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十朝代在线阅读 - 第八十六章秦:王龁,王陵,蒙骜

第八十六章秦:王龁,王陵,蒙骜

    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于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后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王龁在公元前247年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长平之战作为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战役,也是白起生涯中最为后世人所争议的一次战役,因为后世一直都有一种传言,认为是白起将当时赵国全部的四十万大军都给坑杀了,虽然这种说法争议很大,但是白起还是因此落下一个人屠的称号。不过在长平之战当中,秦国一开始派出去的将领是王龁,后来才秘密更换成了白起,为什么秦王一开始的时候不用白起,却要用王龁呢

    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

    公元前257年,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不久王龁进攻汾城,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且被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名列武庙十哲。

    战国期间,各国之间互相征伐这其中便诞生了很多著名的谋士和将领,如百战百胜的战神白起。很多人都知道白起的能力,也可以这么说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最猛的将领了,但很多人都并不明白为什么在秦国和赵国进行长平之战初期,秦昭襄王不用白起而用经常打败仗的王龁呢

    说王龁经常打败仗也是没有冤枉他的。在公元前262年时,白起进攻韩国本来已经把韩国的上党打得差不多的时候,秦昭襄王却直接让白起回来,而是命令王龁去争夺上党,结果王龁居然打了几天都没打下来,还直接导致上党郡的太守冯亭投降了赵国,从而引发了赵国和秦国直接的大战,长平之战。

    在长平之战初期,其实白起并没有出兵,而是由王龁去和赵军对垒,虽说王龁很是英勇攻下了赵国两座城池但是在老将廉颇的坚守之下,王龁便无法在进一步。双方就此进入了拉锯阶段。在面对这样不利的情况下,秦昭襄王不得不启用白起,于是在秦国的反间计把廉颇制服后,在白起的带领下长平之战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而白起更是在这场战役之中坑杀了赵军40万人。

    一年之后,在攻赵之战中,秦昭襄王没有继续选择用白起,而是改用王凌,但在进攻邯郸的时候,王凌久攻不下,于是便改用王龁。可王龁这家伙依旧没能得到胜利女神的眷顾,还是没能打赢。最终秦昭襄王本想启用白起的,但白起因为之前气昭襄王不听他的计谋,于是称病不愿出兵,最终在范雎的设计下白起被昭襄王赐死。

    那么说到这大家也很奇怪,为什么屡战屡败的王龁依旧能够得到秦王的信任呢难道他是关系户不成其实主要还是这三个原因。

    首先,秦昭襄王忌惮白起功高。白起这人真是有才能,基本上在他一生之中打了大大小小的战争都能够打赢,但就是因为这样在军中威望很高的白起就让昭襄王忌惮担心他拥兵自重,要是以后大军听信于白起那自己的性命也就不保了,于是才是不是安排王龁上场,这样的目的还是为了保证兵权在握。

    其次,王龁为人谦虚。虽说王龁大战很一般,但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虚,不管在军中担任啥职位,他都没有半点怨言,此外在长平之战中也立下过战功,这点要是当时他对上已经是赵军主将的赵括想必他也还是有能力拿下胜利的。而当秦昭襄王把他撤下换上白起时他也没半点意见。

    最后,王龁没犯大错。虽说王龁打过几次败仗,但毕竟这些战役都是不痛不痒的而且也没出现过什么大溃败。因此再结合他为人谦虚用他带兵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怯缩不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决定换将,当时李牧还年青,尚未出头。名将乐毅弃燕投奔赵国不久,被封于观津,其心未附。赵王则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于是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白起兵分三路攻打赵国,派王龁率军攻打并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正月,当时五大夫王陵奉命率军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王陵进攻邯郸,但战果甚少,进展不大,秦国便增派部队援助王陵继续作战。结果王陵部队损失五个军营,秦昭襄王因王陵作战不力而将其免职,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统率部队。八、九月,王龁围攻邯郸,但没能攻克下来。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同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二月,秦国调动更多士兵驻扎在汾城附近。当时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下来。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王龁几次败退,告急使者往返于秦国。魏无忌率领援军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于是撤除邯郸围军退走,回转投奔汾城附近驻军。二个月后,王龁进攻汾城,随即跟随张唐攻克魏国城邑宁新中,将其改名为安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赵国将领乐乘、庆舍率军攻打王龁军队,将王龁军队击败。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地设置为太原郡。

    公元前257年,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不久王龁进攻汾城,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宗室大臣执掌,左庶长为非宗室大臣大臣,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宗室事务。所以,对于王龁来说,能够担任左庶长这一官职,不能说是位极人臣,至少也可以说是秦国朝廷的重臣了。

    长平之战爆发后,王龁多次率军和廉颇执掌的赵军作战。从交战的结果来看,王龁明显占据了上风,导致廉颇只能坚守不出,这也是赵孝成王后来用赵括取代廉颇的重要原因。

    秦国得知赵括当上将领,就暗地里派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下令军中有敢泄露白起行踪的,格杀勿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长平之战中,王龁虽然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战役初期压制了廉颇。但是,人们最终只记得白起战胜了赵括,除掉了赵国40多万精锐士卒。换而言之,这就好像人们只知道第一名,却经常忽略第二名一样。在长平之战中,王龁的功劳,显然是仅次于白起的。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也即长平之战后,白起回到秦国,秦王命秦军兵分三路攻打赵国,派王龁为将,率军攻打并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正月,当时五大夫王陵奉命率军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王陵进攻邯郸,但战果甚少,进展不大,秦国便增派部队援助王陵继续作战。结果王陵部队损失五个校的兵力,损失军营,秦昭襄王因王陵作战不力而将其免职,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统率部队。八、九月,王龁围攻邯郸,但没能攻克下来。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固然取得了胜利,不过,秦军的损失同样不小,也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几乎没有进行修整,就又进行了邯郸之战,这让秦军将士疲惫不堪,从而在邯郸之战中吃到了败仗。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同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邯郸之战的失败,让秦昭襄王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了秦始皇嬴政更大的表现舞台。如果秦昭襄王真的一举消灭了赵国,自然也就没有秦始皇嬴政等君主的细分了。

    邯郸之战后,韩、赵、魏三国再次组成联军,逼近汾城,企图阻止王龁从汾城向东进攻,不料王龁抢先进攻三国联军,斩首六千,三国联军向南逃跑,王龁一直追到黄河,三国联军又有两万人死在了黄河里。另一支赵军趁王龁东进时攻下汾城,于是王龁进攻汾城,随即跟随张唐攻克赵国城邑宁新中,将其改名为安阳。所以,对于王龁这位名将,在邯郸之战后将功补过,遏制了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的反击势头,也即避免秦国进一步丢失疆域。

    最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子孝文王嬴柱嗣位。秦孝文王追尊已故的母亲唐八子为唐太后,与父亲秦昭襄王合葬。并且,册立正妻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为太子。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后去世,终年五十四岁,谥号为“孝文王”,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秦孝文王死后,太子嬴子楚即位,史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地设置为太原郡。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嬴政即位,以吕不韦担任相国,李斯担任舍人,王龁与蒙骜、麃公等人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王龁这位将领,经历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这四位秦王。对于王龁来说,在秦国武将之中的资历,完全可以和蒙骜相提并论了。

    司马迁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记载: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

    王陵,战国时期秦国将军。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任五大夫,发兵攻打赵邯郸,以战不善免职。

    长平之战以后,白起本想乘胜攻灭赵国,但是受到秦相范睢等人的阻扰而罢休。等秦王想再次进攻赵国时,白起坚决托病不出,秦王只得起用王陵代替白起出征赵国邯郸,结果秦军被杀得大败。秦王在将失败的王陵就地免职后,又改用王龁来代替王陵,只是后来王龁也被赵军联合魏国和楚国打败,从而不得不撤离邯郸,邯郸之战以秦国失败告终。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

    秦王复使起为将,欲使伐赵,白起适有病不能行,乃改命大将王陵,陵率军十万伐赵,围邯郸城。赵王使廉颇御之,颇设守甚严,复以家财募死士,时时夜缒城往砍秦营,王陵兵屡败。

    秦国长平之战完胜赵国后,兵锋本可以直指邯郸,一鼓作气,灭亡赵国。但秦昭襄王出于政治考虑,以及国相范雎的建议,接受了赵国使者苏代的游说,在公元前259年正月,答应了赵国以6个城池换取和平的提议,与赵国实现了暂时的修好。

    然而,赵国方面在是否割让城池给秦国的事上,朝臣们产生了分歧,最后虞卿进言,意思是,以现在赵国的现状,反正6个城池也保不住,与其给秦国,让他们更加壮大,还不如送给齐国,并以此为饵换取对方的支持,更可以联合其它诸侯共同对抗强秦,赵孝成王接受了虞卿的提议,就拒绝将6个城池割让给秦国。

    此举一出,感觉被骗的秦国决定教训一下赵国,公元前258年,秦国派五大夫王陵率领10万秦军,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

    面临亡国之危的赵国,在邯郸集结了20万大军,准备殊死一搏,这20万赵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很多是40以上中老年和18以下的少年,而且他们的亲人,很多在长平之战被杀,与秦军有着血海深仇,仇恨让他们有了凌厉无比的杀气,更为关键的,此时赵军的主帅是善于防守的老将廉颇。

    就是这样一支,在别人眼中是老弱病残的部队,打出了铁血一战。

    果然,虎狼之师的秦军的第一轮进攻失败了,此时的秦军骑虎难下,撤退绝对有失强秦的面子,于是盛怒之下的秦昭襄王又派出了20万秦军驰援邯郸,并给王陵下达了必须胜利的死命令。

    然而,秦军再一次地败了,尽管秦国将士冒着严寒,昼夜不停地攻打邯郸城,可在智谋无双的廉颇指挥下,三军用命,邯郸城固若金汤,同时白天坚守,夜晚出奇兵侵扰,不到两个月,秦军便失去了五座军营,更损失了数万的秦军。

    见此情况,于是秦国就派遣在长平之战中表现出色的王龁,再率10万秦军增援,同时命令王龁取代王陵,全面负责攻打邯郸。

    此时,邯郸城下集结了40万的秦国精锐,已经在总兵力上超过了20万的赵国守城部队,可就是这样,在整整5个月的时间里,秦军的攻击,依然是没有丝毫的进展。

    就这样,秦军与赵军处在了艰苦的对峙状态,也是因为此,战局突然发生了改变,战争的天平倒向了赵国。

    因为,眼见秦军对赵国久攻不下,处于观望状态的诸侯各国开始行动了。

    这期间发生两起有名的历史事件,一个是毛遂自荐,还一个就是信陵君盗符。前者的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他出使楚国,说服了楚王出兵援赵,有了楚国这个领头羊,各国又开始了合纵活动,并结成了反秦联盟。

    其中楚国出动了10万楚军,由大将黄歇率领。魏国出动了8万魏军,魏军在援赵途中曾出现了波折,秦昭襄王派遣使臣威胁对魏王说:“你要参战的话,我会把兵力移过来一起打。“魏王害怕了,当即下令魏军在邺城停止待命,于是就有了魏国的信陵君盗符的事,他用计谋夺取了魏国军力后,带兵继续前进。

    有了楚国和魏国生力军的加入,立刻打破了当时邯郸城的战场平衡,秦军被击败了,其中被包围的秦国大将郑安平在走投无路下,投降了赵国。于是长达三年之久的邯郸之战,以秦国失败,赵国获胜结束。

    蒙骜(?-前240年),祖籍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国将领。他曾攻打韩国为秦设立三川郡,攻打赵国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后又屡败魏兵。秦王政七年,蒙骜去世。

    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割让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巩二城给秦国,秦国设置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阳东北)。而《史记·蒙恬列传》则记载,是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二城而设置三川郡。秦国设置三川郡后,其疆界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军攻克魏国的高都(今山西晋城)、汲县。继而攻打赵国的榆次(今属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阳曲),一共夺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为秦庄襄王二年)。同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在黄河以南打败秦军,击退蒙骜,于是魏无忌等军解兵撤离。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李斯为舍人,蒙骜和王齮、麃公等为将军。同年,秦国攻占赵国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晋阳反叛秦国,蒙骜率军平定叛乱。

    吕不韦通过奇货可居一跃成为了秦帝国的相邦,管理朝堂政务。固然嬴异人是吕不韦一手提携出来,肯定大力支持他。但是除此之外,吕不韦还需要得到掌握军事权利武将的支出,才能更好地把持朝政。

    关于蒙骜为何会在关键时期力挺吕不韦,那就要从他们结识说起。两人本无任何瓜葛,吕不韦为了夯实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主动去求见蒙骜,起初蒙骜是拒绝的,因为武将打心眼里就瞧不上那些能说会道文官。

    况且吕不韦还是商人书生,但吕不韦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三顾茅庐,到了后期甚至还带着嬴政拜见他。蒙骜似乎也看懂了大秦今后的发展趋势,故此接受了吕不韦的拜见,几经长谈,两人相见恨晚。吕不韦很快就取得了蒙骜的信任。在吕不韦的多次劝导下,蒙骜已完全站在了吕不韦的身后。朝堂之上力挺吕不韦的各种谏言。

    蒙骜作为秦国军事首脑,在战功上也颇有建树,在嬴异人主持秦国的三年时间里,蒙骜南征北战,从未停歇过。

    公元前249年攻打韩国,占成皋、巩二城;公元前248年攻打赵国,平定太原;公元前247年,攻克魏国,夺取两个城池,同年攻打赵国,夺取三十七座城池。

    嬴政即位后,蒙骜更是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横扫韩赵魏三国,先后夺取了三十余座城池。而这些不朽的功绩也为今后秦国统一天下做好了前期准备。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同年十月,蒙骜攻打魏国的氏篸、有诡二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骜攻取氏篸和有诡。同年三月,蒙骜撤军而回。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无忌去世的消息后,于是派蒙骜再次率军攻打魏国。蒙骜夺取魏国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东北)、虚(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雍丘(今河南杞县)、山阳(今河南焦作东)等二十座城池,设置为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时年约七十多岁。

    应侯范雎失去封邑原韩地的汝南。秦昭襄王对范雎说:“贤卿丧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后,是不是很难过呢?”范雎回答说:“臣并不难过。”秦昭襄王说:“为什么不难过?”范雎说:“梁国有一个名叫东门吴的人,他的儿子虽然死了,可是他并不感到忧愁,因此他的管家就问他:‘主人你疼爱儿子,可以说是天下少见,现在不幸儿子死了,为什么不难过呢?’东门吴回答说:‘我当初本来没儿子,没儿子时并不难过;现在儿子死了等于恢复没儿子时的原状,我为什么难过呢?’臣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民,当平民的时候并不忧愁,如今失去封地汝南,就等于恢复原来平民身份,我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秦昭襄王不信,于是就对蒙骜说:“如果有一个城池被敌人围困,寡人就会愁得寝食不安,可是范雎丢了自己的封土,反而说自己毫不难过,寡人认为他这话不合情理。”蒙骜说:“让我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蒙骜就去拜会范雎说:“我想要自杀。”范雎很惊讶的说:“将军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蒙骜回答说:“君王拜阁下为师,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现在我蒙骜侥幸成为秦国将军,眼看弱小的韩国竟敢违逆秦国夺走阁下的封土,我蒙骜还有什么脸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好。”范雎赶紧向蒙骜答拜说:“我愿意把夺回汝南之事托付您。”于是蒙傲就把范睢的话告诉秦昭襄王。从此每当范雎谈论到韩国,秦昭襄王就不想再听,认为他是在为夺回汝南而谋划。

    司马贞《史记索隐》:“蒙氏秦将,内史忠贤。”

    相对于惨死的白起不同,功高震主的蒙骜不但深受秦国国君的重视,而且还得到了善终。秦始皇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40年,四朝元老的战神蒙骜才因病去世,年纪大约七十多岁。虽然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灭掉了强大的楚国功勋卓越,不过如果没有蒙骜之前横扫韩、赵、魏三国,并攻占了大量领土,相信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进程就不会那么迅速了。

    因此,名将蒙骜也是妥妥的战神一枚,尤其是他的两个孙子也是秦国名将,这一点是白起与王翦比不了的。蒙骜就是这样一个人:本是齐国名将却成为秦国战神,两个孙子都是名将,最后得到了善终。

    附《史记·七十列传·蒙恬列传第二十八·蒙骜传》: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附《战国策·秦三》:

    应侯失韩之汝南。秦昭王谓应侯曰:“君亡国,其忧乎?”应侯曰:“臣不忧。”王曰:“何也?”曰:“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臣亦尝为子,为子时不忧;今亡汝南,乃与即为梁余子同也。臣何为忧?”

    秦王以为不然,以告蒙傲曰:“今也,寡人一城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今应侯亡地而言不忧,此其情也?”

    蒙傲曰:“臣请得其情。”蒙傲乃往见应侯,曰:“傲欲死。”

    应侯曰:“何谓也?”曰:“秦王师君,天下莫不闻,而况于秦国乎?今傲势得秦为王将,将兵,臣以韩之细也,显逆诛,夺君地,傲尚奚生?不若死。”

    应侯拜蒙傲曰:“愿委之卿。”蒙傲以报于昭王。自是之后,应侯每言韩事者,秦王弗听也,以其为汝南虏也。

    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割让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巩二城给秦国,秦国设置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阳东北)。

    而《史记·蒙恬列传》则记载,是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二城而设置三川郡。

    秦国设置三川郡后,其疆界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军攻克魏国的高都(今山西晋城)、汲县。继而攻打赵国的榆次(今属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阳曲),一共夺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为秦庄襄王二年)。

    同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在黄河以南打败秦军,击退蒙骜,于是魏无忌等军解兵撤离。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李斯为舍人,蒙骜和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同年,秦国攻占赵国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晋阳反叛秦国,蒙骜率军平定叛乱。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同年十月,蒙骜攻打魏国的氏篸、有诡二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骜攻取氏篸和有诡。同年三月,蒙骜撤军而回。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无忌去世的消息后,于是派蒙骜再次率军攻打魏国。蒙骜夺取魏国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东北)、虚(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雍丘(今河南杞县)、山阳(今河南焦作东)等二十座城池,设置为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时年约七十多岁。

    秦国著名将领蒙骜蒙骜和蒙恬是什么关系?蒙骜本为齐国人,后投奔秦国,官拜上卿,还是秦国著名将领,其子蒙武、其孙蒙恬和蒙毅都是秦国名将。蒙骜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战功无数,曾夺韩二城、设立三川郡,夺魏二十城、设立东郡,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生平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割让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巩二城给秦国,秦国设置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阳东北)。

    而《史记·蒙恬列传》则记载,是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二城而设置三川郡。秦国设置三川郡后,其疆界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军攻克魏国的高都(今山西晋城)、汲县。继而攻打赵国的榆次(今属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阳曲),一共夺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为秦庄襄王二年)。同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在黄河以南打败秦军,击退蒙骜,于是魏无忌等军解兵撤离。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李斯为舍人,蒙骜和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同年,秦国攻占赵国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晋阳反叛秦国,蒙骜率军平定叛乱。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

    同年十月,蒙骜攻打魏国的氏篸、有诡二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骜攻取氏篸和有诡。同年三月,蒙骜撤军而回。网络配图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

    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无忌去世的消息后,于是派蒙骜再次率军攻打魏国。

    蒙骜夺取魏国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东北)、虚(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雍丘(今河南杞县)、山阳(今河南焦作东)等二十座城池,设置为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时年约七十多岁。蒙骜的趣闻轶事应侯范雎失去封邑原韩地的汝南。秦昭襄王对范雎说“贤卿丧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后,是不是很难过呢“范雎回答说“臣并不难过。“秦昭襄王说“为什么不难过“

    范雎说“梁国有一个名叫东门吴的人,他的儿子虽然死了,可是他并不感到忧愁,因此他的管家就问他‘主人你疼爱儿子,可以说是天下少见,现在不幸儿子死了,为什么不难过呢‘东门吴回答说‘我当初本来没儿子,没儿子时并不难过;现在儿子死了等于恢复没儿子时的原状,我为什么难过呢‘臣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民,当平民的时候并不忧愁,如今失去封地汝南,就等于恢复原来平民身份,我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秦昭襄王不信,于是就对蒙骜说“如果有一个城池被敌人围困,寡人就会愁得寝食不安,可是范雎丢了自己的封土,反而说自己毫不难过,寡人认为他这话不合情理。“

    蒙骜说“让我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蒙骜就去拜会范雎说“我想要自杀!“范雎很惊讶的说“将军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蒙骜回答说“君王拜阁下为师,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现在我蒙骜侥幸成为秦国将军,眼看弱小的韩国竟敢违逆秦国夺走阁下的封土,我蒙骜还有什么脸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好!“范雎赶紧向蒙骜答拜说“我愿意把夺回汝南之事托付您!“于是蒙傲就把范睢的话告诉秦昭襄王。从此每当范雎谈论到韩国,秦昭襄王就不想再听,认为他是在为夺回汝南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