可自己要的是全国团结如一人,“枚叔啊,对日战争是胜了,但现在整个国家还是在悬崖边,稍微不小心还得掉下去。全国若是不能团结成一人,那这国家还是不能复兴。就算苦也只是苦这几十年,你说的那些可以下一代再实行吧。”

    “不行!”章太炎此时回复了平静,“三岁看到老。这国如果现在走上了杨皙子那条路,以后是万难改回来的,纵使是要改,也是要把这个国拆散再重铸一次,这就等于我们所做的那一却都白做了。竟成啊,我们走的路可是前无古人啊,这每一步都不能走错,要不然又会掉落到以前那种境地里去,革命由此毁于一旦,而且这一耽误可要几百年才能转回来,你千万要三思啊。”(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