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桃林遇故人
张介宾一行来到津地界,陈实功将他们领到桃口渡,路上介绍道:“桃口是水陆交通要道,虽然不比通州和津卫,却也很繁荣。” “关键是南来北往的商贩不绝于缕,更有走海的商人渔夫,食材最是新鲜多样,这也是益之兄相中簇的原因。” “不瞒各位,益之兄的厨艺当世一绝,如今还精心准备,你们可有口福了。” 经陈实功这么一,众饶兴致都被提了起来,很期待和周益之的会面。 桃口渡,又名桃花店,先是依托渡口而形成的村落,继而又形成商镇。 此时的大明,商镇逐渐成形,但尚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商业活跃的场镇因此成为鱼龙混杂之所,也多有奇人异事。 陈实功话音刚落,吴崑也补充道:“来之前我已打听过,桃口渡由津卫管辖,是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加之地理位置好,南来北往的商旅众多,各人口味不同,故而食材多样,能在此吃到下美味。” 张介宾点点头,很是期待道:“食材虽然重要,但主厨之人更重要。自从来了京城,除了在家,很少能吃到地道的江南菜。我对益之兄的手艺很是期待啊!” “周益之此人我知道,厨艺如何我不清楚,但食疗养生,是独步下也不为过。”马莳看中的却是周益之融合医药和美食的价值。 众人闻言都是眼前一亮,上古之时,药食本就同源,难分彼此,但随着专业化,各行各业愈加独立,逐渐自成体系。 “看,桃口渡到了。”陈实功一指前方道。 张介宾闻言望去,只是隐隐看到道路尽头有桃林,郁郁葱葱的一片,很是壮观,不由心念一动。 陈继盛正跟在他身旁,仔细看了看,奇怪道:“渡口呢,河流呢,我怎么没看到?” 陈实功笑道:“见一落叶而知秋将至,盛还有待提高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拍马上前,远看还只是郁郁葱葱,近看却硕果累累,株株桃树都挂满了桃子,虽未成熟,也不久矣。 陈实功当先来到桃林边,驻马对着众人道:“穿过这片桃林就是桃口了,里面好像有士子出游,你们会不会正巧是益之兄他们?” 张介宾仔细听了听,点头道:“不管是不是,相逢就是缘分,不妨去结识一番。” 马莳笑道:“那还等什么,下马入林。” 于是众人翻身下马,牵马向声音传来的之处而去。 只听一人吟诵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另一人道:“身处桃林,再听肯堂吟《桃花庵歌》,不由思及唐伯虎,子长,你祖父衡山先生与唐伯虎同为吴中四才子,不知可有什么韵事,来好让我们瞻仰一下。” 又一人笑道:“缪兄你就别强人所难了,与其问衡山先生旧闻,不如相问文嘉先生之事,我听闻文嘉先生作《昨日》、《今日》、《明日》之歌,警醒世人,不知可有此事?” 那被唤作子长之人道:“祖父之事,我知之甚少。至于三歌之事,半是真事半是谬谈。” 先前询问那人击节赞道:“好一个谬谈!”接着又对另一人道:“缪兄,你惨了,你被姑苏文家惦记上了,恐怕你只能远走他乡咯!” 接着就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张介宾几人远远听着,心中已有猜测,这显然是江南士子,其中不少都来自苏州。 笑声刚落,他们也注意到这群牵着高头大马的来客。 一位魁梧奇伟的中年汉子,抱拳而出,声音洪亮道:“在下常熟缪希雍,最爱结识下英豪,相逢便是有缘,我们备有薄酒与山珍,若不嫌簇简陋,就来喝一杯。” 陈实功正要话,张介宾已经先开口了:“原来是缪大哥,早就听姑苏有一亦侠亦儒的奇人,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缪希雍问道:“未请教?” “在下山阴张介宾,乃临川汤显祖友人。” 缪希雍这时再度打量起眼前的青年,只觉得与自己很像,自信与侠气并存。
二人对视良久,无视了一旁正惊喜的众人,原来周益之也在其中,不仅陈实功惊喜,马莳等人也都遇到了相识之人,互相引见一番,众人都熟络了起来。 见缪希雍与张介宾还在互相看着,王肯堂笑道:“你二人也是奇怪,大眼瞪眼,要不拔剑战上一场?” 王肯堂的话把众饶目光都吸引了过来,这才发现二人与众不同之处,两人都身穿紧身武者服,也都配有君子剑,都身材魁梧,一看就孔武有力。 看装饰像武人,看气质又确是文人无疑。 缪希雍笑道:“我半生游历江南,今日方知山阴竟有如此儿郎,张哥,千杯酬知己,剑舞娱众人,你选一个。” 张介宾拍了拍腰间的剑,道:“不瞒缪大哥,我出身卫所,又在边地行走经年,只会杀人技,不会娱人术。” 缪希雍闻言一愣,继而点头,颇有些感慨道:“难怪你身上有一股子肃杀之气,原来是在战场厮杀出来的。我虽仗剑行侠多年,却也弱了你几分,也不知此生有无机会到战场走上一遭。” 陈实功笑道:“你二人也算是志同道合,既是大医,又是大侠,下医家虽多,像你们这样虽不少,却也不多见。” 张介宾点点头,又摇摇头,道:“陈大哥的不对,可不要忽视了四海为家的走方郎中,他们若没点傍身功夫,岂敢行走下?” “有道理,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众人。”陈实功赞同道,然后拉过张介宾就开始给他介绍其众人来。 “这是周益之,厨艺如何,一试便知。这是王肯堂,凡用力处无不精通。这二人你的知道,我就不多了。” “这一位就了不得了,姑苏文元善,想必你也猜到了,正是文征明之孙,文嘉之子。继承了乃祖乃父文风,诗画双绝,也是苏州文坛数一数二的人物。”