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愚人节之第四度空间在线阅读 - 032:乱套

032:乱套

    一道回折的大墙将皇宫分成了两部分,分别叫内廷、外朝,习惯称之为内宫、外宫。

    内廷是皇家住的地方,外朝是举办各种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外朝共有三座大宫殿,前面是皇极殿,中间是中极殿,后面是建极殿,均建于三殿建成于永乐十八年。

    三大殿的平面布局以皇极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三大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皇极殿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金銮殿,起先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更名为皇极殿。其规模宏大,面积达三千三百八十平,高达三十五点五米,整个大殿座落在八米高的汉白玉基座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建极绥猷“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整个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皇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明朝皇宫最大的木构殿宇。是明朝皇帝登基即位、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的地方,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也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中极殿起先叫华盖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皇帝在这里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也要在此阅视奏书。

    建极殿与皇极殿一样都是面阔9间,进深5间,只是面积要比皇极殿小的多,建极殿的面积大约只有一千二百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无比。

    这个地方原来是举行大典前皇帝更衣和储存皇家重要资料的地方,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接受朝贺。

    崇祯是一个勤奋的皇帝,登基后选择在建极殿举行朝会,除了春节、冬至和生日外,几乎天天和大臣们在这里商议国事。

    朝会分早朝、午朝和晚朝,这里是举行早朝的地方,崇祯朝规定六品在京官员和来京晋见的地方官员都必须参加朝会。

    午朝和晚朝是皇帝针对某个特殊的事情召见有关部门的官员举行的会议,无关的部门官员不参加,因为参加的人少,一般不在建极殿进行,研究军事问题一般选在武英殿,研究政务一般在文渊阁。

    平常,朝会结束,崇祯便回到乾清宫办公。

    司礼监太监王廉奉命来到广场上通知大臣们上朝。

    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大臣们立刻按照左武右文的规矩,按照品级排队。

    以往,每天都有监察御史轮流值班管理上朝事宜,今天,没有人站出来指挥,但大臣们都自觉的站好了队。

    没有以往的三通鼓,也没有太监鸣九鞭。

    大臣们按照规矩依次进入建极殿,按照左武右文站定。

    方正化在前面引路,张嫣拉着朱慈烺的手从建极殿的后门走了进来,后面跟着雷鸣、周刚、李钰、张兴、张旺,再后面跟着王廉等几个司礼监太监。

    大臣们抬头看到坐在御座上的张嫣和头上带孝的朱慈烺等惊呆了。

    马上,大家都意识到了什么,顿时,有的大臣鼻子一酸想哭,皇上不在了呀,有的大臣震惊的不敢相信,互相看着想从旁边的人的眼睛里得到证实。

    张嫣历眼扫视群臣,“安静,昨天流寇攻进外城,皇帝、皇后为了维护皇家尊严,双双殉难,幸王爷赶来打跑了流寇,才保住了京城,天下不可一日无主,令太子朱慈烺即刻登基为帝,众臣跪拜!”

    张嫣语闭,朱慈烺站起来。

    站在左手的方正化喝道:“跪!参拜!”

    大臣们纷纷跪下,行三跪九叩之礼,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朱慈烺说道:“想必京师昨天发生的事情,众人都知道了,朕之父皇、母后为了维护皇家的尊严,毅然选择了殉国,朕小小的年纪不得不承担起管理国家的重任。二月以来,流寇流寇猖獗,前日,百万大军兵临城下,昨天,更是突入外城,京城旦夕不保,再差些许时辰,朕与京师几十万百姓也要惨遭毒手,多亏王爷带领四千人马赶过来、赶跑了流寇,才使得我朝转危为安,才有我等君臣能站在这里朝会,这一切皆赖王爷之功,朕已与王爷述论辈分,王爷乃朕之王叔,依太后懿安皇后懿旨,朕已拜叔王为亚父,特赐王爷为东山王,尊王爷为太师,令王爷佐理朝政总管天下军政事宜。”

    堂下大臣进来就看到了雷鸣等人,都特别的奇怪,这王爷穿的是啥?怎么这样的奇怪呢?他是谁?哪支的?为何皇帝称之为叔?还拜为亚父?小皇帝要干啥?

    雷鸣一听就楞了,咱不是说好了吗,这王爷暂时冒充一下,不算数的,咋还认真上了呢?还特么的拜我亚父,尊我为太师,佐理朝政,是真心还是假意?别特么的用完了,将来找机会再想法收拾我。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天下最狠毒的人莫过于君王,因为他觉得天下最最重要了。一旦他觉得你权力太大,有可能危及了他的地位,或者虽然你没有那个心,但人家觉得有你在人家成了傀儡,就会想办法对你下手,想让你突然的合情合理的消失有的是办法,雷鸣觉得不能不防,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吗,这小玩意现在是有求与你,将来不需要你了呢?会不会也学其它的独夫?

    “东山王之义弟周刚勇冠三军,在勤王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特赐周刚为忠勇公,以示表彰,爵位依例世袭罔替,特令忠勇公协助王爷协理天下军政事宜,兼任锦衣卫指挥使。忠勇公之妻李丽,在扫荡流寇中也立下赫赫战功,且医术高超,救了袁贵妃和朕之皇妹长平公主的性命,太后甚是喜欢,已收李丽为义妹,朕特封李丽为皇姑大公主,钦此!”

    周刚一听,咋的?来真的了?李丽还被封为大公主?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想了想,周刚觉得应当下朝后和雷鸣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这不是小事儿。

    朱慈烺继续说道:“我朝何以流落到差点被颠覆?想必大家都有所认识,在朕看来,诸多的问题纠缠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温体仁之流蒙蔽于上,周延儒之流谄媚于下,贪婪之人蝇营狗苟,这江山社稷早晚要被这些人败坏殆尽,我朝走到现在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要扭转这颓废,救百姓于水火,还天下以太平,必须清除jian佞。”

    所有的大臣都楞了,这小皇帝想干什么?谁是jian佞?这是要大清洗吗?

    有的人脸上开始冒汗了,看来这小皇帝比他爹手腕还硬,心可比他爹狠多了,这刚刚受拜,还没有正式的举行登基仪式,就要大开杀戒了,会不会抓住自己以往的过错,收拾自己呢?

    难说。

    朱慈烺转身对着张嫣拜了一下,“太后,以往皇帝登基都要大赫天下,提拔贤能的大臣,但我朝腐烂成这样子,侄儿想先清除jian佞。”

    张嫣点头,“嗯!皇帝大胆做,有哀家在,没有人能反了天。”

    这话说的霸气,雷鸣感到佩服,这张嫣太后,还真是不一般。

    众大臣头忐忑不安的盯着朱慈烺。

    魏藻德站了出来,“皇上,您刚刚登基,应当以稳为上,臣魏藻德觉得当前刚刚打跑了流寇,京师仍旧很混乱,先皇还躺在那里没有安葬,皇上应当首先昭告天下,接着为先皇举行大葬才对。”

    这话说的一点毛病也没有,雷鸣看了魏藻德一眼,这个家伙还真的不是白吃饭的,小皇帝要整顿朝纲,这家伙几句话就将话题引到别处去了。他想看一看朱慈烺怎么应付,是像他爹一样被权臣愚弄带歪,还是能把控住朝局。

    有些大臣觉得魏藻德说的对,于是,便有人站出来了,“皇上,先皇殡天,应当先给先皇治丧呀!”

    “是呀!是呀!臣也觉得安葬先皇和皇后才是最大的事儿。”

    附和者众多。

    这些人说的没有错,中华向来尊崇孝道。

    也有的大臣脑袋清晰,倪元璐说道:“皇上,虽然王爷带兵打跑了流寇,臣猜测王爷带来的兵并不多,恐怕昨晚一仗,并没有伤及流寇的实力,流寇定然会卷土重来,京城的防御仍旧是最重要的事情。”

    “皇上,老臣赞同倪大人的看法,现在京城仍旧在危机之中,流寇气势汹汹的兵临城下,绝对不会因为受到一点挫折就心甘情愿的遁去,老臣猜测流寇必然会再次围困京城,三营消亡殆尽,守城乃第一要务。”,小老头李邦华立刻站出来附和道。

    “臣以为倪大人和李大人说的极是,臣王家彦提醒皇上,当前最重要的是召集动员百姓守城为上。”,兵部左侍郎王家彦跟着站出来了。

    “难道给大行皇帝治丧不重要吗?臣以为应当先议给大行皇帝治丧的事儿,然后再议守城的事儿。”

    “大行皇帝的陵寝都没有修好,如何给先皇治丧?这偌大的京城只有万把人守卫,流寇重新返回来,如何是好?难道你就不怕流寇再次进城?”

    “废话!难道我们给先皇治丧就不管守城的事儿了吗?你是不是只会干一件事儿?”

    “臣早就赞成皇帝南迁,如果先皇南迁,哪能被逼的殉国?”

    “就是!如果先皇南迁了,流寇还有那么大的劲儿来围攻京城吗?”

    “现在说这些还有用吗?我认为当前应当先想想如何守城的事儿。”

    顿时,朝堂上争论起来。

    有可能是因为朱慈烺刚刚登基还没有煞气,也有可能是农民军仍旧没有走远京城仍在危机之中,大臣们各抒己见,顿时朝堂乱了起来。

    雷鸣冷眼看着争论中的大臣们,这还真的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这崇祯朝的大臣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多,喷子到是有的是。

    上朝的大臣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顿时,建极殿内乱成了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