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八十五章:朱元璋:咱睡不着啊!

第四百八十五章:朱元璋:咱睡不着啊!

    哗啦啦……

    月光倒印在海面上,舰船破开海浪的声音,在甲板上响着。

    甲板上,站满了人,可这一刻,所有人都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都盯着十里外,那片朦胧的光亮处。

    日野业子向日野梓康扭头,嘴唇动动,声音响起。

    “大哥,那片光亮是什么?黑夜,怎么会有如此大一片光亮?”

    声音很轻,似乎害怕,惊扰远处的光亮,令这片光亮消失。

    夜晚的光亮,一直以来,就是人世界最美丽的梦想之一。

    声音又有些颤抖,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日野梓康双手紧握护栏,脸微微泛白,摇头。

    朱允炆、马茹、吕本、胡惟庸等人站在一起。

    马茹紧紧抿唇,小声询问朱允炆:“允炆殿下,那片光亮是什么?”

    “是沼气灯吗?”朱允炆求证的目光,看向胡惟庸、吕本。

    眼睛瞬间瞪大。

    他赫然发现。

    骄傲的胡惟庸,以及外公,脸竟然微微泛白!

    “不可能!”吕本双手紧握护栏,咬牙吐出三个字。

    胡惟庸摇摇头,“的确不可能,虽然我没见过沼气灯,但沼气灯能把道路照亮一些,就很不错了,小小沼气灯,不可能产生这么大面积的光亮!”

    “也不可能这么亮!”

    “应该是报信的蒸汽船汇报咱们来了,燕京到处都点燃了篝火,咱们大明年节、元宵晚上点燃篝火、旺火,也能达到这种效果。”

    呼!

    朱允炆听闻胡惟庸分析后,暗暗松了口气。

    呼……

    听到身边传来轻微吐气声,扭头,就见马茹有些羞涩莞尔一笑低下头。

    朱允炆顿时笑了。

    看来,他这个未婚妻,也不希望,远处那片面积十分大的光亮是燕藩科技技术造成的。

    和他有一样的思维、想法。

    之前还有些不喜欢外公给他强行推动下,父亲安排的成婚人选。

    现在有点喜欢了。

    朱元璋所乘坐的游轮上。

    观音奴迫不及待的询问声,惊醒众人,“妙云,那片亮光产生的原因,就是沼气灯造成的吧?”

    朱元璋、马秀英、朱樉、蓝玉等人,齐齐看向朱棣、徐妙云。

    徐妙云笑着点头。

    众人得到确定后,没有多说什么,下一秒,又转头,齐齐看向那片朦胧的光亮。

    漆黑的夜空下。

    那片面积极大的光亮,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随着距离慢慢靠近。

    那片光亮由朦胧,渐渐变得越来越夺目。

    好一会儿。

    庞大的舰船缓缓驶入海湾。

    所有人都抬头看着海湾入海口处,高达三丈水泥柱顶端,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圆球。

    夜间,为往来船只指引方向的引航灯内,沼气点燃,形成的二十厘米高的火焰,剧烈燃烧着。

    游轮已经驶过引航灯。

    朱允炆脖子都有些酸麻,依旧转身,仰头看着,嘴唇紧紧抿着。

    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可能!

    绝不可能!

    胡惟庸、吕本收回视线,相互对视一眼。

    均都悄悄捏紧拳头。

    庞大的舰队,除了小声议论声,显得悄无声息,向着海湾内继续行驶。

    据舰队三里左右。

    海湾南北两岸。

    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百姓手拿巴掌大小的,缩小版大明龙旗,向海湾入海口处张望。

    “怎么还不来啊?”

    “你们说,咱们王爷建国,国名叫啥?”

    “孩子他爹,烟花准备好了吗?”

    “放心吧,准备好了,等咱们王爷的舰队一出现,我就去后面点燃烟花。”

    ……

    “快看!有摇摇晃晃的灯光,肯定是船上的灯,是不是咱们王爷!”

    突然,有人激动大喊一声。

    周围的议论声瞬间消失,所有人都眯着眼,看向海湾入口的方向。

    燕京总人口七十万。

    都城沿着海湾东西方向,只扩张占据海湾一半。

    海湾最狭窄处,岸防炮台上。

    沼气灯照的一片通明。

    岸防炮队的队官,举着望远镜,站在炮台上。

    某刻,放下望远镜,激动转身,大声呼喊:“王爷回来了,鸣炮,给上游报信!”

    嗵!

    嗵!

    左右两岸,两门岸防炮瞬间发出轰鸣声。

    空炮声传入海湾内,整个海湾瞬间沸腾。

    “岸防炮的鸣炮提醒声!”

    “是王爷!”

    “是咱们王爷的舰队!”

    “快放爆竹,快燃烟花!”

    ……

    百姓激动议论。

    早已被将士接管的货运码头上。

    叶茂、蒋进忠、谭渊等燕藩文武,领着燕藩有头有脸的商贾、研究人员、工会代表、杰出技术工人,听到岸防炮轰鸣后,纷纷激动相视。

    砰砰砰……

    爆竹声瞬间笼罩整个海湾。

    片刻后,漆黑的高空上方,一朵朵绚烂烟花绽放。

    舰队中。

    所有人都仰头,看着夜空中,一朵朵绽放的七彩烟花。

    随着烟花绚烂张绽放然后泯灭。

    映照在众人脸上的色彩,也变幻着。

    一艘艘搭载迁民的商船上。

    中原来的迁民,仰头看着海湾内的烟花。

    眼中对未知的不安和迷茫,渐渐消失,烟花虽然绚烂,可对他们,有希望,光明的未来更加激动。

    回神后。

    所有迁民纷纷低下头,与身边的中原‘老乡’相互对视,生活艰辛,黝黑的脸庞,瞬间泛起笑容。

    笑容渐渐放大……

    “孩子他爹,你的决定是正确的!”

    “娘,往后,俺肯定能让你天天吃上白花花的米饭!”

    ……

    由于消息传播的缓慢,以及仇恨朱棣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地方官府、士绅,极力阻挠禁止有关燕藩的消息传播泛滥。

    这批迁民虽然都来自直隶。

    可除了少数来自金陵的迁民。

    其他直隶各地的迁民,其实对燕藩知道的很少。

    他们只是知道,燕王朱棣是个很厉害的王爷。

    打仗厉害。

    现在大明境内,过的比他们这些城内百姓都好的农村,就是因为燕王搞了乡土村社。

    打仗厉害,跟着燕王出海,就不用担心被欺负,太平日子有保障。

    而燕王在大明都搞乡土村社,出海后,肯定也会搞。

    在大明,他们这些城池内的人,没有田地,无法参加乡土村社,去了燕藩,分田后,听说人人都能参加乡土村社。

    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让很多人决定离开大明,跟着朱棣出海闯一闯。

    其实,这些年,从大明通过迁民办事处迁徙来的百姓,几乎八成都是城池内,致贫,生活十分艰难的百姓。

    还都是沿海地区,迁民办事处能影响到的范围。

    剩下两成,也是沿海地区和士绅签订身契的纯佃户。

    大明的农民,有三种。

    一种是自耕农。

    一种是半耕半佃。

    一种是纯佃户。

    而纯佃户又分两种。

    一种是没有签订身契的佃户,这类佃户拥有人生自由权,但相应,他们一般只能租种士绅的旱地、坡地之类,较为贫瘠的土地,以及少量的良田,而且要承担较高的佃租。

    这类拥有人生自由权的纯佃户。

    是大明乡土村社过程中,被朱元璋愧疚称为,被忽略的沉默少数。

    这类拥有自由身的纯佃户,朱元璋做主,这十几年,南方各行省,这类纯佃户,只要愿意,全都迁民燕藩。

    北方行省,这类纯佃户,全都被迁徙到蒙汉示范区内。

    这类纯佃户,如今,在大明传统的行省内,已经很少了。

    但第二类纯佃户,在大明还有十分庞大的数量。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士绅签订了身契。

    失去了人生自由权。

    一辈子都要给士绅种地。

    这些年,沿海地区,有两成百姓,倾尽一切,为自己赎身后,迁徙燕藩。

    当然,也有直接拖家带口,花高价,贿赂海商,偷渡燕藩的。

    无论归属哪一类。

    此刻,舰队中,所有百姓,看着头顶绚烂的烟花,不远处,海岸边,通明灯光下的人群,全都激动的热泪盈眶,相互欢呼,相互拥抱。

    ……

    哎!

    “咱对不住他们!”朱元璋叹了口气,视线从后面舰船上,欢呼的百姓身上移开。

    ‘又不是老头子伱的错,大哥要是有大决心、大魄力,咱们大明即便赶不上老四燕藩日新月异,也不会让百姓如此!’

    朱樉张了张嘴,腹中话到了嘴边,又咽下去了。

    朱棣见众人都欲言又止,开口安慰道:“父皇已经做得够好了,结束元末乱世,给中原天下一片太平,乡土村社建成后,最广泛的农民能吃上饱饭,放在历朝历代,都可以说是盛世了。”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扭头,眼中含笑瞪了眼朱棣,“你爹自己有多大功过,你爹自己知道,不要给咱脸上贴金!”

    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时间了。

    很多事情,感觉做不完,所以不敢动了。

    未尽全功,留个烂摊子给标儿,那才是对大明,对中原千千万万人最大的不负责任!

    朱元璋收敛思绪,指着前面天空不断绽放的烟花,“太浪费了,这些燃烧的钱财,都是民脂民膏,咱知道你孝顺,想让咱高兴,但也不能这么浪费,这些钱节省下来,能让多少孩子读书?国库充盈,还能给百姓免赋,就这么燃烧了,不好。”

    朱棣笑笑,“父皇,我们的确安排了烟花,但肯定没这么多,而且,这么分散,很明显是百姓在燃放,百姓平日里,也不是这么奢靡,也就过节会买烟花燃放,燕京很多百姓,早饭都要吃更便宜的玉米面窝窝头呢,传统的节俭,没有丢,就是父皇、母后来燕藩,百姓高兴,所以才……”

    他知道,燕京的百姓是为了给他长脸。

    朱元璋也知道,笑着点点头。

    视线转移,看向前面。

    人头攒动的人群,已经清晰可见了。

    “立正!”

    “敬礼!”

    舰队驶过两岸炮台时,将士们站在炮台上,冲着舰队敬礼。

    朱元璋看着。

    缓缓站直身子。

    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帝王气势弥漫开来。

    朱元璋举手,虚握拳头,轻轻捶胸回礼。

    朱樉、蓝玉等人看到后,也握拳捶胸回礼。

    “欢迎欢迎!”

    “欢迎陛下来燕京!”

    ……

    游轮驶过炮台不久,潮水般的欢迎呼声蜂拥涌来。

    南北两岸的百姓。

    举着巴掌大的大明龙旗,激动挥舞着。

    朱元璋看了眼朱棣,笑问:“这种统一的大明小旗子,也是百姓自发做的?”

    朱棣摸了摸鼻尖讪笑。

    这种欢迎方式,一看就是他想出来的。

    朱元璋笑着瞪了眼,视线移开,抬手,笑着向南北两岸的百姓招手。

    招手的动作,顿时点燃了百姓的情绪。

    欢呼声瞬间更加沸腾。

    朱元璋笑着,手臂摇摆幅度更大的回应百姓。

    虽然旗子是老四一片孝心准备的。

    但燕藩百姓对他的欢迎,真假与否,他能从百姓的声音中听出来。

    真的不能在真了!

    余光看着朱棣。

    他以有这样一个儿子自豪!

    他很清楚,此地百姓,对他出访老四燕藩,发自内心欢迎,是因为,他生了老四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

    在百姓看来,是他教的好,所以,老四给他们创造了现在的生活和日子。

    当然,他也清楚。

    百姓欢迎他,还有一丝期望。

    期望他这个做皇帝的,能把他们的中原家乡,也建设成燕藩,让家乡的亲人,也过上如他们这般好日子。

    ‘标儿真应该来看看,感受一下,这些出走海外的中原百姓,对中原家乡的期盼!’

    咚!咚!咚……

    突然的钟鸣声,在欢呼声中响起,仿佛也在用‘自己’的独特声音,欢迎大明皇帝造访燕京。

    众人视线转移,这才循着声音看去。

    粗壮的四方水泥柱子,率先映入眼帘。

    所有人耳闻经久不息的欢迎浪潮,缓缓抬头,视线沿着远处的水泥柱子,向上延伸。

    炎黄楼三个灯光映照中,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眼帘。

    然后……

    玻璃罩内,沼气灯映照中的巨大钟表出现在视线内。

    刚才他们都被岸边热烈欢迎的百姓吸引,竟然忽视了,如此宏伟巨大的建筑!

    嘶!

    所有人,看着高达十五丈的巨大钟楼,全都惊呆了。

    朱棣也不例外。

    他离开时,燕京的建设中,可没有关于钟楼的规划。

    傍晚八点整。

    八声钟鸣在欢呼声中结束。

    舰队缓缓越过钟楼。

    驶入世纪大桥下方。

    尽管所有人的脖子都有些酸痛,可依旧仰头,看着头顶,缓缓‘后退’的大铁桥,以及支撑铁桥,深入水底的巨大水泥支撑柱。

    “这……这就是燕京?”

    马茹难以置信的喃呢声传入朱允炆、胡惟庸、吕本耳中。

    马茹悄悄看看朱允炆。

    见朱允炆脸色十分不好看,视线转移,看向朱棣所在的游轮。

    寻找雍鸣的影子。

    将来燕王开创的这一切,令人震撼的基业,都将为燕世子朱雍鸣继承!

    哪个女子,将受上天眷顾青睐,能成为燕世子的王妃?

    如果是她,该多好?

    之前,她还瞧不上燕世子、朱祈婳,可现在……

    之前,她嫉妒,采绿那个乡野丫头,凭什么能做太孙妃?

    可现在,采绿也比不上,燕世子将来的王妃!

    可惜,燕世子不在船上,还在倭国,而她已经是朱允炆的未婚妻,享有这一切的未来燕世子妃,永远不可能是她。

    她现在有些相信,人家燕王根本不屑于继承大明这种论述了。

    有此等文治武功,何必继承大明。

    人家燕王,自己就能打下,创建一个,更好的大明!

    可笑,朱允炆却将燕王、燕世子当做敌人。

    ……

    朱允炆并不知道,短短瞬间,自己的未婚妻已经变心了。

    胡惟庸、吕本悄悄相互对视,视线瞬间移开。

    吕本看着没有半寸城墙的燕京,唇角阴冷笑容一闪而逝,‘富饶繁华的燕京,未来的工业技术,都将是他吕家的!’

    他已经决定了。

    等太子灭朱四郎后。

    借助倒燕联盟,扶持允炆坐上九五至尊之位。

    他就说服允炆,将燕京封给吕家。

    他要求不高,不要整个吕宋,只要燕京就够了。

    吕宋距离大明,光坐船,行程就两个多月。

    太偏远,适合分封。

    允炆把这里封给他这个亲外公,才能帮他守住这里的富饶。

    虽然,他还没看燕京的全貌。

    夜晚,工业区也停止运作。

    可单凭百姓光鲜崭新的穿着,照亮黑暗的沼气灯,以及那个炎黄楼,和身后雄伟的大铁桥。

    已经证明,燕京的发达先进和富饶!

    将来,这里一定是吕家的!

    朱四郎所有的一切,都是给吕家做嫁衣!

    ……

    众人或羡慕,或嫉妒,或佩服,各有所思之际。

    游轮缓缓靠近,可同时停靠五十艘海船的巨大码头。

    朱棣轻声道:“父皇、母后,到了。”

    闻声,众人这才回神。

    朱元璋点点头,“走,带咱和你娘下船。”

    众人纷纷从一艘艘游轮、商船涌下码头。

    脚踏在完全水泥硬化的码头,看着码头上,粗大四方,钢铁建成的起吊货物的龙门架,以及周围,整齐堆积,四四方方的木箱。

    众人耳闻着,码头外面,依旧传来的欢迎声,好奇打量着,这座宽大雄伟的码头。

    叶茂率领众人,快步迎上来,抵近后,作揖行礼:“拜见陛下、娘娘!恭迎燕王、王妃!”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文武、商人。

    视线最后又落在叶茂、蒋进忠、夏时敏、谭渊等人身上。

    这些人,过去有犯错的。

    有平庸的。

    有身处寒微的。

    也有杰出的。

    但来到老四燕藩后,他们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协助老四,把燕藩治理成如此盛世。

    他们很多人,如果身处大明,还能做出如此成就吗?

    恐怕不能!

    大明的陈腐之风,会把他们染黑。

    也会制约他们实干。

    朱元璋收敛思绪,亲自伸手,一一扶起叶茂、蒋进忠、谭渊、夏时敏,“免了,不必拘礼。”

    等众人起身,看着叶茂,点点头:“变了!”

    叶茂知道朱元璋表达什么,感激作揖:“陛下给我一个机会,王爷再造我,我……我……”

    叶茂说着哽咽。

    当初,如果不是陛下给他一个机会,跟随王爷出海。

    且王爷收留接受他。

    就不会有现在的叶茂!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叶茂的手,“你父亲好嘛?”

    当初,他肯留下叶茂,除了老四当时建设福建,需要叶茂。

    还有就是叶父,给叶茂写信,大赞老四的乡土村社,叮嘱叶茂好好配合老四,造福百姓那番言论。

    叶父是农民出身,父凭子贵,却没忘本,依旧保持着,过往做农民那份质朴。

    叶茂眼睛微红,笑道:“陛下,家父去岁寿终,临终前,拉着我,说他见证了一个对农民而言,真正的盛世,家父是喜丧。”

    朱元璋笑着点头。

    叶茂向朱棣汇报道:“王爷,马车已经准备好了,陛下和皇室众人跟随王爷回王宫,大明朝廷的官员,臣已经在礼宾馆安排好了一切,迁民暂时居住的营地,也建好了,大明来访官员、迁民,臣等会安排好,陛下、娘娘一行人舟车劳动,王爷先带陛下和娘娘回宫吧。”

    朱棣很满意这个安排,“就按你们安排的。”

    一行人,乘坐上一辆辆新式马车。

    驶出码头。

    胡惟庸、吕本坐在一辆马车内,透过玻璃车窗,看着欢迎仪式结束,结伴折返的百姓。

    都晚上八九点了。

    这些燕京百姓,竟然没有回家。

    而是带着妻儿,来到一个个,欢迎仪式结束,匆匆忙忙开张的小摊坐下。

    喝着酒,吃着一些,他们没见过的食物。

    当车队经过时,还冲他们笑着,摇晃着手中,大明的小旗子。

    水泥硬化,宽阔的大道两侧,每隔十几米,就立着一根铁制沼气灯灯柱。

    一排排,或是一层多间,或是两三层的水泥砖瓦房子。

    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光怪陆离。

    直到马车停下,外面传来叶茂的声音,胡惟庸、吕本才回神,“各位大人,请下车。”

    叶茂亲自带队,下了马车,就大声招呼。

    胡惟庸下车后,在几个同僚协助下。

    将吕本抬到轮椅上。

    众人站在一栋一字排开的四层砖瓦建筑前,抬头看着。

    叶茂瞧着大明官员,满脸惊讶好奇的神色,不由笑了,抱拳道:“诸位大人,礼宾馆到了,这是我们燕藩,专门招待各国来访官员的地方,相当于咱们大明的会同馆。”

    其实,为了盈利,平时还承接海商下榻。

    不过,这段时间,是不会接待商人了。

    “诸位大人,请!”

    ……

    胡惟庸、吕本入内后,就被分配了一个年轻‘店小二’。

    在店小二带领下,来到一间房门口。

    ‘店小二’礼貌笑着,做一请的手势,“两位大人,应两位大人要求,这间房间,可以同时居住两个人。”

    话中,店小二率先推开门走了进去。

    胡惟庸、吕本微微皱眉,同时不喜暗道,没规矩!

    什么时候,卑微的店小二,能走在他们前面登堂入室?

    还不弯腰,直着腰行走。

    胡惟庸推着吕本入内。

    就见店小二来到玻璃窗前,指着玻璃灯罩,介绍道:“两位大人,这是沼气灯,熄灯只要拧这个阀门就好了,晚上睡觉时,关紧阀门后,记得要把这根可活动、折叠的灯杆,推到窗户外面,因为沼气灯时间久了,有可能发生阀门漏气,密闭环境中,吸多了没有燃烧的沼气,会有生命之危。”

    ……

    等店小二走后。

    吕本、胡惟庸站在室内盥洗室内。

    看着陶瓷洗漱台上,哗啦啦流水的水龙头。

    吕本伸手,反复关合水阀。

    水流时断时续。

    某刻,吕本抬头,看着宽大玻璃镜中的自己和胡惟庸,“胡相,你说,咱们明天开始参观,还能看到些什么,令人震惊的东西?朱四郎,到底是怎么搞出这些东西的!?”

    胡惟庸盯着流入盥洗台内的清澈水流,许久后,才说道:“不知道,不过,吕大人,我坚信,这一切将来都是咱们的!”

    吕本唇角顿时露出笑容,“对!都是咱们的!”

    ……

    王宫内。

    朱元璋站在门口,看着朱棣、徐妙云带着祈婳、金豆子走后。

    再也不装了。

    快步来到窗口。

    拧紧阀门,沼气灯玻璃罩内的火苗熄灭。

    拧开阀门。

    拉一拉绳子。

    打火石碰撞,火苗噗的燃烧起来。

    反复十几次后,又按照朱棣教的,推动灯头,将可活动的灯杆推到窗户外面。

    马秀英看着,笑骂:“你还睡不睡了!”

    朱元璋笑着转身,看着被这种十几盏沼气灯照亮的房间,感慨道:“老四说,这种灯现在制作麻烦,只有王宫和礼宾馆使用,可这也很了不起了,你看看街面上,每隔十几步就有的沼气灯,也不知,明天白天,会看到什么令人震惊的事情!咱激动的睡不着啊!”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