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二章 被诅咒的中都

第三百零二章 被诅咒的中都

    威严的皇宫,涌动着一股子阴森气息。

    李善长见朱元璋脸色不对劲,连忙上前询问:“陛下,可有何不妥?”

    朱元璋坐了下来,眯着眼看着大殿之内,耳边依旧传出刀兵交锋的声音,眯着眼看向房梁处,沉声道:“何人在作怪?”

    郑泊见状,对张焕使了个眼色。

    张焕了然,站在一根粗大的柱子之下,如一只灵敏的猫,攀登而上,至房梁处扫视着周围,房梁之上,并无任何人影。

    郑泊在下面警戒,也不见任何异动。

    朱元璋凝眸,看向李善长:“你可听到了什么异响?”

    李善长微微摇头:“陛下,臣并没听到异响。”

    朱元璋见张焕、郑泊也没发现情况,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看了看房梁,兵器交锋的声音了许多,沉声道:“韩国公,这大殿之中有蹊跷啊,你可有什么事瞒着朕?”

    李善长不知道突然到来中都的朱元璋到底知道什么,听到过什么,但很清楚,朱元璋这个饶气度并不大,尤其是不喜欢被人欺瞒、欺骗与背叛。

    “陛下!”

    李善长面色凝重起来,肃然行礼道:“臣倒是听闻过一些事,只不过是传闻,不可信罢了。”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讲!”

    李善长感觉到一股压力,低下头道:“传闻,匠人不甘役使,在修建中都奉殿时,留下了压镇之术。臣曾与中立行大都督府彻查此事,逮捕与询问过参与奉殿的匠人,皆并无此事。然谣传却在中都流传开来……”

    “并无此事?”

    朱元璋阴沉着脸。

    李善长连忙:“陛下,中都奉殿乃是未来主政下之地,我等不敢有半点疏忽,里里外外,盘查数次,皆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物。殿内一应细节,皆是依图纸而作,没有半点添减,更无诅咒符号,压镇恶法。”

    中都奉殿是何等重要,可以是未来大明王朝的政务中心,作为监工头子的李善长自然不敢马虎。若坐实存在压镇之术,那自己也会因监工不力被惩罚。

    朱元璋耳边再次传来了兵器的交鸣声,仔细听听,似乎更像是铁锤敲打在铁钎之上的声音,似是匠作铁器的碰触声。

    若无压镇诅咒,怎会有如此怪异声响?

    “丁玉,此事到底如何?”

    朱元璋看向丁玉。

    丁玉急忙行礼,直言道:“陛下,压镇之事臣也有所听闻,但如韩国公所言,这奉殿内并无如此之事,想来匠人畏死,也不敢下此诅咒之事。”

    朱元璋起身,厉声喊道:“不敢?呵,他们被役使连命都快没了,还有什么不敢?朕看,他们不仅敢,还做了!来人,将参建奉殿的匠人全都给朕抓起来,一一审问!另外,中都营造暂缓,匠人、百姓就地安置妥当,发给一个月口粮!”

    “啊?”

    李善长毫无防备,惊讶不已。

    几十万人参与的工程,暂缓就暂缓,这损失将是何等巨大?

    “陛下,不能停啊!”

    李善长连忙劝。

    如此规模的大型工程,如此庞大的人力,停工一日,都是极大的损失,何况老朱连什么时候复工都没。

    让给匠人、百姓一个月口粮,这是想干嘛,他难道不知道,给了这一个月口粮,中都就没多少存粮了?

    再了,眼下中都工程已完工近七成,只要再给个一年半,中都完工可期!百尺竿头,正是需要铆足劲的时候,怎么能松懈,怎么能暂缓?

    李善长连连劝。

    朱元璋打断了李善长:“韩国公,领旨办事!”

    李善长见朱元璋打定主意,无奈地答应下来:“臣领旨。”

    朱元璋挥退众人,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空荡荡的大殿,目光盯着房梁,嘴角微微动了动。

    震惊中都的消息传出。

    多达五千匠人被抓!

    正在人心惶惶时,暂缓营造中都的消息传出,随后是安抚人心的粮食被搬运出来,无论是匠人还是百姓,亦或是参与建城的军士,都领到了一个月的口粮,然后回到了各自临时居所,等待着下一步的安排。

    朱元璋坐镇中都皇宫之内,不断召集官员询问各类事宜,并发出旨意,要求在金陵诸地加大调粮力度,纾困凤阳百姓。

    李善长忧愁不已,站在殿外来回踱步,对朱辅、丁玉:“陛下此番前来,到底是何心思?”

    丁玉板着脸:“陛下心思谁敢揣测。”

    朱辅也不敢正面回话,只劝道:“韩国公,既然陛下下了决断,便暂且如此吧。要我,现在暂缓一段时日也不见得是坏事,眼下中都内外怨气很重,给人喘口气也好。”

    “你懂什么!”

    李善长怒斥一声,脸色很是难看:“在这种情况下,就得一鼓作气,若是拖延日久,反而不利大局。更令龋忧的,还是陛下的态度,你们,陛下该不会是想放弃迁都吧?”

    丁玉眉头一皱。

    朱辅难以相信,错愕不已,连忙:“这应该不太可能吧。”

    暂缓与放弃是两码事,眼下中都皇城可都是建好聊,只剩下外围城墙等没有建造完成,耗时多年,耗财无数,动员百姓百万巨,怎么可能放弃?

    李善长想不明白老朱到底怎么想的,若是放弃迁都,那淮西党派可就亏大了,在这几年中,多少淮西勋贵都在凤阳置地置办家产,虽凤阳很多地方穷困,干旱的不行,但也并非没有沃土之地,比如河流两岸。

    眼下绝大部分好的田地,城中好的地段,都被淮西勋贵瓜分了个七七八八,若老朱突然放弃迁都,这耗费巨大的不动产,岂不是瞬间没了价值?

    一干侯爷,总不能手握中都的房子,人却在金陵待一辈子吧?

    李善长也一样,一干灰色收入大部都压在了中都,何况作为监工,预留一些好的地段,还是做得到的,而这可全都是财产,迁都之后,这里将会寸土寸金,日后子孙后代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朱元璋并没有停罢中都营造的意思,至少现在还没樱

    对于匠人是否使用了压镇之术,朱元璋似乎也没太在意,只是命人审问,却没有主动过问过结果,也没有催促。

    当朱元璋收到金陵抓获海寇余党的消息之后,安排李善长、丁玉总理中都事宜,然后在凭吊家人之后便离开了中都,留下了一头雾水的李善长、丁玉等人。

    凤阳距离金陵算不得远,四百多里路程,朱元璋没有急着返回金陵,在滁州停留了几日,询问了马政之后,才回到金陵。

    而在此时,暂缓营造中都的消息已在百官之中传开,费聚、唐胜宗等人在朱元璋回到宫里之后立即入宫求见,打探口风。

    诚意伯府。

    刘基坐在树下,手中握着一卷《字海注解》,认真地翻看着。

    刘璟端着茶碗走了过来,在刘基身旁低声:“陛下回京了。”

    “也该回来了。”

    刘基淡然的回答。

    刘璟垂手,问出了心中疑惑:“父亲,你陛下到底安的什么心思,若停罢中都,直接停罢,遣散百姓与匠人便是,若不停罢,又缘何暂缓营造,空耗财孥?”

    刘基将书放在腿上,端起茶碗:“陛下什么心思,呵呵,恐怕陛下还没拿定心思吧,兹事体大,免不了左右权衡。”

    刘璟担忧地弯下身:“父亲,这件事对咱们恐怕不利啊。”

    “哦?”

    刘基看向刘璟,目光深邃。

    刘璟左右看了看,低声:“陛下英明神武,自不肯认错。想当初,陛下执意以中都为国都,举全国匠人与民力,昼夜营造,这眼看中都营造到了尾声,若是突然停罢,陛下脸上岂不是无光,难堪之下,想起父亲当年反对之言,心中定不是滋味,不得会因此迁怒于父亲……”

    刘基品了一口茶,平静地:“换一杯烫热的茶来吧。”

    刘璟接过茶碗,只好转身离开。

    刘基目光中闪现出一抹哀伤。

    儿子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皇帝是一个要脸面的人,他果决英明,颇是自负,自认没有犯下过大错。

    可这一次不一样了。

    凤阳不仅是他的错,还是他极大的错。

    自洪武二年开始,举全国财力、人力与物力,至今已过去五个年头。

    五年!

    他知道这五年之中死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吗?

    结果什么都没做成,空空得到了一个毫无用处的恢宏皇城,落得一个大笑话!

    为了这个笑话,会有人死去。

    到底会死多少人,谁会死,目前还不清楚。

    但刘基总感觉,自己活着,就等同于朱元璋耳边始终存在着嘲笑的声音,他是不会容许自己活多久的。

    一旦停罢中都,兴许自己活不过去三个月,甚至是一个月都难。

    刘基哀叹不已。

    中都将死,自己也要死吗?

    刘基低头,看向《字海注解》,微微眯了眯眼睛:“这是顾正臣推崇的文教之法,或许,我该离开金陵一段时日了,是非之地,不宜久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