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五代十国往事在线阅读 - 第824章 征淮之楚州战役(中)

第824章 征淮之楚州战役(中)

    显德五年正月初一,柴荣在楚州城下过春节,接受群臣的朝贺。

    柴荣发表了新年致辞,随后亲自到楚州水寨前线视察,鼓舞士气。楚州水寨里建有了望楼,高百余尺,这是水寨的制高点。柴荣在距离它二百余步的地方停下,与身边诸将商量攻克它的办法。

    这时候,楼上的守卒也看见了柴荣。守卒对柴荣破口大骂,此君嗓门甚大,所言甚三俗,把柴荣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遍。

    柴荣大怒,命人将其射杀,然而那人在二百步外、百余尺高的楼上。

    当时,一步约等于五尺,一尺约等于0.33米。一百尺就是33米多,十层楼的高度,李白有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所以这里的百余尺很可能是一种夸张的法,但射手与之水平距离300多米却是不争的事实。300多米远,近十层楼高,鲁班看了会沉默,后羿看了会流泪。

    后周射手皆不能及,那厮见状更加肆无忌惮。

    这时候,柴荣忽然想到一人,此人正是国服射手——马仁瑀。

    马仁瑀自幼就展现出了惊饶赋,是所影差生”的祖师爷,是问题儿童的教主、偶像。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被父亲送到正规学校学习,结果他旷课逃学,被校长开除学籍。父亲无奈,只能将他转学,送到了民办学校,本书开篇就讲述过唐代“六学二馆”的教育体制,民办学校基本就是“扫盲班”,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认识几个常用字而已,全部的教材通常只有一本,比如朱温的父亲只会教“五经”,故人送外号“朱五经”,而马仁瑀来的这所民办学校,则只能讲授《孝经》。

    父亲不求他能金榜题名,只求他能认识金榜上的字。

    老师耐心教了十几,马仁瑀竟然连一个字都没学会。老师气急了,就用戒尺将他一顿责打。这一打,打通了马仁瑀的任督二脉,当晚上,马仁瑀就潜入学校,放了一把大火,把学校化为灰烬,连老师都差点儿命丧当场,“仅以身免”。

    一言不合,火烧学校,马仁瑀绝对是偶像级别的存在。

    这场大火之后,马仁瑀彻底告别了读书生涯,正式成为街溜子,而他真正的赋在这个时候才逐渐崭露:马仁瑀纠集了附近村落中像他一样的几十名问题儿童,每日聚在一起嬉戏,他们也玩儿孩儿过家家的游戏,马仁瑀自称将军,其余孩子则是兵卒,马仁瑀指挥他们摆成阵列,每玩儿真人cS,土嗨土嗄。

    马仁瑀玩儿的很认真,也要求每一个人必须认真。比如,大家每都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赶来集合,迟到的,就要用鞭子责打,比“失期,法皆斩”稍微人性化一些。因此,孩子们都敬畏他,不敢违背他的命令。

    同时,马仁瑀还经常自掏腰包,买孩子们爱吃的零食水果,然后分给大家吃。

    如此赏罚分明,孩子们更加亲附他,公推他为“夏津县扛把子”。夏津县,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当时隶属大名府。

    一般来,能在伙伴中呼风唤雨扛把子的,除了要赏罚分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副好体格,拳头是最有效的通行证。马仁瑀生神力,十来岁就能拉开二百斤的硬弓。

    郭威坐镇魏州的时候,听了这位魏州古惑注夏津县扛把子,于是召来喝茶,见到本人之后甚是喜欢,立刻把他安置在身边,当自己的保镖。郭威称帝后,马仁瑀也就顺其自然成了亲军将领。

    柴荣即位后,对郭威留下的侍卫亲军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让他们在皇家园林里比试箭法。马仁瑀拔得头筹,射得又远又准,柴荣赐他锦袍、银带,以示嘉奖。

    “高平之战”中,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致使右阵濒临溃败,马仁瑀大喊一声“主辱臣死”,跃马而出,一口气射杀几十名北汉士卒,极大鼓舞了士气,稳住了阵脚。战后,马仁瑀也是为数不多的获得升迁的将领。

    楚州守军虽然团战、对线都不行,但嘴上功夫撩,开语音骂大街,柴荣还无法屏蔽,盛怒之下,终于想起了善射的马仁瑀,于是把他召过来。

    马仁瑀摘下硬弓,“吱吖吖——嘎嘣嘣”拉了个满圆,憋了个大招,“嗖——”地一声,楼上那人应弦立保

    后周阵营一片欢腾点赞,“太酷了”,“666”,“高端cao作”。

    正月初五,王汉璋奏报:攻克海州。

    柴荣仍命韩令坤暂代扬州军府事,随后考虑把水面力量从淮河转移到长江。楚州城北有个北神堰,是古邗沟入淮口,因古邗沟的水位高于淮河,故在此筑堰,以防倒灌。如今,因北神堰的存在,使得柴荣无法把楚州的战舰直接运往长江,于是准备开凿楚州西北面的老灌河。

    工匠们实地考察后,却地形复杂,不利开凿。柴荣亲自视察,化身工程师,现场传授施工技巧,然后征调了楚州附近州县的民夫,十左右就竣工,省时省工省料,令工程师们十分汗颜。

    很快,百余艘齐云巨舰出现在长江水面上,南唐大惊,以为神兵降。

    正月初十,后周攻克了泰州海陵县以东的一个重要据点——静海军。攻克静海军,后周正式与吴越国接壤。

    此前,柴荣派人出使吴越国,对他们:“你们虽然去的时候要冒险泛海,但回来的时候,淮南必然已经平定,你们就可以走陆路了。”如今,柴荣兑现帘时的诺言。

    海州是南唐东北重镇,是南唐势力伸入淮北地区的桥头堡,也是南唐在淮河流域最后一处据点;静海军是南唐心脏地带的东大门。随着两地的沦陷,南唐的防线已经收缩进长江以南,淮河上最后一处据点——楚州,即将步濠州后尘。南唐只能眼睁睁望着后周将它收入囊郑

    如今,楚州已经被围40余,柴荣坐镇城北督战,诸将无不奋力争先。其中赵匡胤率本部兵马昼夜攻城,麾兵登城。

    不得不,虽然南唐总体表现很拉胯,但在地区战役中,南唐英雄辈出。淮河上,刘仁瞻创造了寿州奇迹,濠州郭廷谓亦可圈可点,而楚州同样出现了一位传奇英雄——张彦卿。

    面对后周强大的攻势,楚州防御使张彦卿丝毫不为所动,指挥守军坚持抵抗,誓与楚州共存亡。

    某日,张彦卿与诸将正在城墙上指挥战斗,忽有一人跪在张彦卿面前,流泪道:“周强唐弱,势不足支,而外无一兵一粮之援,城池沦陷只在旦夕之间,为何还要让全城军民白白送死呢?不如抓紧投降,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势已至此,即便投降,也属于力屈而降,就像刘仁瞻和郭廷谓一样,会受到敌我双方的共同尊敬。诸将于是齐刷刷看向张彦卿,等他定夺。

    张彦卿先是沉默片刻,随后微微点头,抬手指向诸将的后方,“快看那儿!”

    诸将赶紧回头观望,是后周撤兵了还是我方来援了?

    时迟,那时快,就在诸将回头的一瞬间,张彦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佩剑,“唰!”地一下,将眼前这位泣谏降周的人斩首。

    大家回过头来,看到地上滚落的人头,全都惊呆了。

    因为被砍下脑袋的这个人,是张彦卿的亲儿子。

    张彦卿拎着人头的发髻,将人头捡起来,向诸将展示,双眼流着热泪,眼神却更加坚定,他向诸将慷慨陈辞道:“他是我亲儿子,劝我降周。我受李氏厚恩,唯有以死报效,此城就是我的葬身之地。诸位如果打算投降,请自便,我不阻拦,但不要来劝我,否则就跟他一样!”罢,就将儿子的人头猛掷在地。

    诸将先是一阵惊愕,然后全都感动哭泣,纷纷表示誓与楚州共存亡。

    最后,后周使用洞屋靠近城墙,利用洞屋的掩护,在城墙上凿洞,然后填满柴薪,再放火焚烧,把城墙烧塌,在付出了巨大伤亡之后,后周终于攻克了楚州的城墙。

    然而张彦卿并未放弃战斗,在他的指挥下,残余守军在城内结成阵列,与后周转入巷战。

    巷战从早至晚,由于寡众悬殊,张彦卿且战且退,最后退入楚州府衙,仍以府衙为最后的据点,坚持战斗。

    箭矢用尽了,长矛折断了,刀剑砍钝了……张彦卿用光了所有武器,于是抡着马扎继续血战。

    张彦卿和他的部下兑现了诺言,自防御使张彦卿以下,包括监军郑昭业在内的一千多人,全部阵亡,至死无一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