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工科生的华娱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空中摄影平台的设想。

第二十二章:空中摄影平台的设想。

    想了想,王旭又觉得没必要,这个项目的各种技术都会放置在技术池中,而有总和研究院都会有有限权限的。

    相信他们研究院会有计划的,这种眼看着能赚钱的买卖估计没人能够拒绝。

    不过,他还是根据已有的成果,又发布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正负极的各种材料的尝试,比如三元锂电池。

    同时,他还进一步发布了电池管理程序的研发计划,以及关于电池包和新型电池包装方式的研究课题。

    这些内容当然不是无的放矢,这个东西是和他的电动汽车计划挂钩的,这会儿的水木汽车系其实已经有了电动汽车的研究计划。

    只是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目前都集中在进行高尔夫车,游览车,体育馆内用救援车之类的短距离慢速度的小车子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水木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布局得很早,后世出了好多自动驾驶领域的大牛,比如华为自动驾驶的陈逸伦,他就是电子系的本硕,丑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

    最近某音上特别热闹的问界和阿维塔,就是这位老兄带领团队搞出来的。

    其实还有更多人,特别是计算机和汽车两个系,出了不少在这一赛道的领军人物。

    这一世,估计会更多,谁让王旭几乎把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需要的各种基础科技都提前点亮了呢。

    这其实也算是无心之举,王旭起家搞的就是人工智能,嗯,提醒一下各位,他不是搞材料的,那是玩票,他专业是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这东西,那就是一个万能的筐,逐步扩展的深度学习和广度学习,再加上各种算力的精进,以及海量参数的学习方法形成的各种大模型,这就慢慢扩展成了后世广为人知的各种人工智能。

    但基础,早已经在王旭和他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不断发表的一篇篇论文中打下了。

    最近一年多,自蓝光led之后,王旭已经基本不在各种跨专业的论文中署名了,他几乎淡出了除凝聚态物理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方向之外的所有学术活动。

    出论文的速度也没有再那么的夸张,一年几篇高质量sci,都集中在人工智能和凝聚态物理的石墨烯领域之中。

    这样的水准,顶多算得上是妖孽,不能再说他是神仙了。

    一方面的原因是,别看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水木的教授们成长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王旭更多是作为指引方向的存在就足够了。

    另一方面也是上面给出的韬光养晦的策略,话说如何隐藏一个闪亮的星星,当然是让他置身群星之中。王旭就是这么干的,让自己不再那么光彩夺目,把自己逐渐隐藏在群星之中。

    有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自动驾驶也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毕竟后世的自动驾驶基本上都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各种大模型罢了。

    自动驾驶的另一个核心就是芯片,嗯,又是芯片,不过这东西,其实和王旭二代超算计划中,搞的那个大规模浮点运算单元是一脉相承的技术路线。

    继续搞下去,顶多加上一些人工智能方向的特殊指令,那就是专业的人工智能芯片了,几乎不会存在瓶颈。

    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部分,那就更别提了,王旭这不是已经把最难的电池搞出来了,就连最复杂的电池管理和电池包技术都已经立项。

    之后的电机电控,只要投钱,那就几乎没有可能搞不出来,就算搞不出来,那不未来还有个马院士呢么。

    嗯,好吧,王旭摊牌了,不装了,什么电动汽车,自动驾驶,那不就是无人xxx的前哨嘛。

    所以,别看王旭连电动汽车这个名头都没提起过,但事实上,这个东西未来需要的技术储备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悄无声息地就完成了。

    这叫什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其实不是,这只是自然科学的必然,电动汽车不过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工程实践罢了。

    基础打好了,未来的超算啊,人工智能啊,电动汽车啊,甚至各种大玩具,都只不过是一项项的工程实践罢了。

    这也是王旭为水木定下的基调,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专注基础研究就够了,研究出一定成果后,研究这个的学生也就差不多毕业了。

    然后就会进行技术外溢,学生创业也好,去其他高校企业任职也罢,自然有专注工程实践的院校接手,要么进行深入,要么进行整合,那会儿就不是王旭能够想象的了。

    千万不要低估华夏人民的创造力,他们可是用汽油桶都能整出没良心炮的。

    同样,这些技术进入技术池之后,自然会有更专注盈利的商业化公司会对它们进行商业化开发,形成产品,赚取利润,同时也会自然地回馈给技术池以金钱上的回报,形成正向激励的循环。

    其实前世的水木也是这么干的,很多的基础研究都是这里搞出来的,只不过,基础研究,普通老百姓不懂,加上营销号胡说八道一番,弄得网上人人喊打。

    整天水木专家如何如何,水木教授如何如何的。我敢说九成九的网友都没有关注过哪怕一个水木教授,那么这些水木教授的言论到底是谁把它传播得如此广泛的?

    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罢了,就问一个问题,如果水木帝大毁了,谁最受益?

    国防七子?别逗了,他们中只会出现新的水木帝大,并且成为新的靶子。

    扯远了,自己擦亮眼睛,好多事情稍微深究一下就会知道答案,有兴趣我开个免费单章说。

    不过,王旭现在最高兴的当然是电池系统的解决,可以让他的无人机技术提上日程了,他的电影少不了各种全景追拍,这年月,航空摄影可不是一般的昂贵。

    不仅需要专门的直升机,连摄影师都需要专业的,在没有云台的年代,光是扛着摄影机在直升机上不抖,都是老师傅才可能有的技能。

    所以,王旭就打算趁着这部电影把这个无人机搞出来,然后做出云台,架着一台新型摄影机上天。

    嗯,没错,摄影机的技术他终于买出来了,心心念念了一年多,王旭终于在攒够点数的昨天把这个东西买了出来。

    技术整理还需要一段不少的时间,里面涉及的电子芯片科技可是非常地多。

    不仅仅是s摄影感光芯片,更包括用于高速图像处理的中央处理器,高性能存储的硬盘芯片,超大的内存储芯片,高速缓存芯片,控制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甚至还有igbt芯片。反正,这么说吧,王旭前世知道的大部分芯片类型,这里几乎都涉及到了。

    王旭忍住激动还没有仔细地去钻研这些芯片的生产工艺,那里光是资料的目录就足够王旭拿出一个月来整理了,目前,他还没那么多的时间。

    当然,王旭相信那会是又一个大惊喜,但难度也绝对不会低。

    王旭已经越来越了解那个系统给的东西了,大致科技应该是略微领先于前世的状态,前世其实半导体加工已经基本上进入物理瓶颈期了。

    那个加了一堆propsax之类的buff的最新水果手机,里面装的a17芯片的性能似乎远没有预想中的好。

    这就是一个明证,吹出来的3纳米其实未见的就比实打实的7纳米强了多少。

    再往下,或许就应该变更材料了,比如碳基芯片,王旭对系统的期待就在于此,之前的生长法,让王旭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期待。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先整出一个新型的摄影机,没错,摄像机可不是只有数码的一种,未来的也不是只有一种,王旭先要搞出来的是一种胶片摄影机。

    数字化需要的各种

    王旭不是没考虑进口买几个,然后放到云台上,但架不住现在的摄影机太重了,一部摄影机动辄二三十斤,四五十斤的也不是没有。

    这个重量可就有些麻烦了,虽然不是不能通过扩大无人机平台的方式解决,但那属于纯粹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方式,王旭不是很想玩。

    既然有了新的技术,甚至为此把自己的点数消耗一空,当然还是要尽可能地发挥作用才是。

    在系列的摄影机中,王旭首先打算实现的是一台手持式的35毫米摄影机,没错,手持式,自带云台的那种。

    摄影机重量仅有四斤多,装上胶卷,配上云台,总重量不超过八斤,这已经是王旭现在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的载荷了。

    不过问题不大,高功率的小型直流电机现在并不难找,进口还是买得到的,虽然贵了点,不过他很早就发布了研究课题,现在虽然还在进行中。

    但总体进展还是很不错,这个东西是电机系承接的,一个教授带着两个博士在搞,经费也比较充足,现在实验室样机已经有了,基本性能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只是稳定性还不够,还在改进。

    目前还在进行各种调整以及工程样机的制作,估计最多还有半年就能看到工业品的产出了。

    这东西的设计难度并不大,难的是加工精度和耐久度,还有就是对自重的控制。电机这东西,和航空发动机类似,用在四旋翼上,主打的就是精确度和升重比。

    精确度越高,对于控制软件的压力越小,而升力重力比越大,则意味着能承担的载荷越大。王旭前世就没少玩无人机,这方面不说顶尖专家,但一般内容还是难不倒他的。

    手持式的摄影机,自带了一个云台,而云台里有一种现在华夏都不好买的电机,伺服电机。

    其实摄影机也自带了一个卷胶卷用的电机,根据系统的一贯尿性,这两个电机估计也不是什么简单的玩意,王旭直接把图纸和加工工艺扒了出来,扔给玉卓师兄去做出来,不计成本的那种。

    回头,王旭也打算看看这两个东西能不能用在无人机上,如果能,那么动力问题就没问题了,王旭的感觉是应该没啥问题,你别看只是个卷胶卷,无论是功率要求还是精度要求都不低的。

    而且,电机这东西,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别的专利设计,达到节能,增加精度之类效果,王旭自然能够把这些东西拆分出来,自己申请专利。

    只要有了专利,根据样品的基础数据简单地放大缩小一些原有设计,再稍加优化,那就是一款新产品了。

    这其实和他以前发布的电机研发任务并不矛盾,系统给的东西往往过于先进,要么就是绝对的高端产品,死贵死贵,要么就是干脆没法卖的。

    而玉卓师兄想赚钱,肯定不能靠着光卖卖高端货,而是要搞出一些中低端的解决方案出来,这时候,水木的电机方案就派上用场了。

    王旭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可不低,直接参考的就是后世大疆无人机上使用的电机,无论是个人玩具型的精灵御系列,还是工程型的rtx系列,王旭都玩过,作为工科男,还都大致研究过参数指标。

    这也就构成了王旭对研究提出的指标要求的基础,毕竟大疆可是真正市场考验过的,好吧,甚至战场都没少考验这些个玩意。

    无论王旭搞什么,现在都会有专门的人盯着的,王旭搞想搞民用无人机,飞控这块就不是王旭这个外行能处理的了的,但问题不大,帝都航院和水木最近走得很近。

    四旋翼,他们以前就搞过,只不过这东西做成有人的那种非常不划算的,这种完全抛弃空气的升力的飞行玩法实在有些不入搞飞行器的人的眼。

    那得多费能源啊,无论是烧油,还是烧电,四旋翼最多飞上天半个钟头,而同样的能源,能让一架固定翼飞上半天,航程远上几十倍毫无压力。

    甚至,悬停也比不上一个传统直升机结构,毕竟旋翼越多,控制就麻烦,对于控制系统的要求就越高,以前的电控水平很难控制多旋翼设备实现稳定飞行。

    但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却是最适合民用的无人飞行器,毕竟由于遥控距离的限制,你就不可能飞太远,太远了就回不来了。

    而且多旋翼悬停更稳定,升力冗余也比较大,旋翼坏上一个半个的,也能通过良好的飞控稳定下来,顺利飞回。

    可惜的是,这些都只是王旭同志的设想,想得挺好,现实却狠狠地抽了王旭一巴掌。

    王旭总觉得这东西应该挺简单的,毕竟后世义乌小商品市场里,五十块钱都可以买个四旋翼玩一玩。

    但王旭还是低估了这一设想在这个年代的难度,所以,当王旭在佣兵天下发布这一科研任务的时候,居然根本无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