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九州旗在线阅读 - 第八百五十四章 游京六

第八百五十四章 游京六

    八达岭长城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提高景区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文物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指挥中心对一线巡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定点管理,遇有突发事件及时派最近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处置,而游人在需要帮助时随时能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工作人员,通过GPS定位,指挥中心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救助处置。这种双向的管控措施缩短了突发事件从发现到处置的时间,保证了突发事件处置的时效性,为游客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游览环境。

    1997年八达岭长城在全国旅游景区中率先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呼救系统,确保了长城旅游的安全需求。2002年又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覆盖面大幅度提高,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在文物和风景资源的保护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为了实现对八达岭长城文物保护的远程监控,景区建立了GPS卫星定位系统。2008年,进一步完善了景区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即增加监控面积,实现文物视频监控、有线广播、紧急救助、触摸咨询数字一体化的一线服务管理功能集合。景区在停车场、步行街等游客集散区新增监控点65个,8月底竣工后全景区将有近百个监控点,实现全景区数字监控覆盖。

    2008年后,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相继收回了11个停车场的管理权,就地吸收安置100余人在景区从事管理服务工作;收购了隶属中铁建工集团的金源隆酒店;搬迁了隶属BJ市园林绿化局的八达岭林场场部。

    2020年4月5日,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发布《八达岭长城景区关于对破坏文物等不文明旅游行为加大惩戒力度的提示》。《提示》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文物保护工作,严厉惩戒破坏文物的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关于对破坏八达岭长城景区文物行为的惩戒办法》。从4月6日起,对刻划、故意损坏等七类破坏文物行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刑事犯罪的,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对于破坏文物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限制购票参观。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将定期对社会公布。

    2020年4月,近期YQ区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出台了《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惩戒办法》。

    《办法》明确了七类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一)在长城主体上设置摊点、通讯设备;(二)组织游览未批准为参观游览场所长城;(三)攀登未批准为参观游览场所长城;(四)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长城;(五)非法移动、拆除、污损、破坏长城保护标志;(六)在长城上架梯、挖坑、竖杆、堆积垃圾;(七)对其他危及长城安全的行为等。

    《办法》规定:对于破坏文物的违法及不文明行为人,景区将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同时对于破坏文物的违法及不文明行为将纳入景区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列入景区“旅游黑名单”。景区将不再接受相关行为人预约购票和参观游览。

    《办法》还规定:对于监护人监护责任缺失或存在过错,导致被监护人发生破坏文物行为的,对监护人采取与违法行为人同样的惩戒措施。

    八达岭这名,最早时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中《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南口相对而言。南口在BJ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

    关于八达岭的名称有几种由来:

    1、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2、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层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

    3、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

    4、由“八道岭”谐音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于长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四种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

    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明代《长安客话》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BJ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是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领,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的。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里修筑长城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BJ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BJ、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