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在线阅读 - 第420章亡国百态

第420章亡国百态

    寒冻渐退,春暖复苏。

    冒着初晨的冷意,大军迤逦出行。

    “时间过的可真快啊。”

    陆渊望着一眼无际的长龙,不由长叹:“转眼已是北伐的第二个年头了吧。”

    在他旁边,次子陆昊没能体会到自己父亲话中的愁绪,兴奋道:“是啊,父皇,已经是第二年了。这次打梁都,儿臣一定要上场,父皇你可不能再阻拦我了。”

    这次北伐,需要动员的先天宗师实在太多,所以陆渊并没有搞什么特殊化对待。

    自己的一干以及先天的儿女之中,凡是有志于沙场的,全都带了出来,让他们好好体会一下战争的氛围。

    剩下不愿的,则继续留在国内,分到地方各郡,镇守地方。

    不过虽然抱着锻炼自己孩子的想法,但是到底也是自己的崽,锻炼之余,陆渊还是很注重他们的安全问题的。

    因此,在面对一些有较大危险的战斗,陆渊都是约束几个孩子,把他们看管在自己身边,不让他们胡闹。

    也正是这样,所以在去年的那场浩大北伐中,以陆贺、陆昊为首的一干皇子、皇女,虽也上了几次战场,但都没打过几次狠战。

    甚至与敌国的先天宗师,都没几次交手,基本都是在欺负一些先天之下的弱鸡。

    像这种打法,爽是爽了,可你要说起到了多少锻炼效果,那还真是很难说。

    反正就目前来看,陆昊是很不满意的。

    年轻人嘛,就是向往万军丛中,斩将杀敌的豪情快乐。

    而不是父母庇佑下,按部就班的接受既定命运。

    陆渊看了眼自己锐气逼人的儿子,无奈笑笑:“好,好,这次我不拦你,让你上战场行了吧。”

    说话间,他也不由沉思,自己对那些儿女的保护,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雏鹰终是要长大的,不可能一直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一时间,陆渊不免有了些老父亲的心态。

    呃……好像有哪里不太对。

    好吧,以自己的寿元,这些孩子大概熬到死,都熬不过自己。

    从这方面讲,他还真能庇护自己儿女一世。

    默默为自己悠长的寿元感叹一声,陆渊看着得到同意,兴奋无比的儿子道:“这次梁人在大梁聚集了百万重兵。于山阳、任城、营陵一线,也屯驻了近两百万的大军。

    这次我虽然用兵三百万北伐,但想要打破大梁城的防守,也没有那么容易。

    你要上战场,父皇不反对。

    可是一定要切记,杀场无情,一切都不能勉强冒进。

    面对敌人的诱惑举动,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能中了埋伏,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明白了吗?”

    陆昊拍着胸脯道:“父皇放心,儿臣以前也上过战场,知道厉害的,定不会给人机会。”

    真的知道了吗?

    陆渊看着自己儿子自信模样,心里总觉得有些不放心。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儿子是一点也没有学到自己的稳重谨慎,性格是一点也不像自己。

    快四十的人了,还是这么的莽撞轻佻。

    若非根据血缘感应,能够确认这小子的确是自己的种,他都要以为是不是皇后给自己戴绿帽子了。

    唉,罢了罢了。

    自己儿子,总得自己cao心。

    这小子这样,只能多看着点,安排一两个分身照顾,别让他真出什么事来了。

    陆渊摇了摇头,心中这么想着。

    ……

    正当陆渊那边,还在忧虑儿女的教育问题时,北边的大梁城,在收到楚军再次北伐的消息之后,却是又一次陷入了慌乱之中。

    梁宫。

    “诸卿,楚兵又来伐我,现已至蒙山,我大梁该如何应对。”

    梁帝声音有些疲惫,看着下面召集来的众臣,询问道。

    如今已是他登基的第五十二个年头,当初的意气风发,也随着时间的过去,渐渐归于平澹沉寂。

    近些年来,因为梁国面临的诸多困境,各国不断的敌视围攻,更是耗尽了他的心力。

    尤其是六年前,梁国大胜之后,楚国的背叛导致国内饥荒,以及去年那一场惊天北伐,直接就打断了梁国的嵴梁。

    这无数挫折之下,使得曾经那个一统青州,雄踞的天下的雄主,彻底消失。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内心虚弱,疲惫不堪的老人。

    虽然以梁帝的先天修为来看,现在区区七十二岁的年纪,只是刚刚正值壮年,未来还有大好岁月可以享受。

    但是他如今的最大愿望,确实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内心唯一想的,就是保住梁国这最后的江山社稷,延续住祖宗的基业。

    这就是梁帝唯一的愿望了。

    不过这仅剩的愿望,楚人也不愿满足他。

    现在三百万楚军浩荡而来,夺走了他的六郡之地,还不满足,就一心想着夺走整个青州,彻底灭亡梁国。

    这是多么的贪婪,这是多么的可恶。

    这是多么的不能忍受。

    梁帝发现,自己现在是有那么的讨厌楚人,那么的后悔,当初没有在楚国刚刚崛起的时候,就不惜一切代价,将之消灭。

    “陛下,楚军势大,锋芒不可挡。”

    下方人群中,梁国老牌名将,昌邑君杨辰,站出来道:“依臣之见,我军还是如同去年那般,死守大梁城,待敌自退。

    楚人自西向东,惹敌无数,西域异族、魏人、赵人、我梁人、郑人,战线绵延数万里,皆是其敌。

    同时对抗这么多的敌人,所需动用的兵马,以千万计数。

    且其在岭南之地,又遇地火侵袭,正在迁徙百姓,这又是千万人的耗费。

    所费如此之多,楚人就算修养三十载,储蓄的国力再丰厚,也绝难支撑此等消耗太久。

    我等不需做太多,只需等其粮尽,自可退楚兵。”

    杨辰说出了如今大多数人的看法。

    那就是楚军不可持久。

    毕竟小几千万人的消耗,几乎相当于赵、徐等霸国总人口了。

    楚国就是再牛逼,也不可能支撑如此体量的不生产人口太久,时间长了,自然会因为国力耗尽,而自己退兵。

    事实上,对于楚国能撑到如今,就已经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了。

    大多数人都认为,正常情况下,楚军去年秋天,就应该已经支撑不住了才对。

    谁想到不仅撑过了去年秋天,到了今年春天,楚军竟然不缓口气,就又直接莽上来了。

    这实在是不可思议,让很多人都想不通。

    “等楚军自退,哪那么容易,楚军若没有把握,这次怎么可能再次北伐。想耗到其粮尽,也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

    听了杨辰的话,梁帝摇了摇头,颇为失望。

    他虽不清楚楚国的存粮还有多少,但是却清楚,兵家无小事。

    楚帝陆渊作为当世最负盛名之名将,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大军缺粮的隐患。

    去年楚军就因为缺粮退过一次兵,吃过这个亏了。

    如今卷土重来,怎么可能会不做提防,准备好足够粮食。

    所以梁军这边,如果还想以等敌断粮的天真想法,等楚军自退,那绝对是想的美了。

    楚国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即便楚军钱粮充足,没有缺粮之忧,但以大梁之坚固,也足以挡住楚军了。”

    见梁帝有些悲观,杨辰赶忙道:“我大梁城内,有精锐三十万人。大梁城外,还有四十万兵马拱卫,立下连营五十里。

    同样在梁郡各镇,也设有五十万大军分布,各自镇守大城,还有地方民团相助,足可御敌。

    有此一百二十万兵马在,楚军纵然三百万人来攻,也休想破我梁郡。

    甚至连能否摸到大梁的边,都很难说。

    陛下何须忧虑。”

    去年楚军打来的时候,梁国这边,确实很是慌乱了一阵。

    可经过初期的慌乱之后,等梁国君臣反应过来,这个原先天下第一霸国该有的底蕴,就立时爆发了出来。

    哪怕丢失了近一半的领土,但梁国剩下的一半领土上,人口依旧有近四千万。

    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下,不顾一切的爆兵,短短时间内,梁国就重新拉出了四百万大军来。

    这四百万大军,除了一百万分布在东线青平、胶东两郡,用来防备楚军和唐军外。

    剩下三百万人,几乎都填在了西线这边,用来抵御楚国的入侵。

    而作为国都所在的大梁,更是分配了一百二十万人,其中多为精锐,实力强劲。

    以防守的优势来看,楚军人数虽多,但也就是梁郡守军的三倍左右而已。

    这点差距,足以靠着城墙的优势抹平了。

    “你这只是常理,可楚军自起家以来,可有几次遵循常理的?”

    梁帝摇了摇头:“若是遵循常理,楚帝一介猎户,凭什么能雄踞江南,现在刚打的我大梁几近亡国?

    若是常理,楚人凭什么能出兵千万,全无后勤之虑?

    现在我们看似无忧,但楚军要是再来个出乎意料,大梁能否守住,可就谁都难以清楚了。

    别忘了,那楚帝陆渊,可是如今九州最后之修士。

    仅靠其一人,便有靠着仙法扭转战局之能,其虽然一直没有展露仙法,但我等也不可不防。

    更何况,作为帝都,大梁几次三番被人围困,这于我国颜面,又是何等之耻辱?

    国人见了,人心又是何等浮动?

    若是可以,还是要将楚军阻于国门之外,不令其犯我国都。”

    随着楚国崛起,尤其是去年一鸣惊人,一下打垮了天下第一、第二强国,惊掉了世人眼球后。

    天下人对于一手创造了这一切的楚帝陆渊的研究,瞬间变得火热起来。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陆渊身上的种种不可思议之事,也渐渐为人所知。

    原先众人不信的事情。

    比如青黄二系真人,乃楚帝分身的流言,也渐渐为人所信。

    不然你怎么解释,楚国内部突然冒出的,那四五十个几乎相当于先天第二境的高手。

    这个是相当于整个梁国的先天总数啊。

    楚国却突然冒出来了。

    这除了仙法道术,还能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而有这个仙术奇迹在前,谁也不敢保证,楚帝陆渊,不会再创造第二个奇迹。

    所以对于国内只需靠着死守,就能迫退楚军的天真想法,梁帝并不认同。

    面对自家陛下的质询,杨辰也有些无言以对了。

    他能不知道梁帝说的那些道理吗?

    当然知道。

    可知道又能如何?

    楚帝就是那么逆天,人家就是会仙术,你能拿他怎么样?

    拿不了怎样。

    如今九州所有修士都跑了,剩下的一些仙门,也只是挂个仙门名头,先天宗师多一点。

    本质上,已经和那些江湖门派,没什么区别了。

    这种现状下,你想拿传闻中,已经足可媲美九州飞升前,那些道主一流人物的楚帝如何?

    根本就不是对手,好吧。

    面对这种无解级人物,他们能够做的,也就尽量去遮掩无视,心中安慰自己了。

    眼下皇上将这件事情揭开,除了打击自己士气外,又有何用?

    不过君忧臣辱,面对梁帝的质疑,杨辰只能道:“陛下若是忧虑,臣愿亲自领兵前往蒙山,为我大梁阻敌于外,不使楚贼犯我帝都。”

    然而他话音刚落,殿内就突然响起声音。

    “不可!”

    “大将军不可!”

    两侧接连跑出好几位重臣,齐齐朝着梁帝和杨辰行礼。

    “陛下,大将军乃国之重臣,宜坐镇国都,不可轻动。”

    “不错,以大将军之身份,怎可亲身涉险,若出了什么差错,国本都要动摇啊!”

    “国内还有其他名将,燕云庆燕将军如今就在山阳郡,陛下若是忧虑大梁安危,可诏其入京,让燕将军部署梁郡防御,何须动用大将军。”

    众人全都劝阻。

    梁国近些年来,因为频繁的战事,崛起了不少的名将。

    其中有风雪夜,三箭退百万敌的神箭鲍大节;有孤军守坚城,阻一国敌三年铁壁罗元载;有长垣之战破百万军的燕云庆。

    以上这些人,都是梁国崛起的将星。

    然而将星崛起的快,陨落的也快。

    梁国周围的形势太过恶劣了,几乎都是敌国,年年无有停战。

    面对长期频繁且残酷的战争,就算是名将,也难免将军马上死的结局。

    神箭鲍大节,铁壁罗元载,都在历年的战争中,死在了与敌国的沙场上。

    现在梁国炙手可热的燕云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也免不了这个命运。

    唯一在梁国朝堂站的久,活得好好的名将,也就是眼前这位昌邑君杨辰了。

    而他能活得久的秘诀,也没什么,就是少上战场前线,一直留在后方,让其他人去拼命,自然就能安享富贵了。

    作为梁国最为顶级的几大公卿世家出身,杨辰与底层草根出身的燕云庆、鲍大节、罗元载等人是不同的。

    他是核心统治阶层,是皇室和公卿们统御国中的依仗王牌,自然不可白白消耗在战场上。

    有杨辰在,朝廷这边就有一个排面,能够制衡那些底层崛起的名将,是他们聚拢权力的重要筹码。

    杨辰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朝廷手中,就少了一个重要威慑。

    今后在面对燕云庆等底层崛起的名将,又该如何制衡?

    楚军这次打过来,梁军败了不要紧,甚至大梁丢了,都不要紧。

    没了梁郡,没了大梁,梁国在东部地区,还有七郡之地,还有三百万大军,还有卷土再来的机会。

    有着这些,皇室公卿们,就依旧能在梁国千万黎庶上面作威作福,还能继续安享富贵。

    可要是没了杨辰,那这满堂公卿,甚至包括上面坐着的梁帝,能否继续维持如今的权势地位,可就难说了。

    以前梁国国势上升,处于鼎盛的时候,梁帝威望如日中天,自然可以镇压朝野内外。

    那个时候,一个杨辰或许影响不了国祚。

    但如今梁国国势衰颓,几乎到了灭国的边缘,梁帝的威望也在接连的失败中,几乎损失殆尽。

    这个时候,一个能强有力维护皇室和公卿利益的大将军,就显得格外珍贵和重要了。

    因此见杨辰想要冒险,众多关系利害的大臣们,便立刻站出来劝阻。

    望着这一幕,梁帝张了张嘴,最终想及自身之利益,还是将心中的话憋了回去,只是道:“众卿说的不错,大将军干系国之重任,确实不可轻动。”

    杨辰对于这种场景,似乎早有预料,闻言也没说什么,只是行礼道:“既然陛下不愿臣出手,那便罢了。不过陛下忧虑,确实恳切。

    如今之楚国,以非我梁国一己之力,能够应对的。

    以我一百二十万大军,防备楚军三百万人,确实可能力有不殆,不够保险。

    徐国在东平郡与乐安郡之地,还屯有五十万大军,在其国内,亦有百万大军。

    我大梁如今为其挡住楚人,这是为他挡灾,徐人只出些钱粮怎么够?

    臣请派出使者,前往徐国,请徐人出兵,助我一起抵御楚人。”

    杨辰一计不成,又再献一计。

    这次梁帝没说什么,点头道:“准!”

    堂下重臣,也纷纷应和。

    大将军说的不错,楚人是所有人的敌人,凭什么只有自家流血牺牲,就得把所有人都拉下水才行。

    徐人也别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