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执剑长安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三章 殿上交锋

第九十三章 殿上交锋

    执剑长安神龟虽寿第九十四章殿上交锋太极殿内,百官正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上奏或是听着别人上奏。近半年来唐帝上朝的时辰一日比一日晚,到了本月竟破天荒地改成了两日一朝,百官心中不禁暗暗猜测,圣上的龙体是不是出现了异样。

    上奏之声不绝于耳,百官们各怀心思。

    各部、各衙、各地皆有奏本,大到天灾人祸,小到偷盗抢劫,或伸手向朝廷要钱赈灾,或为显示自己治理有功,或向朝廷诉苦诉难。

    若在往日,唐帝定然会竖着耳朵听听,不管有用没,可今日他却丝毫没有心情去听百官们的汇报,他此时脑海里只有一件事——禁军十二卫!

    禁军十二卫虽然沾了‘禁军’二字,但却不负责宫里的守卫。十二卫的主要职责是日常负责出入城门的人流车马,长安东、南、西各有三道城门,加上朱雀大门前以及长安城中日常巡护的两卫共同组成了这‘十二卫’,换句话说,新唐国都长安的门户便由这禁军十二卫来把守,其重要之位不言而喻。

    禁军十二卫的大统领一职,自然要由皇帝至亲至信之人方能胜任——甘戎,长安禁军十二卫的大统领,本身就是大满强者,在大统领位置上已坐了三十年之久。

    唐帝为何如此信任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唐帝尚在亲王府时甘戎便是府上的护卫统领,他是唐帝的老家臣,自然对唐帝忠心耿耿。甘戎也不负唐帝所托,他掌管的十二卫如同一块铁板,将长安城护卫得严严实实,即便在‘六王之乱’的时候,整个长安也没出什么乱子。可现今甘戎大人已年近古稀,身体也每况愈下,即便一颗忠心至死不灭,此时也要为圣上将来的安危做做考虑。所以,今日甘老大人选择入宫向圣上禀明退意。

    唐帝在龙椅上心不在焉,而王延庆也在殿下心不在焉。或许是某种默契,唐帝的眼神不知不觉地飘向这位国舅,而恰巧此时,王延庆的目光也飘向唐帝——

    其实,王延庆今日入宫之时便得了陈进爵的信儿,说是甘戎入宫了,而且尹敬廷也接了勤政殿的御旨,早早入宫去了。是以从朱雀大门走至太极殿这一段路,王延庆一直在思考其中关系——虽然他从未与甘戎打过交道,但敏锐的他大致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在殿门外时,连兴照例候着王延庆,并弯着腰上前与他打声招呼。连兴是户部侍郎,也是王延庆最忠诚、最得力的下属。

    王延庆见他后忽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后便拉着连兴掩口嘱咐了几句。在听到王延庆如此突兀的交代后,连兴一脸震惊。而王延庆则丢下连兴,一脸严肃地继续向大殿走去,甚至连路过向他问好的大臣他都没有回礼。

    四目相对,如同一道闪电连接了海与空。

    唐帝从思绪中挣脱出来,此时一位官员正在用着慷慨的措辞上奏着什么。唐帝毫不在意地扫了一眼大殿下的百官,随后轻轻地咳嗽了一声。那位官员愣了一愣,而后便识趣地草草结束上奏,乖乖地退了回去。

    唐帝有意无意地看着王延庆,道:“伯忠呐,今日你可有奏折需上参?”

    “禀圣上,微臣无事可奏。”

    “哦?伯忠似乎有心思呐。”唐帝似笑非笑地说道。

    王延庆忽然跪下,用着平缓的语气高声说道:“微臣惶恐,谢圣上挂念。臣父今日偶感风寒,身体抱恙,故微臣心有牵挂,所以......”

    “平身吧。”

    “谢万岁。”

    “王老大人年岁已高,你作为家中长兄的确应该多多上心一些”

    “微臣谨遵圣上教诲。”

    百官在下面听的是一头雾水,这好好的上朝怎么就忽然变成拉家常了?不过这么一来,朝堂之上的气氛倒是缓和不少。

    朝堂陷入短暂的沉默,但氛围却还算轻松。可就在此时,唐帝忽然将语调提高,像一道惊雷那般——

    “禁军十二卫!”

    方才一片祥和的百官陡然间又一次高度紧张起来。见百官一瞬间都打起精神、竖起耳朵,唐帝继续说道说道——

    “今日甘老统领到朕的御书房来了,他对朕说自己老了,让朕挑一个信得过人顶他的位置……十二卫可是长安的守门者,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啊?”

    百官一听心里不免暗暗吃惊,十二卫可是皇帝的亲军!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便是连市井孩童都知道,否则也不会流传‘没了禁军十二卫,皇帝老儿没法睡’这样的童谣……今日圣上为何毫无征兆地如此抛出?

    常之山站在武官列首,他连头也不抬,只是定定地站在原处。他同样嗅到一丝气息——这丝气息不是来自龙椅之上,而是来自与自己同朝为臣的这些人之中,如此重要之位定然有人大做文章,而这文章内容......防人之心不可无呐。

    大殿陷入了一阵沉默,此刻百官皆闭口不言。

    唐帝俯视着殿中百官,耐人寻味地轻轻笑一下,说道:“我大唐人才济济,就没有合适的人选么?”

    “回皇上,微臣举荐一人!”

    此话一出,百官皆面带惊讶。

    唐帝也不例外,寻声望去,只见一位官员出列。他恭敬地弯着身子,甚至不敢将头抬起。

    “连爱卿举荐何人呐?”唐帝面无表情地问道。

    “昭武校尉常小天将军。”

    “哦?为何。”

    “小常将军出身武官世家,常年把守天门关,带兵有方,杀得蛮人丢盔弃甲、令其闻风丧胆,在关内颇得民心军心,况乎常将军一门三代皆为我朝忠臣,微臣以为此职位由小常将军担任,再合适不过。”

    “嗯…...”唐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他不置可否地再次问道:“其他人呢?怎么看此人选?”

    连兴躬着身子退回了列队中,而后大殿再一次陷入安静之中。

    百官的心跳不禁加快起来,许多的官员衣襟有些许潮湿,甚至更有些官员的双腿宽大的袍子下微微颤抖,只是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害怕——神仙要打架了?这连侍郎来这么一出,不应该啊!他是王尚书的人,又怎会推荐昭武校尉?这...这是诚心推荐呢...还是...算了,沉默是金,少言、慎言、不言!看热闹…...看热闹......

    “微臣附议。”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安静的大殿中响起,当这个声音响起时,百官更加感到意外。

    唐帝感到有些意外,眯着眼睛意味深长地看向王延庆。

    “伯忠也觉得这个提议好么?”

    “微臣以为,禁军十二卫此位事关重大,关乎圣上之安危、长安百姓之生计,圣上安则长安定,长安定则大唐定,微臣纵观朝野,只觉得小常将军最为合适,故而附议之。”

    “微臣附议…...”

    “臣等附议…...”

    见王延庆表态,方才安静的大殿此时附议之声此起彼伏,附和之声绵绵不绝。

    “仲贤!”

    “末将在!”常之山雄浑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将绵延的嘈杂附议之声瞬间断绝。

    “此事你如何看?”唐帝饶有兴致地看着常之山。随后他补充道:“举贤不避亲,仲贤但说无妨。”

    “是!”常之山抱拳躬身,态度虔诚至极。可随后,他直起身子,全然没有王延庆、连兴等人的惶恐模样,高声说道:“皇恩浩荡,常家一门三代皆受朝廷重用,臣感激涕零,自当以死相报,但……常小天将军出任禁军十二卫统领一职,末将认为......不妥!”

    唐帝斜靠在龙椅上,似笑非笑地看着常之山,表情耐人寻味。

    “末将以为,长安之情与关内大有不同,关内守备倚仗天门关天险,不惧蛮人来犯,我大唐军士于天门关把守,时常主动出击打击北蛮,其目的有二,一是威慑蛮人,二是以战练兵,以防军士怠惰。可长安要害,乃我大唐龙脉所在、圣上龙居之地,其要更甚关内,当以‘稳’字为首,常小天虽常年据守关内,但以他的秉性......禁军十二卫之恐难以胜任,望圣上明察!”

    大殿又一次的陷入安静,王延庆此时恭恭敬敬地站在尹敬廷身后,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唐帝似乎陷入了沉思,尹敬廷似乎也陷入了沉思,王延庆与常之山同样也陷入了沉思,大殿之上此时真可谓‘落针可闻’。

    唐帝突然从沉思中清醒过来,他不着痕迹地冷笑一声,随后冷不丁地留下一句话,便起身离去——

    “此事就到这吧,改日再议,退朝。”

    “退朝——”

    小太监尖锐的声音刺醒众人,当百官回过神来时,只见龙椅上已空空荡荡。

    百官跪安之后纷纷退了出去,尹敬廷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便径直向勤政殿走去。

    常之山则大步走出太极殿,在殿门与王延庆相遇,不知是不是巧合,王延庆一回头便与常之山四目相望。常之山浓眉虎目,自带着一股威仪地看着王延庆,王延庆亦是不甘示弱,迎着目光淡然相视。

    短暂沉默之后,常之山率先开口——

    “方才朝堂之上,王大人抬爱犬子了”

    “常将军哪里话,常校尉忠君爱国且治军有方,本官乃诚心举荐,何来抬爱?”

    常之山盯着满脸笑容的王延庆不再回答,而后双拳一握,不咸不淡地留下两个字便转身离去——

    “告辞”

    王延庆同样双手一抬,淡淡回礼:“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