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今年是中国电建市政集团成立60周年。近日,公司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邀我讲一讲工作30年来对公司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写一写在海外的生活和奋斗的故事。 接到邀请,感到十分荣幸,思绪万千。记忆一下又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一个个刻骨铭心的过往。 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让我终生难忘。1993年7月10日,我穿上整齐的衣服,青涩地拿着毕业证和学校开具的派遣证到当时的干部处报到。一进门,没等我说话,苑吉峰书记就热情的招呼我坐下,并给我沏上一杯茶,和蔼的对我说:“从今天起,你就正式加入我们水电建设这个大家庭了。作为一名水电人,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开拓,敢当风险;不计得失,勇于奉献。”是苑书记给我上了职场的第一课,让我受益终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记得在公司上班的第三天,听部门领导说:“我们局在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开辟了国际市场,许多精英就在那里工作,像童劲松、秦超、耿金富……,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到国外锻炼的种子就是在那时播下的。2004年7月,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沿着前辈的足迹我先后来到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守护建设者的健康和安全,一干就是18年。期间经历的事情比较多,遇到的困难无数,有时也会有无助的感觉。每当坚持不下去,想放弃的时候,我的老领导史秉存部长的(也是我的证婚人)话就回响在耳边:“无论在哪里工作,首先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做一名有志青年,勇于拼搏,百折不挠!”。是公司培养了我,历练了我,无数的榜样给了我坚守下去的力量和信心。 在非洲患疟疾是家常便饭。在100多人的建设工地,就我一个懂医的,任何人生病,你就是救星,什么病都要会看,与健康安全有关的事,你都得去处理。不会的咋办?学!边干边学,在工地学,回家休假也学,向书本学,向老师傅学,期间培养了我强大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下面给大家讲两件我亲身经历的事。 第一次打摆子 坦桑尼亚缺医少药,传染病多,疟疾、伤寒、阿米巴、登革热防不胜防。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没得过疟疾,就不算到过非洲。我对在非洲第一次打摆子(患疟疾)经历记忆犹新。到非洲刚满一个月,午饭后就觉得头昏脑胀,浑身无力。是低血压?低血糖?还是感冒?我自己寻思着,眼睛就是睁不开,我倒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感觉身体没劲,脸上发烫,体温计一量:38度,发烧了!整个下午,脑子里跟放电影似的,懵懵的,整个人蔫了。室友提醒我:打摆子了吧?起初我不相信。晚饭是室友帮着打来的,没有胃口,就喝了点菜汤,接着躺在床上,浑身难受,心里发慌。真摆了?自己嘀咕着,再坚持看看,也许是感冒。迷迷糊糊到了半夜,体温烧到了39度,非常难受。吃上药吧,要是真打摆子呢?借着月光,我从背包里拿出口服的疟疾药,按着说明口服了3粒,随后昏昏沉沉地小睡了一会儿,感觉浑身先是冒虚汗,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胸口的汗,一抓一大把,被子也都湿了,脑袋清醒了一些。 第二天上午,浑身还是没劲,只喝了碗稀饭,体温不到38度,脸还是红红的,接着躺在床上,啥也不想干,有些恐惧,心里嘀咕着:“这次来非洲,不会就这样扔到这儿了吧?”一整天都在胡思乱想。下午只吃了两块西瓜,又昏沉沉地睡去。持续了一周,摆子药吃了两盒,不见好,体温白天38度,晚上38.5,感觉腰酸腿木,浑身没劲,去个厕所都摇摇晃晃的,小便发黄。“不行,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我自己给自己鼓着劲。“要不打针?”自言自语。我自小没打过针,对打针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咋着也不能丢在这里!我还有老婆和孩子。”求生的欲望驱使着我,抖抖擞擞摸出注射器和蒿甲醚针剂,“打针,必须打针!自己给自己打!”暗示着自己。抽好药,迷迷糊糊的扭着头,看着臀部要注射的部位,一手绷紧了臀部皮肤,将药注射到臀部肌rou,已经没有痛觉了。 两天后,打第三针时,温度就降到了37.5,浑身有些了力气。胃里觉得有点饿,想吃饭了。还是喜欢吃西瓜,喝菜汤。自己坚持把剩余的两针打完,针越打越疼。第十二天,吃完两盒口服药,打完一盒抗疟针剂后,体温恢复了正常,身体还是有点虚,心里踏实了许多。前后折腾了整整12天,体重从120斤降到了110斤,像是被扒了一层皮!这次打摆子的经历真是让人刻骨铭心! 灵魂与rou体的分离 在非洲工作期间,先后在死神手里抢下来许多人的生命,下面我给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个救治过程。 2008年9月,项目上分来了一批大学生,个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他们很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公路建设大军中。 他们有激情,有活力,肯吃苦,有干劲,但一个小小的疟原虫就能把他们打倒,丧失活力,甚至差点丢命。 一天中午,我在工地巡检,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 “喂,主任吗?你赶紧回来,快安排把小马拉走,他快不行了。”营地护士急促地说。 车子直接拉我去了营地临时搭建的病房,只见小马全身通红,大口喘着粗气,迷迷糊糊。问啥都:“嗯——” 一量体温41.5度。“青蒿琥酯静推,快速输液,用冰块物理降温!”我一边吩咐着,一边跑回屋拿来了冰块,隔着毛巾放在小马的颈部。 “把他送到姆万扎(六十公里外的一座城市)吧……咱这治不了……”护士嘟囔着,很是害怕。 “怎么送?都是土路,很颠簸,中间还要等轮渡,体温这样高!到不了姆万扎,人就行了”我怒喊到。 拿出体温计一看43度,温度计到头!此时我也蒙了…… 只见小马脸烧的通红,牙关紧咬,身子在抖,他在抽搐! 怎么办?怎么办?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我发毛了。 “我屋有一支安定,要不给他打上?”护士小声说。 “行吗?”我问道。 “试试吧”护士回答。 小马抽搐的更厉害了,没有别的办法,我同意了护士的建议。 我又叫隔壁的师傅拿来更多的冰块,颈部,腋窝,大腿根都加上了冰块。安定给他打上了,继续快速补充液体。过了一刻钟,小马身体不抖了,额头在发潮,一会儿冒起了蒸汽! “出汗了!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我焦灼的心稍微平缓了一下。 在床上,我一直跪着给小马物理降温,2个小时后,体温持续下降,39.5,39,38.5,38.....体温降到38,我已经跪了4个小时,腰都直不起来了。 跪天跪地!终于从死神那里把他给抢救回来了。 抢救了整整一个下午,晚上,我踉踉跄跄回到自己的宿舍,倒在床上呜呜大哭一场。是疲惫?是激动?是无奈?说不出其中的滋味!真是太难了! 非洲医疗条件本来就落后,坦桑尼亚又是最贫穷的国家,我们在穷乡僻壤处修公路,在工地上给职工救治太难了!一连7天抗疟疾治疗,小马才慢慢好转,开始自己吃饭,自己照顾自己。 事后他说:“我感觉是灵魂与rou体分离了,只知道你们在忙碌,其他的都不知道了。” “小马,你小子终于又活过来了!可把周主任他们给忙坏了!”住在隔壁的师傅激动的说。 医者仁心。经过自学,我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初步掌握了疟疾的诊断和治疗,先后治愈了81例患者。对这81例患者的治疗进行了总结,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坦桑尼亚疟疾81例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发表在《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第9卷第7期上,与医疗同仁分享疟疾治疗的经验和体会。
回顾在境外工作的这18年,起初当一名保健医生,后来成长成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者。从管理一个项目,一个国别,到管理东非五个国别(坦桑尼亚、肯尼亚、卢旺达、马拉维、布隆迪),守护千余名建设者的健康与安全。能有机会为国家“一带一路”做点事,这要得益于公司的培养,得益于榜样的力量,得益于从领导和同事那里学到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遇事不抱怨,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在这里我再次向市政集团致敬! 诗歌与祝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境外先后参建了三条公路,一个供水,一个电站项目,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默默坚守,践行自己入党时的誓言。 把大好的青春留在了国外,有些人常常不理解,问:国外工地那么苦,你呆了这么久,是怎样坚持下来的?答案只有一个:用心工作,简单生活。当你开车走在自己修建的公路上,那种愉悦感,自豪感是花钱买不来的!多年的工地生活,让我养成了下班后锻炼身体,看看书,写写诗歌的习惯。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诗和远方、浪漫和情怀是每个人向往的。然而远方意味着经历更多的未知和挑战,更多的孤独和寂寞。我在未知和挑战中磨练意志,在艰难和困苦中寻求发展,在工作和生活中酿造诗意,诗歌的灵魂和根源自火热的工地生活。每当想家的时候,我就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上几句,记下我的工作和感受。在境外工作这么多年,对家人亏欠最多,特别是缺席了儿子的成长,是我心底的一个遗憾,只能用诗歌默默表达对儿子的爱。 满江红父爱 天易老,春潮去,骄阳如火,霜染枫叶锁深秋。 堪回首,沧海桑田,阡陌纵横,朝露难收。 英雄伟岸,孺子牛,儿行千里父担忧。 或春雨,润无声;或雷霆,引正道。 天行健,尔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尔当厚德载物。 雄心犹在,志不已,铁马江河,纵横神州。 丹心一片,深情在,父爱如山,舐犊憾苍穹。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已经在市政集团工作了30年,在这30年的青春岁月中有很多话想对公司说。在这里,我想用一组诗歌来表达对公司感恩和祝福。 (一)感恩 是您划亮了我的夜空, 引导我走向黎明! 是您帮我打开翅膀, 助我飞向天空! 是您精心的栽培, 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是大树参天! 是您辛勤的耕耘, 如今已是花开世界,硕果满园! 是您智慧的双手, 绘成天边最美的彩虹! 您,是山川! 您,是大海! 您,是灯塔! 您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谢谢您,电建市政! (二)情暖 工作转眼已卅年, 根脉相连岁月迁。 一带一路有我在, 甲子华章天地间。 (三)祝愿 虽距万里魂梦牵, 市政建设代代传。 中外儿女齐祝愿, 公司蒸蒸谱新篇。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