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电影巨匠在线阅读 - 403 灵魂震撼

403 灵魂震撼

    作为当今全美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罗杰不仅在“芝加哥太阳报拥有自己的专栏,同时还走在时代的前沿,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影评网站。

    不过,一般来说,罗杰会先为“芝加哥太阳报”撰写专栏简评,第一时间让读者看到影评人对全新上映电影的反应;相对而言,作为新鲜尝试的网站,更新则会滞后许多,罗杰会筛选出值得评论的电影——要么是大烂片,要么是大佳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撰写一篇详评,而后在个人网站上更新。

    这一次,罗杰却出人意料地,率先于十二月三日上午十点在个人网站上发表了详评,如此反常的行为刹那间吸引了所有媒体的目光。

    “正义和邪恶要如何选择,似乎每个人都会说,选择前者,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是在施特雷洛的电影里,似乎这个选择永远充满了疑惑。

    冷静而缓慢的镜头犹如在深夜海面滑过的鲨鱼,沉寂之中的危险气息让人心惊胆跳,危机四伏却无法发现蛛丝马迹,只能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看似松散实则紧绷的气氛布满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如影随形地贯穿整个观影过程,就如同坐在副驾驶座看不见的幽灵一般。这就是‘借刀杀人’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整体印象,但显然,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惊喜远远不仅于此。

    一般来说,商业类型电影往往都会选择标准的三幕式结构,开头、主体和结尾。但在这部电影正式开始之前,前两幕都已经发生了,而整部电影正是关于第三幕的,如此新颖大胆的结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使得故事主干变得十分单薄,冲突的营造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借刀杀人’讲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文森特是一名职业杀手,他需要在这个夜晚杀死五个目标,他选择了出租车作为交通工具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命运的安排下,麦克斯成为了他的司机。

    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之下,施特雷洛再次做出了大胆的选择,跳过了执行任务的劲爆场面,也跳过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模板套路,选择了以文森特和麦克斯二人之间的对峙贯穿整个‘第三幕’,将这部商业类型电影带到了全新的高度。

    选择文森特和麦克斯,施特雷洛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出自他本人笔下的剧本在人物设定方面又一次带来了新意,文森特代表了邪恶,但麦克斯却不是正义的代表——检察官安妮代表了正义,而麦克斯则代表了介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中立派,同时,也是社会的普罗大众。

    文森特似乎是一名典型的罪犯,冷血、残酷、暴力、可怕。他将杀人当做自己的工作,谈笑风生之中就可以扼杀一条生命,手上沾满血液之后却手捧花束扮演着好朋友的角色,他用‘卢旺达’的悲剧来为自己辩护,将杀戮讲述的稀松平常,彷佛仅仅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谋生手段。

    安妮则是社会标准意义的执法者,正义、坚定、睿智、强势。即使面临着诉讼的巨大压力,她也丝毫不愿意放松,紧绷的神经以最高规格要求自己,日以继夜地工作,只希望能够通过正确的法律手段伸张正义,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一项义务。

    但有趣的是,穷凶极恶的文森特却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孩子,母亲的死亡、父亲的酗酒、寄养系统的放弃,一点一点扼杀着他性格里的人性,眉宇之间的落寞和脆弱在最后时刻撕开了破绽;宛若英雄的安妮则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精英,自我感觉良好之余还带着一丝高傲,可是在面临真正危机时却手忙脚乱——甚至以洛杉矶警局为首的‘支持者’们还总是姗姗来迟、判断错误、根本帮不上忙。

    正义不是想象中的正义,邪恶也不是传统意义的邪恶。这是剧本的第一个暗示。

    麦克斯是一个中立的普通人,保守、胆小、规矩、谨慎。他怀抱着梦想,但却从来不敢实现,只是絮絮叨叨地挂在嘴上,寻找各种借口,然后碌碌无为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消磨着自己的生命,一方面羡慕着别人,一方面又害怕做出改变,最终只能是埋怨自己、埋怨他人、埋怨社会。平庸,这就是麦克斯的特色,可是他却成为了左右故事走向的关键人物。

    扮演所谓‘英雄’的不是英雄,这是剧本的第二个暗示。

    电影没有将笔墨集中在正义与邪恶的纠缠和对峙上,反而是先后将正义、邪恶分别与中立关进了一个狭窄的封闭空间里,考验着人性,也拷问着社会。

    当正义和邪恶同时出现时,我们要如何选择?我们应该选择正义;但我们会如何选择?我们会选择自己。

    麦克斯意识到文森特是职业杀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转身离开,甚至多次要求文森特寻找另外一名司机。这可以解读为求生本/能,但同时也可以解读为逃避本/能——他在试图逃离,逃离执行正义的机会,逃离打击邪恶的责任。这不是在谴责麦克斯的行为,而是在陈述无比简单的事实:当面临选择时,我们总是选择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英雄漫画、英雄电影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我们渴望着有人来拯救自己,而不是自己拯救自己,更不是自己执行正义——因为,我们没有超能力。

    因为自身难保,所以只能选择逃跑;因为难以对抗,所以只能选择回避;因为生活艰辛,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因为梦想遥远,所以只能禁锢自我……因为没有时间,因为没有精力,因为家庭羁绊,因为财政困难,因为生活压力……生活里有太多太多的‘因为’。这不仅是麦克斯的选择,也是社会生活里大部分人的选择。

    然后呢?

    因为危在旦夕,所以只能正当防卫;因为身不由己,所以只能损人利己;因为社会现实,所以只能迎高踩低;因为梦想伟大,所以只能牺牲他人……

    再然后呢?

    因为朝不保夕,所以只能以命换命;因为走投无路,所以只能亡命天涯;因为利益至上,所以只能抛弃良知;因为食不果腹,所以只能生吃人rou……

    这也恰恰是文森特和麦克斯对峙过程中的核心焦点,文森特为自己的杀人行为套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世界每天都有人在死亡,即使不是他杀的,也会有其他人杀,反正仅仅只是死了一个陌生人而已;更何况,这个世界上背负着血海般的杀戮罪恶的不是他,而是那些挑起战争的势力。

    但隐藏在真相背后的,仅仅只是利益,又或者仅仅只是空虚。这,是一个‘为什么’,而不是一个‘原因’;这,就是罗生门。

    这是剧本的第三个暗示。

    这让我不由想起了‘上帝之城’,那是一部出色的电影,毫无疑问。施特雷洛曾经在那部电影里探讨了一个很深刻也很现实的话题:到底什么是罪恶,又是什么导致了罪恶?

    但‘上帝之城’并没有给出答案,只是留给观众进行思考;而这一次,他在‘借刀杀人’之中进一步展开了探讨,只是他依旧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忽略的不仅仅是一座上帝之城,还有一座洛杉矶,还有一座介于洛杉矶与上帝之城的非现实空间。

    当然,在文森特和麦克斯的纠缠过程中,麦克斯遵从了内心道德的驱使,选择了正义,与邪恶展开了对抗——这也是整部电影唯一符合商业类型电影的正面价值取向,但有趣的是,电影的结尾再一次带来了意外。

    不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也不是正义与邪恶同归于尽,而是中立与邪恶的双双毁灭,正义的微弱光芒被禁闭在了光影构建的囚牢里,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表面看来,这似乎与‘上帝之城’结局里阿炮的走出去相印证,即使暗无天日,但终究可以捕捉到一丝希望;但事实上,这与‘上帝之城’截然不同,因为存活下来的正义奔向了茫然的未知——在缺少证人支持的情况下,这起案件已经没有了胜诉的可能,所有调查又一次回到了起点,死去的仅仅只是一个工具和一个无辜者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邪恶似乎取得了胜利。

    结合剧本的三个暗示,然后重新回忆起电影碎片,文森特和麦克斯两个角色之间的数次对话,意味深长、引发深思,不仅展现了中立人物在面对危机时的挣扎和困惑,同时还带出了一个尖锐的真相:在利己主义、利益至上面前,人们的价值观无比脆弱,由善变恶仅仅只是眨眼之间的事。

    因为恐惧而选择了逃避,因为自保而选择了冷漠,因为孤独而选择了疏离,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变得疏远而冰冷,这使得每个人似乎都为犯罪找到了合适的理由,正义和邪恶之间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不清,那么……下一步呢?

    因为犯罪,所以犯罪?

    这又让我们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正义和邪恶要如何选择’,我们真的知道自己的选择吗?又或者说,我们真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吗?

    从‘上帝之城’到‘借刀杀人’,施特雷洛探讨了一个深刻而重要的真实社会问题,然后留下了一个问号,留给我们慢慢思考。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震撼和反思,不会随着电影的结束而消失,相反,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