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五代十国往事在线阅读 - 第530章 三镇连叛5

第530章 三镇连叛5

    石敬瑭派禁军将领李金全率领一千骑兵去安州,承诺不追究其兵变责任,并任命他为唐州刺史。以安抚安州,稳定后方。经过短暂的混乱,战争的形势再度清晰起来:正面主战场仍是滑州;次级战场是汜水关。如王晖一样,天下群雄正紧盯着滑州、汜水光局势,一旦范延光取得良好进展,他们就有可能发动兵变夺权,然后纷纷向范延光臣服,以求以“开国元勋”的身份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范延光才是石敬瑭的主要矛盾,而至于娄继英、温氏三兄弟等,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骑墙派。可是就在滑州前线,也差点儿发生大乱子。滑州符彦饶擅杀白奉进的消息传来,主力部队的战斗意志也发生了危险的动摇,将士们纷纷劝主帅杨光远扛把子,表示愿意拥护他当皇帝。这一幕,像极了“明宗入魏”,范延光相当于赵在礼,杨光远则是李嗣源。然而杨光远义愤填膺,痛斥部下,“自古以来,岂有秃头折臂天子、瘸子皇后?皇帝不是被你们用来投机的,那是用来效忠的!晋安寨之降,实在是迫不得已,今日若生二心,才是真正的反贼!”于是,部下谁也不敢乱讲。这句话传到汴州,把石敬瑭感动地稀里哗啦的。杨光远,沙陀人,他父亲叫阿噔啜,是李克用帐下的一个小队长。杨光远原先的名字叫阿檀,长大后便只有一个“檀”字当名字,没有姓氏。李嗣源登基后改名为“李亶”,“檀”虽与“亶”发引不同,却书写相近,于是也要避讳,便改名叫“杨光远”。早年时跟随周德威战幽州,断了一条胳膊,遭到弃用。又因皮肤病而严重脱发,即他自嘲的“秃头折臂”。然而杨光远是个沙陀狠人儿,即便断了一条胳膊,仍然比四肢健全的人要勇猛,于是被重新录用,独臂从军。在征讨定州王都时,这个独臂大将军生擒契丹名将荝剌等十余人,威震契丹。契丹军中盛传中原有位独臂狠人儿。随后杨光远就被派驻在北方边境,长期与契丹对峙交锋。在河东战争中,李从珂命张敬达挂帅,以杨光远副之。被围晋安寨之后,粮草断绝且迟迟不见援军,杨光远便与诸将劝张敬达投降,张敬达誓死不降,于是被杨光远等诛杀,随后向契丹投降。当耶律德光见到杨光远的时候,还故意逗他,诚心给他下套、出他的洋相,耶律德光先是上下打量着他,然后点点头,用欣赏和赞叹的语气说:“果然名不虚传,是个狠人儿!”杨光远内心窃喜,然后装作很谦虚的样子,向耶律德光讨教道:“您怎么知道我是个独臂狠人儿?”满以为耶律德光会说出些英雄惜英雄之类的感人话语,岂料耶律德光用充满讽刺、嘲笑的语气挖苦道:“不用奶酪和盐巴当佐料,就吃进去一万匹战马,你真是狠人儿。”暗指他拥有五万精锐和一万战马,却不敢抵抗而缴械投降。随即,耶律德光“哈哈”大笑,杨光远惭愧不已,尴尬地俯身而拜。耶律德光笑过之后,又用充满鄙夷的目光斜眼瞥他,轻蔑地问道:“哎,狠人儿,怕了吗?”“很怕。”耶律德光心满意足,继续侮辱之,“你怕啥?”这时候,杨光远的另一个本事展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影帝附身。杨光远面露忧愁,一副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表情,“怕我们皇帝会被抓入塞外,蒙尘受辱。”主忧臣劳,主辱臣死。耶律德光对杨光远肃然起敬,想不到丫还是个忠臣!于是说道:“你可拉倒吧!我们契丹可没那么多粮食养着你们君臣,别多想啦,中原之地还是由中原人做主,你们以后好好侍奉你们的新主人吧。”耶律德光在帮石敬瑭组阁的时候,除了点名了桑维翰、赵莹等人外,还特别提到了杨光远,说这人英勇无敌且忠心大大滴,你要好好重用。于是,石敬瑭任命杨光远为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禁军总指挥。经过耶律德光的调教,影帝杨光远深谙表情管理,于是经常面带悒悒不乐之死,似乎有所恨者。石敬瑭还以为他对赏赐不满,于是派人私下找他谈话,旁敲侧击地问他有何不满。杨光远于是再飙演技,说自己已经富贵至极,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只不过是张敬达同志死得其所,而我如今却苟且偷生,惭愧万分,痛苦万分,实在是生不如死啊!话里话外,都说自己是与张敬达烈士一样的忠烈,只不过自己是为了五万兄弟们的性命着想,违背初衷,含恨而降,甘愿受辱而已。石敬瑭更加认为杨光远是位能顾全大局的忠臣。毕竟如果没有杨光远的及时投降,晋安寨的五万人不知还要消耗掉多少河东生力军,如果拖到赵德钧等前来支援、契丹绝情北返,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于是,石敬瑭更加敬重杨光远。杨光远是秃头折臂,而他妻子的腿脚有残疾,所以杨光远在滑州前线以“秃头折臂天子”、“瘸子皇后”为训话,教导部将忠君爱国,更使石敬瑭感激涕零,从此“尤加宠重”。这位“大忠臣”日后还会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后文详述。杨光远稳住了前线军心,随后便与魏州叛军主力展开了一次决战。杨光远故技重施,还是使用了河东战争的老思路——诱敌深入,瓮中捉鳖。这一次,他成功了。孙锐、冯晖中了杨光远的引诱,贪功冒进,渡河追赶,杨光远抓住时机,击贼于半渡。两万贼军顷刻间就被杀死三千人,孙锐原本就不得军心,这一下,军队瞬间崩溃,四散奔逃,很多人都被淹死。孙锐、冯晖逃回魏州。滑州、黎阳前线取得大胜,杨光远乘胜追击,包围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