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

    方孝孺抵达燕京的第四天。

    晚膳后。

    方孝孺刚回到下榻的房舍。

    来到盥洗台前,看着陶瓷烧制而成,洁白的盥洗盆,依旧忍不住微微愣怔。

    拧开水阀,简单冲洗一下。

    把手伸入盥洗盆底部,用橡胶堵着的下水口。

    抓住橡胶塞,在塑胶硫化定型时,留下的圆环状小环,轻轻一拉。

    哗啦啦……

    存在盥洗盆内的水,随着拔出橡胶塞,顺着连接盥洗盆的铁管流下去。

    方孝孺看着水流,在下水口,打着旋涡,迅速消失,怔怔出神。

    四天时间,他走马观花看了很多很多。

    之所以用走马观花来形容。

    是因为,可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慢了,根本看不过来。

    在大明时,他从不敢想象,数十个十吨高炉,同时冶铁的场景,数丈高的高炉,稍微靠近些,就热浪逼人。

    滚滚浓烟,冲霄之上九天!

    恐怕,就是天上的仙人,都要为此而震撼吧?

    高炉后面,上千个炼钢的小高炉,一排排排开。

    从高炉内出来的生铁铁浆,刚刚在模具中凝固成形,火红的温度尚未消散,就被一个个工人,用巨大的铁钳合力夹着放入后面一座座小型坩埚炼钢炉内。

    他真不敢相信。

    朝中那些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有何反应。

    总之,当时哪怕现场温度很高,他却感觉浑身冰凉。

    据介绍,燕藩对钢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钢铁消耗量的五分之一!

    而去岁,燕藩全年钢铁消耗量,足足十五万吨!

    燕藩才多少人口?

    三百万吧?

    按照燕藩新的计量单位标准,平均每人消耗钢铁一百市斤!

    这些年,一路走来,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圣人大义的书呆子了。

    很清楚。

    人均消耗钢铁一百市斤。

    对百姓的生活,产生多么大影响。

    也不怪,燕藩这些年,农作物年年高产。

    就连普通百姓,吃白花花的大米,都不成问题。

    燕藩的百姓,吃窝窝头,并不是没钱吃不起白花花的大米馒头,而是中原文化传统节俭的原因。

    省下钱来,是为了购买自行车、钟表之类,并非生存必需的东西。

    或者,供孩子读书。

    他参观期间,还见过,女子在美食街摆摊挣钱,供家中男人搞研究。

    这样的男人,还算男人嘛?

    可这样的事情,却真真实实发生在燕藩治下!

    当中原农村百姓,勉强吃饱了,还在变着法儿,想着怎么吃好。

    当中原城中百姓,这些年,随着物价上涨,牢sao满腹,压力颇大时。

    燕藩的百姓,竟然已经开始,追求一些,非生存必须的东西?

    ……

    他看了杨八叔他们开办的飞马牌自行车厂。

    更去看了,为制造自行车,许多商人开办的各种零配件工厂。

    ……

    还有人满为患的大剧院。

    既有元曲,也有中原南北各地的地方曲调。

    同时,还有燕藩自己推行的‘舞台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每天上午的九点、中午一点、午后三点,据说,晚上八点也会开场。

    天天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为背景,连续演出不同的剧情故事。

    剧情是连续的。

    每一天的各个时间段。

    都演出相同的剧情。

    百姓只要购买了套票,就可以挑选自己空闲的时间,去看这种剧情连续,据说全部演完要一个月的舞台剧。

    还别说,挺有意思的。

    他在一群孩子的带领下,在到处参观休息时,已经连续看了三天了。

    今天白天时间紧张没去大剧院看。

    这不,一会儿就要出去了。

    这也是他来燕藩,第一次夜间出行。

    据说,今晚就要演到最高潮处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母亲的矛盾冲突。

    咚咚咚……

    敲门声将方孝孺思绪拉回现实。

    杨荣穿着一身新式衣服,站在门口,笑道:“方大人,雍鸣小师弟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走了。”

    方孝孺看着镜子中,自己的一身新式装束,笑笑,“好,走吧。”

    等二人来到王宫宫门口时。

    一群孩子,已经在外面骑着车子等着了。

    方孝孺看着摆放在旁边,空着的两辆自行车,笑笑,“世子,这应该是给下官准备的吧?”

    这几天,这群孩子教他学骑这种车子了。

    就数祈婳郡主和高煦殿下最调皮。

    这两孩子,给他把着后座,在他骑着走动起来后,悄悄放开,他紧张请求‘一定要把好时。’

    这两孩子口口声声答应着。

    可殊不知,早撒手不管他了。

    等他扭头看到后面没人把着,顿时慌乱时。

    不是撞墙、撞树,就是忘记刹车,冲到王宫内的景观湖中。

    一群孩子,这个时候,就会捧腹笑的前俯后仰。

    雍鸣点头。

    方孝孺笑着来到,分配给他的自行车旁,坐上去,虽然技术还不好,但被孩子们捧腹笑了几天后,勉强已经会骑了。

    “出发喽!”祈婳一只手把着把手,另一只手,抬起,直指前方大剧院方向,然后登着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的自行车,率先启动。

    “出发喽!”

    一些年纪小的,也跟着起哄,大喊一声,快速登着追上去。

    方孝孺含笑看着,跑在前面这群孩子。

    大多数都已经成婚了。

    虽然没有从政从军,但大多数都在燕藩的各行各业发挥聪明才智。

    就像年龄稍大点。

    和世子一起,跟他慢慢骑行的春晓、东旭、民丰、王靳宓、周潮这些年龄稍大点的孩子。

    都已经有所成就了。

    东旭研究出重力加速的具体数值、论证了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对这些,他也不懂,但据说对研究火铳、火炮产生了巨大作用。

    决定火铳、火炮威力、射程的初速度论,就是东旭提出来的。

    这些他听的迷迷糊糊,不太懂。

    但有一点他懂。

    比如为了研究重力加速度,东旭联合匠人,结合中原已经发明的日冕,又根据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发明出的钟表!

    他去沈家钟表工厂参观了。

    那种钟表,对时间的精确度量,实在是太准确了。

    给陛下和王爷制作的那种钟表,每隔整点,还会发出叮叮咚咚的提醒声。

    ……

    夏原吉制定了燕藩度量标准。

    ……

    王靳宓跟随俞靖出海探索,寻找到一块十分特殊的钢铁。

    从而受到启发,提出‘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钢铁,一定在炼制过程中,高温融入了其他矿石的’假想。

    这一假想,尚未得到有效的理论依据。

    还不知,这一假说,到底是否成立。

    但这个大小伙子,还有其他成就。

    王靳宓认为,现在燕藩的百斤小坩埚炉炼钢效率太低。

    结合中原早已出现的生铁、熟铁灌钢法。

    提出,可以直接将生铁熔浆和熟铁熔浆,通过两条熔浆导槽,灌入一个可以转动的高温炉子内,高温中进行均匀混合,就能大规模,大批量炼钢。

    对此,他问过匠人。

    匠人们都说,根据早已就有的灌钢法,这种炼钢工艺,极有可能成功。

    成功率至少八成!

    现在,王靳宓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琢磨攻克一整套生产线。

    这群人的野心很大。

    他们设想中,不是把生铁块和熟铁块扔进尚未攻克,可以转动的炉子内。

    而是希望,同时设计两座高炉,一座冶炼生铁,一座冶炼熟铁,铁浆流出来后,就第一时间流入可以转动的高温高炉内。

    节省工序,提高产量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他初闻整个设计规划时。

    就忍不住想,‘燕王麾下这群人,怎么就这么敢想敢干!’

    生产线的设计、转炉技术……

    等等一切,都未攻克,就花了燕王三万两银子。

    后来他慢慢想明白了。

    王靳宓以及那些钻研的匠人,敢想敢干的动力,来源于燕王!

    这群人,如果搁在大明,他们的想法只要说出来,恐怕就会被满朝文武,扣上一个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帽子。

    ……

    民丰、春晓就更不要说了。

    管着整个燕藩的医疗系统。

    成千上万个乡土村社内的土郎中、懂点急救医术的接生女子,就是他们培养的。

    开发出很多‘中成药’。

    王妃说,燕藩这几年婴儿夭折率急剧降低,就是这两孩子的功劳。

    ……

    就是看起来,最不成器,喜欢研究植物、动物生长发育,搞得满屋子动物、昆虫标本的周潮。

    也有自己的成就。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假说。

    周潮认为,同一种动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中,为适应生存,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这一假说,只有少数孤证。

    周潮就盼着,探索队再次起航,他能收集到各种动植物标本,做比对研究。

    虽然没有完全论证,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但燕藩农科司却认为这个假说是正确的。

    他们在人工栽培药草、农作物研究中,已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了。

    ……

    以前嘲笑燕王,辛辛苦苦培养了一群孩子,竟然不让这些孩子从政从军,反而搞一些奇yin巧技杂学的人。

    真该来看看!

    这些孩子提出来的假说、生产工艺虽然还没有论证、落地实现。

    他已经有种心惊动魄感。

    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啊!

    “方叔,在想什么呢?”

    闻声,方孝孺扭头,看着白大褂搭在车把手上,穿着一身新式女装,亭亭玉立,成熟稳重的春晓。

    春晓、民丰白天很忙。

    临近傍晚,才来王宫和他们一起吃饭。

    这不,工作服都还带着。

    笑着摇头,“就是感慨你们这些孩子的成就,当初,很多人听说你们师傅,不安排你们去从政从军,反而安排伱们搞一些杂学、巧计,都在嘲笑你们师傅……”

    春晓浅笑,“其实,小时候,我们也不理解,不过后来慢慢理解了,师傅师娘不想我们从军从政,是怕我们往后在权力这个旋涡遇到危险,师傅、师娘对我们的偏爱太多了。”

    她知道,合适的时候。

    师傅肯定要给他们荣誉加身。

    方孝孺看着稳重、干练的春晓,笑着点头:“是啊,你们能遇到燕王、王妃,真是极大的运气,可咱们中原,还有无数的孩子,才勉强能吃饱饭……”

    春晓几个年长的孩子笑笑。

    这几天相处,他们早知晓,这位方叔叔,想让他们影响师傅,不要对大明太疏离了。

    他们幼年时期就与方孝孺相识。

    他们跟随在师傅、师娘身边长本事时。

    方叔对那时还留在土桥村的父辈多有关照。

    可师傅和大明朝的事情,他们不能掺和。

    这些年,中原对师傅做了什么,设置了多少障碍。

    他们都很清楚。

    是中原许许多多精英层抵触、仇视、巴不得师傅远离中原。

    不是师傅不想管中原的事情。

    哎!

    方孝孺看着孩子们又笑着沉默,无奈叹了口气,转移话题,指着路边,铁柱子顶部,玻璃罩中,亮着的长长火苗,好奇询问:“这灯一直这么点着,得耗费多少灯油啊?这些天,在宫中瞧着,就一直想问了,只是,新东西太多了,看的方叔眼花缭乱,一直没时间询问。”

    雍鸣把金豆子护在怀中,笑着介绍:“方叔,除了建造这些路灯时花钱后,后面就不用花钱了,这是沼气,咱们燕京有七十万人口,每天人和牲畜产生的粪便,数量大的下人,自从燕京开始建设时,阿爹就在南北两岸,远离海湾处,建设了两座十分大的堆肥厂……”

    “堆肥厂产生一种气体,十分刺鼻难闻,但可以点燃,从堆肥窖中产生的气体,通过类似输水的铁管管道,输送到一根根路灯上,每当晚上时,堆肥厂有专门负责点灯的工人,就会用钥匙打开那个铁匣子,里面有一个阀门,打开阀门,可燃气体就往上走,箱子里还有一根绳子,绳子连接灯罩内火石打火机括,只要一拉,就能点燃……”

    方孝孺动容。

    从雍鸣的解释中。

    可以得知。

    这个堆肥厂不但养活了数百人,因为从事的工作比较不体面,酬劳很高,比工厂的工人都高。

    但堆肥厂还能盈利!

    因为每年产出的庞大堆肥肥料,是种地百姓最喜欢的!

    中原有多少座大城池!

    别说数十万。

    只要有数万人的城池,恐怕就能搞这种堆肥厂和路灯系统了!

    地方官府能够盈利的同时,还能养活很多百姓。

    同时,大明的黑夜就被点亮了!

    看看燕京晚上,一家几口出来乘凉,卖糖人以及各种零嘴小摊贩,这能创造多少财富啊!

    可……

    想要建设这样一套系统。

    需要大量的铁。

    还要有橡胶!

    这都不是大明所具备的!

    同时,地方官府来搞,无法像燕王燕藩这样,搞雇工身股制,官办堆肥厂,官僚权力得不到限制。

    恐怕,到头来,只会造就一批贪官污吏吧?

    大明,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技术条件,都不具备这样搞的条件。

    方孝孺突然生出一股,极其强烈的绝望感。

    明明有良方,有榜样?

    为何大明就无法效仿?

    ……

    杨荣见方孝孺满脸低落消沉,好奇问:“小师弟,用打火石点火?打火石能点火,是不是也能用在火铳上,点燃火药?”

    “小师兄!”雍鸣不由冲杨荣竖起大拇指。

    “厉害!小师兄厉害!”金豆子坐在车梁上,调皮大喊。

    众人全都被逗笑了。

    杨荣讪笑挠头,“我就是经常和太孙在咱们土桥村练兵,接触火铳比较多,所以才有此一问。”

    方孝孺已经回神,好奇询问:“世子,你们燕藩陆军火铳换装了?”

    雍鸣摇头,“点火石,也就是燧石,被使用于路灯后,火铳厂的匠人们,受此启发,的确研究出了燧发枪,不过,现在我阿爹只是让谭叔他们,组建了一千人的队伍,使用这种新式装备,阿爹说我们燕藩,暂时用不着这些,先组建一支实验队伍,寻找不足,继续改进,多余的钱,花在刀刃上,支持研究、改善民生……”

    好强烈的自信!

    世子虽然没明说。

    但他也从燕王的计划中,感受到了燕藩的自信和霸气。

    燕王认为,即便是使用现在已经列装的火绳火铳,燕藩陆军,也足以傲视天下!

    与其匆匆忙忙列装不成熟的燧发枪。

    还不如把钱投入研究、改善民生上。

    实现厚积薄发!

    ……

    一行人,谈论着,不知不觉来到大剧院。

    祈婳一群年纪小的孩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买好了瓜子,椰子、以及各种各样干果。

    方孝孺挺好自行车后,和孩子们一起排队。

    他都已经习惯了。

    燕京湾的百姓也习惯了,燕王的孩子、学生排在他们后面,也只是向世子、郡主等人问候后,就继续安静排队。

    燕藩的百姓,已经适应了,燕王一家不在乎权威的一面。

    但……

    同样不影响,百姓对燕王、对燕藩的支持和向心力!

    相反,做了燕藩的百姓,都担心,再次成为大明子民。

    可想而知,燕藩上下的凝聚力多么强大。

    方孝孺一边琢磨,一边跟着人流入场。

    进入大剧院后。

    水泥砖石砌成的台阶,一层比一层高。

    买了普通套票的百姓,带着孩子,就在台阶上席地而坐。

    小声议论着,等着梁山伯、祝英台舞台剧开演。

    方孝孺跟着雍鸣等人,来到大剧院半环的二层。

    进入面向舞台,全开的包间内。

    没有桌子。

    与下面的水泥地唯一的不同,就是铺了一块羊毛毯子。

    这种羊毛染色后,编织出各种漂亮图案的毯子,也是燕藩搞出来的。

    燕王感念当初百万蒙古百姓,跟随他南下。

    这种编织工艺搞出来后,就派人送给蓝玉和张玉这两个掌管示范区军政、民政的最高主官。

    如今,这种毯子,已经成为示范区又一项经济支柱。

    这种兼具保暖性和美观的羊毛毯子,如今已经成为,大明丝绸、瓷器、茶叶外,又一代表性文化。

    为示范区蒙古百姓,心向大明,产生了很大推动力。

    以前,被丢弃的羊毛,现在都能利用起来,赚钱。

    无人问津的羊毛,如今却因为小小工艺,登上了富贵人家的大雅之堂。

    ……

    “各位观众好,三分钟后,梁山伯、祝英台大舞台剧,第二十幕即将开始!”

    整个大剧院瞬间安静。

    方孝孺看着台上,鞠躬的英俊大小伙子,不由笑了。

    朱老四学生……杨杰!

    这梁山伯、祝英台的大舞台剧剧本,就是杨杰根据东晋梁祝传说,增加了国仇家恨、爱恨情仇,扩充编纂而成。

    并且,这大小伙子,还是梁山伯的扮演者。

    好评如潮!

    这些天,他无数次听到燕京的百姓,议论杨杰演的好呢!

    杨杰报幕后,转身匆匆离开。

    三分钟后。

    “伯母,我为什么就不能和英台在一起?”

    沼气灯映照中,未见人,红色幕布后,突然响起不甘、愤懑、哀求、对这个世道,有太多太多无法理解的声音。

    巨幅红幕布缓缓升起。

    两个人缓缓出现。

    一个中年女子,一个年轻读书人,都穿着东晋时期的衣服。

    梁山伯满脸倔强憔悴,刚刚受刑,唇角苍白干裂,一双明亮的眼睛,蓄满泪水,却没有流出来,紧盯着祝英台母亲。

    祝英台母亲脸上微微不忍一闪而逝。

    方孝孺瞬间心都提到嗓子眼儿。

    在新编梁祝中。

    祝母也是一个,没有与所爱之人,走到一起的可怜人。

    ‘新编梁祝,给祝母设计这样一个背景,祝母刚才面露不忍,会不会这版新编梁祝,因为祝母感同身受,给梁山伯、祝英台一个大圆满美好结局?’

    方孝孺入迷看着,琢磨着。

    此刻,剧场内,所有人都忘记了嗑瓜子、吃零嘴小吃。

    紧紧握着拳。

    紧张盯着祝母的扮演者。

    祝母神色突然冷硬,“你以为,愤怒就能改变,你跟英台的命运!”

    “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能忍让南边的汉人!”

    “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错了时代!”

    “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代!”

    “生在这个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势利的环境!”

    “要怨就怨你们想法太多!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

    “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

    轰隆!

    祝母还在一句比一句尖锐教训梁山伯。

    方孝孺已经听不到周围声音。

    听闻祝母这段话,脑海轰隆一声。

    这段话,让他想到了大明!

    想到了大明的现状!

    革新屡屡受阻。

    来自燕藩的新风,为何就无法北上渡海吹入大明!

    祝母看似在教梁山伯认清现实。

    可祝母实则是,喊出了对现实肮脏陈腐的绝望呐喊!

    春晓心思细腻,看到方孝孺整个人呆滞,低声道:“方叔,师弟新编梁祝这个剧本写好后,请教过师傅,这段台词,就是师傅加上去的。”

    方孝孺回神。

    看着视线已经转移到大舞台上,认真观看的春晓。

    他当然知道,春晓这番表述,想表达什么。

    请求他不要难为其师傅。

    就如祝母所说,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风气,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

    “伯母,如果我们有千千万万呢!”

    梁山伯的声音响起:“如果谁都不做,这迂腐虚伪势利永远不会消失,我汉室江山,永远无法重现昔日荣耀!”

    “伯母成全我们,或许,就会影响很多人……”

    ……

    一个时辰后。

    “太好看了!”

    “是啊,不知为何,好像这种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东晋时期真的是太坏了,还好,咱们生活在燕王的燕藩!”

    ……

    方孝孺听着百姓议论,随大流默默走出来。

    看到有些女子,竟然在偷偷抹眼泪,却说不清,为何如此感同身受。

    但他却知道。

    这些曾今生活在中原的百姓,就时时刻刻被迂腐虚伪势利包围着、压抑着。

    只是,他们的学识不够,隐约感受到了,却说不出来罢了。

    “世子!”

    方孝孺突然开口。

    众人齐齐转身。

    雍鸣不解看着方孝孺,“方叔,有什么事吗?”

    方孝孺紧紧抓住雍鸣的胳膊,激动道:“能带下官去见见杨杰吗?我想,我找到改变大明的办法了,我想邀请杨杰回大明指导,帮我组建这样一个演技精湛的舞台剧组,我要把他新编的梁祝,演给大明年轻的读书人!”

    “你父亲,燕王那段台词编的太好了,一个人、两个人改变不了这个时代,可如果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呢!”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

    燕王建立大剧院。

    支持自己‘不务正业’甘愿当戏子的学生,搞舞台剧的目的了。

    通过舞台剧,教育百姓!

    确保燕藩,不会陷入中原数千年积累形成的迂腐虚伪势利!

    孩子们微微愣怔。

    金豆子年纪小,不懂。

    可其他人都明白,方孝孺这番话。

    雍鸣略微沉吟,看着方孝孺,“方叔,你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师兄新编的梁祝,在咱们中原,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厌恶、敌视,你来做这件事,有没有考虑过身后事?”

    就阿爹给师兄修改,加进去的那段台词。

    简直把大明保守的官绅都给骂了个遍!

    方叔自己组建演员班子,演梁祝。

    必然被这群保守迂腐、虚伪、势利的人敌视,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

    “虽千万人吾亦往矣!”

    雍鸣看着方孝孺满脸坚定,一副虽死无悔的模样,暗暗佩服,抿了抿唇,道:“既然方叔决定了,那我带你去见师兄。”

    众人再次折返,进入大剧院。

    ……

    当夜。

    徐妙云寝殿。

    “娘,孩儿带方叔去见师兄,是不是害了方叔?”雍鸣讲述事情经过后,有些担忧,有些难受询问。

    徐妙云含笑摸了摸雍鸣脑袋,“我和你阿爹,和他是老朋友了,他的性格我们都了解,属于那种,认定真理,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他认定了的事情,即便你不帮忙,他也会做的,所以你阿爹背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方十族,放心吧,他这样的人,每一个都很珍贵,你大哥得你阿爹真传,肯定会保护好他的。”

    雍鸣顿时笑了,“娘,阿爹虽然嘴上骂方叔,其实,也很欣赏方叔吧?要是方叔真有危险,阿爹也会帮忙对吧?”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就你聪明!”

    “啊!娘亲,救我……”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稚嫩的求救声。

    紧接着,金豆子就被祈婳揪着耳朵走进来,“娘亲,金豆子刚才拿弹弓打我院子里的路灯!”

    徐妙云看着这姐弟两,不由扶额。

    金豆子就喜欢招惹祈婳。

    每次招惹都吃亏,还总是不长记性。

    ……

    方孝孺观看了梁祝第二十幕后。

    突然感觉浑身轻松,宛若否极泰来。

    他已经找到了改变大明的方法,至少,肯定能为大明带来改变。

    至于前途凶险。

    他不在乎。

    也不怕!

    连日来参观燕藩产生的绝望消失,一夜好梦。

    翌日。

    天刚亮。

    咚咚咚……

    多日未踏踏实实睡个好觉的方孝孺,还在睡梦中,敲门声突然响起。

    方孝孺迷迷糊糊睁开眼。

    就听门外徐妙云贴身侍女说道:“方大人,王妃让我来通知方大人,随同王爷出行的海军将士刚刚送回消息,王爷两个时辰后抵达燕京,王妃要去接王爷,不知方大人今天有什么安排……”

    “去,去去去……”

    不等侍女说完,方孝孺急急忙忙大喊,撩起薄被子,匆匆下地,穿衣服,同时大声道:“请王妃等下官片刻。”

    他有很多话,想和燕王说说。

    这几天,都快憋死了。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