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东坡往事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泪尽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

第二十七章 泪尽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

    李之仪的从兄李之纯(字端伯)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后,深知蜀地百姓生计的东坡先生就给老李去信,向他说明了蜀中原本很容易管理,只是有些官员不谙此道,搅扰得百姓不得安宁。李之纯上任以来,不管是公务之余与人谈笑,还是春季巡视与民同乐,东坡自觉不能陪侍左右,因此更加重了对他的思念之情。

    闲暇之时,东坡先生在当朝画家艾宣的四幅花鸟画上题了诗,门人李之仪分别次其韵,这四幅画画的是:竹鹤、黄精鹿、杏花白鹇、莲龟。

    李之仪(字端叔)是苏轼门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擅长作词,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的名门望族。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苏轼的熏陶与指点。同时他的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

    艾宣,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工画花竹翎毛,能传色晕淡有生意,扪之不衬人指。孤标高致,别是风规。败草荒榛,尤长野趣。鹌鹑一种,特见精绝。米芾谓其芦雁不俗,苏轼称其翎毛花竹为近岁之冠。既老笔迹尤奇,虽不复精匀而气格不凡。熙宁初与崔白、丁贶、葛守昌等合画垂拱殿御扆。

    高士敦要赴成都利州路兵马钤辖任,苏东坡次韵翰林学士许将(字冲元)诗为之送行。

    元佑三年四月初四,锁院。

    “锁院”制度即一经任命为知贡举(即考官)的官员必须立即锁宿,在大约五十天左右的锁院期间,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后来,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需与知贡举一样锁宿。中晚唐五代礼部贡院锁院制度已经初步确立,由御史台执行锁院任务,锁院期间主司(考官)不得随便出入贡院(考场),不得与外界有文字来往。礼部锁院制度的建立是受吏部铨选锁院制度的影响。

    在此期间,苏东坡作为中使被宣召入内,撰吕公著同平章军国事及吕大防、范纯仁左右仆射麻制。一日,东坡先生被召至内东门小殿,时东坡半酣,命以新水漱口解酒。面见宣仁太皇太后时,太皇太后忽然对苏东坡说起神宗皇帝对于他知遇之恩的细枝末节,东坡听后痛哭失声,宣仁与左右皆泣。

    已而赐座吃茶,宣仁安慰东坡先生道,苏内翰直须尽心事官家,以报先帝知遇之恩,其他的流言蜚语无需多虑。

    东坡拜而欲出之际,宣仁撤下御前的金莲烛送之归院。

    所谓的御前的金莲烛“送归院”,乃是词臣之殊荣,这一制度据说始于唐宣宗时,受其宠者有唐时令狐绹。至宋,治平末有郑獬,熙宁间则有王珪共三人受过此等殊荣。

    李方叔落第后将要出京返回阳翟了,苏东坡由于连日来在殿门作只候,无法与之会面。只好写信让其等两天再走。自己这几天行完香,再祭奠一下韩康公,晚上就能回家了,到时候就在家里话别吧。

    五月一日,按照惯例,这一天皇帝要御宣政殿,与文武百官相见。

    苏东坡以翰林学士兼侍读,苏辙以户部侍郎同转对。苏东坡条上三事:一是有急事上奏而又没有出入门牒的人,不许阻拦;二是要慎重刑罚;三是减少荫子解救冗官之弊。

    欧阳修三子欧阳棐(字叔弼)以朝奉郎、考功员外郎为集贤校理、权判登闻鼓院。此前苏东坡曾举荐过此人来替代自己原有的职务,没有获批。但此举已被台谏官所诬告。

    欧阳棐这个人,是以文学登第,能世其家。苏东坡所作之文,假如要找人代笔,那就非欧阳棐莫属。因此东坡多以内表章属叔弼甫代之,人莫能辨。因此东坡先生尝言,文不可以不学古而后为也,要能以古人语而道己意,则可与言文矣。

    所谓的“物以类聚”,就是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清晨闻叩门》一诗,东坡先生与欧阳棐都是非常喜欢的。

    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二十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当时在与欧阳棐在谈论此诗时,东坡读到的是,话由人的心中生发而从口中说出,吐出来就会冒犯他人,但咽下去则会忤逆自己。东坡先生觉得宁可忤逆他人,最终还是吐出来为好。在这一点上,欧阳棐不用说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

    柳子玉的本家兄弟柳子良要赴潞幕,其时的“潞”为太原属城,苏东坡将柳子良以亲家相称,拜托在太原任知州的曾布予以关照。

    馆阁中无事时,苏东坡又要为外任的官员作诗送行了,同时还有出自他心底的那种羡慕之情。

    周尹(字正孺)知梓州,承议郎、祠部员外郎翟思为殿中侍御史,钱勰知越州,程之邵知泗州,曹辅(字子方)赴闽漕,苏东坡均作诗送行。特别是看到杭州人钱勰外任至越州,东坡竟流露出欣羡之意,有意再乞江湖一郡。就在钱勰临走之际,苏东坡除了赠诗外,还送给钱勰一件川中官吏的礼服,两团茶,两壶酒,三百幅蜀纸,表达了对老朋友的友情。

    无事时,东坡先生在此前黄州所作的《石恪画维摩颂》及《鱼枕冠颂》后作了跋,书写了《九歌》等古篇,还在先父嘉佑元年所写的《送石昌言北使》一文后作了跋。

    九月初五,苏东坡在迩英殿为皇上进读了《宝训》。这种能够直接接触到皇上的机会不多,在京师也只有执政、台谏、开封府尹等人有此机会。因此,苏东坡自觉受恩深重,不敢为了苟且保全自身而沉默不言,于是将当下的一些社会弊端如赏罚不明、治水不力等问题写成劄子进献给了皇上。

    这些问题上报之后,因论黄河等事,为众人所疾。苏东坡于是“迹不自安,遂求引避”。

    上过劄子后,得知李公择自户部尚书除为御史中丞(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其副手,其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对国家的法律实施负总责。),苏东坡为老朋友李公择感到高兴,赶紧将这一好消息写信告诉了黄庭坚。

    近日东坡的身体微恙,时常卧病,学生张耒、晁补之也都前来看望了。

    正好乘此闲暇,东坡先生书赠柳仲远的兄弟柳仲矩,然后还将三国人物桓范与陈宫两个人分不清明主而事之进行了点评,还为子由的外孙、文与可的孙子文骥的名字进行了解读。

    东坡先生请李公麟为自己画了像,还为苏辙及黄庭坚分别画了像。

    彭汝砺(字器之)进入中书省任中书舍人,他给东坡来了信。

    苏东坡在给老彭贺启中说,国家机关的具体办事机构本来与文学词章无关,各类的文化学术部门也不涉及国家政务。只有中书舍人这一职务,必须兼有二者的长处。若不是精通经术,就不能代天子拟定诏令文告;如果不通晓吏治,就无法协调朝廷各部之间爱你的公事。所以,这是一个最能考验与显示文人才能的职位。

    彭汝砺如今借住于兴国寺浴室院,这是苏东坡三十一年前考进士时曾经暂住过的地方。所以,苏东坡又故地重游去拜访了寺内的老禅师,可是已没有认识东坡的人了。只有住持和尚惠汶,三十年前曾是长老的侍从,而今也已经衰老得认不清故人了。

    彭汝砺见寺院里唯一珍贵的物件仅剩六个祖师像了,就请求东坡先生为这些画像作些赞诗,苏东坡有感而发,遂应其请而作。

    十月十七,苏东坡以左臂麻木,两眼昏花,担心失去朝臣仪态或者误事为由,坚决地向朝廷乞求外任一郡之职。但朝廷的态度也很坚决,不行!你身体不适,就赐你可以回家养病,什么时间好了什么时间再来。甚至朝廷还派了使臣登门存问,赐告养疾。

    面对这样的礼遇与恩惠,东坡先生感到即使万死不能报答。若从君臣之义来讲,病不至死,就应该为尽力朝廷分忧解难。即使有了不太公正的惩罚,也不应该稍有微词。就这样,苏东坡乞请外任的心愿又一次落空了。

    这一日,东坡先生馆阁中无事,就早早地归家了。但子由在户部的差事却很繁忙,常常是忙到很晚才回家。东坡就利用这段时间作了一首诗:急景归来早,穷阴晚不开。倾杯不能饮,留待卯君来。

    突然间,东坡先生又想起了在彭城时,王定国来访,留他住了十多天,王定国要回南都了。当时子由在南都作宋州的幕僚官,定国临走让东坡给弟弟写封家书,但是东坡先生自己已经醉得不省人事,无法写信了。只得临时写下一首绝句交给定国带走:王郎西去路漫漫,野店无人霜月寒。泪尽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

    “卯君”是弟弟子由的小名,东坡先生觉得,虽然兄弟俩这时候能官居一处的处境已经远比彭城时期优越了,但终归不如兄弟俩一同归隐林下,夜雨对床侃侃而谈该多好呢!

    太师林概之子、林希弟、右司郎中林旦(字次中)从李公麟处得到了《归去来》与《阳关》二图,苏东坡见到了李公麟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的大手笔极为仰慕。加之自己对于《阳关三叠》的理解,于是苏东坡在李公麟的两幅画作之后分别作了《阳关曲》一首。

    东坡所知的《阳关曲》是把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又称“阳关三叠”。这首感人至深的古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只可惜,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东坡先生经过认真地考证,最终得出了此调第一句“引词”不需叠唱的结论。

    “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东坡先生所作的这两首《阳关曲》,后世的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读后评论道:二诗皆有风韵,入之《渔洋集》(清朝王士祯撰写的一部作品)中,迨不可别。乃知东坡非不能为此种,特不以此种为安身立命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