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在线阅读 - 第121章 联姻

第121章 联姻

    第123章联姻

    “末将遵旨!”周遇吉听了,连忙回应道。

    崇祯皇帝看向其他人,又道:“其余诸将,随朕押运粮草,救晋地之百姓,不得有误!”

    贺珍留守的部队,主要是由受伤未好将士组成。流贼军队已经走远,他们可以在真定继续养伤。毕竟当初攻打真定的时候,轻伤有五千人之多。虽然已经好了一部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的伤口还没完全愈合。

    随着旨意的下达,各军便立刻开始准备了起来。

    目前崇祯皇帝的这支军队,出晋地之时有骑军一万两千骑,步军两万五千,后来在保定之战后扩充了军队,又新收入马科所部,兵力便达到了骑军一万三千骑,步军三万五千;

    不过为了支援保定,崇祯皇帝又让刘九卿领四千步军驻守保定,如今又要让贺珍领骑军两千,步军三千驻守真定,那他手中就只有骑军一万一千骑,步军两万八千了。

    如果占领地盘越多的话,这支军队会更加的分散,这也是崇祯皇帝不愿追着李自成大军的屁股后面去收复失地的原因。

    考虑到李自成大军已经深入山东,离京畿之地有些远,最终崇祯皇帝下旨,召回驻守保定的刘九卿所属四千步军。就让他作为大军后卫,重回晋地。另外刘兰玉的兰陵营也召回,随大军出发。

    当旨意到达保定的时候,几乎全城百姓都自发前来给军队送行。

    如果不是这支京营,他们会一直活在随时被贼军攻陷的惶恐中。要是有可能,保定百姓是真舍不得这支军队走。

    如今贼军已经远去,皇帝下旨召回这支京营军队,保定便没有挽留的理由,只能前来送行了。

    刘九卿一开始是不愿意留在保定的,但看着保定百姓的热情,保定总督领地方文武一起送行,他也忍不住感动,心中原本的不愿之情早已消失不见,等到了城门口,便马上抱拳向邵宗元等人说道:“末将不敢劳烦总督大人相送,还请止步!”

    邵宗元等人面对京营将领,也没有文官的架子,当即笑着说道:“如果没有你在保定的底气,我们保定人也不敢扬眉吐气一回,啊,哈哈!”

    众人一听,顿时会意,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保定城在李贼大军的攻城战中,虽然成功守住了城池,但是伤亡也不小。但上一次看着李贼大军经过,全城百姓都痛快地骂了一回,很是出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有刘九卿的京营精锐驻扎,他们还真未必敢那么痛骂流贼的。

    刘九卿听了,也跟着笑了起来,便不再多言,翻身上马,向邵宗元等人抱拳告辞,便追着队伍去了。

    兰陵营将领刘兰玉见了,便也翻身上马,正要说话时,却见保定总兵吕应蛟跨步出了人群,抱拳向她郑重一礼,恳切地说道:“保定将士多亏兰陵营妙手回春,伤兵大半痊愈,我替将士们代为致谢了!”

    刘兰玉听了,有点意外,回过神来后,心中有些成就感,当即一笑说道:“此乃份内之事,理该如此!”

    然而,吕应蛟却是不管,庄重完成了礼节。就连他身后的其他保定将领,包括张大同等人,都是一起致礼。

    邵宗元见了,也是笑着说道:“本官是万万没想到,军中女兵用处如此之大,那些救回来的伤兵都是见了血,以后都是军中老兵了。兰陵营,必将名留青史!”

    花花轿子人抬人,兰陵营是陛下下旨设立,刘兰玉又是陛下首封忠勇伯周遇吉的夫人,且兰陵营确实在保定做了不少好事,因此,他虽为一方总督,也不介意多说点好话。

    刘兰玉听到这话,顿时非常高兴,便连忙回答道:“多谢总督大人吉言,兰陵营在保定得总督大人支持才扩编到了一百五十二人,末将定然会向陛下禀告的。”

    保定这边,或许是看到女兵在干什么,最终有一些穷苦人家的女子报名参加了,基本上都是照顾伤员的活。另外还有三个风月场所的女子,已经有四十来岁,属于年老色衰,会被淘汰的那种,最终也报名参加,嘴皮子确实溜,就由官府出面象征性地给了银子赎回自由身。

    至于大部分风月场所的女子,虽然可以趁这个机会赎回自由身,但她们大都不愿吃军中之苦,便都没有用这个机会。

    刘兰玉说完之后,便也翻身上马,去追队伍去了。

    邵宗元看着她的背影,倒也没有再说什么。

    要说真心话,他其实并没有这么高看兰陵营的,毕竟连风月场女子都要,他不认为兰陵营能成多大事情!

    ………………

    再说山海关这边,自从闹了一个乌龙,差点被贼军欺骗之后,所有文官武将都一直非常关注京畿之地的动静。为此,甚至偷偷派出一些夜不收,深入京畿之地探听情况。

    因此,山海关这边的消息,就一直比较灵通了。

    皇帝领军消灭攻打保定的六万贼军,随后又攻陷李贼大军囤积粮草的真定,迫使李贼大军弃京师而南下。这些消息,顿时刷新了他们对当今皇帝领兵打仗的认知。

    山海关文武官员,皆是有一种感慨:原来皇帝确实是个会打仗的皇帝啊!

    就连吴三桂扪心自问,他领着四五万军队要干成皇帝干成的这几件事情,怕是不可能!当然,他虽然认为,这其中估计大半是周遇吉的功劳,但是毕竟名义上是皇帝亲自领军,如果不懂兵事,乱加干涉的话,就算周遇吉再厉害也是不可能做成这几件事情的。

    有了这些想法,几乎是潜移默化地,山海关的文武官员,都对京师尊重了起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突然驾临山海关,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不敢怠慢,便纷纷赶往巡抚衙门。

    他们都已知道,这个王承恩是在太祖皇帝显灵,当今皇帝一下变得英明神武起来的时候提拔的。可以说,目前所有的宦官中,就他和随驾的方正化是最受圣宠的。

    不管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这位宫里的大太监。

    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位大太监非常和善,见谁都是和蔼着脸,人畜无害的那种。

    但是,谁也不敢轻视这位大太监,真要把这个大太监当病猫看待,那绝对是会吃大亏的。

    很短的时间内,山海关这边的文武官员便都已到齐。

    辽东巡抚黎玉田在边上陪着,王承恩就在他的主位上坐着,看着底下官员,微笑着说道:“咱家奉旨过来山海关待一些天,主要是两个事情……”

    听到这话,不少人有些不安。

    京师城里的大杀特杀,从内相到外廷首辅,从锦衣卫指挥使到世袭国公,不知道多少人被抄家灭族。其中有一些罪名,比如克扣军饷,贪腐之类的,在场的人都有份。

    这位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可是兼着东厂提督一职,鬼知道他是不是来山海关抓人的了?

    不过,没等他们想出个什么法子来应对,就听王承恩已经在那说道:“第一,咱家奉旨过来,便是要核查关宁一线的军备账册,饷银发放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核实欠饷……”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下,看了下武将那一列,然后才继续说道:“……然后便和其他各地一样,结算欠饷,以后必按期发放欠饷,不会再有拖欠了!”

    吴三桂一听,顿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如今从宁远撤回关内,等于把山海关到宁远的粮田全都抛弃了,如此一来,他怎么养军就成了一个问题,正愁着呢,结果朝廷要核算欠饷,不再拖欠军饷,就等于是把问题解决了。

    忧的是,一旦朝廷接管了养军的事情,那他对军队的控制力必然减弱,甚至这结算欠饷、军饷每月发放的事情一实施,说不定底下的军卒就真得只认朝廷了。

    说真的,此时的他,挺纠结的。

    倒是山海关总兵高第没那么多想法,一听可以结算欠饷,顿时就高兴坏了。

    他是属于客军,手中军队和其他地方没有两样,不能像吴三桂一样有另外的钱粮养军,因此实力很弱,也就没有吴三桂那样纠结了。

    只听王承恩继续说道:“万岁爷曾在宣大两府核算欠饷,砍了不少弄虚作假的将官脑袋;咱家不喜欢杀人,希望在场的诸位,千万不要弄虚作假吃空饷。你们该是也知道,咱家这次带来了两百多东厂番子,要核查名册并不难的。”

    听到这话,吴三桂和高第等人,不管怎么想,都出来齐声表明心迹,表示绝不会弄虚作假吃空饷。

    王承恩显得很高兴,夸了他们几句,然后才又说道:“咱家来山海关的第二件事,便是督促山海关城防。万岁爷旨意,建虏很可能已倾巢出动,须得打醒十二分的警惕,明白么?”

    听到这话,巡抚大门大堂内的这些文官武将,顿时全都大吃一惊。

    他们立刻明白过来了,核算欠饷这些事情,也都是为了打仗准备的。建虏倾巢而出,那压力就非常大了。

    他们正在想着呢,就听王承恩点名道:“宁远总兵吴三桂何在?”

    “末将在!”吴三桂一听,连忙出列应道。

    他不知道王承恩点他的名是要干什么,眼睛盯着王承恩,心中有点忐忑。

    结果,却听王承恩微笑着说道:“万岁爷多次提过,吴总兵虽多有亲属在建虏那边,却能始终坚持不变节,实乃忠贞之士也。如今咱家一观吴总兵面相,不由得非常佩服万岁爷,看得可是真准!”

    吴三桂一听,有点尴尬,也不知道这是夸他还是损他,变节的亲属太多?

    不过不管怎么样,就当这是夸奖了,要不然,还能怎么样!

    于是,他便为之感激涕零,立刻谢恩。

    王承恩呵呵笑着,又对几个武将说道:“咱家以为,当加强戒备,不止是城防,还要多派探子,如此才能有备无患。当然,咱家不懂兵事,诸位总兵以为如何?”

    他越是谦虚,几个总兵越是不敢轻视他,连忙表示,一定加派夜不收,严加戒备。

    在巡抚衙门,王承恩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地议事,好多人都憋不住尿,又或者饿肚子,当众在“咕咕”叫了,他才似乎回过神来,好像议事的时间太长,才算是结束了这次议事。

    吴三桂从巡抚衙门散衙,便匆匆赶往自己的总兵府。结果才到门口呢,就遇到他手下的将领,笑呵呵地问道:“大帅,朝廷要核算欠饷了,这事儿是真的么?”

    虽然说,大明各边军中,就属于关宁军所发军饷最多。但是不管怎么样,关宁军收到的军饷,每次都不是足额的。如果能核算欠饷的话,每个将士都能有好大一笔收入,自然每个人都是高兴的了。

    吴三桂一听,顿时一愣。

    他才从那个大太监口中知道这个事情,自己的手下怎么就知道消息了?

    于是,他便立刻皱着眉头问道:“你私下去见王公公了?”

    心腹之人,避开他和上面的人见面,真要这样的话,他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结果,他手下听了,立刻否认道:“不是,到处都在传,属下也只是听来的,还不知道真假,这不就来问大帅了!”

    一听这话,吴三桂便立刻回过神,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那个死太监,果然都是阴险之人。用议事的名义,把他们都留在巡抚衙门,留了个半天,然后却在外面把消息都散布了出去,给自己一点时间准备都没有!

    要不然的话,想想办法,比如说,这是自己争取来的,也能让手下将士对朝廷的感恩戴德削弱一些。

    可如今,就看眼前心腹之人就知道,全军将士怕是都对朝廷有好感了!

    这一招,真的是非常狠啊!

    不过吴三桂就算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无奈,因为这是阳谋,无法可破。

    心中稍微带了一些气,回到府里先用膳再说。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用膳呢,就有家奴悄然过来见他,说有关外的书信送到。

    吴三桂一听顿时大惊,连忙转入后衙的密室,见到了送信之人。

    是他舅祖大寿的家仆,以前也是他送的信。

    只是一见面,吴三桂便立刻问道:“大清国是不是要举倾国之兵大举侵入关内?”

    这种事情,普通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来人摇头,只是回答道:“似乎是有调兵遣将,但是小人不知道大清国是不是要这么做?”

    吴三桂听了,先不管,接过了祖大寿的书信,检查了印记之后便立刻看了起来。

    这个书信,和之前的没什么两样,又是劝降信。和以前有点不同的是,这次大清国开出的价钱更高,许他王位,并世袭罔替不说,还欲把摄政王之女嫁给他儿子,彼此联姻。

    吴三桂看了之后,顿时沉默了。

    大清国说话确实是算话的,封王这事,至少孔有德他们都是,不会是骗人的。如今更要把摄政王之女都嫁给他儿子,那这待遇比起孔有德他们都更高了。以后女真人就算会欺负汉人,怕也不会欺负到他吴家头上。

    而吴三桂在大明朝这边,始终只是一个总兵而已。如今手下军队都要不姓吴,对朝廷的重要性,就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在可见的未来,两头讨好,独占一地的做法肯定是不行了。

    就这些事情来说,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毫无疑问,吴三桂选择大清国的利益更为丰厚。

    有那么一瞬间,说真的,吴三桂心动了。但是,他很快就想起了关内的情况。

    太祖皇帝显灵,当今皇帝变得英明神武起来,辣手整治朝纲,又领军击退了李贼几十万大军。如今又派心腹太监坐镇山海关,第一手便是要核算欠饷,收买军心。

    如果自己投靠了大清国的话,估计一开始的时候,当今皇帝肯定会有不少困难,但是,最终大清国能否灭掉明朝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一想到这,吴三桂自己都摇头。

    大清国才多少人马,哪怕精锐最多又如何?这天底下,终归还是姓朱的。到时候大清国要是见事不可为,肯定会退回辽东,最多是守住山海关为前线,一样是大清国占据优势,可以说是达到了大清国出兵的目的。

    然后自己呢?就只有随着大清国退往辽东那个苦寒之地去了。没有了山海关为凭借,特别是手中兵力拼没的话,只靠摄政王女儿的关系,到底会活得怎么样,子孙会怎么样,真的不好说!

    吴三桂是清楚地记得,当今皇帝在密旨中特意对这等情况做出过警告的。如果自己真这么做的话,他未必就没有手段在等着自己!

    如果一直跟着当今皇帝的话,凭借自己目前掌握的军力,像周遇吉一样封个爵位该不是难事吧?

    那周遇吉可是封了忠勇伯,而今还是天下未定。

    真得有点类似当初靖难一般,当今皇帝是在重新打天下!

    想到这,吴三桂心中便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