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走过那春天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六章 良种

第一百零六章 良种

    陶晓伟坚定地说:“对,我还是喜欢我们莲花村,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野。即使是独木桥,我也要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我不喜欢在外面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特别是城市里,那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缺乏诚信,遍地陷阱。”覃光亮站在他一边,支持他说:“阳关道有阳关道的光明顺畅,独木桥有独木桥的宁静优美。现在改革开放,哪里都有施展自我的地方。总设计师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堂哥覃光明跟他不一样,喜欢追随王福贵冒险:“我还是愿意跟阿贵跑,做买卖过瘾,挣钱快。我们大家一起创造条件,准备东山再起。”王福贵沉思很久,无奈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意跌入低谷。四叔说,那边风声紧,货船不敢靠岸。我们这边也不能出货了。如今,我们刚走出第一步,长征的道路还很长。伙伴们,我们先跟陶晓伟一起走走独木桥。”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起了火。天空蓝汪汪的,洁净深邃,天边漂浮着一丝白纱。没有风,阳光毒辣辣炙烤着地面的一切。树叶无精打采耷拉着,草叶蜷曲,失去往日的光泽。只有鸣蝉在得意地高唱,一声比一声凌厉。这种大热天,最适合晒稻谷,却苦煞了割稻挑稻的人。看到白花花的阳光,莲花村的人们趁天没亮,早早赶往稻田收割稻谷,一直忙碌到中午。大家在骄阳烈日下,挥汗如雨。看着面前金黄的稻穗,一个个满心欢喜,忘记头上的炎日,只顾兴奋地挥舞镰刀,就好像在收获金子,尽情享受丰收的快乐。下午,晒场尽是忙忙碌碌的人们,他们在抓紧时间打谷脱粒。覃木工农忙时节也在家里忙活,他家晒位比邻陶家,他问陶军红道:“军红,今天收了哪一块田的稻?晒场都晒不下了。”陶军红满嘴笑着说:“就是龙溪月亮湾那块两亩田。今年收成好,稻粒颗颗精壮饱满,比去年产量高。”覃木工用铁叉叉起一把稻秆,下面尽是金黄的稻谷,厚厚的,他欣喜地说:“哇,陶军红,你家粮食亩产要上千斤了……”“今年用肥料不比去年多,就是年景好。”陶军红掩不住内心喜悦。一边的秦老四笑吟吟地说:“今年有晓伟帮助指导,我们大家的粮食都丰收了。覃木工,你不在家里不知道,我们往年种田只顾按老套经验,不出产量。晓伟的方法最科学,秧苗跳蹿着长,肥料比往年省,真是奇了。”陶晓伟从家里扛工具走来,听秦老四夸奖,谦虚地说:“秦四叔,这些技术还不算先进呢,只是管理比较科学高效罢了。有些外国缺水,水比油贵,他们种植庄稼不像我们放水灌溉,这样太浪费水……”“不放水灌溉?那不就像我们淋菜一样了,还叫什么水田?”“他们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像我们在医院打点滴一样,庄稼需要水的时候才滴洒水分,保证它生长,平时是不浪费水的。”“像打点滴一样种庄稼?他们的庄稼不就很金贵吗?谁吃得起?”“不金贵,他们种植庄稼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价格比我们便宜。”“这怎么可能?你吹牛了吧。”“谁敢跟大伙吹牛?我在推广站书上看到的报道。这种灌溉方式叫滴灌,他们用管道把水拉到庄稼田地里,装上滴灌喷头,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滴灌水分,既省水,又让庄稼长得快,还减少虫害,作物产量比我们高得多。那种技术才是先进。还有很多新技术……”“什么时候这些先进技术传到我们?让大伙也好好学学。”陶晓伟为乡亲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大家看到了现代农业种植新技术的奇妙景象。“晓伟,今年我们大家都丰收了,全靠你的技术帮助。”“这两年,我们种植桂朝2号,这是杂交优良品种。以前我们按老方法管理,影响桂朝的产量。杂交优良品种讲究田间管理,水深水浅,下肥时间,都有要求,很严格。我们提高田间管理技术,产量就上来了。”“这么说,桂朝是最好的良种水稻了?”“还有更好的高产良种,一亩田可以生产两千多斤稻谷。”“哇,一亩就收两千多斤稻谷!种一亩地等于我们种三四亩地,太神奇了。这种高产良种叫什么?我们这里能种吗?”大家惊讶地叫起来。“目前,双桂6号是最高产的良种水稻,咱们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正在研究土质气候,相信很快就在我们县推广。”陶晓伟高兴地说。陶晓伟给乡亲们平静的心里投进了一块巨石,他们不再满足年复一年的种植方式,热切盼望改变传统低效的生产,渴望有新的技术和新的品种。他点燃乡亲心底的火种,自己心里也涌起了一种迫切感:自己的技术还很浅薄,还需要抓紧学习,加倍努力,把乡亲们心底的火种彻底引燃,在希望的田野上燃起熊熊大火。晚稻如果能够引进高产良种就好了,这样,乡亲们马上体验到新技术新品种的新奇效果。不能再等下去了,一等就耽搁到明年。想到这里,陶晓伟心里热血涌动,眼前尽是双桂6号翠绿茁壮的秧苗。第二天天没亮,他迫不及待骑上自行车,赶了一个半钟头的路,抵达杨泽民老师的办公室门口。门紧闭着,还没有人上班。过了半个多小时,杨老师提着两个面包来开门,远远就看见有人在门槛上坐着。谁来得比我还早?他心里想。走近一看,是,面很熟,但他想不起名字。“小伙子,让一让。你找谁?来多久了?这么早。”他掏钥匙开门。“杨老师早上好!是我,陶晓伟。我到半个小时了,有急事找您。”他想起来了,是那个最爱提问的小伙子。听完陶晓伟的话,杨泽民惊讶地问:“你到半个多钟头了?就从村里骑自行车来?”陶晓伟傻笑着点点头,急不可待跟老虎说出自己的请求。杨泽民很感动,半是疼爱半责备地说:“你别那么焦急嘛,这里没上班那么早。晚稻已经播秧了,双桂6号不好找。”进了办公室,他通过电话联系外地同学同事,就是没有双桂6号这种高产良种。“你先回去,别耽误了农忙的活。我继续帮你找,找到后告诉北山镇推广站通知你。”陶晓伟在家等了两天,没有结果。他等不下去,趁早上天气凉,骑车又找到杨老师的办公室。“怎么又是你?没上班你来那么早干什么?”“我就等着双桂6号……尽给您添麻烦……”陶晓伟不好意地低下头。“说什么麻烦呢?不用客气。我最喜欢爱钻研学问的人。外地朋友跟我说,八号才能回复我。”“今天是几号了?”陶晓伟焦急问。“今天才五号,还有三天。你别急,到时候我电话通知推广站的同志转告你。”八号那天,陶晓伟起得很早,他一路轻快地踩着自行车,哼着曲子,跟叽叽喳喳的鸟声应和,赶赴县技术推广中心。在路过饭店的时候,他没忘为杨老师提上四个包子做早餐。“怎么你又来了?”杨老师又气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