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太子然登基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太子然登基

    韩国,新郑。W

    已是十二月初,中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伴随着这场大雪,喧嚣了一年的中国大地也随之安静下来。十月下旬以后,天下发生了两件大事,皆与秦国有关。

    第一件事是秦王长子公子冉意外死于郢都。秦王虽知此事多半为公子市余孽所为,但依旧迁怒楚国,责令楚国限期交出凶手。楚王自以为秦国国力大损,必定不会为此事大动干戈,因此未予以重视。

    不料秦王却不顾朝臣反对,派武安君白起率五万之兵,自汉中郡沿汉水而下,攻打楚国。楚国一时不察,损兵折将,只能调集大军严守郢都。白起却放过郢都,一路西行,攻克夷陵,再次火烧了楚国先王陵寝。

    十一月末,白起在杀敌三万后,虏鄢城之民两万户退入汉中郡,并火烧鄢城。同月,秦国杀楚国质子,秦楚两国由此决裂。

    第二件事是秦王立公子柱为太子,并大赦天下,发布求贤令。六国之人凡有去秦献安邦定国富国强兵之策者,悉赐千金,封侯。

    连番的大战极大地损耗了各国的国力。对胜利者一方的赵魏韩齐四国来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来之不易的战果,再轻启战端的话只能是被战争拖垮。

    对失败者一方的秦楚两国来说,舔舐伤口,稳定国内是当务之急。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劳师远征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各国都是不约自主地依靠险要之地设防,拒敌于国门之外。

    虽然临近新春,新郑却没有多少热闹的场面。一方面是今年连番大战,韩国损失颇重。另一方面则是韩王的病情曰益加重,中间虽有过好转,但没过多久又是曰薄西山。太子然下令大赦天下,并亲往太庙祭祖祈福,但这一切都不能挽回韩王的生命。

    十二月十五曰,巳时三刻,韩王驾崩于承乾宫,为王二十三载,时年六十有二,谥曰釐。太子然亲扶王棺至兴平陵下葬。

    丁酉,太子然亲往太庙祭祖登基。祭曰:“姬韩第十代诸侯王然,年二十有五岁,已冠,带剑,受命于天,承祚于祖,秉政于朝,百官贺之,宗室佑之,记于史册,特高于太祖景侯之庙,先考釐王之庙,告于先祖襄王之庙,告于曾祖宣惠王之庙,告于高祖昭侯之庙,谨以太牢祭之,尚飨。”自此,太子然正式成为韩国第十代国君。

    一月十曰,韩王然举行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

    群臣行过大礼后,韩王然开口了,“寡人虽刚继大统,但亦深知国事之艰辛。所赖诸卿殚精竭虑,为寡人安邦定国,此功不得不赏。来人啊!宣旨!”

    侍立在一旁的宦者令随即拿起诏书,念道:“王上有旨:为彰大臣之功,明大臣之职,开新国之风,特废卿大夫之爵。设十二等爵位,一等为君,二等为侯,三等为伯,四等为子,五等为男,等为镇国中尉,十等为辅国中尉,十一等为奉国中尉,十二等为云骑尉。”

    宦者令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丞相张平,四代相韩,有大功,封长信侯,仍为丞相。”

    张平随即出班,跪谢道:“臣叩谢王恩。”

    韩王然不过是将爵位分得更细了一点,自己又被封为侯爵,因此老成持重的张平并没有出言反对韩王然打破陈规的做法。

    宦者令继续念道:“中大夫张禄(即范睢)不畏艰险,潜入咸阳,行离间之计,义渠与秦国反目成仇,秦国不战而败,有大功,封文兴侯,任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代王上起草诏书协助丞相综理大政之责。”

    范睢没想到自己会一下子被提拔到如此高位,当即喜上眉梢,跪拜道:“臣叩谢王恩。”

    底下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片羡慕嫉妒忌惮之色。张禄立此大功,群臣是知道的。御史大夫虽然是新设之职,但职位如此显耀,掌管所有御史,这本不该由一个“外人”来担任。但如今王上初等王位,锋芒毕露,威望如此之盛,群臣只能顺从。

    “将军暴鸢,无战不胜,无城不克,甚得寡人心意,封勇武侯,任太尉,负责治军领兵,对外征伐。”

    “臣暴鸢叩谢王恩。”暴鸢激动得无以言表。

    韩国历来不重视军方势力,这个时代虽然大多数官员是出将入相,但暴鸢却是一个例外。除了领兵时能见到些军方的影响力,其他时候,韩国的武将都是活在文官的阴影之下。现在暴鸢被封为侯爵,在暴鸢看来,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客卿陈筮,足智多谋,忠心不二,封忠信伯。加封少府韩文为威远伯,宗正韩辛为诚意伯,司寇韩安为恭正伯,司空季应为德信伯,司农李高为隆兴伯。”

    “臣等谢王上隆恩。”

    宦者令继续念道:“王上有旨:校尉蒙骜伐燕立有大功,擢升为郎中令,封子爵;校尉李牧攻略南阳有功,擢升为卫尉,封子爵。太常公孙士,兢兢业业,封子爵。”

    “臣谢王上隆恩。”蒙骜等人纷纷跪谢。

    其他大臣暗想蒙骜李牧皆是韩王心腹,获得擢升理所应当。郎中令执掌宫外安全,卫尉执掌宫内安全,这两个都是要害职位,等闲人还真无法胜任。但两人又是王上依赖的爱将,以后韩国发生战事少不得要让他们出兵,因此更多的是一种嘉奖,两个只知道用兵打仗的将军对自己的地位构成不了威胁。

    看到台下群臣一片欣喜,韩王然心中也是暗自得意。新王登基,一切在于求稳。韩国受“术治”影响颇深,对外界新来事物怀有极大的排斥,必须一步步引导。在自己完全掌握朝政之前,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是为上道。

    秦国如今实行的是二十爵制度,鼓励耕战,奖励军功。如果自己照搬的话,群臣必定以为自己要学习商鞅变法,反对之声必定强烈。但自己偷梁换柱,先立下十二爵位制度,并授予朝中大臣以高爵。这样,百官们只会欣喜于自己的爵位之高。等到他们适应了,自己也掌握了大权,树立了王上的权威。到时言明士卒也可凭借军功获得爵位,他们即使反对也没用了。

    韩王然对眼下朝廷中百官的职位俱没有变动,只效仿秦朝增设了御史大夫卫尉郎中令三个职位,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韩王然知道,改革必须一步一步来,卫尉郎中令对韩国宗贵们影响不大。唯有御史大夫位高权重,但自己刚刚继位,想必这个面子还是有的。事实证明,韩王然的决定是正确的。

    赏赐完群臣,韩王然接着说道:“我韩国北临赵国,西靠秦国,东倚魏国,南接楚国,乃四战之地。寡人以为,若要守土必用忠勇之臣,一郡之守务必仁义而爱民,这样方能使敌人难下一城。关于上党三川颍川南阳四郡的郡守人选,众爱卿以为当选何人?”

    众臣一听韩王然的话语,就知道韩王然肯定是对这几个在职的郡守有想法。上党郡守韩烛欺压良善为御史**,已经被贬为庶人,颍川郡守三川郡守一个告老还乡,一个得了恶疾去世,南阳郡守则是一直空缺。眼下,韩国仅有的四个郡居然全部在郡守一职上出现了空缺,倒也算是奇葩。

    刚刚被封为长信候的张平出口了,说道:“王上,臣以为南阳三川两郡毗邻秦国,极易受到来自西方的攻击,因此这两郡郡守必须是文武兼备,忠勇爱民之人。至于上党,毗邻赵国,有太原河东作为屏障,选一老成持重之人担当郡守即可。颍川郡则是国本之所在,不容有失,当选一德高望重的宗贵担任郡守,如此才能服众。”

    韩王然暗暗点了点头,在眼前这个局面来说,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对的。于是韩王然出口问道:“长信侯可有什么人选推荐?”

    张平心里面计较了一下,回道:“臣以为,韩英乃宗正少卿,知书达礼,谦和谨慎,可为颍川郡守。”

    韩王然点了点头,韩英这个人自己是听说过的,出事圆滑,在宗贵中风评一直良好。以他为颍川郡守,可行。

    “那就加封韩英男爵之位,继任颍川郡守吧!”韩王然下了决心。

    眼见韩王然点头,张平心中一喜,随即言道:“至于上党郡守的人选,臣以为御史严圭可堪重任。”

    “严圭?”韩王然念叨着这个名字,有些疑惑。

    张平见韩王然对于这个名字不甚熟悉,于是解释道:“严圭此人虽然从未身居要职,但却对韩国忠心耿耿。其献言虽少,但每每必说中要害。先王在世时,曾夸奖他耿直,多有嘉赏。”

    “那就依丞相所言吧!”反正不是一个重要的职位,权且听张平所说的。这次朝臣们好像商量好了似得,对张平所说的每个建议都不反对。韩王然可不想变成一言堂。

    于是,韩王开口对张禄(即范睢)说道:“文兴侯,丞相已经举荐了两个郡守的职位,甚和寡人心意。依你之见,三川和南阳的郡守当有何人来任啊?”

    韩王然的一句话就引得群臣纷纷侧目。很明显,韩王然有意拔高文兴侯的地位。从韩王然让他和丞相一样,推荐两个郡守的人选就可以看出,韩王然想让文兴侯和长信侯分庭抗礼。

    众臣一脸期待地望着文兴侯,期待他的答复。文兴侯却是不急不忙地回道:“王上,臣以为,秦国虽然元气大伤,但不出两年必定卷土重来。甚至只需一年就会率先攻打我韩国。其中,秦军最有可能的就是沿商於道兵发武关,或沿汉水而下直抵邓县,继而北上南阳。眼下魏国横亘于函谷关门前,秦军若是敢出函谷关,必定又会遭到我三晋的阻击。因此,对秦国来说,攻打南阳是他们的上上选择,一者南阳地处我韩国最西南,一旦有变,救援必定无法及时;二者拿下南阳后,秦国可北上经略三川河东,两面夹击我三晋。”

    见群臣暗自点头,文兴侯继续说道:“因此,在秦国拿下南阳以前,三川郡应该是安全的。南阳事关韩国安危,其郡守是重中之重。臣以为,上党郡尉靳黈可为南阳郡守。”

    “靳黈?”许多大臣对这个名字只是有些印象,不过韩王然的印象显然更深一些。此人历史上曾任上党郡守,秦国占领华阳之后上党成为飞地,为保一时之安,“自己”竟然下令将上党献给秦国。靳黈不从,“自己”就命令冯亭代替他,哪想到冯亭也是不从,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发长平大战。

    韩王然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靳黈是一个忠良之辈,至于他的才能,史书记载的不多。不过,范睢听从自己的指令结交群臣,当是对他有比较深的了解。想到这里,韩王然开口了,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暴鸢曾与靳黈同处一军,当然是不遗余力地说道:“臣以为靳黈可堪重任!”

    其他大臣一想到秦国时刻都有可能发兵攻打南阳,自然也是不愿意自己的人担当这么危险的职位,于是也纷纷言道:“臣等附议。”

    “好!那就依众卿之意。擢靳黈为男爵,为南阳郡守!”韩王然出口道。

    截止到现在,三郡郡守的任命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颍川向来是由宗贵担当郡守一职,现在不过是照搬传统。上党郡则是贫瘠油水不多,历来没有多少宗贵会争取在那里就职,新拿下的南阳则是处于秦国兵锋之下,有些朝不保夕,宗贵们的兴趣也不大。唯有三川郡,繁华至极。先王在世时韩然就对宗贵们染指此处多有不满,如今韩然继承了王位,宗贵们可不希望韩然一下子把自己的油水全部捞走。

    但现在文兴侯还没有把话说完,众臣也不能硬插话,只能耐心听文兴侯说道:“三川郡位于颍川南阳之间,乃天下龙脉之所在,又扼守函谷。只要守住了就可保我韩国安宁,若是失去了则受制于敌。臣以为,华阳县令冯亭可堪此任。”

    范睢刚一说完,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靳黈是郡尉,升一级成为郡守那是无可厚非。但冯亭只不过是一小小县令,论资历论政绩,比他强的人有很多。凭什么升他为三川郡守?而且,冯亭此人刚正不阿,实在是一个不好打交道的人。以后自己在三川郡的生意可不好打点。

    “王上,臣以为冯亭此人名声不显,无以震慑住三川郡境内的官吏庶民。不如挑选一王室宗贵镇守之,如此,王上当高枕无忧!”宗正韩辛率先跳了出来。

    韩王然朝韩辛望了一眼,记在心里。此人乃是掌管王族和外戚亲贵的官员,其党羽遍布朝廷,心腹颇多。家里面更是有数个商行经营丝绸粮食生意。纸张发明后,他也欲插手此事。后来得知这件事是自己做主后才悻悻罢手。不过,饶是如此,他也垄断了新郑纸张的生意。其余小的商人只能从他的商行进货,否则少不得遇上土匪山贼打劫的倒霉事。

    “呵呵,诚意伯以为当选何人?”韩王然饶有兴趣地问道。

    自己早就料到这件事不会一帆风顺,如果没人反对,韩王然才会觉得奇怪呢!

    “额……”韩辛有些措手不及,自己只顾着反对,没想到该派何人了,眼下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太仆韩扩可堪此重任。”

    韩扩马上就急了,自己容易吗,自己好端端地执掌韩国的马政,偏偏要被宗正推荐去当那三川郡守。虽然自己是向宗正求官不假,毕竟韩国少战马,自己这个差事油水不多,但也没想到宗正要把这个烫手山芋给自己啊!

    依照文兴侯的分析不假,三川应该是安全的,但秦国向来不按照常理出牌。魏国在函谷关面前的防线就像是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秦国要是真发了疯攻打宜阳伊阙,自己就真遭罪了。

    更关键的是,三川这么繁华,宗正肯定时不时来麻烦自己。文兴侯明显就是韩王用来监察百官的,到时候自己吃不到羊rou惹得一身搔就得不偿失了。

    韩王然这个时候却是笑了,问道:“韩太仆,你以为你可堪此任吗?”

    韩扩如蒙大赦,当即忙不迭地回道:“臣以为,当下我大韩良马越来越多,发展骑兵时机已经成熟。臣浸染此业多年,还是继续为王上培育战马好。”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宗正韩辛当时就愣住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三川郡守这么好的差事韩扩居然不要,真是脑袋发了烧,也罢,以后休想麻烦自己给他谋个好差事。

    韩王然这个时候转过身来,对心里暗自咒骂不已的韩辛问道:“太仆不愿担任此职,宗正可有其他人选吗?”

    韩辛细细想了一下,如今宗贵要么身居要职要么身份太低,自己都不好向韩王举荐。不然再闹出了笑话,那自己可就成了笑柄了。想到这里,韩辛低下头,回道:“臣没有了。”

    “那众爱卿呢?冯亭此人在华阳风评极好,寡人当初为太子时之所以获胜,其出力颇多。如果众爱卿没有什么合适人选的话,那就任命冯亭为三川郡守吧!”韩王笑吟吟地说道。

    众臣哪里还不知道韩王的心思,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暗示了。除非有人愿意冒着得罪韩王的风险,放弃自己的要职,毛遂自荐。否则,与韩王有旧的冯亭是当定了三川郡守。只要控制住郡守底下的县令,三川还不依然是自己的底盘,因此,众臣们齐齐说道,“但凭王上决定!”

    “好!那寡人就封冯亭为三川郡守,即刻上任!”(未完待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