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五代十国往事在线阅读 - 第860章 扬州之战(上)

第860章 扬州之战(上)

    【扬州之战】

    大宋建隆元年9月,赵匡胤下诏讨伐扬州叛贼李重进,派出了国家队:

    石守信:扬州行营都部署

    王审琦:扬州行营副都部署

    李处耘:扬州都监

    宋延渥:都排阵使

    在战争策略方面,赵匡胤咨询了他的首席智囊——赵普,赵普李重进依靠淮河险,修缮城池,自以为固若金汤,但他外无盟友援助,内部粮草又缺乏,我们应该速战,给他过量伤害,不要拖延,否则夜长梦多,万一他真的等来“势”呢。

    无论是平潞州还是平扬州,赵普的观点都是一个字——干!他们既然想等外援,那就要在外部势力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把他解决掉。

    赵匡胤非常欣慰,于是立即下诏亲征,像柴荣一样,亲力亲为,亲征狂魔。

    10月末,赵匡胤率领主力部队乘船南下,这仍是基建狂魔柴荣留下的遗产。大军从汴州走水路,在泗州登陆,随后击鼓而行,金鼓声传遍淮南,声振屋瓦。

    临出发的时候,赵匡胤对群臣了自己的战争宣言:朕对周室旧臣无所猜忌,李重进却不能体谅朕的宽大胸襟,自怀反侧,那就只好辛苦大家去抚慰他幼的心灵了。

    怎么抚慰?

    ——“今六师在野,当暂往慰抚之尔”。

    用军队来抚慰,以德服人,就像抚慰潞州一样。

    当赵匡胤抵达大仪镇时,收到石守信发回的前线紧急战报:老大,快来吧,别错过好戏啊!

    赵匡胤立刻放弃休息,迟奔前线,抵达扬州城下的当,扬州被攻克。

    就是这么快。

    我们也许可以从一个的细节中,窥探李重进集团覆灭之迅速的原因:

    城池即将陷落之时,李重进同样选择了举族自焚,这时候,他身边的亲信劝他杀了陈思诲。陈思诲是来送丹书铁券的钦差大臣,李重进之前将其囚禁。李重进苦笑一声,我马上就要举族自焚了,杀他有什么用?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陈思诲只是快递哥而已,与我李重进无冤无仇,奉命传谕,我的谋反与人家无关,朝廷前来征讨,也与人家无关。

    完之后,李重进仰长叹一声,随即纵身跳入火海。李重进死后,他的亲信们违背了他的遗命,杀陈思诲泄愤。

    陈思诲之死,折射除了李重进集团的狭隘和短视,难怪败地一塌糊涂。

    赵匡胤进驻扬州城,搜捕出了李重进党羽数百人,一律死刑;李重进的弟弟李重赞、儿子李延福,死刑;李重进的哥哥李重兴,在听到李重进官宣谋反的时候就已经第一时间自杀。

    至此,宋初的两大毒瘤、一大隐患——“扬潞合流”被彻底粉碎。在清洗逆党余孽时,朝廷还揪出了一个危险分子——泽州刺史张崇诂。

    张崇诂,原名张崇训,为避讳而改名,郭威时期为枢密承旨,后来外放为解州刺史、两池权盐使,在任兢兢业业,工作出色,荣获组织上多次嘉奖,柴荣时期改刺德州,后改泗州,不久前刚刚改刺泽州。

    李重进赴镇扬州的时候,途径泗州,时任泗州刺史的张崇诂热情款待了他,并劝他到了扬州之后,要修缮甲兵、完备城防。当时柴荣还未驾崩,李重进也没有太多别的想法。等到李重进兵败自焚后,张崇诂的这段往事也被挖掘了出来。

    如今,张崇诂是泽州刺史,泽州的战略意义毋庸赘述,他摇摆不定的政治立场终于为他招致了应有的下场——死刑,籍家。籍家的意思是抄没全部家产充公,男子为奴,女子为婢。

    至于扬州城百姓,不仅没有遭受清算,反而得到朝廷赈济,赵匡胤给予每人一斛米,十岁以下儿童减半,向受到裹挟的扬州兵发放路费遣返,恩准他们解甲归田。

    总之,贯彻了“只诛首恶,余皆不问”的原则,圆满解决了扬州危机。

    几后,南唐李璟乖宝宝照例派遣高级官员严续前来祝贺朝上国戡平内乱;5后又派第八子李从镒入贡贺平扬州,再派户部侍郎冯延鲁来朝觐……

    很多史料都记载李璟派其子“蒋国公从鉴”来朝行在,然而李璟根本没有一个叫李从鉴的儿子,这又是本书值钱的地方。

    《十国春秋·南唐·元宗本纪》中的有一段记载,原文“建隆元年……蒋国公从鉴朝行在……”

    《续资治通鉴》转发了这段记载,于是以讹传讹。

    真相其实很简单,这是《十国春秋》的一个笔误,不过它在后文已经做了更改,在“宗室传”中,有如下记载:

    “从镒,元宗第八子也……初封舒国公,改封蒋国。宋太祖征李重进,从镒奉命诣行在……”

    “……及贬制度降江国公……”

    同时也备注了在《旧五代史》、马令版《南唐书》中,将其记载为“李从益”,而陆游版《南唐书》和《唐余纪传》、《宋史》中则记载为“李从镒”。因“李从益”与李嗣源幼子重名,故而本书亦书作“李从镒”。

    多一句,司马光砸完缸之后主编的《资治通鉴》,只记载到显德六年。成书于清朝的《续资治通鉴》则紧随其后,从显德七年开始记载,一直到元朝。作为《资治通鉴》的第二季,它在史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梁启超就曾盛赞此书,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比如它基本是机械化地复制、粘贴旧有的史料,例如上文职蒋国公从鉴”的表述,几乎一字不差地照搬进来,从这个角度上看,它就是一本各家史料的大杂烩,鱼龙混杂、不辨真伪。

    且平定扬州后的赵匡胤,秉承着泰山压顶、巨石拍卵之战略思想,大宋朝六师精锐云集淮南。扬州平定地实在过于轻松加愉快,六军精壮之士还未释放完充沛到溢出的荷尔蒙。

    赵匡胤看看这帮yuhuo焚身的激情少年,再望望一江之隔的富庶而孱弱的南唐,这种诱惑简直太大了,“来都来了……”

    赵匡胤继承了柴荣的志向,以削平下为己任,蜀、幽、晋、淮等分裂势力是必须要统一的,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然而孔子曰欲速则不达,“高平之战”已经给了柴荣足够的教训,赵匡胤也从中有所借鉴,所以在平定潞州后没有继续北伐太原,如今平定扬州,他会冲动吗?

    会,因为没有人能经得住这种诱惑。但赵匡胤在冲动的时候也保留了一分理智,他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吓唬吓唬南唐,让他主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